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

bookmark

等許汐泠和花非煙退出房間,劉秀走到陰麗華近前,柔聲說道:“這次,麗華並不用非要和我同行。”陰

麗華笑了,說道:“是麗華想和夫君一起去。”劉

秀握住陰麗華的手,拇指的指肚在她的手背上來回摩挲,過了片刻,他說道:“我打算,冊封麗華爲後。”這

是劉秀第一次向陰麗華提出封后之事,陰麗華心頭一驚,腦中也自然而然地響起許汐泠向她說過的那些話。

她反握住劉秀的手,說道:“阿秀在河北征戰期間,麗華一直在南陽,陪在阿秀身邊的是郭妹妹,阿秀若立麗華爲後,朝中的大臣們都會反對。”

劉秀面色一正,沉聲說道:“我是天子,天子的決定,並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同意!”陰

麗華將劉秀的手握得更緊,動容地說道:“可是阿秀的基業,都是和朝中的大臣們同心協力,一起打下來的。現在阿秀基業未穩,又怎能因爲立後之事,而與大臣們起分歧呢?”劉

秀氣樂了,憤憤不平地說道:“立後,立誰爲後,這是我的家務事,又與他人何干?”陰

麗華說道:“皇后乃一國之母,與所有人都有關。若皇后不能服衆,受損的不僅是皇后的威儀,更有損天子之威儀。阿秀,立後之事,萬萬不可衝動而爲!”如

果許汐泠說的那些話,只是她的一面之詞,那麼現在,劉秀的表現足以表明,立她爲後的阻力到底有多大。倘

若此事真的很容易、很輕鬆就能做到,那麼劉秀也不會在她面前說這樣的話,表現得如此氣憤。聽

了陰麗華的這番話,劉秀心中更是翻江倒海,五味乏陳。即便他嘴上沒說,但心裡什麼都明白,自己對陰麗華虧欠得太多。

在自己最失意最落魄的時候,陰麗華不嫌棄自己,肯下嫁於他,幫着他走出那段人生最黑暗的低谷。可

是自己根本沒有給予陰麗華什麼,沒讓她享福,沒能讓她過上安生舒坦的日子,反而是長達兩年的提心吊膽,獨守空房。

現在自己已經成爲天子,可連立陰麗華爲後這樣的事都做不到,自己這個天子,是不是也太沒用了?他

深吸口氣,將陰麗華的小手握得更緊,說道:“麗華放心,皇后的人選,除了麗華,不會再有第二人。”“

萬萬不可!”陰麗華急得連連擺手,說道:“倘若郭妹妹沒有身孕,阿秀立我爲後,我還可接受,但現在郭妹妹已有身孕,阿秀還要堅持立我爲後,定要生出許多的是非,到時不知會有多少人要在背後說三道四呢。”“

麗華——”“

這件事,阿秀要聽我的!”陰麗華的態度十分堅定,不管劉秀怎麼說,她堅持不肯接受封后之事,這讓劉秀既感無奈,對陰麗華也越發的珍惜。兩

日後,懷城城外的官道上,行來兩輛馬車,坐在第一輛馬車裡的人,是劉秀和李通,坐在第二輛馬車裡的,是陰麗華、許汐泠和花非煙,護衛在馬車左右的是龍淵、龍準、龍孛,虛英、虛飛、虛庭等人。

他們人數不多,都穿着便裝,打眼一瞧,和家境富庶的百姓沒什麼區別。

從劉秀控制的區域,去往青州的平原郡,路上並沒有多艱險,否則的話,劉秀也不會親自前往,更不會帶上陰麗華。冀

州的北面是幽州,西面是幷州,西南的司隸地區,南面和東南是兗州,東面便是青州。而

青州的平原郡,正好與冀州的清河郡接壤,中間只隔着一條黃河,平原郡的郡城平原城,還剛好就在兩州交界的附近,位於黃河邊上。劉

秀走冀州清河郡的路線,到平原郡的郡城平原城,還是挺方便的,要說有危險,那也是他渡過黃河,進入平原城之後的事了。此

次前往平原城,劉秀也正好對路過的地區做個微服私訪,親眼看看底層的民生如何,各地的賊患如何,地方官員的治理如何。

劉秀在河北地區的東征西討,對起義軍的連續打擊,還是頗具成效的,起碼十村九空的狀況已經得到大大的改善。

以前許多參加起義軍的農民,在被劉秀軍活捉之後,都被放回家鄉。這些人回到自己的家園,又開始重新種地,以前許多荒廢的田地,現在又能看到了莊稼。劉

秀對此還是頗爲高興和自豪的。路經魏郡時,劉秀情緒高亢,與陰麗華各騎一匹馬,並肩同行。

他指着路邊的莊稼,樂呵呵地說道:“以前這裡的耕地,皆已荒廢,村子裡的人,也都跑得無影無蹤,現在,總算是又有人回來種地了!”

看着劉秀臉上的笑容,陰麗華也樂了,說道:“這都是阿秀的功勞!”

劉秀仰面而笑,擺了擺手,意味深長地說道:“如果有安生的日子可過,還有誰願意提着腦袋去造反,去過刀口舔血的生活。”

自他稱帝以來,曾多次下詔,釋放奴隸,並且規定,凡任意殺傷奴隸者,皆可治罪。劉

秀所施行的政策,看起來和王莽的政策似乎也沒什麼兩樣,都是要廢除奴隸制度。

可是朝廷的一項政策推行下去,並不是孤立存在的,王莽施行的廢除奴隸政策,由於其它政策的執行不利,導致全國的奴隸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許多底層百姓生活不下去,怎麼辦?只是賣妻賣子,賤賣爲奴。

在全國那麼多反莽的起義軍裡,奴隸都是一個人數衆多的團體。王莽一心要廢除奴隸,但最反王莽的,又恰恰是奴隸,不得不說,這太諷刺了。劉

秀正是便吸取了王莽執政時的教訓,在廢除奴隸的同時,分耕田地,大幅削減賦稅,百姓們只要肯勞作,不僅能活得下去,還能生活得很好。

如此一來,整個社會的勞動力便得到充分的調動,耕種全面復興,荒廢的百業,也都跟着漸漸復甦。眼

下魏郡,乃至整個冀州、幽州,以及河內、河東、河南,皆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看

到大片的良田恢復耕種,劉秀心情大好,回頭向後面招招手。李通和龍淵催馬上前,異口同聲道:“公子!”

劉秀問道:“前方是何地?”

龍淵說道:“前面是館陶。”

劉秀哦了一聲,對身邊的陰麗華笑道:“當初,我軍正是在館陶擊敗了銅馬,又是在館陶和清淵之間,勸降了二十萬衆的銅馬!”

也正是在這一戰之後,讓劉秀擁有了一個‘銅馬帝’的美名。看

着劉秀臉上流露出來的驕傲,陰麗華也是與有榮焉。她說道:“此戰,麗華雖未在夫君身邊,但也能想象到,這一戰的波瀾壯闊。”李

通不解地問道:“當時陛下……公子的大軍也沒有二十萬,怎麼能逼得二十萬的銅馬軍投降呢?”劉

秀一笑,說道:“此戰,君然功不可沒啊!”

岑彭投靠劉秀以來,出手的次數不多,但每次出手,都能起到奇效。他

勸降清淵城,導致銅馬軍走投無路,只能向劉秀軍投降;岑彭隻身進入洛陽城,勸降朱鮪,以朱鮪爲首的二十萬衆洛陽軍向劉秀繳械投降。只

這兩件事,不知讓劉秀軍少傷亡了多少人,又平添了多少的生力軍?劉秀的天下,就是靠着這些得利的部下們,一點一點打下來的。他

們正往前走着,只見前方的道路上聚集了好多的人。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事,劉秀對陰麗華說道:“麗華,你先回車上。”

陰麗華向前面望了望,有些擔憂地說道:“夫君多加小心!”

“嗯!”劉秀點下頭,目送着陰麗華坐回到馬車裡,他繼續催馬前行。道

路上,有一羣手持長矛、棍棒的漢子在攔路設卡,爲首的一人,皮膚黝黑,一臉的絡腮鬍,短眉毛,向上立着,下面一對大環眼,閃爍着咄咄逼人的兇光。黑

臉大漢雙手掐着腰,站在道路的中央,衝着被堵住去路的百姓們大聲嚷嚷道:“我們五校軍,一向是幫着百姓打官軍的,我們和官軍拼死拼活,你們是不是也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啊?”

說着話,他手指着一名穿着麻衣麻褲的莊稼漢,說道:“你,願不願意加入我們五校軍?”那

名莊稼漢是運糧到館陶城販賣的。看到黑臉大漢指向自己,他嚇得縮了縮脖,連連後退。

現在劉秀稱帝,河北這裡施行的都是劉秀的政策,官府徵收的稅賦很低,百姓們在繳納了賦稅後,剩下的收成,完全可以自給自足,而且還有餘糧可以賣掉,換些日常所需的用品。既然有安穩的好日子可過,爲何還要加入起義軍去和官府拼命?見

莊稼漢一個勁的後退,黑臉大漢氣不打一處來,他快步上前,一腳將莊稼漢踹翻在地,怒罵道:“沒用的東西!”

說着話,他向左右喝道:“將其拿下,帶過去!”

隨着話音,立刻有兩名大漢走到莊稼漢近前,將其從地上拽起,拖着他向路邊走去。在

路邊,還有數十名百姓打扮的青年坐在地上,周圍有幾名端着長矛的漢子在看押着他們,看得出來,這些百姓都是路過這裡,被他們抓下的壯丁。劉

秀在河北稱帝后,願意加入起義軍的人數已經大幅縮減,反而起義軍的內部,不斷出現逃兵。爲

了維持自己的兵力,起義軍也不得不採取強硬的手段,四處抓捕壯丁,來補充自己的兵源。這

裡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這種事情在河北各地都在普遍發生,只不過被劉秀一行人恰巧撞見,還是第一次。

看明白是怎麼回事後,李通怒火中燒,低聲說道:“公子,這些賊軍,肆意妄爲,簡直無法無天,可惡至極!”原

來都是五校軍餘孽!劉秀眯了眯眼睛。

當初五校軍也是有數十萬之衆,在上谷郡,被耿況重創了一次,後來在真定,又被賈復重創了一次,現在五校軍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

其殘部逃竄到魏郡和清河郡一帶,其行徑與以前相比,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越發暴虐,四處搶掠,以前他們還只是搶錢、搶糧,現在連人都要搶。

黑臉大漢目光一轉,又看向另一名如同村夫打扮的莊稼漢。這人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斗笠遮擋住大半的臉,只露出鼻尖和剛毅的下顎。黑臉大漢走到他近前,上下打量一番,用劍鞘在他頭上的斗笠敲了敲,問道:“你呢?願不願意加入我們五校軍?”

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五十一章 再次相助第六十四章 謀反起事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六百五十九章 識破詭計第四百六十五章 肉包打狗第八百六十七章 佈局開始第五百三十九章 再度來襲第七百零二章 回鄉祭祖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二百三十三章 惹來震怒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五十三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第八百八十三章 伯姬求情第八百六十七章 佈局開始第八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七百九十二章 東征捷報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二十章 爾虞我詐第八百二十一章 宗親關係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賞羣臣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八百九十五章 北山之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無事生非第七百四十八章 北伐之戰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三百零三章 強推劉玄第八百四十二章 蘭陵之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四百五十一章 初次相見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四百九十二章 決戰魏郡第三百章 專破暗箭第七百二十九章 知恩圖報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三十六章 兄弟重逢第四百八十三章 差強人意第四十七章 騎槍之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野之戰第六十八章 一見傾心第七百八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定都洛陽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一百九十三章 穩定局勢第二百二十五章 半路伏擊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二百九十五章 局勢突變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五百九十五章 入山平賊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帥不和第四百四十一章 決戰前夕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八百零一章 嚴刑逼供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六百八十二章 弘農之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肉包打狗第八十一章 把酒言歡第八百二十一章 宗親關係第三百零四章 人不要臉第二百零二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四十五章 喜訊傳來第五百六十七章 渡河北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城中生變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六百零六章 生出罅隙第三百九十八章 暗中推手第六百七十一章 結下樑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王朗伏誅第四百三十六章 欲結親家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生變數第一百一十章 上門提親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