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臉

王樑提出分兵作戰,吳漢當然不會同意,見自己對吳漢怎麼說也說不通,王樑乾脆也不和吳漢爭了。他

自己從野王縣抽調野王縣兵,繼續執行與吳漢分兵作戰的策略。

以前王樑做過野王縣縣令,在野王,王樑的威望極高,他的書信傳到野王縣,野王縣府由徵兵,到發兵,都沒用上五天。

野王縣將三千餘衆的縣兵調派給王樑,由王樑全權指揮。

你吳漢是全軍主帥,這十多萬大軍我調不動,那麼現在我調動野王縣兵,你吳漢總管不了了吧?王樑的心裡是這麼想的。

對於王樑的做法,吳漢十分氣惱,大敵當前,正是需要全軍將士,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的時候,可你王樑竟然弄了這麼一出,這不是純心打擊己方將士的士氣嗎?

吳漢不再理會王樑,你願意單打獨鬥,你自己就去單打獨鬥吧!他率領十多萬的大軍,繼續按照原計劃,向清河郡進軍。

由於意見分歧,吳漢和王樑分兵作戰,前者直撲清河郡,後者私自調動野王縣兵,在魏郡推進,消息很快也傳到了洛陽。劉

秀得知此事後,大爲震怒。他的旨意說得很清楚,大司馬吳漢爲全軍主將,平賊之戰,由吳漢全權負責。

可王樑竟然不服從指揮,非要分兵作戰,這本身就違反了軍令和聖旨,是死罪。

另外,地方軍隊可不是你想調動就隨便調動的,必須得到天子的首肯才行。王樑私自調動野王縣兵,這又是一條死罪。

對於王樑這一系列的舉動,劉秀能滿意嗎?王樑他到底想幹什麼?劉

秀派出內侍謁者,去往魏郡,傳旨王樑,命令他率野王縣兵,於原地駐紮,不可再動。

王樑收到劉秀的聖旨時,正率領着野王縣兵,於黃澤湖畔的內黃縣,與一支五校賊軍展開激烈交戰。

野王縣兵善戰,而王樑也是領兵打仗的好手,此戰,王樑部把賊軍殺得大敗,賊軍向繁陽方向潰敗。這

個時候,王樑哪能按兵不動?當然要乘勝追擊。所以王樑雖有接劉秀的聖旨,但卻沒有依照聖旨做事,而是率領着野王縣兵,離開內黃,直撲繁陽,追擊敵軍。王

樑的這個舉動,已經是明明白白的抗旨不遵了,好像天子的聖旨傳到他的手裡,如同變成了廢紙一張,他不管不顧,繼續我行我素。王樑的抗旨而行,不僅徹底激怒了劉秀,也讓朝中的大臣們紛紛上疏彈劾。太

中大夫宋弘,親自入宮求見劉秀,彈劾王樑。

劉秀在清涼殿接見了宋弘,大殿裡還有一位大臣,議郎桓譚。桓

譚已經一大把年紀了,有六十開外。原

本他在洛陽只是做待招。所謂的待招,就是天子以才藝徵召士人,留在京城之內做備用。

待招不是官員,類似於儲備幹部,天子什麼時候下詔書用你了,這纔會正式進入官場。

桓譚之所以能做到議郎,還是受了宋弘的舉薦。別看他比宋弘年長許多,但對宋弘可是非常客氣的,宋弘畢竟是他的伯樂嘛!見

到宋弘從外面進來,桓譚急忙拱手施禮,說道:“宋大夫!”

宋弘先是向劉秀施禮,而後對桓譚拱手還禮,說道:“桓議郎!”

劉秀今日對宋弘的態度格外客氣,樂呵呵地問道:“宋大夫入宮見我,可是有事?”宋

弘面色一正,說道:“陛下,微臣是爲大司空之事而來。”

聽聞這話,劉秀臉上的笑容立刻退去幾分。他慢條斯理地問道:“宋大夫可是來爲大司空求情的?”

“回稟陛下,微臣以爲,即爲人臣,理應忠君報國,遵從聖命,可大司空一而再,再而三的違抗皇命,如果這樣都不能被法治,爲亂朝綱,將來必後患無窮,還請陛下明鑑!”桓

譚邊聽邊點頭,宋弘話音剛落,他急忙躬身說道:“陛下,宋大夫言之有理,大司空公然違抗聖命,陛下若不嚴懲,將來不知有多少人會效仿,危害之大,無窮盡!”宋

弘和桓譚,都是士大夫出身,他二人的意見,也基本代表了是士大夫階層的意見。劉

秀本就對王樑的行徑大爲震怒,現在又聽了宋弘和桓譚的這番話,他眯了眯眼睛,揚頭說道:“張昆!”

張昆躬着身子,快步走入大殿裡,說道:“奴婢在!”

劉秀沉聲說道:“傳朕旨意,命伏尚書持節去往魏郡,拿下王樑,就地正法!”

張昆聞言,身子都是一哆嗦,王樑可是三公之一的大司空啊,陛下竟然要將王樑就地正法?他吞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這……這恐怕……”“

你可是沒聽清楚朕的旨意?”

張昆身子一震,再不敢多言一個字,急忙跪地叩首,說道:“奴婢遵旨!”說着話,他站起身形,躬着身子,一步步地退出大殿。到

了外面,張昆忍不住暗暗咧嘴,同時用衣袖擦了擦額頭的冷汗。

張昆跟隨劉秀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對於劉秀的性情,他多少摸清了一些,如果這次不是王樑做的太過分,着實惹怒了天子,天子也不可能直接下令處斬王樑。

他沒敢耽擱,急忙出宮,去往尚書府,去見伏湛。

伏湛接到張昆傳達的口諭後,也被嚇了一跳。陛下要處斬大司空?

以王樑的所作所爲,既然被處斬,倒也合情合理,但關鍵的問題是,陛下爲何要派自己去做監斬官啊!王樑可是開國元老,三公之一,堂堂的武強侯,而自己既非開國功臣,也沒有被封侯,論官職,只是個小小的尚書罷了。陛下讓自己去處斬王樑,這不是難爲自己嗎?此

時伏湛真想問問張昆,你是不是傳旨傳錯了地方?陛下選定的人不是我啊?張

昆傳完劉秀的口諭,只和伏湛簡單客套幾句,然後一溜煙的走了。處斬三公,這麼大的事,他一個內侍官,當然是能少參與就少參與,能不參與就儘量不參與。

看張昆跑得比兔子都快,伏湛暗歎口氣。伏黯這時候從大堂裡走到院中,來到伏湛的身旁,樂呵呵地說道:“奉旨監斬大司空,這次大哥可是要大出風頭了!”伏

湛白了伏黯一眼,言下之意,你還能笑得出來?王樑是那麼好殺的嗎?

別看現在王樑和吳漢鬧得很不愉快,但兩人畢竟有多年的交情,感情深厚,自己若真殺了王樑,那些與王樑交情莫逆的將軍們,不會怨恨陛下,只會怨恨自己。伏

湛嘆了口氣,連連搖頭,沒有搭理伏黯,長吁短嘆地走回地屋子裡。伏

黯見狀,嘿嘿一笑,看着大哥無比爲難的樣子,他也不知道爲什麼,反正就是覺得心裡很爽,估計平日裡也是因爲伏湛對他管教的太嚴,多多少少激起他的叛逆心理。劉

秀下令,要直接處斬王樑,宋弘和桓譚雖感震驚,但同時又頗感欣慰,覺得陛下行事,雷厲風行,乃古今難得的聖明君主。

桓譚含笑說道:“陛下,微臣近日編了一首曲子,不知陛下可願點評一二?”

劉秀面露笑意,點頭應好。

在當時,以桓譚的音樂水準來說,絕對屬於國家級的音樂家。

他的父親曾做過漢平帝的太樂令,出身於這種家庭,桓譚的水平能差得了嗎?平日裡,劉秀也的確很愛聽桓譚的彈奏,舉行宴會時,讓桓譚來彈奏助興,那已快成固定的程序了,即便劉秀和大臣議事之時,也偶爾會讓桓譚彈奏一曲,舒緩一下緊繃的神經。

看着起身去撫琴的桓譚,宋弘暗暗皺眉,心中很是不悅,只是沒表露出來。劉

秀對宋弘樂呵呵地說道:“說來也巧,剛好我也有一事,想找宋大夫談一談。”宋

弘一臉的不解,好奇地問道:“不知陛下有何事?”

劉秀臉上的笑容又加深了幾分。說

起來,無論是在登基前,還是在登基後,劉秀都很少有笑得這麼虛假的時候。估計此時若是在劉秀面前擺放一面鏡子,連他自己都會覺得太假。他

清了清喉嚨,說道:“宋大夫以爲,長公主如何?”

他這句話,把宋弘說愣了,茫然地眨眨眼睛,沒明白陛下這話是什麼意思。他沉吟片刻,小心翼翼地說道:“長公主賢惠忠貞,堪稱良家子之典範。”良

家子,是指農戶之女。古

代時,農民的地位較高,遠在工人和商人之上,農民家的女兒,被稱爲良家子,皇宮挑選宮女,工人和商人家的女子,都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只在良家子中進行挑選。所以說,古時候的工人之女、商人之女,別說做什麼皇妃、皇后了,連皇宮的大門都進不去。劉

秀突然問起宋弘對自己大姐劉黃的印象,當然也是有原因的。郭

聖通爲了討好劉黃這位大姑姐,時不時的在劉秀這裡吹枕邊風,說大姐守寡多年,現在阿秀做了天子,大姐苦盡甘來,成爲長公主,是不是也該享享清福了,阿秀該爲大姐選擇一良人。

劉秀以前還真沒想過這方面的事情,聽了郭聖通的提醒,他連連點頭,覺得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爲

了此事,他還特意把大姐請入宮中,姐弟倆做了一次詳談。劉秀旁敲側擊的詢問劉黃,對朝中的這些大臣,有沒有能看得上眼的。

劉黃聽後,很是難爲情,不願意多談此事。劉秀再次催問,劉黃終於敞開心扉,表示太中大夫宋弘,人品出衆。

用劉黃的原話講:“無論是容貌、才幹還是品德,朝中的大臣們,無一人能比宋弘。”聽

了劉黃這番話,劉秀心裡也就明白了,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大姐這是看上人家宋弘了!不

過有一個問題,宋弘已經娶妻生子了,劉黃作爲劉秀的親姐姐,堂堂的長公主,總不能嫁給宋弘做小妾吧!以

劉黃的身份,若是嫁於宋弘,必須得做正妻。那麼宋弘現任的這位夫人,就是多餘的了。

現在劉秀要給大姐做媒,還得厚着臉皮,勸宋弘休妻,連他自己都覺得很難爲情,所以此時他笑得虛假,也就是理所應當之事。他

乾咳了一聲,臉上沒笑硬擠笑,以非常輕鬆的口吻說道:“我常常聽人說,這人啊,一旦有了地位,就要換朋友,一旦有了錢財,就要換夫人,不知宋大夫以爲如何?”說

完這句話,劉秀都很想給自己倆耳光。爲了大姐,他現在是把天子的老臉都豁出去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隻身勸降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二百零四章 新野困局第二十四章 兄弟匯合第六百四十一章 漢土之上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十三章 行進漢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奇襲陽關第三百四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四百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五百五十章 舉兵歸漢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三百四十九章 地獄難度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增益蠱蟲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三十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二十章 兄弟交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閒雲野鶴第八百四十二章 蘭陵之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得聖寵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言提醒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三百一十五章 矇混入城第一章 禍起劉秀第二百五十四章 被迫結盟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七百三十一章 人爲刀俎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湖援兵第八十八章 陰府赴宴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六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八百零一章 嚴刑逼供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一十六章 心生警惕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五百八十八章 緊急軍情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八百零七章 刻意相會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五百七十五章 帝王心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賊軍入城第八百二十章 劉秀改制第五百八十八章 緊急軍情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三百四十二章 親和之力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八百一十七章 精簡機構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四百零二章 初遇勁敵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中博弈第三百一十五章 矇混入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臨時徵召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勸鄧奉第六百五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一百一十三章 變向斂財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生至交第六百二十三章 禍起南陽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勢逆轉第五百零八章 無愧於心第七百六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三十章 一敗塗地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權第二章 仗義相救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生至交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一百一十四章 陰險小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補牢第四百零三章 女人心思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一百三十九章 家族衰亡第五百八十二章 誅殺反賊第七百九十七章 以史爲鑑第四百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