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

bookmark

岑彭帶着趙歸來到漢軍的中軍帳,面見劉秀。聽

聞岑彭成功勸降高湖軍,並順勢佔領清淵的消息,劉秀大喜,好特意一臉得意地對身邊衆將道:“當初我讓君然領兵去清淵,諸君還頗有微詞,現在諸君以爲如何?”

看着劉秀笑容滿面、洋洋自得的樣子,衆將都忍不住暗暗嘆口氣,感覺大王有時候真是孩子心性。不

過衆人也的確對岑彭的本事有了全新的認識,覺得大王能倚重岑彭,絕非因爲兩人是舊識的關係。劉

秀在中軍帳接見了趙歸。見到劉秀,趙歸二話不說,屈膝跪地,向前叩首,顫聲說道:“草民趙歸,拜見蕭王!”

趙歸三十多歲的年紀,中等身材,皮膚黝黑,相貌談不上難看,但也稱不上英俊。劉秀打量他片刻,擺了擺手,說道:“趙將軍請起。”

聽劉秀稱呼自己趙將軍,趙歸身子一震。在劉秀面前,他哪裡敢自稱將軍?他的將軍可是自封的,而劉秀的蕭王,是天子封綬,在人家面前,他就是個反賊。趙

歸跪在那裡沒敢動,小聲說道:“草民不敢。”

劉秀笑了,站起身形,繞過面前的桌案,走到趙歸近前,站定。趙歸先是偷瞄了一眼,而後頭垂得更低,腦門貼在地上,絲毫不敢擡起。劉秀彎下腰身,伸手把趙歸攙扶起來,說道:“趙將軍舉城歸順,是有功之人,孤稱你一聲趙將軍,你擔得起。”他

這番話,讓趙歸大受感動,後者眼圈一紅,顫音顫抖地說道:“人人皆贊蕭王仁善,今日草民有幸得見蕭王,方知傳聞果然不假。”

劉秀大笑,向旁擺了擺手,說道:“趙將軍請坐吧。”在

劉秀的示意下,有兵卒爲趙歸準備了坐席。趙歸連連道謝,在席子上小心翼翼地跪坐下來。劉

秀回到自己的座位,慢悠悠地說道:“趙將軍深明大義,肯歸順我軍,而與趙將軍相比,東山荒禿、上淮況乃至齊驀諸人,可就太執迷不悟了。”稍

頓,他又繼續道:“現,銅馬軍與重連軍,合計二十萬衆,被困於此,兩軍負隅頑抗,拒不投降,趙將軍以爲,孤該如何處置這些不知死活之賊寇?”

趙歸心頭一震,連忙向前欠身,說道:“草民與東山將軍、上淮將軍、齊將軍一向交好,還望蕭王能法外開恩,饒他們一命!”

劉秀點點頭,含笑說道:“趙將軍果然是重情重義之人。”他向旁擺了擺手,有兵卒上前,爲趙歸端送上來一杯茶水。趙

歸急忙欠身道謝。劉秀向他示意了一下,而後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水,意味深長地說道:“自莽賊篡位以來,河北先是天災不斷,逼得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天災變成人禍,生靈塗炭。這些年,河北死的人已經太多了,但凡還有一線希望,孤便不忍再造殺孽,趙將軍可能明白孤之用心!”他

這話算是說到趙歸的心坎裡。後者哽咽着說道:“蕭王明鑑,並非我等原做賊軍,皆因當年天災人禍,草民乃至身邊之弟兄,實在活不下去了,纔不得不鋌而走險,起事造反。”劉

秀理解地點點頭,感嘆道:“當年在舂陵,孤與大哥起事,又何嘗不是如此?”趙

歸聞言,頗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他神情激動地說道:“大王倘若信任草民,草民願往銅馬軍大營,勸降東山將軍、上淮將軍和齊將軍!”在

場的漢軍衆將不約而同地眯了眯眼睛。要

知道趙歸的投降,是被岑彭連唬帶詐給騙投降的。現在他說的好聽,要去銅馬軍大營勸降東山荒禿等人,萬一他存的是別的心思呢?那己方豈不放虎歸山?

人們的目光一同看向劉秀,雖然大家嘴上沒有多言,但都在用眼神提醒劉秀,切不可輕信趙歸之言。

見在場的漢軍將領的目光怪異,而劉秀又沒有立刻接話,趙歸在心裡暗歎口氣,蕭王還是不信任自己啊!他

正暗自琢磨着,劉秀緩緩開口說道:“孤擔心的是,趙將軍此行,太過兇險。”“

啊?”趙歸詫異地看着劉秀,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劉秀語重心長地說道:“東山荒禿、上淮況等人,與我漢軍,水火不容,趙將軍前去勸降,孤擔心,東山、上淮會不顧你們之前的情誼啊!”原

來蕭王是擔心這個!趙歸面露興奮之色,神情激動地說道:“現銅馬、重連,已被困於此,孤立無援,插翅難飛,除了投降,再無它法。爲了二十萬弟兄們的性命,草民願意去冒這次險!而且草民相信,東山將軍、上淮將軍、齊將軍,都是深明事理之人,不會一意孤行下去,還望大王恩准!”

趙歸現在看明白了兩點,其一,銅馬軍和重連軍的確已身處絕境,如果清淵城還在,兩軍拼死一戰,突圍到清淵,或許還有活命的機會,但現在因爲自己的關係,清淵城已經落入漢軍之手,這等於是徹底絕了銅馬軍和重連軍的退路。其二,劉秀的確不是個殘暴好殺之人,投靠劉秀,對於己方這些起義軍,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起碼以後不用再提心吊膽,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因爲已經下定決心,要投靠劉秀,趙歸也要考慮自己以後的仕途。

眼下勸降銅馬軍和重連軍,就是個千載難逢立下大功的好機會,一旦自己辦成了這件事,以後在劉秀麾下,也不用以降將自居,可以挺直腰板,擡起頭來做人。劉

秀領兵打仗的本事十分厲害,這一點毋庸置疑,畢竟劉秀擁有太多輝煌的戰績,但他打仗厲害歸厲害,並不代表他內心真的願意去打仗。

其實劉秀本身是個十分討厭戰爭的人,也極不願意看到戰場上屍骸遍野的慘烈場景。

他的理念,一直都深受儒道兩家思想的影響,這一點在後來他治國時表現得尤其明顯,但凡是好戰之人,基本都被他排斥到了權力核心之外。而

與他最親近的,像鄧禹、賈復等人,都是和劉秀抱着同樣理念的人。

戰爭,只是政治手段之一。爲了達成政治訴求和目的,其實手段可以有很多種,戰爭只是其中的一個罷了,而且還屬下下策。

不戰而屈人之兵,以不打仗不死人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方爲上上之策,這一點,在孫子兵法中已經描述得很清楚了。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攻

城略地,是所有的手段都已用盡,可還是不管用,纔不得不爲之的最後手段。現

在二十萬衆的起義軍擺在劉秀面前,讓他把這些人都殺了,他下不了這樣的狠心,可是若不打敗他們,讓銅馬死灰復燃,以後還是他在河北的最大威脅。倘

若能勸降這二十萬起義軍,這是最符合劉秀心意的。而前去勸降之人,趙歸的確是劉秀心目當中的最佳人選。劉

秀沉吟片刻,點了點頭,說道:“倘若趙將軍真能說動東山、上淮等人,向我部投降,可是立下不世之功。只是,孤還是不放心趙將軍的安全啊,倘若趙將軍沒有十足把握,或覺其中風險太大,可以不去,孤不會勉強!”趙

歸感動得無以復加,他起身離席,向劉秀叩首施禮,說道:“末將出身於草莽,卻得大王如此看重,大王隆恩,末將沒齒難忘!哪怕爲大王肝腦塗地,粉身碎骨,末將亦在所不辭!”

劉秀起身,走到趙歸近前,再次親手把他攙扶起來,說道:“此事,就拜託趙將軍了!”

“末將必不辱大王使命!”“

嗯!”劉秀點了點頭。

最終,劉秀接受了趙歸的主動請纓,派趙歸去往銅馬軍駐地,勸降東山荒禿和上淮況等銅馬軍將士。等

趙歸走後,中軍帳內的衆將紛紛說道:“大王,派趙歸前去勸降,只怕會縱虎歸山,後患無窮啊!”

劉秀一笑,轉目看向岑彭,笑問道:“君然以爲如何?”岑

彭沒有理會周圍的衆將,只是向劉秀拱手說道:“大王英明!勸降銅馬、重連,再沒有比趙歸更合適之人選!”

無論派己方的何人前去,都很做到難取信於人,人家銅馬軍和重連軍都不信任你,又怎麼可能會投降?

而趙歸則不然,他與東山荒禿、上淮況、齊驀等人的交情極好,他在這些人面前說話的分量,大過己方這邊的所有人。

退一步講,即便趙歸勸降不成,也會大大動搖銅馬軍和重連軍的軍心,在接下來的戰事中,己方的取勝會變得更加容易,起碼可以降低己方諸多將士的傷亡。

他們正說着話,龍淵從外面快步走了進來,到了劉秀近前,拱手施禮,然後將一個小竹筒遞交給劉秀,小聲說道:“大王,是雲兮閣從洛陽傳回的消息。”劉

秀面色一正,接過小竹筒,用指甲劃開上面的臘封,拔掉竹筒的蓋子,從裡面倒出一卷布條,展開,裡面寫着:朱鮪、李軼,現於洛陽召集兵馬,已擁兵二十萬。看

完這份情報,劉秀皺了皺眉頭。在場的衆將面面相覷,紛紛問道:“大王,難道,洛陽有變?”劉

秀將布條遞給龍淵,讓他交給衆將傳閱。衆

人看罷後,面色也都凝重起來。馬武臉色陰沉地說道:“洛陽擁兵二十萬衆,只有兩個可能,要麼出兵援助弘農,要麼出兵進攻河內!”洛

陽屬河南郡,與河內郡一水之隔,隔黃河而相望,近在咫尺。洛陽聚集起二十萬的大軍,隨時可能越過黃河,攻入河內,這對於己方來說,可是莫大的威脅。銚

期幽幽說道:“朱鮪、李軼,出兵弘農的可能性不大,若是他二人想援助長安,早就出兵了,不會等到現在,以末將之見,朱鮪、李軼,十之八九是衝着河內而來。”岑

彭說道:“倘若如此,河內危矣!現河內只有寇太守一人,孤掌難鳴,一旦朱鮪、李軼率兵渡河,寇太守難以抵禦。”劉

秀敲着額頭,陷入沉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河北的賊軍還未平定,河內又要陷入危急。

他沉思片刻,對龍淵說道:“傳書馮異、王樑,馮異駐守孟津,王樑任野王縣令,駐守野王!兩人共同協助寇恂,嚴守河內,不得有失!”

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九十二章 爭風吃醋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受挫第六百六十八章 被迫換帥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門說情第四百三十章 機警過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六百二十八章 密謀出宮第五百六十六章 按計而行第二百三十八章 爲民解憂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三百四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七百二十九章 知恩圖報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四十章 公然決裂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手刃仇人第二百八十章 大局已定第七百七十八章 暗中有鬼第一百二十一章 殺機重重第五百六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三百四十一章 佳人來信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波未平第四百六十二章 劫走糧草第四百七十一章 爭霸之路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五百七十一章 行事機敏第四百九十章 主動來訪第七百九十九章 禍起西宮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三十一章 身陷絕境第五百九十三章 冠軍破敵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四十二章 危機緩解第五百五十一章 夫妻相見第六百七十八章 情關難過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於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點到爲止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四十八章 賈君請纓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權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一百四十九章 親戚反對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陽起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三百四十一章 佳人來信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三百九十三章 複雜關係第三十五章 屠殺報復第一百七十三章 臨時徵召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三百二十一章 城中生變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言提醒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六百零六章 生出罅隙第三十四章 擒賊擒王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陽起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昆陽之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七百章 絕對自信第二百七十二章 突生變數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一百九十七章 料事如神第五百四十六章 矛盾加深第一百四十二章 東窗事發第三百三十章 全軍覆沒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七百八十一章 劉秀改制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做罪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天道之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家族衰亡第二十九章 慘遭埋伏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二百五十三章 噩耗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