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bookmark

幽州,昌平縣,北倚軍都山,南俯幽州城,與東面的懷柔、漁陽兩縣,同爲防禦遼國的要地。當然,這個要地也只是相對而言,在大部分燕山險要掌握在契丹人手中的情況下,所謂的防禦,只能用被動來形容。

是故,對於燕王所統轄的幽燕軍民而言,一直以來,都是缺少安全感的。在燕王府的治理下,幽燕之民,基本都有扶犁耕作、執刀殺敵的能力與覺悟。

稍稍值得慶幸的是,自漢遼議和之後,快七年了,幽燕的軍民享受了差不多七年的和平日子。在兩國三勢力的交流往來中,雖少不了矛盾與衝突,但整體局勢是偏良好的。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 衆號 看書還可領現金!

不過,對於這份和平與安穩,能夠持續多久,大部分人心裡都是沒個底的。尤其是,自朝廷平定川蜀之後的消息北傳之後,幽北的氣氛明顯變了,邊境線上,遼人與漢人之間的衝突明顯增多了。

雖然只是一些對大漢抱有敵意的下層遼人在搞事,但從中也能從中看到些契丹上層對大漢態度的變化,哪怕素來對大漢持“軟弱”態度,走“和平”路線的遼主耶律璟,也未必願意看到大漢真的統一南方。

尤其是,前不久,一支小股的契丹騎兵,悍然過境,劫掠了懷柔境內的一座小市鎮,殺燕民23人。事發後,燕王趙匡贊大怒,一面上奏東京,報告北方異狀,一面派觀察使高防親自前往密雲,與遼國坐鎮檀州的南樞密使蕭思溫進行交涉。

因爲兩國和約的緣故,又或者是還不敢貿然加劇衝突,引起兩國大戰,面對高防的上門問責,蕭思溫還是給出了個說法。將帶隊打草谷的那名遼國低級軍官抓起來殺了,算是給了個交代。不過,自那以後,檀州密雲一線的遼國邊防,明顯加大的御備,提高了警惕。

其後,遍及邊境線上的榷場、市鎮,也慢慢冷清下去,繁榮了數年的漢遼貿易,開始下滑,很多察覺到危險的商賈、百姓,都不敢再冒險貨殖。這也導致,不到半年的時間,幽北榷場、集市關閉的一大半,仍舊持續的一些交易,也是有官方背書。

針對於遼國邊防的異動,燕王府這邊,也相應地提高了御備等級。趙匡贊除了加強防禦之外,便是上奏朝廷,討要支援,以防契丹。

在兩國上層仍在“友好”交流的情況下,漢遼邊關,衝突頻繁,兩國之間由和諧走向衝突,並再度形成敵對的局面,似乎已無法阻逆。

一小隊騎士,在昌平郊外野地間遊弋,一個個輕便勁裝,但都攜有武器,身形矯健,關鍵是,每個人臉上都印刻着一道疤痕,尤以領頭的大漢最爲猙獰。

這隊人,自然是聲名遠揚的“刺面軍”,燕軍中最精銳的軍隊,以悍不畏死聞名,受燕軍大將趙思綰的統率。

此番,是趙思綰帶着親兵出來打獵。終於發覺了一隻呆笨的草兔,趙思綰張弓搭箭而射之,一發不重,草兔驚走,再操弓矢瞄準,貫穿兔身。

“將軍神射!”一名親兵跟上去,探身撿起兔屍,拿到趙思綰面前,笑道:“這畜生還挺重!”

“終究是老了,目力有所不濟!”趙思綰似乎對不能一發中的感到不滿意,臉上如溝壑般縱橫的疤痕,透着股陰沉之意。

如今的趙思綰,已然四十多歲,不能算老,但確實不復身強力壯,想要再像當年那般提刀上陣廝殺不難,但想要保持當年的銳氣悍勇,幾不可能。

身邊一名心腹軍官聽了,則恭維道:“將軍過謙了,此兔靜止,不能中,其驚走,將軍一矢射殺。由此可見,將軍射藝,不減當年啊!”

被這麼一說,趙思綰那稍顯陰沉的表情,終於有所釋然,他趙思綰半生戎馬,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狠角色,豈會真的服老。

看了看親兵手中還滴着血的草兔,趙思綰語氣稍顯鬱悶,道:“出來快一個時辰了,就狩得此兔,這野外的獵物們,都躲起來了嗎?”

“我看吶,是野畜們畏懼將軍虎威,不敢現身啊!”

“哈哈!”趙思綰笑了笑,似乎很是受用。

四下看了看,在東北方向的一道林崗上,瞧見了一道身影。距離稍遠,但可以辨認出,是個附近村甸的農夫,揹着柴木,手裡拿着的應該是把砍刀。

趙思綰立刻帶人逼上前去,靠近約五十步,而發覺這支官軍的動向,農夫顯然也驚到了,慌忙避走。

望着那狼狽的身影,取箭上弦,冒着寒光了箭鏃,對準那人。趙思綰嘴角勾起一道弧度,與親兵們戲言道:“你們說,我能射中此人嗎?”

親兵們都饒有興趣地看着那倉皇逃竄的身影,不過還沒等他們回話,“嗖”得一聲,箭矢帶着強勁的力道,離弦而處,精準地扎入那名農夫背心。

見其栽倒,一干人歡呼着策馬上前,繞着倒下的農夫打轉。鮮血自箭創處涌出,浸染麻衣,可憐人抽搐了幾下,漸無聲息。

一名親兵下馬探了探,擡頭聳了下肩膀,道:“將軍,射中了心臟,死了!”

聞言,趙思綰眉毛一挑,臉上綻放開一道殘忍的笑容,有點可惜地道:“我沒瞄向要害,算他倒黴了。竟敢亂跑,丟了命也只能怪他自己!”

“埋了吧!”語氣輕鬆地吩咐着,彷彿射殺的就是一普通獵物一般。

“是!”

趙思綰素殘忍好殺,累似的事情,也不只幹了一次了,用他的話說,獵物哪有獵人來得有趣。這是個視人命如草芥的人,對於他這樣的人來說,普通的百姓,又與獵物何異?

不過,他倒也還算注意,都是在狩獵之時,四野無人處進行,身邊的也都是跟隨多年的親兵。否則,照他這麼搞,早被趙匡贊處置了。

殺了一人,趙思綰的心情好轉許多,彷彿積壓在心頭的戾氣釋放出去了一般。待屍體處置結束,招呼着人:“走,繼續向北!”

“將軍,再向北可就是居庸關的範圍了!”麾下提醒道。

趙思綰淡淡一笑:“居庸關又如何,還能奈何得了我們嗎?”

居庸關乃是溝通燕山內外的重要隘口,掌控在遼國手中,與昌平幾乎是抵足相鄰。當然,這些年來,也是漢遼之間的重要交流窗口。

當然,趙思綰向北馳行,倒也不是爲了去惹麻煩,製造摩擦,主要目的,是進行一場會面,一場事關他生死榮辱的會面。

近兩年來,趙思綰的日子有些不好過了,仍然是燕王麾下舉足輕重的大將,手握兵權,趙匡贊對他依然信任尊重。

但同樣的,在這種優待之中,趙思綰也感到了一些與往年相較不對勁之處。比如,燕王提拔了張藏英、高彥暉等幾名燕軍將校,並上奏朝廷,掛刺史銜,與他共同掌兵。

這等明顯分他權、制衡他的舉動,哪怕趙思綰僅一武夫,又哪裡會看不出來。雖然不明白自己哪裡引起燕王的不滿了,但對於趙匡讚的安排,趙思綰同樣不忿。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不忿也日漸積壓,使之與燕王離心離德。趙思綰心狠手辣,不是個坐以待斃、任人魚肉的人,表面恭順依舊,心裡一直苦思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另謀出路。

事實上,給他選擇也不多,他能夠倚仗的,只有北方的契丹。近半年來,漢遼之間的邊境衝突,給了他暢想的空間。

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76章 玉如意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64章 監國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29章 叔父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3章 不宜擴大第133章 捷報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42章 殺肥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95章 遼帝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2章 “鄭州站”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218章 走私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62章 難得遲疑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06章 武德司獄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452章 皇孫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75章 軍略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9章 獨眠孤館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51章 聽政2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38章 破寨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76章 大才蒙塵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117章 機會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1章 邊公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