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着手政改

劉秀開創的漢室朝廷,繼承的是西漢體系,可西漢體系的官僚系統太過龐大,這給剛剛建立不久的洛陽朝廷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

目前劉秀所控制的區域包括幽州、冀州、司隸地區、三輔地區、荊州一部分、豫州一部分、幷州一部分,兗州一部分,可以說中原的大部分地區都已在劉秀的掌控之中,可問題也隨之而來,以目前洛陽的財政收入,支撐不起同時要供養大量的軍隊以及龐大的官僚體系。

財政的捉襟見肘,讓劉秀不得不盡快做出決斷,要麼砍掉大量的軍隊,要麼砍掉大量的官員。

現在天下未定,戰事還在繼續,要把大刀砍在軍隊的頭上,這可需要極大的智慧和勇氣。

劉秀在清涼殿,召來右將軍鄧禹、左將軍賈復、執金吾朱浮、尚書令侯霸、蘭臺令史劉域、司隸校尉鮑永。

目前劉秀的御史系統還缺一位御史中丞,他首先詢問了劉域的意見,問道:“劉令史,你以爲有誰來擔任御史中丞最爲合適?”

聽聞這話,鄧禹、賈復、朱浮、侯霸、鮑永幾人面面相覷,而後一同垂下眼簾。

目前御史體系中,官職最高的就是蘭臺令史,他們本以爲陛下有擡劉域更進一步的意思,但現在來看,陛下似乎沒有這個打算。

劉秀沒有任命自己做御史中丞的意思,劉域對此倒也沒表現出情緒低落。

他是個知足常樂的人,感覺自己現在做蘭臺令史挺好的,平日裡管管奏疏,掌掌印章,既輕鬆,又不得罪人,真讓他去做御史中丞,他還未必敢做呢!

劉域和劉秀是宗親,兩人年紀相仿,但論輩分,劉域比劉秀小一輩,按照宗親的排輩,他得叫劉秀族父。

他向劉秀欠了欠身,說道:“陛下,微臣以爲,李由可勝任御史中丞一職。”

李由本是劉域的屬下,御使中的一員,在御使當中,李由屬愣頭青的,也是最讓劉域頭痛的刺頭。

每次收到李由的上疏,劉域都是心驚肉跳的,因爲李由彈劾的對象不僅僅是地方官員,也包括王公貴胄。

其中最讓劉域印象深刻的是,李由連趙王劉良都敢彈劾。

要知道劉良可是天子的親叔叔,更是一手把天子帶大的人,名爲叔侄,實爲父子。李由連劉良都敢彈劾,這劉域擔驚受怕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和魄力。

聽劉域舉薦李由,劉秀想了想,露出恍然之色,他笑道:“我想起來了,對李由我是有些印象的,他以前曾彈劾過趙王,說起來,確是個敢於上疏直諫的御史!”

劉域含笑說道:“陛下,微臣以爲能爲御史中丞者,就需要像李由這樣的人!”

劉秀點點頭,看向鄧禹、賈復等人,問道:“諸君的意思呢?”

沒等旁人說話,鮑永先拱手說道:“陛下,微臣附議。”

鮑永的父親名叫鮑宣,在哀帝時,鮑宣擔任的官職便是司隸校尉。

後來王莽篡位,鮑宣對漢室忠心耿耿,爲王莽所不容,後被王莽所殺。鮑永是出於爲父報仇的心裡,投奔綠林軍,跟着綠林軍造反反莽。

可以說鮑永是綠林軍的元老之一,劉玄稱帝后,鮑永的官職已經做到大將軍,率領兵馬,鎮守河東。

後來赤眉軍攻陷長安,殺了劉玄,劉秀便派出使者到河東,勸降鮑永。

當時河東到長安的道路已經完全被切斷,消息不通,鮑永這邊根本不知道劉玄已死,見到劉秀的使者後,他根本不相信使者說的話,當即令人把劉秀的使者關押起來。

而後他親自派人去長安打探消息,這才確認,劉秀的使者說得沒錯,長安淪陷,劉玄確實被殺。

得知這個消息後,鮑永大哭,遣散了自己的部下,最後只帶着幾名心腹部將和幕僚,帶着使者,去投奔劉秀。

得知鮑永前來歸順,劉秀是很高興的,因爲鮑永麾下有數萬之衆的兵馬,而當時劉秀又急需兵馬。

可見到鮑永後劉秀才發現,這位老哥只帶着幾名部將和幕僚而來。劉秀問他,你麾下的數萬大軍去哪了?

鮑永直言不諱地回答,自己麾下的兵馬都已被他遣散,他不想利用麾下的數萬弟兄來爲自己謀取高官厚祿。劉秀聽後,鼻子都快氣歪了,但人家已經來投奔他了,遣散的兵馬也找不回來了,他還能說什麼?

劉秀最後收留的鮑永,再後來,又任命他爲司隸校尉。

要說這位鮑永,對劉玄還真就感情頗深,忠心耿耿。劉秀把劉玄的屍骨葬於霸陵,鮑永巡視霸陵的時候,還特意去了劉玄的墓地,清掃劉玄的墳墓,並跪地大哭。

當時跟着鮑永的官員們都驚呆嚇傻了,就差沒抱頭鼠竄。消息自然很快也傳到了劉秀那裡,劉秀聽後,大爲震怒,當即下詔,召見鮑永,對其斥責。

鮑永的答覆是,陛下是繼先帝之遺志,光復漢室,微臣忠於先帝,忠於漢室,陛下又爲何要斥責微臣?劉秀被鮑永說得沒詞了,心裡雖然氣惱,最後也只能作罷。鮑永這位司隸校尉,就是這麼個主。yuyV

劉秀執政期間,朝堂上有個大朝廷,他身邊還有個小朝廷,這個小朝廷由三個機構組成,一個是御史臺,一個是尚書檯,再一個就是司隸校尉。

雖說劉秀時常被鮑永氣得怒不可言,但劉秀對鮑永,是既信任,也非常之重用。

劉秀看鮑永也支持李由擔任御史中丞,他又看向鄧禹、賈復、侯霸,問道:“你們的意思呢?”

鄧禹率先說道:“李由忠君直諫,可勝任御史中丞!”

賈復和侯霸也雙雙欠身說道:“微臣附議。”

見狀,劉秀拍板釘釘道:“好,此事就這麼定了。”

至此,主管尚書檯的侯霸,主管御使臺的李由,主管司隸的鮑永,劉秀身邊小朝廷的三巨頭算是都聚全了。接下來,劉秀提出了朝廷財政緊張的問題。

鮑永率先說道:“縣有縣兵,郡有郡軍,州府還有府軍,朝廷還有京師軍,這麼多的兵馬,實在是消耗了大量的錢糧。”

賈復皺着眉頭說道:“天下未定,地方乃至朝廷,大規模置軍,亦是在所難免!”

鮑永正色說道:“當初之所以設立衆多的縣兵、郡軍、府軍,是爲剿滅、平定各地之賊軍,現在陛下治下,賊軍銳減,縣兵、郡軍、府軍已實屬多餘。”

縣裡養着衆多的縣兵,郡裡養着衆多的郡軍,州府還養着衆多的府軍,這是王莽開的頭。王莽執政期間,天下大亂,各地的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

在當時,起義軍不是一支、兩支,而是多到不計其數,直接歸朝廷領導的京師軍,即便跑斷了腿也平定不完,朝廷只能通過地方官府領導的地方軍來平亂,這才導致縣兵、郡軍、府軍的數量激增。

現在劉秀治理天下,起義軍紛紛被平定,各地安寧,縣兵、郡軍、府軍就顯得太多餘了,這些軍隊的存在,也極大消耗了縣府、郡府、州府的財力,進而削弱了中央朝廷的財力。

賈復畢竟是武將出身,對於武將來說,兵馬就是本錢,現在鮑永主張削減兵馬,讓他有割肉之感。

他幽幽說道:“京師軍也會打敗仗,每次征戰下來,都會出現大量的死傷,這些死亡要如何彌補,皆是靠地方軍來補充兵員!”

稍頓,他又意味深長地說道:“另外,地方軍也不是隻吃乾飯,陛下聖明,早已令各地之地方軍屯田,自給自足,他們所消耗的錢糧,並不大!”

鮑永搖頭,說道:“地方軍的屯田,效果雖有,但沒有很好,每年所消耗之錢糧,依舊巨大。”

說着話,他看向劉秀,拱手說道:“微臣時常巡視地方,深知地方軍隊之弊端,還請陛下明察。”

劉秀是馬上皇帝,兵馬是他爭奪天下乃至立足於天下的根本,現要削減軍隊,對於劉秀而言,也是個十分艱難的決定。

他思前想後,看向鄧禹,問道:“仲華以爲如何?”

鄧禹思前想後,說道:“目前,京師軍的兵馬已經足夠多了。”洛陽朝廷在用兵最多的時候,能同時維持西征、南征和東征,兵馬數十萬衆,光是供養京師軍所消耗的錢財就已是天文數字了,何況同時還要供養數量更多的地方軍。

屯田的確能解決一些問題,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另外,朱浮提出的公田租賃制,也大大壓縮了各地方軍所用的屯田。這些都是朝廷急需面對的問題,京師軍加上地方軍,數額上百萬之巨,朝廷怎麼養?

朱浮接話道:“陛下,微臣以爲,不僅地方軍要大幅縮減,地方官員,也同樣要大幅縮減。現,區區一縣府,有大小官員數十人之多,完全沒有必要,只需保留縣令、縣丞、縣尉即可。至於郡府,官員更是龐雜,微臣以爲,都尉可以不設,只保留太守即可!”

太守一套官員體系,都尉一套官員體系,既繁雜又浪費資源,在朱浮看來,都尉體系是完全可以取消掉的。

聽了朱浮這番話,在場衆人不約而同的皺起眉頭,感覺朱浮是真敢說啊,現在他竟然主張砍掉都尉。

其實在私下裡,劉秀和朱浮早就探討過此事,郡府的都尉系統到底有沒有保留的必要。兩人討論的結果是,沒有務必要保留之必要。

郡太守,就是一個郡的一把手,主管着一個郡的軍政大權,都尉說是掌管軍事,實際上還是要聽太守的,那麼這個都尉體系留與不留,又有什麼區別?

不過,要砍掉郡都尉這個體系,可不是件小事,這等於是改變的祖制,劉秀也得先試試水,看看阻力到底有多大。

他環視在場衆人,問道:“諸君以爲執金吾所言如何?”

衆人看看朱浮,又瞧瞧劉秀,心裡明白,看來主張砍掉都尉的提議,其實是陛下的意思。鄧禹說道:“撤銷都尉,這可是數百年來之大變革啊!”

在場衆人紛紛點頭,的確是事關重大。賈復說道:“陛下,微臣以爲,此事應需在朝堂上討論。”

劉秀含笑說道:“此等大事,當然要在朝堂上討論,不過在朝堂討論之前,我想先知道諸君的意思!”

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四百七十四章 王朗伏誅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自食其蠱第五百九十三章 冠軍破敵第三百一十五章 矇混入城第五百四十五章 內部矛盾第五百四十一章 定都洛陽第一百九十七章 料事如神第六百八十二章 弘農之戰第二百六十章 戰前休養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八百二十一章 宗親關係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券在握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的敵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三百三十七章 世紀之戰第八十章 同窗相會第八百一十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八百八十一章 趙王出面第八百八十八章 人選難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一百四十五章 最大威脅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六百零四章 詭異病症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六十八章 一見傾心第七百一十七章 負荊請罪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七十四章 來龍去脈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七百九十七章 以史爲鑑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一百一十三章 變向斂財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八百五十二章 軍中戰神第六百六十九章 惹是生非第五百三十四章 兄妹相見第四百八十九章 接受諂媚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波未平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三百一十章 奇襲奏效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野之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七百八十七章 恃強凌弱第四百九十四章 厚顏無恥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八百四十章 公然決裂第五百四十章 死士行刺第六百八十二章 弘農之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八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五百二十一章 戰神落敗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六百四十章 身爲人臣第七百二十五章 誅殺鄧終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禍首第七百章 絕對自信第八百八十一章 趙王出面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來投奔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錘定音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六百八十六章 技驚四座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百二十四章 揚名河北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八百三十八章 處理結果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七百八十三章 四阿再現第三百二十三章 清剿餘孽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七百二十九章 知恩圖報第八百八十五章 誤解爆發第四百四十一章 決戰前夕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八百四十一章 見死不救第五百四十四章 剿滅刺客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五百四十五章 內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