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

劉秀環視諸將,心中覺得堵得慌,這都是一羣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非要一條道跑到黑的死腦筋,但卻個頂個的都是忠肝義膽、鐵骨錚錚的漢子。劉秀不再命令衆人隨他離開宛城,他說道:“既然諸位將軍都不肯走,那麼我就留下來陪着你們!”

堅鐔等人臉色頓是一變,急聲說道:“陛下不能留在宛城!”

劉秀差點氣樂了,反問道:“我爲何不能留在宛城?”

“宛城危急……”

“你們也知宛城危急!諸君既然不畏生死,我又何懼之有?!”

“陛下……”

“不必再說!我與諸君一同留在宛城,與賊死戰到底!”劉秀語氣堅決,不容人拒絕地說道。

衆將面面相覷,紛紛垂下頭。

他們可以留在宛城,即便戰死,那也是爲國捐軀,死得其所,轟轟烈烈,但國可以沒有他們,絕不能沒有天子,天子萬萬不能留在宛城這麼危險的地方。

人們紛紛向堅鐔看去,希望他能勸說陛下離開宛城,回洛陽。堅鐔眉頭緊鎖,一時半刻也想不出合適的說詞。

吳漢率領漢軍主力撤離了南陽,以劉秀爲首的小部分漢軍,仍留在宛城駐守,並沒有撤離。

現在的局勢是,南陽已基本被鄧奉勢力所控制,唯獨南陽郡的郡城宛城,被漢軍佔領着。

可以預見得到,沒有了吳漢這個強敵,接下來,鄧奉勢必要將目光轉向宛城,宛城也勢必會成爲南陽之戰的新焦點。

劉秀在宛城期間,西線戰場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赤眉軍主動撤離的長安,向西北方進發。

不過赤眉軍在撤離長安之前,可沒幹什麼好事,將長安洗劫一空,甚至連歷代先皇的墓地都沒放過。

赤眉軍掘開西漢歷代皇帝的墓地,將裡面的陪葬品搶得那叫一個乾淨,而且還做出了辱屍之舉,姦污與劉邦合葬的呂雉以及後宮各嬪妃。

消息傳到宛城,劉秀得知,勃然大怒,赤眉軍的所作所爲,已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當然,劉秀和呂雉沒什麼血緣關係。劉秀是景帝之後,景帝是文帝之後,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子,生母是薄姬。

在劉邦的嬪妃當中,薄姬不得寵,文帝劉恆被封爲代王后,去到自己的封地居住。劉邦死後,呂雉權傾朝野,沒少禍害後宮嬪妃。薄姬是個聰明的女人,主動提出離開皇宮,去到代王封地,和自己兒子一起住。也因爲薄姬離開得早,沒有被呂雉殘害到。後來呂氏之亂被平定,劉恆做了皇帝,薄姬纔跟着兒子重回長安皇宮。

所以赤眉軍侮辱呂雉的屍體,和劉秀沒多大關係,充其量就是打了劉秀的臉面,但赤眉軍挖了劉邦的墓,那可是實實在在地拋了劉秀家的祖墳,劉秀又怎能不怒?

赤眉軍盜完墓就跑路了,被劉秀寄予厚望的鄧禹,在赤眉軍主動逃離了長安之後,才率領着麾下的漢軍,進入長安,安撫三輔。

鄧禹軍拿下長安,是沒損一兵一卒,沒動一刀一槍,就這麼一路行軍,到了長安,然後便直接進了城,順勢接管長安。

赤眉軍給漢軍留下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長安,但凡是能逃走的百姓,早已經跑光了,還留在長安城內的,要麼是老弱病殘,走不了遠道,要麼是窮得叮噹響,逃荒就得餓死在半路上的那種人。

城中建築,也被損毀得極爲嚴重,像皇宮等地,都快變成一片廢墟。

鄧禹率軍進入長安之後,一邊安撫民衆,一邊組織人力,修復被損壞的建築,以及漢室歷代先皇的墓穴。yuyV

赤眉軍一路向西北方向逃竄,長安的西北方,正是西涼,那可是西涼大將軍隗囂的根據地。

隗囂早已經投靠了劉秀,聽說赤眉軍向自己的西涼來了,隗囂對赤眉軍倒也沒客氣,派出麾下大將楊廣,率十萬精兵,於涇陽佈防,抵禦赤眉軍的西進。

西涼是隗囂的大本營,也是隗囂的命根子,誰要是敢動西涼,那和要隗囂的命沒什麼區別。現在赤眉軍數十萬兵馬往西涼進發,他們是想幹什麼?

於公而言,隗囂已投靠了劉秀,是劉秀的臣子,理應配合漢軍,進擊赤眉軍,於私而言,赤眉軍現在是擺明了打算鳩佔鵲巢,要霸佔他的西涼。

無論於公於私,隗囂都有十足的理由進攻赤眉軍。

楊廣統帥西涼軍,於涇陽佈防,等赤眉軍行到涇陽和烏氏二城之間的時候,以楊廣爲首的西涼軍對赤眉軍發起了猛攻。

在當時,幽州突騎名揚天下,與幽州突騎齊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西涼鐵騎。

西涼軍的戰力,絕非徒有虛名,西涼大漢上了戰場,那真是和你來玩命的。別看赤眉軍人多勢衆,兵馬數十萬,但卻是飢腸轆轆,且長途跋涉而來,上下疲憊。

反觀西涼軍這邊,兵力雖少,只有十萬,但卻是兵強馬壯,以逸待勞。西涼軍和赤眉軍於涇陽和烏氏之間展開一場決戰,此戰,楊廣統帥的西涼軍大敗赤眉軍。

一路向西北方向進發的赤眉軍,倉皇后撤,由烏氏又敗退回長安地區。

此時,長安已經被鄧禹軍攻佔,在此期間,鄧禹率麾下將士,祭祀高祖廟,並收了十一帝神主,派使者送往洛陽。

所謂的神主,就是指靈位牌,供奉先人的那個木頭牌子。

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等十一帝神主被送至洛陽,這在當時可不是件小事,需要劉秀這位天子親自相迎。

得知此事的劉秀,終於無法再繼續留在宛城,只能儘快返回洛陽。

聽聞消息的堅鐔、任觀諸將,也無不長鬆口氣,心中感嘆,天子終於是要走了,他們懸在嗓子眼的心,也終於快放下來了。

劉秀拿着洛陽傳來的書信,在自己的房間裡來回踱步。書信是太常邳彤寫的,內容並不多,只言明鄧禹派使者送回十一帝神主,陛下需立刻回京,恭迎先帝神主。

陰麗華、許汐泠、花非煙一同來到劉秀的房間,看到劉秀正拿着書信徘徊,陰麗華開口問道:“陛下,臣妾聽說大司徒將十一帝神主從長安請到洛陽?”

劉秀點點頭,將書信遞給陰麗華,說道:“麗華,你看看吧!”

陰麗華接過書信,大致看了一遍,然後將其遞給許汐泠和花非煙,她走到劉秀近前,問道:“請回先帝神主,非同小可,可陛下若回洛陽,宛城這邊怎麼辦?”

現在劉秀也正爲此事犯愁。自己走後,只剩下堅鐔、任觀等人,在羣敵環繞的情況下,他們能守得住宛城嗎?

宛城丟不丟掉,劉秀並不在乎,他也從不把一城一地的得失看得太重,他真正在乎的是堅鐔、任觀等人的安危。

城沒了,以後還可以再打回來,人沒了,真的就再也回不來了。

自劉秀稱帝以來,麾下的大將,接二連三的陣亡、病故,劉秀是真的不想再看到有人發生意外。

可是恭迎先帝神主,又的確需要他這個天子親自出面,現在劉秀進退維谷,左右爲難。

花非煙開口說道:“即便陛下留在宛城,也並不能改變宛城這邊的局勢。”

這個道理,劉秀當然也明白,他一個人,在千軍萬馬的交戰中,並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他幽幽說道:“起碼我留在這裡,將士們面對強敵時,不至於喪失鬥志。”

這可以算是劉秀留在宛城最重要的作用。花非煙沉默片刻,意味深長地說道:“陛下,宗室之事,關係正統,更爲重要。”

十一帝神主在洛陽,那洛陽纔是名正言順的國都,劉秀才是名正言順的天子,十一帝神主被從長安請到洛陽,這麼大的事,天子不出面,定要受人非議,弄不好劉秀還會被罵成數典忘祖之輩。

劉秀經過一番反覆思量,緩緩點了點頭,事有輕重緩急,迎接先帝神主之事,確實要遠遠優先於宛城的戰事。劉秀看看陰麗華,又瞧瞧許汐泠和花非煙,說道:“近日,我們就起程回洛陽吧!”

當他決定留在宛城的時候,便向陰麗華、許汐泠提出,送她二人回洛陽,但她倆都沒同意,只說他在哪裡,她倆便留在哪裡。

陰麗華和許汐泠不懼生死,肯留在宛城陪他,還是讓劉秀頗受感動的。現在,他也不用再勸她二人離開了,因爲連他自己都要返回洛陽。

臨走之前,劉秀召來堅鐔、任觀諸將,一再叮囑他們,不要死守宛城,能戰則戰,若不能戰,可立刻引兵撤離,或返回洛陽,或去往潁川與吳漢軍匯合。

堅鐔、任觀諸將滿口答應,但實際上,他們誰都沒打算離開宛城,他們早已下定了決心,繼承萬脩遺志,城在人就在,城亡人亦亡。

劉秀、陰麗華、許汐泠、花非煙等人離開宛城,返回洛陽,與他們同行的還有丁尋、蔡林、崔勇、紀元香四人。

他們來到南陽,原本是打算投靠鄧奉,機緣巧合之下,與劉秀結識,還幫着劉秀從鄧終軍大營裡救出陰麗華、許汐泠。

回到宛城,他們自然也知道了劉秀的真實身份,這讓他們四人震驚不已。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位敢於深入敵軍大營裡救人的金文,竟然是洛陽天子,劉秀。

他們四人一覈計,乾脆也不去投靠鄧奉了,而是轉投了劉秀。

對於他們四人的投奔,劉秀也是欣然接受,安排丁尋、蔡林、崔勇三人在羽林軍中任職,安排紀元香在宮中做一名女官。

長話短說,劉秀返回洛陽,沒過不久,鄧禹派出的使者也抵達了洛陽,同時帶來了十一帝神主。

神主被從長安請到洛陽,這在當時,稱得上是震驚天下的大事。這天早上,劉秀身着正裝,出城相迎。

他頭戴冕旒,身穿冕服,腰繫赤帶,足蹬皮舄。

在其身邊,有皇后郭聖通、貴人陰麗華、美人許汐泠相伴,在其後面,跟隨着滿朝的文武大臣,再後面,則是羽林衛和禁軍將士。

第八十五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創輝煌第三百八十一章 設宴定親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明輕重第五百三十八章 軍營生變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八百一十二章 治國棟樑第七百七十八章 暗中有鬼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兵綠林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六百三十八章 當年舊識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七百二十三章 心生殺意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八百零一章 嚴刑逼供第二百三十六章 留我身邊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八百六十七章 佈局開始第五百一十六章 心生警惕第六百二十四章 屠城新野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來投奔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四百五十三章 雙管齊下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五百五十五章 勢在必得第二百零二章 走投無路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第五百二十四章 再次相遇第二百四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八百五十三章 一敗再敗第六百零三章 戰鬥成長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八百一十二章 治國棟樑第八十一章 把酒言歡第八百五十二章 軍中戰神第五百七十八章 兩漢並立第七百九十七章 以史爲鑑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第三百五十四章 重蹈覆轍第一百九十九章 往日恩怨第六百五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四百九十七章 暗中佈局第八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八百四十二章 蘭陵之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十三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密渡河第六百九十四章 定海神針第四十五章 喜訊傳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後院偶遇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五百零三章 救援鉅鹿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力抵抗第四百一十一章 招搖撞騙第五百三十八章 軍營生變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八百一十九章 朝堂議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帥不和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四十四章 膽小怯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三百四十章 激發鬥志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劉永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中挑唆第二百二十七章 劍上有毒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把握第三百四十六章 王邑打臉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立後之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負荊請罪第四百八十三章 差強人意第八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增益蠱蟲第六十九章 再次謀算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十三章 行進漢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於來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道家藥品第一百零四章 冒死潛入第二百八十五章 獨木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