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

bookmark

董訢回過神來,急忙向前叩首,急聲說道:“多謝陛下!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劉秀向他擺了擺手,說道:“起來吧!”

“謝陛下!謝陛下!”董訢又磕了個頭,顫巍巍地從地上站起。

劉秀不殺董訢,當然是有原因的。其一,董訢率部投降,當衆上演了要橫劍自刎的一幕,下面的將士們,對他自然是更加敬佩,自己若殺了董訢,必然會引起投降將士們的不滿,現在他們投降臣服,以後沒準還會起來造反,要死更多的人,這是劉秀不願意看到的。第二,董訢能在堵鄉這裡組織起一支數萬人的叛軍,他在堵鄉的威望不容小覷,殺了他,必然會激起堵鄉民衆的不滿。現在劉秀一直在竭盡所能的爭取南陽的民心,放過董訢,這符合劉秀的利益。

做天子和做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做事不能再以個人的喜惡爲出發點,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以利益爲基準,國家的利益,就代表了天子的利益,天子與國家爲一體。

劉秀看眼對自己感恩戴德的董訢,淡然一笑,說道:“董訢,你去告訴你的部下,有願意留在我漢軍的,他們可以留下,有不願意留在漢軍的,可以領些糧食,回家安居。”

“多謝陛下!罪臣多謝陛下隆恩!”董訢再次跪地叩首,起身之後,快步離去。

董訢部下,大半人都已經不願意繼續打仗,選擇解甲歸田。小部分人選擇留在漢軍,被各部所收編。

處理完董訢的事,有探子快馬來報,說延岑殘部正在向穰縣方向撤退,而鄧奉殘部,則在向宛城方向撤退。

劉秀聽後,沉吟片刻,轉頭說道:“伯昭!”

“微臣在!”耿弇跨步出列,向劉秀插手施禮。

劉秀說道:“你率騎兵將士,追擊延岑殘部,務必要將延岑殘部,一舉全殲!”

“微臣遵命!”耿弇答應一聲,領命而去。

劉秀對身邊的其餘衆將說道:“你等隨我,追擊鄧奉,趁熱打鐵,不給鄧奉殘部以喘息之機!”

“微臣遵命!”衆將異口同聲道。

取得堵鄉之戰的大勝,漢軍沒有停歇,也沒有大擺慶功宴,將士們不卸甲,戰馬不卸鞍,兜着敗軍的屁股進行追擊。

延岑率領着殘部,一路逃到了穰縣。

他與穰縣的本地人杜弘一見如故。杜弘在穰縣頗有聲望,可稱得上是一呼百應。延岑打算退至穰縣,休養生息,然後再謀出路。

結果延岑剛率部到了穰縣,以耿弇爲首的漢軍便追了過來。

雙方沒有廢話,在穰縣境內展開了一場激戰。延岑殘部,所剩的將士只有兩萬來人,而耿弇的部下,也有兩萬。

看起來雙方兵力相當,但有一點,延岑的部下多爲步兵,而耿弇所統帥的,乃是清一色的幽州突騎。

平原戰場的正面交鋒,兩萬步兵對陣兩萬騎兵,那都稱不上是一場殊死之戰,完全是一場騎兵對步兵的單方面碾壓。

兩萬騎兵向前突進時,轟隆隆的聲響彷彿悶雷,地面的塵土捲到空中,彷彿一大面的沙塵暴襲來,地面的強烈震顫,不亞於十萬、二十萬的大軍在往前推進。

戰鬥還沒開始,只看騎兵衝陣的聲勢,延岑殘部便已是心涼半截。騎兵衝到近前後,藉着戰馬衝鋒的慣性,一根根長矛刺了出去。

步兵所用的木盾,在騎兵長矛面前,不堪一擊,長矛刺在盾面上,要麼盾牌直接破碎,要麼盾面被刺穿,即便有些盾牌擋住了騎兵刺來的長矛,但接踵而至的戰馬衝撞也同樣讓人受不了,筋骨俱斷。

在雙方將士接觸的一瞬間,延岑軍這邊便倒下一長排人。

前面的將士,在騎兵的踐踏和殺戮下,不停的倒地,屍體都被戰馬塌成了肉泥,後面的將士們嚇得魂飛魄散,哪裡還敢再戰,調頭就跑。

至於在穰縣接應延岑的杜弘,還組織起一批鄉勇,想助延岑一臂之力,可在上萬衆的幽州突騎面前,這些鄉勇,包括杜弘自己在內,皆嚇得臉色煞白,身子哆嗦,腿肚子直轉筋。

此戰,延岑軍再次大敗,死傷者不計其數,杜弘連動手都沒動手,直接向漢軍繳械投降了。兵敗如山倒,關鍵時刻,延岑再次發揮出了他人生最大的本事,逃!

這回延岑是往南跑,路上不敢停歇,帶着數十名心腹部下,馬不停蹄的一路逃出南陽郡,跑進了南郡,前去投靠秦豐了。

與鄧奉結成聯盟的延岑勢力,就此被漢軍斬斷。

當初延岑可是帶着數萬漢中流民軍進入的南陽,現在他逃走時,身邊只剩下可憐的數十人,數萬大軍,在南陽這裡被打光了。

被祭遵擊敗的鄧終,帶着殘部,逃到了杜衍縣,奉劉秀之命,前來追擊的祭遵部,緊隨其後,也追至杜衍縣,雙方於杜衍境內,展開了二次交戰。

鄧終殘部已經沒剩下多少兵馬,而祭遵所率領的漢軍,則是氣勢如虹,這一場戰鬥,也是全無懸念,最終以漢軍的大獲全勝告終,鄧終只帶着幾名親信,再次落荒而逃,祭遵則是親率一批騎兵,繼續追擊鄧終。

堵鄉之戰,堪稱是鄧奉在南陽的轉折點,堵鄉一戰打完,鄧奉勢力迅速土崩瓦解。先是董訢率部投降,後是延岑全軍覆沒,倉皇逃到南郡,同時鄧終也是全軍覆沒,四處逃竄,躲避祭遵部的追擊。

當然,現在鄧奉還不清楚這些,他也不會未卜先知。鄧奉率領着殘部,一路向宛城方向敗退。結果還沒到宛城,駐守宛城的堅鐔率部出城,主動迎擊鄧奉殘部。

堅鐔和萬脩,是在建武二年攻佔的宛城,現在已是建武三年。萬脩病故之後,堅鐔一人撐起了大局,在宛城城內,率領部下足足堅守了一年。

堵鄉之戰,堅鐔一直在派探子盯着,得知己方大獲全勝,鄧奉戰敗,率殘部正向宛城這邊跑來的消息,他哪會放過這個棒打落水狗的好機會?

忍氣吞聲一年的堅鐔,率領一干部衆,殺出宛城,半路阻擊鄧奉軍。此時的鄧奉軍,已如同驚弓之鳥,看到迎面來了漢軍,根本不敢戀戰,雙方的交戰還沒開始,便以鄧奉軍的落荒而逃告終。

鄧奉軍前腳剛走,後面的追兵也跟着到了。

在被困宛城一年後,堅鐔終於又見到了己方的漢軍將士。在看到漢軍主力的大旗時,不僅堅鐔喜極而泣,下面的將士們更是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率軍走在最前面的正是吳漢,見前方有漢軍的大旗,有穿着漢軍軍裝的將士,他不由得一怔,這時候,探子快馬來報:“稟大司馬,前方是堅將軍及部下將士!”

吳漢心頭一震,急忙催馬跑了過去。到了堅鐔等人近前,吳漢定睛細看,可不是嘛,爲首的這名將領,不是堅鐔還是誰?!

他翻身下馬,向直奔自己走過來的堅鐔,拱手深施一禮,說道:“堅將軍被困宛城,皆是漢之過錯!”

堅鐔聞言,連忙拱手還禮,說道:“大司馬言重了,當初,是末將心甘情願,留守宛城的!”

仔細打量堅鐔,感覺他比以前清瘦了不少,吳漢鼻子發酸,走到堅鐔近前,拍了拍他的胳膊,說道:“這一年來,讓子伋受苦了!”

堅鐔滿不在乎地一笑,說道:“所幸末將爲辱使命,宛城一直未被賊軍所佔!只可惜,萬將軍病故於宛!”

提到萬脩,吳漢心中亦是感慨萬千,他深吸口氣,拉着堅鐔的胳膊說道:“走!子伋,隨我去見陛下!”

吳漢帶着堅鐔,穿過前軍的隊伍,一直來到中軍,面見劉秀。當劉秀得知堅鐔前來的消息,亦是喜出望外,從馬車裡出來,看到吳漢正拉着堅鐔快步而來,他嘴角揚起,對左右衆人笑道:“不管南陽的賊軍有多猖獗,勢力有多強盛,但宛城一直都在我方的掌控之中,這,皆是子伋之功啊!”

周圍衆將連連點頭,堅鐔死死守住了宛城,這就像釘入敵軍心臟的一根釘子,也讓鄧奉一直心存顧慮,不敢向南陽之外擴張勢力。

劉秀的誇讚之言,堅鐔也有聽到,他快步來到劉秀近前,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說道:“微臣參見陛下!”

“子伋快快請起!”劉秀伸手把堅鐔攙扶起來,上一眼下一眼地仔細打量着他,除了清瘦一些外,並無不妥之處。

劉秀滿意地點點頭,笑道:“我軍能在南陽大敗鄧奉賊軍,子伋功不可沒!”

堅鐔身子一震,急忙躬身施禮,說道:“微臣不敢居功!此役之勝,功皆在陛下聖明!”

劉秀擺了擺手,說道:“倘若沒有子伋在宛城牽制賊軍,賊軍恐怕早已打到潁川,打到河南,打到洛陽城下了!”

堅鐔誠惶誠恐的連連擺手,說道:“微臣不敢居功!不敢居功!”

劉秀哈哈大笑。劉秀不是個貪功的人,他已經貴爲天子,所立的功勞再大,他還是天子,他更願意把戰功推給麾下的將士們,讓他們積累加官進爵的資本。

至於什麼功高蓋主,這從來都不在劉秀的考慮範圍之內。他是馬上皇帝,天下都是他一手打下來的。在歷朝歷代的皇帝當中,劉秀的自信堪稱是首屈一指。

堅鐔率部,與劉秀匯合後,也不再駐守宛城了,而是跟在劉秀的身邊,一同追擊鄧奉軍殘部。

因爲堅鐔駐守宛城有功,劉秀封堅鐔爲左曹,原左曹王常,則被劉秀封爲漢忠將軍。

左曹和將軍,談不上誰官大誰官小,只不過前者是文職,後者是武將。

另外還有一點不同的是,左曹是天子身邊的人,屬天子近臣。

有統兵能力,又屢立戰功的人,可以升任到將軍,但卻很難能做到左曹,但凡是做到左曹的大臣,那都是天子最信任的人。

王常是個直性子,他一直不喜歡做文職,在劉秀跟前也抱怨過好幾次,轉彎抹角的表示,他想領兵打仗。

這次,劉秀封他爲漢忠將軍,算是滿足了王常的心願,王常讓出的左曹空缺,也順理成章的讓堅鐔接任了。yuyV

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五百一十四章 隻身勸降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纖細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四百六十二章 劫走糧草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六十九章 再次謀算第十章 初次相見第八百章 迷霧重重第八百八十五章 誤解爆發第四百六十一章 攻敵要害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得聖寵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八百一十九章 朝堂議事第六百七十七章 朝陽相見第二百六十九章 遙望宛城第六百八十六章 技驚四座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一百六十章 引君入彀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二百七十章 戰與不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五百六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湖援兵第八百零九章 湯藥風波第六百四十二章 宛城惡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六百零三章 戰鬥成長第五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臉第二百三十三章 惹來震怒第三百四十四章 膽小怯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攔路打劫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陽決戰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三百五十二章 希望之光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四百九十九章 忠臣隕落第六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一百五十二章 首攻蔡陽第六百九十六章 天神下凡第二章 仗義相救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一十一章 招搖撞騙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四百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零一章 出頭之鳥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三十章 識破陰謀第五百零五章 趁勝追擊第九十九章 秘密進行第八百零八章 封地修真第一百三十九章 家族衰亡第二百零一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九十五章 事先安排第三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一百七十章 挽回危局第三百七十二章 京城鉅變第七百章 絕對自信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四百零八章 河北之變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六百一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二百零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一章 寶馬烏騅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六十九章 再次謀算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八百三十章 婦人之毒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劉永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軍營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