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

bookmark

幽州,這座燕南大州,河北堅城,經過多年安定的發展,在燕王趙匡讚的治理下,於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恢復。不過因爲僻處北邊,承受着來自塞北遼國的軍事壓力,始終有個上限。

到乾祐11年爲止,城中人口,也就勉強突破了十萬,對於這樣的大城而言,實則難以匹配其地位。這是座軍事意義大於一切的城池,是以在防禦設施以及兵力佈防上,已經做到了十分完善的程度。

用燕王的趙匡讚的話說,倘若敵衆圍城,非二十萬衆,一年時間,不可破。或許有誇張的意味,但從其自信的宣言中,也可窺幽州防禦的堅實牢固。

仲夏的幽州,乾燥而炎熱,所幸一場持續的大雨,洗去了幽州士民縈繞在城池間的一股躁動之意。百姓們都避縮於家中,緊閉門扉,不只是因爲避雨,還有官府的禁令。

許多人透過門窗的縫隙,都能夠看到,在雨幕之間,也有不少齊裝的燕軍官兵,氣勢洶洶地奔走其間,執行着軍令。所有人都知道,城中發生了大事,而整座城池,已經戒嚴起來。

事實上,州城這裡還只是戒嚴,而拱衛幽州的幾座城邑,則是完全進入緊急狀態,在燕王府的軍令下,做好了禦寇作戰的準備。

大雨依舊淋漓而下,燕王府內的職吏們,都小心肅重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事,雨聲似乎成爲了忙碌的伴奏。進出的身影,都帶着雨露,將乾淨的大堂沾溼。

雨水不斷敲打着屋檐青瓦,燕王趙匡贊坐在主案後,一老一壯兩名將領步入堂間,向趙匡贊行禮:“大王!”

老將名叫張藏英,少有俠氣,曾刺仇人於鬧市,由是知名於燕薊,被趙匡讚的祖父,當時還是後唐盧龍節度使的趙德均釋,後晉割燕雲,也在契丹治下爲官,與燕王一系的淵源很深。

中年將領名叫高彥暉,也曾有仕契丹的經歷,屬於幽燕的軍事官僚地主階級,效力於前燕王趙延壽。這二者,與趙思綰不同,對大漢是存親近之意的。

是故這兩年間,趙匡贊調整燕軍派系實力,除了提拔青俊,對於這樣跟隨他政治腳步的老將宿將,也多加委用。

如今二人,張藏英爲幽州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正使由趙匡贊親自兼着),高彥暉爲幽薊巡檢使。本身就是燕軍中代表性將領,是故他們的上位,並沒有引起不滿,嗯,除了趙思綰以外。

“說!”看着二人,趙匡贊也沒怎麼客氣,直接問道。

張藏英已是花甲之年,鬚髮花白,雖則身負暮氣,但在變亂時刻,也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拱手向趙匡贊稟道:“‘刺面軍’已然控制住,趙思綰的親信將校,悉數擒拿。有大王王令,餘部將士,也都主動上繳武器,暫時幽禁於營房,等候大王處置!”

聽他這麼說,趙匡贊鬆了口氣,到目前爲止,燕軍上下,正軍兵馬總計約兩萬步騎,其中趙思綰統帥的刺面軍就有三千人,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騎兵,也確實是燕軍中戰鬥力最強大、裝備最好的一部。能夠順利安撫控制,就基本避免了內亂的風險。

趙思綰爲什麼敢與遼國聯絡,並自信地表示能配合遼軍破幽州,這支刺面軍就是他最大的底氣來源。

當然,他自詡對麾下掌控嚴密,心腹遍插上下,卻不知曉,對於麾下最精良的一支兵馬,趙匡贊又何嘗會任其脫離掌控,只是一直以來秘不發作,表面以其他燕軍來吸引其注意力,暗中則佈下諸多暗子、後手。是故,當得知趙思綰有反意之後,便以雷霆之勢力,迅速將其羈拿,瓦解。

趙思綰事發,還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原因還在於當日被趙思綰斬殺的那名叫作趙炎的軍官身上。回到幽州後,趙思綰派人通知其家人噩耗,並厚贈以錢絹。

趙炎的家人原本也是接受的,但請告於“墜亡”地點,想要去祭奠並尋找屍身,趙思綰又如何能給其指出個目標,於是粗暴地拒絕了。

趙炎家人不服氣,求上門去,惹得趙思綰大怒,性情兇暴的趙將軍,哪有閒心同這種小人物糾纏,粗暴地命護衛將之毒打一頓。

這樣一來,趙炎家人直接告到了燕王府。而此時,遼軍南寇雁門的消息已然越過太行,傳到幽州,作爲與遼國接壤並同之交流許久的地方勢力,趙匡贊立刻就察覺到風向的不對。雖然敵用兵於西,他這邊也是下意識地提高了警惕。

這種波詭雲譎的氣氛中,曝出了趙炎的問題,爲了降低影響,趙匡贊於是派人去查問,畢竟,那趙炎算是燕軍的一名中級軍官,不明不白地死了,總需要有個交代。

這一查,就查出問題了,由趙思綰的一名親兵曝出來,那名親兵與趙炎交好,更對趙思綰對趙炎家人的兇暴感到寒心,秘密舉報細情,並將私會蕭護思欲謀不軌的情況一併說了。這下直接驚動了趙匡贊,並引起了其高度重視。

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趙匡贊不動聲色,故作不知的派人斥責了趙思綰一頓,並說邊情詭異,正當禦敵防備之時,不能以此事亂了軍心,讓他親自去向趙炎的家人解釋並賠禮道歉。

而這個時候,趙思綰正秘密同蕭護思聯絡着,大事將發,徜徉在自己的事業設想中。知道趙匡贊素來寬仁,也不想在這個節骨眼,因爲這麼一件小事,惡了趙匡贊,並引起其警惕。

於是親自到趙炎家裡去了,一進門,便被早已埋伏好的燕王親衛給拿下了。趙思綰一受擒,接下來便分兩步走,一步是對趙思綰及其親信的審理,另外一步則是對其勢力的瓦解尤其是其影響巨大的刺面軍。

而隨着審理調查的深入展開,背後的隱情與陰謀浮出水面,幽州的態勢也隨之一變。當得悉趙思綰的謀劃,哪怕以燕王趙匡讚的城府,也不由驚出一身冷汗。

他素來知曉趙思綰膽子大,但也只當他是一勇之夫,強悍少謀,雖然知道他因這兩年的打壓而有所不滿,卻也沒有料到這不聲不響地,竟然生此謀逆之心,並且還直接落實到了這等程度。

究其原因,還在於中央朝廷那邊,將武夫這頭猛獸給套上鎖釦,約束起來後,使趙匡贊這邊也受到了影響。卻是忽視了一點,趙思綰終究是從三代亂世中走出來的武夫,不如意之下,想要造反也是很正常的事。

大家好 我們公衆 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 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 年末最後一次福利 請大家抓住機會 公衆號

越是瞭解細情,趙匡贊越是後怕,在反應過來之後,立刻逮捕在幽州城內的遼國間諜,審問敵情,並由其籌謀而做好各方面的應對。

而刺面軍的掌控,則更是首要之務,否則,這三千精銳要是亂起來了,所造成的後果同樣嚴重。如今,得張藏英之報,趙匡贊方纔安心。

略作思吟,趙匡贊對張藏英吩咐道:“趙思綰的親信,暫且拘押,通知下去,孤將親往軍營,巡看刺面軍士,聽取他們的訴求!”

見狀,張藏英趕忙勸阻:“大王,趙思綰受捕,刺面軍終究不穩,或有頑固之賊,漏網之魚。大王身肩幽州大任,不可以身犯險!”

聽其言,趙匡贊說道:“老將軍此乃忠言,孤心領之。然而,刺面軍乃是燕軍精銳,也是孤的屬下,豈可因一人之罪而厭全軍。如果要守護幽州,對抗強遼,還需他們出力。爲今之計,只有孤親自前往,方可安撫其心。再者,孤以誠待之,豈懼其相害!”

對趙匡讚的豪情膽魄,張藏英心生敬佩的同時,拱手請道:“若大王心意已決,末將雖老,卻願親提鋼刀,護衛左右,陪同入營!”

“老將軍真乃忠貞之士啊!孤多謝了!”趙匡讚道。

“末將不敢當!”張藏英自是謙虛。

趙匡贊想了想,對張藏英道:“趙思綰通遼,對於幽州的內部情況、城防佈置,不知出賣了多少,如今局面初定,對城中的防禦,當有所調整,這件事,還需煩勞老將軍了!”

“是!”

點了點頭,趙匡贊又對高彥暉道:“北面的防禦亦然,遼軍既動於檀州,那順州的防禦當爲首要之務,將軍可親赴懷柔,督帥其師,如遼軍果來,嬰城抗之,遲滯其行動!”

“遵令!”高彥暉也是沒有絲毫的猶豫。

望了望外邊,大雨正由緩到急,趙匡贊不由嘆道:“所幸這場大雨,給我們爭取了不少時間,也拖延了遼軍的行動,否則事發於突然之間,局勢恐怕崩壞!”

“趙思綰所謀,乃逆天之舉,此天所不能容之!”張藏英忍不住流露出鄙視之情。

在他們這些燕軍老人看來,內部的矛盾,可以內部解決,似趙思綰之中純因一己之私利私慾,裡通外國,是不能容忍的。再者,做過契丹的順臣,今臣服中原已久,相較之下,他們還是更願意做大漢的臣屬。

而趙匡贊發此嘆,也只是有所感慨罷了。事實上,即便沒有趙炎那檔子事,趙思綰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不說燕王安排的後手,朝廷那邊對趙思綰又豈無防備,此前,若非有趙匡讚的維護,觀察使高防早找機會將趙思綰給謀劃至死了。

二將退下後,一名中年官員走了進來,面容清瘦,留有幾綹鬍鬚,氣度從容。其人名叫宋琪,時任燕王府長史,相比於高防,此人才是協助趙匡贊處理民政事務的第一文臣,此番趙思綰事發,趙匡贊讓宋琪去負責審理。

而其人,早年是契丹的進士,爲趙延壽的僚屬。說起來,趙延壽留給趙匡讚的軍政資源,堪稱豐富。

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41章 雌威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41章 祭關公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01章 捐資第50章 喜訊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76章 雍王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94章 善後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92章 劉銖案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25章 頌公亭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70章 同州之戰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81章 功臣閣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92章 劉銖案第52章 巫宦之國第35章 坐不住了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345章 剝削者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03章 郭王會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39章 百年大計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750章 《桃蘭賦》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465章 “教匪”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06章 倒趙第54章 病虎獠牙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82章 殺俘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64章蜀臣第126章 問罪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44章 堂審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