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南口大戰1

bookmark

南口地勢,也是可以用“要害之地,咽喉之所,兵家必爭”來形容的,地勢雖不似關城那般險要,但同樣複雜,山嶺奇駿,重巒疊嶂。南北高山,乃是狹長的居庸道的出口,算是幽州西北方向的一道門戶,漢軍搶佔此處,立堅寨,起到了封口的作用,將遼軍擋在裡邊。

深秋時節,金風瑟瑟,天方矇矇亮,周圍還在一片黯淡之中,南口的戰鬥卻已進行得如火如荼。激烈的廝殺,在遼第一次發起攻擊時,就開始了,沒有絲毫的留力。

因爲關口地形的限制,難以容納太多人馬,遼軍陣勢尚且難以完全擺開,而能同時展開攻擊的,則更少了,是以,耶律琮將攻寨的遼軍,分爲了十隊,每隊兩千卒,輪番向漢寨攻擊。

攻寨的遼軍,除了更擅長步戰的漢卒與渤海卒之外,更多的是北面的附屬部卒以及一些野蠻人,而這些人,是完全被拿來當作炮灰的。

雖然是炮灰,後邊弓箭戰刀逼迫着,但耶律琮也沒有讓攻寨之卒以血肉之軀去衝擊漢軍的堅固壘。在武裝上沒有吝嗇,居庸關及周遭所儲的刀、斧、盾、槍全數拿出來了。而遼軍徵集工匠,所打造的軍械,除了攻寨的衝車之外,就是一面面寬大的厚盾,知道漢軍的弓弩厲害,欲以此儘量阻擋。

除此之外,耶律琮還專門從契丹部卒精銳中,挑選了兩千敢死之士,分入十隊,帶頭衝鋒。這一戰,遼將之中,似耶律琮者,已然做好的重大傷亡的準備,只要能夠成功接戰,靠人數也要堆死漢軍。

而在遼軍發起進攻前,還準備了上千頭牛,其尾巴皆捆油脂。沒錯,就是火牛陣,由被遼帝接見後提拔爲皮室的耶律斜軫提議,而耶律琮也果斷採納,招不怕老,管用就行。

雙方的激戰,也正從火牛衝寨開始。漢軍營寨固然堅固,寨基打得很深,但面對一干發了狂的畜生,仍舊遭到重創,雖然不至於支離破碎,但被撞破、撞損的地方,卻也爲數不少。甚至於,有成功撞入漢寨中的,雖然被漢軍靠着斬足、弩機等手段解決,但四下的衝擊,仍給漢軍造成了不小的混亂與損失。

踵其後,便是遼軍突擊的軍隊,就盯着破損處,展開進攻。也就是漢軍有一定的準備時間,再加上有素的訓練,方纔在上下級軍官的約束下,從混亂中擺脫出來。然而緊接着,就是遼軍的冒死衝殺。

面對遼軍的攻殺,漢軍所採取的措施,除了調用拒馬、鹿砦,補防寨柵,便是靠着弓弩,對衝鋒的遼軍予以殺傷,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此次,遼軍的戰鬥意志與作戰決心很堅定,再加有一定的防護,並沒有被傷亡嚇倒,很快就取得了近戰的效果。

而礙於地形與接戰的準備,漢軍的大量犀利軍械,並沒能在第一時間派上用場,造成的結果就是,雙方順着前寨,展開浴血廝殺。

負責前寨的駐守的,乃是韓令坤所統率的雄安軍,爲了加強其防禦,安審琦還將原河北都部署下轄有16指揮,統一交給韓令坤指揮,在加上河北的地方軍,兵力足有一萬五千人,算上打下手的民夫,則有近兩萬。

在戰鬥開始之後,韓令坤也是積極組織軍隊,佈置防禦,迎接遼軍的衝擊。但不得不說的是,這一場仗,遼軍佔了先手,各方面的應對,都顯倉促,自身的優勢,無法完全發揮出來。可依仗的寨壁,在火牛衝擊下,也不穩當,以致於接戰之後,很快便被遼軍引入了血肉拼殺的境地。

漢寨之前,廝殺激烈,殺聲震天,弩矢破空。漢寨外,遼騎縱橫,其控弦之士,不斷以騎射,向漢營內施以打擊,雖然造成的殺傷不多,但有起碼的牽制效果,爲攻寨的遼卒拉扯空間。

在嚴苛的軍法之下,遼軍的攻寨士卒,被逼得很瘋狂,不死滿一半,不得後退。漢軍的守寨將士,不可謂不英勇,困頓被殺戮與血腥所清除,保持着一貫強勢的姿態,同樣瘋狂列陣抵禦。

遼軍一波一波地上,不肯給漢軍一刻喘息的時機,漢軍也是相應輪轉,不肯後撤一步。靠着前寨將士的拼死抵抗,給其餘諸寨爭取的不少時間,尤其是中營這邊,整備兵馬,終於做好了支援的準備。同時,霹靂炮、牀弩這樣的重型武器,也緊急調至前方,調校射擊。

秋風呼嘯,越發劇烈,南口的戰鼓未嘗停息,兩軍的廝殺,隨着時間的推移,不見減弱,反益加熾烈、血腥、殘酷。

一個時辰的時間內,遼軍已然對漢軍前寨發起了七波進攻,屍體橫堆在寨前,壘積高着,離地五尺,後續的遼軍,是踩着同袍的屍體在往上衝。

遼軍的傷亡重大,漢軍也不小,這樣的作戰,就是在消耗人命。戰場之上,石矢飛竄,隨着霹靂炮發力,不斷有頑石、火彈,飛至寨外,給遼軍造成的直接殺傷並不多,震懾效果起到了一些,但不夠。

被動挨打,不是漢軍的風格,在付出了巨大犧牲,將遼軍的衝擊牢牢擋住的時候,安審琦準備的反擊力量出動了。

進食完畢,整裝齊備,由興捷軍都將石守信率領興捷軍及河北邊騎,自左寨主動出擊,做出威脅遼軍側翼的姿態。

這邊一動,遼軍這邊立刻就發現了,對於此舉,跟在耶律琮身邊歷練,也做參謀的耶律斜軫不驚反喜,道:“漢軍太過驕狂了,竟然還敢主動出寨!”

“出來了好!”耶律琮老眉一聳,當即道:“令右軍一萬騎,前去牽制這支漢軍,盯住他們即可,待破了漢寨,再圍殲之!”

“是!”

很快,遼軍右翼,一萬部騎出擊,直奔在左寨而來的一萬三千多漢軍步騎。這會放聰明瞭,並不強攻,就是與之周旋牽制。軍陣中,看着遼騎的表現,石守信神情異常嚴肅,事實上,他心裡並不贊成在這樣情況下主動出擊,雖能起牽制效果,但也容易使自身陷入危險。

但是軍令如山,不敢不從。不過,觀察着戰場形勢,石守信並沒有遠離寨壘,只做姿態,遙遙威懾,並且隨時準備後撤。

而遼軍這邊,注意力雖然稍微被分散了些,但重心仍舊在前寨的進攻下。

“十支攻寨隊,已經輪番上陣了,傷亡近半。漢軍抵抗很頑強,僅靠他們,是破不了的!”觀察着戰場形式變化,耶律斜軫向耶律琮說道。

天已經完全亮了,耶律琮的老眼之中,卻佈滿了血色。望着已然支離破碎的漢寨前,屍積一地,耶律琮果斷道:“撤下來吧,讓‘鐵鷂子’上,左軍一萬部卒,隨其而攻,一舉擊破漢寨!”

第1707章第387章 就國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62章 薨逝無題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15章 名單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51章 聽政2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371章 殺,不殺?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10章 坦白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39章 南口大戰8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97章 隰州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304章 楚州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3章 取士不公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41章 劉信遭貶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1章 功成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8章 詔議國策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790章 憂勞第99章 又窮了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99章 又窮了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40章 濮州案(3)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43章 “梳理”、“優化”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40章 封王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16章 初夏第465章 “教匪”第65章 選擇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65章 舊邸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