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章 皇帝還朝

乾祐十二年三月初八,詔令,班師還朝,御駕起行,軍心大悅,也選宣告着,乾祐北伐自此正式結束。起駕之前,留守雲中的文武,道左恭送。

“山陽道的軍政事務,朕就全委諸君了!”看着雲中文武,劉承祐拱手以示禮敬,鄭重道。

“五年之內,臣必復建雲中,穩定人心,以達治安,不負陛下期許!”宋琪向劉承祐允諾道。

聞言,劉承祐笑了笑,以雲中的狀況,能在十年之內彌補元氣,就不錯了,甚至要恢復到往日的繁榮,需要更久,還要保證一個安定的外部環境,不受戰爭的嚴重摧殘。

對於雲中以及整個山陽,劉承祐還是很重視的,畢竟事關整個北疆的安定,軍事價值,遠遠大於經濟價值。雖然在文武職吏上,安排了一批得力干將,劉承祐心中,還在琢磨着,怎麼用政策引導,加快其恢復。

當然,對於宋琪的自信允諾,劉承祐還是比較欣賞的,嘴裡還是鼓勵道:“宋卿的才幹,朕自然是相信的,否則也不會付以此任。卿可放手施爲,朕在東京,等你喜報!”

“陛下放心!”倒是郭崇威,言簡意賅,話不多,表情不豐富,但語氣堅定,給人一種放心而可託大事的感覺。

點了點頭,在面前的文武身上掃視了一圈,郭崇威、宋琪、崔翰、田重進等,都大漢文武中的俊傑,奮進於此番北伐大業之中。

再度作以一禮,在衆人恭送的目光下,劉承祐與高貴妃登上鑾駕,其餘隨駕文武,也各回自己的車駕。龍騎高揚,鼓角爭鳴,鐵騎護衛,凱旋大軍,十萬之衆,浩浩蕩蕩地向東方開去。與來時有所不同的是,隨行的又多了不少“戰利品”,包括被挑出的軍官、戰馬、軍械。

關於俘虜問題,因缺少勞力,劉承祐基本都交給了山陽道軍政,由郭崇威、宋琪處理,不管是修城鑄塞,開礦挖渠,可發掘的用處很大。

如宋琪所想,劉承祐也有清晰的認知,一切權力與財富,都是在人的基礎上,有人有勞力,不怕恢復發展不起來。

大軍開動,速度根本快不起來,足足一個半時辰,殿後的隊伍方纔動身完畢。而云中的文武,也駐足道口,靜候了這麼長時。

直到見着大軍遠去,人馬揚起的塵煙逐漸消散稀疏,一干人方纔各歸其職處。在這一干文武中,有一人,怏怏不樂的,正是新任的雲中知縣張洎。

沒錯,張洎被劉承祐放在雲中,出任知縣。張洎這個人,才幹是有的,就是性格有缺,品德有虧,把他放在地方上,也是爲了鍛練他,磨一磨他的性子。在皇帝身邊有些年頭了,也養成了一些不好的作風,卑上傲下,劉承祐也都看在眼中。

同時,這些年中,劉承祐的身邊的近臣,都陸陸續續地外放州縣,既是爲了加強皇權對地方的影響與控制。沒有地方上爲政治民的經驗與履歷,終究只是個近臣,難成大器,也不可能入拜相位。

劉承祐的這番苦心,就要看仕途一直順坦的張洎,能否理解了。當初,王著因爲一些言行態度的過失,被劉承祐委了個定遠縣的職位,這些年,已然累遷至青州府。

並且,對於張洎,劉承祐已經算是厚待了,雲中縣,以其特殊性,品級被定得很高,從五品,在京兆、太原、大名諸府縣之下,又在其餘所有縣治之上,全國獨此一例。

但即便如此,張洎心裡還是有些不樂意的,相比之下,他還是希望侍奉皇帝。作爲皇帝近臣,哪怕級別低些,但出入宮禁,參與的都是國家大事,接觸的都是高官重臣,誰也不敢小瞧。

在雲中這邊,環境惡劣不說,離東京還遠,要是待得久了,被皇帝忘記了,那可就不妙了......

不過,再不樂意,事情已然定下,張洎怎麼也不敢反對,也不敢對皇帝安排有任何異議。而最最讓張洎心裡彆扭與尷尬的,還在於,他如今可就成了宋琪的下屬了,與宋琪的布政使,還隔着幾級。

前者,他還在宋琪面前拿捏兩句,如今,轉眼便成爲了人家下屬官員。

當然,木已成舟的情況下,張洎這個人的優點便表現出來了,這是個能屈能伸,懂得權變的人。在回城途中,主動湊上去,落後半個身子,微佝着腰,陪着笑,說道:“使君,下官少不更事,無治政經驗,幸賴陛下新任,委以一縣之任,心中惶恐。使君德高望重,能力強幹,今後還望使君多多包涵,多多訓導,下官拜謝!”

宋琪是躊躇滿志的,腦海中還是勾勒着他的治政大計,見到張洎這副謙卑的模樣,有些訝異。面上帶着笑容,看不出什麼心思,宋琪寬和地對張洎道:“有張郎這樣的青年俊才相佐,是山陽道的福氣,何愁不能治之?”

聽宋琪這麼說,張洎微微鬆了口氣,心裡的鬱結散去不少。倒是宋琪,始終處之泰然,但其心中究竟如何想法,就不爲旁人所知了。

帶着大貓小貓三兩隻,這是宋琪的臨時治政班子,直接回雲中城,此時的城內,已經有苦力在收拾清理了,以城防爲主,至於其他的,暫時顧及不上。

甚至於,連官署,都是在原州衙的基礎上,收拾出一片可供棲居的地方落腳。用宋琪的話來講,更多的人力精力,該放在土地開墾,重建家園,緊急加耕上。

劉承祐這邊,沿着進軍之路還師,一路順風,沒有多少耽擱。在宣化府逗留了兩日,新任的宣化知府乃是與宋琪並稱的宋雄。

相較於山陽那邊,燕南的行政基礎要優渥得多,也不愁人才,不過,大都背點“燕王”的印記。比如按察使的職位,也已經定下,由原判官李恕擔任。此人是燕王故吏,開國之初,劉氏入主中原,其人就曾勸趙匡贊主動投靠大漢,還替其往東京走了一趟,以輸忠誠。

剩下的職位,也由一些幽燕的名望,以及主動投靠的舊吏擔任,今後,還會從朝廷與其他道州調派一些官吏。而高防今後幾年的主要工作,就在於整合幽燕,使得各種成分的官吏,真正融入大漢的官僚體系。

宣化府這邊,也一樣,破壞嚴重,在宋雄的帶領下,已然開始投入到重建之中,三州合併一府,各類事務也十分繁重。

在宣德縣,劉承祐順便接見了北上赴任的王彥超,在受命之後,也是輕騎寡從,飛馬登途。對於王彥超,劉承祐也是親近接待,面授機宜,談了一個半時辰,留他吃了頓飯,才放他離去。

及至幽州,又待了十日,對新成立的燕南軍政系統,進行更深入明確的梳理,尤其軍事體系的審查。在此前,慕容延釗先行奉命率河北軍民返回,已經按照皇帝與樞密的制令,進行安排了,劉承祐只是做檢查。

過了幽州以後,劉承祐選擇與大部隊脫離,讓柴趙率領禁軍及河南民夫,先行南返安頓。他自在隨駕宿衛的保護下,慢慢走,慢慢看,體察民情,看看八個月的戰爭下來,河北遭受的影響,究竟是怎樣。

結果嘛,自然不容樂觀。所幸,隨着朝廷罷戰,兵役停徵,前線的民夫也陸續返回,民情大悅,已經滋生的怨氣,也開始逐漸消散。

當然,免不了處置一些爲了迎合上意,過度壓榨民力,奴役百姓的官員。再清明的世界,都免不了鬼魅橫行。

一直到五月中旬,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劉承祐方纔回到闊別已久的東京城。而對於皇帝的歸來,一場盛大的凱旋儀式,是必須的,經過後續的梳理,關於北伐所取得的戰果,明詔天下,讓天下百姓一起爲此歡呼。

第7章 恩賞問題第112章 整風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52章 聽政3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80章 饒樂國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8章 史弘肇赴邊世宗篇47 封禪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35章 東歸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35章 楊村第339章 那一腳第127章 皇城司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7章 鼓譟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40章 封王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401章 老郭威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無題第387章 就國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45章 中秋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58章 郭威又病了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83章 惠妃母子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19章 幸西京第398章 虞美人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淺談兩點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