第8章 巡視

bookmark

一干低層的丘八,三言兩語間,便被挑動得情緒激昂,熱血沸騰,深陷忽悠迷局而不自知。似此帳中類似的對話,在龍棲軍中絕不止這一起,此前便有些苗頭,只是在慢慢發酵,而隨着耶律德光稱帝的消息傳來,開始在軍中成規模地擴散了。

伴着一陣高亢凌厲的號角聲,帳中軍士皆是一振,條件反射般地起身,整裝持兵。帳外傳來一聲粗獷的呼喝:“左營集合!”諸帳士卒聞聲而動,短時間內,整座軍營陷入一片有秩序的忙碌。

未幾,營指揮使帶着幾名軍士,走入了李都頭這一帳。李都頭見狀,趕忙迎了上去:“王指揮,什麼情況?”

“還能有什麼情況!‘俊閻羅’進營巡視了!”指揮使語氣十分“不善”,對着李都頭吩咐着:“別給我廢話了,帶着你的人,校場集合!”

“是!”李都頭立刻挺直了腰桿。

說着,掃了眼帳中的士卒,指揮使揚起馬鞭,點了一圈,大聲叫罵道:“都給我打起精神,動作麻利些,不得遲滯拖延。還是那句話,第一軍左營,要最快最齊。要是落後其他營,看我怎麼收拾你們......”

軍營中央是一片校場,不算大,容納在營龍棲軍士還是綽綽有餘的。三層將臺上,劉承祐肅然危坐,一套魚鱗甲札在身上,顯得英氣勃勃的。目光平靜如水地盯着陸續而來,緊張集合的士卒們,心中則默默估摸着時間。

在其面前的軍案上,一炷小香已燃了一半,火苗不斷吞噬着香體,待其燃盡,校場中央,諸營戰兵已集合完畢。將士們佩刀執盾,軍容整肅,表情嚴穆,目不斜視。場面一片噤然,人數雖然不多,但一股威武雄壯之師的凌厲之氣,似乎在校場上空升騰着。

這種突然襲擊,臨時集合的戲碼,劉承祐不是第一次搞了。對龍棲軍士們的表現,劉承祐心裡還是比較滿意的,至於更精練快速,他暫時還沒那個期望。

心中雖然滿意,臉上卻一點沒表現出來,起身居高臨下地檢視了一會兒,劉承祐神色恬淡地擡手揮了揮:“都散了吧!”沒有再觀看操練演武的意思。

話音落,劉承祐身後,立刻有一名將領出列,揮旗高喊:“軍主有令,全軍解散,各歸己營!”

大概也是被折騰習慣了,沒有也不敢有什麼怨言,在各自軍官的率領下,軍士依序離場。劉承祐注目許久,方纔在兩名龍棲軍官的陪伴下,朝中軍大帳而去。

“不錯,將士們沒有懈怠,就那股子精氣神,河東諸軍,我軍敢稱第一!”行走間,劉承祐擡指開口,竟是對兩名軍官表示嘉勉:“二位做得很好,辛苦了!”

兩名軍官,一長一少。長者三十來歲,滿臉橫肉,看起來很兇,留着絡腮鬍子,身體有些發福。此人名叫張彥威,職居河東行軍司馬、龍棲軍都虞侯,是劉知遠的愛將。

當初劉知遠任劉承祐爲都指揮使,事實上又怎麼可能完全放心將一軍之重交付於他這麼個小兒,張彥威就是劉知遠給龍棲軍上的保險,命其以都虞侯的身份輔助劉承祐。當然,名爲輔助,實則就是監管。只是後來事情的發展出乎劉知遠意料,劉承祐以其身份、能力、手腕,將龍棲軍上下給壓服了,包括張彥威在內。

別看張彥威長相不過關,但這是個聰明人,很會討好人。聽劉承祐那麼說,立刻露出個難看而又自然的笑容,拍着馬屁:“都是您治軍有法,一改往日弊病,方有如今的龍棲軍!”

劉承祐斜着眼睛看向張彥威,面無表情,目光中彷彿含着利芒。張彥威脖子不禁縮了下,下意識地低下頭,別過劉承祐那張“司馬臉”。心中仍舊不免泛起些嘀咕,都知道北平王嚴肅厚重,但相較之下,這劉家二郎,還要駭人得多......

“卻是不枉我費了那般多心思。”直到耳邊傳來劉承祐輕飄飄的聲音,張彥威才鬆了口氣。

“全義,軍心如何?”邁着穩定的步伐,略作沉吟後,劉承祐又看向另外一側的年輕將領。

“士氣高昂,可堪大用!”名爲“全義”的年輕將領回答很簡潔。此人年紀確是不大,但身上行伍之風甚濃,顯然是個在兵堆子裡打磨多年的,看起來十分乾練。

“唔。”劉承祐點頭應了聲,然後就不說話了,加快腳步朝中軍營帳而去。

年輕將領名叫馬全義,幽州人,長於騎射,劍術高超。十五歲的時候就在鄴城跟隨當時的天雄軍節度使範延光反石敬瑭,作戰頗爲勇猛,及範延光投降,便被收編入後晉禁軍。只是無所依仗,在禁軍中頗不得意,難得遷補,鬱悶之下,離營而遁。

隱於鄉野,在河陽種了兩年地。但在這亂世,似馬全義這樣的年輕人,又有一身好武藝傍身,怎麼可能甘心於務農。恰逢劉知遠在太原招募兵馬,果斷來投,編入龍棲軍。在劉知遠麾下,日子好過了些,不過也只慢慢地混了個隊長的軍職。

直到去歲九月,契丹三萬步騎入寇河東,劉知遠親自領軍於陽武谷敗之,斬首七千。馬全義當時隨軍,率其部下無畏衝鋒,連斬兩名契丹軍校,戰後以功升爲都頭。

等到劉承祐掌龍棲軍,馬全義也就徹底時來運轉了。在點察全軍的時候,劉承祐很快發現了馬全義的不凡,勇猛並不是其唯一的優點,相較之下,劉承祐更欣賞其勤懇、忠實,于軍旅之事,亦多有見解。

鐘意之下,果斷提拔之。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劉承祐便將之擢升爲龍棲軍第一軍指揮使,統領一千士卒。而馬全義,意外之餘,便是感動。其做事,更加勤勉嚴肅,以報劉承祐知遇之恩。

一軍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且顯得遊刃有餘,絲毫沒讓劉承祐失望,更以其能力將他身上的“閒言碎語”給打破。他在底層士卒中有些名聲與威望,在劉承佑掌控全軍的過程中,出了大力。

如今,馬全義的升拔已成爲劉承祐“唯纔是舉”的典型,軍中有志之士大受其鼓舞。

快速進入軍帳,劉承祐直接坐到獨屬他的座位上,揮手屏退親衛到帳外守着,吸了口氣,方纔盯着站在面前的張彥威與馬全義:“事情辦得如何?”

二人當然知道劉承祐指的是什麼,張彥威當即拱手,臉上的橫肉都顫了顫,嗓子中壓抑不住興奮說道:“末將與武節、興捷軍的幾位指揮使聯絡過,大家都有此意。可以肯定,只要有人爲先,振臂一呼,都會隨之帶領麾下助聲!”

聞言微點頭,劉承祐手上有了點小動作,捏了捏鼻樑,又看向馬全義:“你這邊呢?”

“已按照您的吩咐行事,按士卒們的反應,北平王深得軍心,大事可期。”馬全義語氣中也透露出了些許期待。

“不錯。”聞言,劉承祐淡定地說了聲。而後便住聲垂頭,彷彿在思考着下一步的動作。

見劉承祐沉思許久也沒有吩咐,張彥威卻是忍不住了,不由開口建議道:“許多士卒已經被暗中鼓動起來了,要不末將引人前往晉陽請願,要是遲了,也許就被別人搶先了!”

“不急!”劉承祐直接搖頭,又思量了一會兒,方纔說道:“再等等,還不到火候......”

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764章 禁轎第34章 驚陶谷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25章 文盲將軍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433章 聖訓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31章 鳴沙匪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5章 馬楚內亂第33章 東京城內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357章 國滅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73章 解決第240章 家宴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764章 禁轎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25章 頌公亭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412章 二王第27章 出兵爭論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33章 延禧驛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1694章 鹽州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7章 貴戚解權第87章 亦有其憂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53章 兵臨刪丹第38章 殿議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51章 聽政2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27章 皇城司第1752章 放手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06章 倒趙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330章 小市民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