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章 皇帝還朝

bookmark

乾祐十二年三月初八,詔令,班師還朝,御駕起行,軍心大悅,也選宣告着,乾祐北伐自此正式結束。起駕之前,留守雲中的文武,道左恭送。

“山陽道的軍政事務,朕就全委諸君了!”看着雲中文武,劉承祐拱手以示禮敬,鄭重道。

“五年之內,臣必復建雲中,穩定人心,以達治安,不負陛下期許!”宋琪向劉承祐允諾道。

聞言,劉承祐笑了笑,以雲中的狀況,能在十年之內彌補元氣,就不錯了,甚至要恢復到往日的繁榮,需要更久,還要保證一個安定的外部環境,不受戰爭的嚴重摧殘。

對於雲中以及整個山陽,劉承祐還是很重視的,畢竟事關整個北疆的安定,軍事價值,遠遠大於經濟價值。雖然在文武職吏上,安排了一批得力干將,劉承祐心中,還在琢磨着,怎麼用政策引導,加快其恢復。

當然,對於宋琪的自信允諾,劉承祐還是比較欣賞的,嘴裡還是鼓勵道:“宋卿的才幹,朕自然是相信的,否則也不會付以此任。卿可放手施爲,朕在東京,等你喜報!”

“陛下放心!”倒是郭崇威,言簡意賅,話不多,表情不豐富,但語氣堅定,給人一種放心而可託大事的感覺。

點了點頭,在面前的文武身上掃視了一圈,郭崇威、宋琪、崔翰、田重進等,都大漢文武中的俊傑,奮進於此番北伐大業之中。

再度作以一禮,在衆人恭送的目光下,劉承祐與高貴妃登上鑾駕,其餘隨駕文武,也各回自己的車駕。龍騎高揚,鼓角爭鳴,鐵騎護衛,凱旋大軍,十萬之衆,浩浩蕩蕩地向東方開去。與來時有所不同的是,隨行的又多了不少“戰利品”,包括被挑出的軍官、戰馬、軍械。

關於俘虜問題,因缺少勞力,劉承祐基本都交給了山陽道軍政,由郭崇威、宋琪處理,不管是修城鑄塞,開礦挖渠,可發掘的用處很大。

如宋琪所想,劉承祐也有清晰的認知,一切權力與財富,都是在人的基礎上,有人有勞力,不怕恢復發展不起來。

大軍開動,速度根本快不起來,足足一個半時辰,殿後的隊伍方纔動身完畢。而云中的文武,也駐足道口,靜候了這麼長時。

直到見着大軍遠去,人馬揚起的塵煙逐漸消散稀疏,一干人方纔各歸其職處。在這一干文武中,有一人,怏怏不樂的,正是新任的雲中知縣張洎。

沒錯,張洎被劉承祐放在雲中,出任知縣。張洎這個人,才幹是有的,就是性格有缺,品德有虧,把他放在地方上,也是爲了鍛練他,磨一磨他的性子。在皇帝身邊有些年頭了,也養成了一些不好的作風,卑上傲下,劉承祐也都看在眼中。

同時,這些年中,劉承祐的身邊的近臣,都陸陸續續地外放州縣,既是爲了加強皇權對地方的影響與控制。沒有地方上爲政治民的經驗與履歷,終究只是個近臣,難成大器,也不可能入拜相位。

劉承祐的這番苦心,就要看仕途一直順坦的張洎,能否理解了。當初,王著因爲一些言行態度的過失,被劉承祐委了個定遠縣的職位,這些年,已然累遷至青州府。

並且,對於張洎,劉承祐已經算是厚待了,雲中縣,以其特殊性,品級被定得很高,從五品,在京兆、太原、大名諸府縣之下,又在其餘所有縣治之上,全國獨此一例。

但即便如此,張洎心裡還是有些不樂意的,相比之下,他還是希望侍奉皇帝。作爲皇帝近臣,哪怕級別低些,但出入宮禁,參與的都是國家大事,接觸的都是高官重臣,誰也不敢小瞧。

在雲中這邊,環境惡劣不說,離東京還遠,要是待得久了,被皇帝忘記了,那可就不妙了......

不過,再不樂意,事情已然定下,張洎怎麼也不敢反對,也不敢對皇帝安排有任何異議。而最最讓張洎心裡彆扭與尷尬的,還在於,他如今可就成了宋琪的下屬了,與宋琪的布政使,還隔着幾級。

前者,他還在宋琪面前拿捏兩句,如今,轉眼便成爲了人家下屬官員。

當然,木已成舟的情況下,張洎這個人的優點便表現出來了,這是個能屈能伸,懂得權變的人。在回城途中,主動湊上去,落後半個身子,微佝着腰,陪着笑,說道:“使君,下官少不更事,無治政經驗,幸賴陛下新任,委以一縣之任,心中惶恐。使君德高望重,能力強幹,今後還望使君多多包涵,多多訓導,下官拜謝!”

宋琪是躊躇滿志的,腦海中還是勾勒着他的治政大計,見到張洎這副謙卑的模樣,有些訝異。面上帶着笑容,看不出什麼心思,宋琪寬和地對張洎道:“有張郎這樣的青年俊才相佐,是山陽道的福氣,何愁不能治之?”

聽宋琪這麼說,張洎微微鬆了口氣,心裡的鬱結散去不少。倒是宋琪,始終處之泰然,但其心中究竟如何想法,就不爲旁人所知了。

帶着大貓小貓三兩隻,這是宋琪的臨時治政班子,直接回雲中城,此時的城內,已經有苦力在收拾清理了,以城防爲主,至於其他的,暫時顧及不上。

甚至於,連官署,都是在原州衙的基礎上,收拾出一片可供棲居的地方落腳。用宋琪的話來講,更多的人力精力,該放在土地開墾,重建家園,緊急加耕上。

劉承祐這邊,沿着進軍之路還師,一路順風,沒有多少耽擱。在宣化府逗留了兩日,新任的宣化知府乃是與宋琪並稱的宋雄。

相較於山陽那邊,燕南的行政基礎要優渥得多,也不愁人才,不過,大都背點“燕王”的印記。比如按察使的職位,也已經定下,由原判官李恕擔任。此人是燕王故吏,開國之初,劉氏入主中原,其人就曾勸趙匡贊主動投靠大漢,還替其往東京走了一趟,以輸忠誠。

剩下的職位,也由一些幽燕的名望,以及主動投靠的舊吏擔任,今後,還會從朝廷與其他道州調派一些官吏。而高防今後幾年的主要工作,就在於整合幽燕,使得各種成分的官吏,真正融入大漢的官僚體系。

宣化府這邊,也一樣,破壞嚴重,在宋雄的帶領下,已然開始投入到重建之中,三州合併一府,各類事務也十分繁重。

在宣德縣,劉承祐順便接見了北上赴任的王彥超,在受命之後,也是輕騎寡從,飛馬登途。對於王彥超,劉承祐也是親近接待,面授機宜,談了一個半時辰,留他吃了頓飯,才放他離去。

及至幽州,又待了十日,對新成立的燕南軍政系統,進行更深入明確的梳理,尤其軍事體系的審查。在此前,慕容延釗先行奉命率河北軍民返回,已經按照皇帝與樞密的制令,進行安排了,劉承祐只是做檢查。

過了幽州以後,劉承祐選擇與大部隊脫離,讓柴趙率領禁軍及河南民夫,先行南返安頓。他自在隨駕宿衛的保護下,慢慢走,慢慢看,體察民情,看看八個月的戰爭下來,河北遭受的影響,究竟是怎樣。

結果嘛,自然不容樂觀。所幸,隨着朝廷罷戰,兵役停徵,前線的民夫也陸續返回,民情大悅,已經滋生的怨氣,也開始逐漸消散。

當然,免不了處置一些爲了迎合上意,過度壓榨民力,奴役百姓的官員。再清明的世界,都免不了鬼魅橫行。

一直到五月中旬,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劉承祐方纔回到闊別已久的東京城。而對於皇帝的歸來,一場盛大的凱旋儀式,是必須的,經過後續的梳理,關於北伐所取得的戰果,明詔天下,讓天下百姓一起爲此歡呼。

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68章 撤了第192章 劉銖案第88章 天子金令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69章 夫妻密談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97章 隰州第59章 病榻陳情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53章 交代後事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694章 鹽州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95章 難第27章 西京風波第216章 馬政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768章 崩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21章 大朝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57章 國滅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68章 機遇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98章 秋獵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32章 進宮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3章 相敬如賓第73章 解決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7章 鼓譟第316章 不裝了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65章 決議南征第60章 狠狠敲打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