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衆行兇

bookmark

劉良帶着劉章、劉興來到洛陽,劉秀十分高興,當天在皇宮大擺設宴,熱情款待叔父和兩個侄子,而後,他又令張昆,爲劉良、劉章、劉興在洛陽選宅子。翌

日,劉秀找來大司空宋弘、行大司徒事伏湛、尚書宗廣,一同議事。政

務上的事情都談完,劉秀話鋒一轉,樂呵呵地說道:“昨日,我叔父一家,還有兩位侄子,來到洛陽。”宋

弘、伏湛、宗廣相互看看,後者說道:“微臣也聽說了,只是還未來得及去拜訪劉公以及兩位公子。”劉

秀語氣傷感地說道:“叔父把我一手帶大,直到現在,我還未能盡到養育之恩;章兒、興兒,皆是我大哥之遺孤,這些年來,在外面飽受其辱,吃了很多的苦啊!”說到這裡,他又看了一眼宋弘、伏湛、宗廣三人,而後意味深長地說道:“現在他們都來到洛陽,我當好好補償他們纔是!”

宋弘、伏湛、宗廣都是飽讀經書的人精,劉秀的話轉彎抹角,但他的心思,三人皆已心領神會。他

們面面相覷,還是宗廣開口說道:“劉公與陛下,情同父子,劉縯將軍與陛下,更是兄弟情深,無論陛下給予劉公和兩位劉公子什麼樣的封賞,旁人都不會說三道四!”劉

秀聞言,眼睛頓是一亮,他清了清喉嚨,說道:“我以爲,叔父和章兒、興兒,皆應封王。”說完,他仔細觀察宋弘、伏湛、宗廣三人表情的變化。

劉秀貴爲天子,他要封王,完全可以不理會旁人的意見,自己就把事情定下來。但

劉秀不是這樣的人。他的天下,是大臣們幫他打下來的,這漢室的江山,也是大臣們流血流汗建立起來的。

而劉良、劉章、劉興於漢室江山而言,寸功未立,一下子就被封王,會不會讓朝中大臣們心生不滿呢?這些事情,劉秀不能不做考量。

伏湛開口說道:“以漢家祖制,非劉姓不得封王!有功之大臣,皆已被陛下封侯,而且其中不乏萬戶侯,現在陛下要封劉公和劉章、劉興兩位公子爲王,天經地義,陛下不必心存顧慮。”

宋弘、伏湛、宗廣都是人精,劉秀說到這裡,他們也明白了,這次陛下請他們入宮,議政只是個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想探一探他們的口風,看看他們對於冊封劉良、劉章、劉興爲王的反應。

伏湛的話,讓劉秀的心情豁然開朗。他

的兒子被封王,大臣們絕不會多說什麼,可劉良、劉章、劉興畢竟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他的叔父,他的侄兒,在寸功未立,沒有做出過任何貢獻的情況下,一下子被封王,劉秀心裡也多少有些沒底。

看伏湛和宗廣都表示支持,劉秀含笑看向宋弘,問道:“宋司空以爲如何?”宋

弘躬身說道:“此乃陛下之家務事,微臣沒有異議。”

通過他們三人的表態,劉秀終於放下心來,含笑說道:“既然司空、司徒、尚書都無異議,那麼,我就把此事定下來了!”

劉秀爲人,頗重感情,他對麾下的大臣們都能做到有情有義,對他自己的親人,還能差得了嗎?劉秀要給劉良、劉章、劉興封王,沒人會蠢到站起來表示反對,自找倒黴。劉

秀和宋弘、伏湛、宗廣商議過後的第三天,頒佈詔書。他

冊封劉良爲廣陽王,冊封劉章爲太原王,冊封劉興爲魯王。

連帶着,劉秀又冊封大姐劉黃爲湖陽長公主,冊封小妹劉伯姬爲寧平長公主,追封已故二姐劉元爲新野長公主。另

外他又下旨,在洛陽城內爲劉良、劉章、劉興、劉黃、劉伯姬建造王府和公主府。正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天。劉秀做了皇帝,他的叔父、侄兒被封王,姐姐、妹妹亦被封爲公主。舂陵劉氏在洛陽可謂是徹底的出人頭地了,消息傳開,也讓許多的劉氏宗親紛紛來投,其中有不少都是更始舊臣。對於前來投奔的宗親們,劉秀也都是以禮相待,封王的封王,封侯的封侯。

劉黃在洛陽早就有自己的府邸,現在她正式被冊封爲公主,府邸自然也改名爲公主府。被冊封爲長公主,劉黃滿心歡喜,她府中的家奴們更是興奮得忘乎所以。自

家的主子是湖陽長公主,天子的親姐姐,廣陽王的親侄女,太原王、魯王的大姑母,這樣的身份,在洛陽還有誰能招惹得起?

公主府的許多家奴都得意忘形,尤其是那些得到劉黃寵信的家奴,更是眼高過頂,屁股都要翹到天上去了。

其中有一個名叫張範的家奴,很得劉黃的喜愛。張

範這個人,模樣生得極好,大高個,面白如玉,濃眉大眼,鼻樑挺拔,脣薄如劍。

整個人的形象,稱得上是相貌堂堂,風度翩翩,走在街上,根本沒人敢相信他是家奴,都會以爲是富貴家的俊美公子。

如果只相貌生得好也就罷了,張範這個人,還能說會道,巧舌如簧,三言兩語,就能把劉黃哄得團團轉。在

公主府的衆多家奴裡,張範是最受劉黃寵信的一個,甚至外面都有人謠傳劉黃和張範之間有姦情。

實際上,劉黃對張範喜歡歸喜歡,可還不涉及不到有什麼姦情。劉

黃畢竟是公主,而張範只是個家奴,兩人的身份差距在那裡擺着呢,劉黃的出身再不好,也不至於和一個家奴做出苟且之事。

張範倚仗着劉黃的喜愛,在洛陽城內,幾乎是橫着膀子晃。

主要是張範這個人也很機靈,很懂得看人下菜碟,遇到朝中有分量的大臣,他能避讓就避讓,實在避讓不開,也是彬彬有禮,不敢有絲毫僭越。

遇到分量不是太重的大臣,張範根本就不將其放在眼裡。這

日,張範帶着幾名公主府的家奴,在洛陽街頭閒逛,準備買幾樣好吃的零嘴,帶回公主府給劉黃品嚐。

走着走着,也不知道怎麼的,他隱隱約約聽到,好像有人在談論他和公主之間有私情的事。

張範勃然大怒,別人若是污衊他,他或許還可以不當回事,一笑置之,但有人膽敢污衊公主,敢污衊他心中當中的‘女神’,那等於是踩了張範的尾巴。他

在街頭突然停下腳步,環視四周,厲聲喝問道:“是誰在亂嚼舌根子?”

他突如其來的一嗓子,把街頭上的行人都嚇了一跳。

有洛陽本地人,一看到是張範,嚇得直縮脖子,趕緊快步走開,生怕引火燒身。而有些外地人則是不明白怎麼回事,頗感莫名其妙的看着張範。

洛陽本就是除長安之外的第一大城邑,現在劉秀定都於洛陽,洛陽的繁華程度更上一層樓,現在已然凌駕於長安之上。

前來洛陽的外地人很多,有些人爲謀官,有些人爲經商,有些人爲遊玩,有些人爲定居,總之,做什麼的都有。這

些外來人中,其中也不乏愣頭青。一名壯着麻衣麻褲、皮膚黝黑的漢子隨口嘟囔了一聲,罵罵咧咧地走開。張範耳朵尖得很,把對方的小聲謾罵聽得清清楚楚,

他本就在氣頭上,現在又聽到有人在罵他,而且看其穿着打扮,就是普通一百姓。

他擡手握住佩劍的劍柄,大步流星地走了過去,一把抓住黝黑大漢肩頭的衣服,凝聲質問道:“你在罵誰?”

黝黑漢子也是個橫得,扭轉回身,上下打量張範一番,看他生得漂亮,又衣着光鮮,頓生輕視之意,歪着腦袋,哼笑着說道:“乃翁(老子)罵的就是你!怎麼的?”

張範看着黝黑漢子,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是怒極而笑。他慢慢鬆開黝黑漢子肩頭的衣服,還幫他把褶皺拍了拍,拍平,而後點點頭,轉過身形,要往回走。黝

黑漢子嗤了一聲,罵罵咧咧地說道:“什麼東西?堂堂帝都,滿地都是這玩意……”

他話音未落,已然轉過身去的張範,毫無預兆地抽出佩劍,猛然回頭,對準黝黑漢子,一劍狠刺了過去。耳

輪中就聽噗的一聲,一劍穿心。劍鋒由黝黑漢子的心口窩刺入,劍尖在其後心探出來。

黝黑漢子連叫聲都沒來得及發出,一頭撲倒在地,身子只抽搐了幾下,而後便沒了動靜。

看到有人在大街上,光天化日,衆目睽睽,當衆殺人,街上的行人們連聲尖叫,四散奔逃。

張範提着滴血的佩劍,看着地上的屍體,也有些傻眼。他平日裡是囂張跋扈了一下,但殺人還是第一次,整個人呆愣在原地。

跟隨張範一同出來的幾名家奴見狀,臉色大變,他們一股腦地衝上來,拉着張範的衣服,急聲說道:“還傻站在這作甚?快走啊!”

幾名家奴,拉着渾渾噩噩的張範,逃回公主府。

回到公主府後,張範也總算清醒過來,他主動去見劉黃,見面之後,沒等開口說話,他先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抱頭大哭。

劉黃被張範哭懵了,關切地問道:“張範,出了何事?爲何大哭?”

“長公主,小人……小人剛剛在外殺了人……”

“什麼?”劉黃聞言,也是大吃一驚,不由自主地站起身形,一臉驚訝地看着張範。張

範哽咽着說道:“剛剛小人出府,本打算爲公主買些小吃,沒想到,遇到有人在傳公主的是非,小人……小人沒忍住,就把那亂嚼舌根子的賊子給殺了……”

劉黃問道:“那人傳了本公主什麼是非?”“

這……這……小人實在不敢說出口……”“

直說無妨!”

“公主……”“

說!”

“那……那賊子說,公主與小人,有……有不軌之舉……”

劉黃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皺着眉頭問道:“什麼不軌之舉?”“

就是……就是說公主與小人私通,行苟且之事……”說

到這裡,張範一頭磕在地上,帶着哭腔,哽咽着說道:“旁人污衊小人,小人可以不予理會,但他竟然污衊公主,小人實在沒忍住,就殺了那賊子……”

“竟有此事?”劉黃聽後,也是大怒,臉都氣得漲紅。現在她正一心追宋弘,又豈容他人如此敗壞自己的名節?

“小人不敢欺瞞公主,他們都可以爲小人作證!”張範擡手一指另幾名家奴。那幾名家奴隨之紛紛跪地,向前叩首。

第三百六十八章 垂涎已久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八百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六百二十一章 無事生非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第四百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七百一十二章 仁至義盡第五百九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六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簿公堂第五百四十章 死士行刺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三十七章 帥才之能第三百五十九章 將星隕落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二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三十九章 及時趕到第七百二十五章 誅殺鄧終第一百六十八章 虛張聲勢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七百一十三章 命中剋星第二百九十五章 局勢突變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四百四十一章 決戰前夕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來投奔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七百一十二章 仁至義盡第四百六十四章 早有應對第四百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五百五十章 舉兵歸漢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野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力抵抗第二百零四章 新野困局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六百八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將回歸第八百一十九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七十章 挽回危局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八百九十五章 北山之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二百三十八章 爲民解憂第八百二十九章 再次相救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八百四十章 公然決裂第六百七十六章 前來營救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二百三十三章 惹來震怒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三百九十六章 改朝換代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五百七十五章 帝王心機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三百二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六百八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七百三十三章 夫妻之間第六百五十章 征討五校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結一處第五百三十九章 再度來襲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六百七十一章 結下樑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劉秀改制第七十八章 找上門來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權第七百零四章 宴請鄉親第六百八十四章 直言進諫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七百二十五章 誅殺鄧終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生變數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明騎兵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