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

bookmark

劉秀沉吟了一會,反問道:“倘若調回馮將軍,誰可任徵西軍主將?”

王元回道:“此事當由陛下定奪!”

劉秀深吸口氣,說道:“現朝中無人能接替馮將軍!”說着話,他環視左右。目前朝中善戰的將官,都在外征戰,能堪以重任的,只有右將軍鄧禹和左將軍賈復。

以前鄧禹是徵西軍主將,後因作戰不利,被馮異取代,現在不可能再把鄧禹調回徵西軍,而賈復則缺乏統領大軍作戰的經驗,也不適合擔任徵西軍的主將。

王元說道:“陛下,既然馮將軍犯了錯,理應調回京師問責!”他的職責就是監督天子是否有做得不妥之處,至於誰可接任馮異,那不是他需要考慮的事情。

劉秀看眼王元,說道:“此事,以後再說吧!馮將軍有大才!”言下之意,以馮異的才幹,固然有錯,也是可以容忍和原諒的。

王元聞言,立刻緊鎖眉頭,意味深長地說道:“亡國之君都很有才!夏桀有才,商紂亦有才!”

他此話一出,在場的大臣們無不變色,有些大臣都不知覺地張大了嘴巴,滿臉的驚恐之色。

劉秀勃然大怒,王元以夏桀商紂爲例,他是把自己比成夏桀商紂,還是把馮異比成夏桀商紂?劉秀氣得肝都疼,怒聲說道:“簡直一派胡言!”

王元可不認識自己說錯了話,他是諫議大夫,皇帝有錯,他就得挑錯,如果他因此惹惱的皇帝,被皇帝殺了,那也可以青史留名。

古往今來,言官都有這個毛病,就是不怕死,如果真被皇帝處死了,那好像是完成了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到了明朝時,這種風氣達到了鼎盛。

劉秀當然不會因爲王元的舉例不當而殺他,不過心中也着實是厭煩。他皺着眉頭說道:“此事,我會仔細斟酌的。”

雖說王元當衆指出劉秀不懲馮異有錯,但劉秀終究還是沒聽王元的。

三輔地區並不太平,公孫述在蜀地蠢蠢欲動,時不時的出兵襲擾三輔,北方的隗囂對於朝廷的調令置若罔聞,一直在積攢實力。

這一南一北,都是三輔乃至洛陽的心腹之患,這個時候,劉秀不可能把馮異從長安調回洛陽。

洛陽這邊對於公孫述沒什麼感覺,畢竟相隔太遠,若說有感覺,也就是前段時間,公孫述發起了輿論戰,散播對劉秀不利的讖語書籍,最後也被劉秀成功化解了,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

但長安不一樣,三輔地區遍佈着公孫述的暗樁和眼線,一些地方官員也早被公孫述暗中收買,爲公孫述辦事。

像被處死的長安令,馮異早就查出他與公孫述的人往來頻繁,馮異一直不動聲色,不過長安令扣押軍糧這件事可是觸碰到了馮異的底線,軍中無糧,那還了得?

將士們可以不領軍餉,可以沒錢花,但絕不能吃不飽飯,這可是會引起將士譁變的大事。長安令踩過這條紅線,馮異還豈能容他?

長安百姓都以咸陽王稱呼馮異,這也是公孫述的人暗中蠱惑的結果。其實對於公孫述而言,最大的威脅不是洛陽,洛陽的兵馬一時半刻也打不到蜀地,北方的隗囂也不是威脅,隗囂沒有蠢到爲劉秀和自己拼命的地步,他最大的威脅就是馮異。馮異麾下有十萬徵西軍,這支徵西軍,先後經歷過征戰劉玄、征戰赤眉、剿滅鄧奉等等一系列的戰爭,經驗豐富,驍勇善戰,徵西軍在三輔,不僅將三輔守得固若金湯,而且對蜀地構成最直接的威脅。

徵西軍的戰力再怎麼強悍,如果沒有一名優秀的主將,也不足爲慮。

要命的是,徵西軍的主將是馮異,這位漢軍大將不好錢,不好女色,淡泊名利,治軍、打仗還厲害得很,對於公孫述而言,馮異儼然已成爲他的眼中釘、肉中刺。

爲了除掉馮異,或者說爲了把馮異弄走,公孫述這邊沒少煞費苦心。

可是馮異在徵西軍的地位一直穩固,難以動搖,就連馮異私自處死長安令,而且還被三輔百姓稱呼爲咸陽王,都未能惹惱劉秀,未被劉秀調走,這讓公孫述一籌莫展。

蜀地,成都,皇宮。

公孫述找來陌鄢,私下裡商議三輔之事。他揹着手,眉頭緊鎖,在大殿裡來回踱步,愁眉不展地說道:“朕已經按照先生的意思去做了,讓長安令扣留軍糧,還挑動三輔百姓稱呼馮異爲咸陽王,結果,洛陽那邊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駐守在三輔的馮異,那就是一頭攔路虎,只要有馮異在,他想出兵佔領三輔,簡直難如登天。

陌鄢看眼公孫述,微微一笑,說道:“陛下,劉秀與馮異交情莫逆,早些年間,馮異還曾救過劉秀的命,劉秀對馮異的信任,要遠超旁人。前段時間,洛陽的諫議大夫王元,還當朝指責劉秀對馮異不作爲。”

公孫述攤着雙手說道:“可劉秀終究還是沒把馮異從長安調走啊!”

陌鄢點點頭,這件事,確實比他當初設想的要棘手。陌鄢眼珠轉了轉,淡然一笑,說道:“陛下以爲,劉秀對馮異真的能做到萬分信任,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嗎?”

公孫述一怔,眨眨眼睛,仔細想了想。如果自己麾下的一名大將統帥十萬將士,駐紮在千里之外,即便是自己的心腹,也很難做到百分百的信賴。

他緩緩搖頭,說道:“應該不會。”

“既然不會,而劉秀現在還沒有把馮異調走,這隻能說明一件事。”

“什麼事?”

“我們做得還不夠。”

“還不夠?”公孫述詫異地說道:“馮異私自處斬地方縣令,三輔百姓都稱呼他爲咸陽王,這還不夠?”

陌鄢幽幽說道:“起碼沒有直接傷到劉秀。”

“要如何才能直接傷到劉秀?”公孫述一臉不解地問道。

陌鄢低垂下眼簾,說道:“劉秀身在洛陽,卻能對治下的郡縣乃至地方官員瞭如指掌,靠的是什麼?”

“御使。”

“嗯!”陌鄢點點頭,說道:“現在御使在長安和洛陽之間往來頻繁,如果有御使突然死在了長安,那麼,劉秀對馮異還能那麼信任嗎?”

公孫述暗吃一驚。在長安,暗殺劉秀的御使?

陌鄢一笑,繼續說道:“殺長安令,百姓稱呼咸陽王,這兩件事,雖然不足以讓劉秀把馮異調回洛陽,但也足夠讓兩人之間的信任產生裂痕,如果劉秀的御使再死在長安,馮異這個徵西軍的主將,也算是要做到頭了。”

公孫述聞言,眼睛頓是一亮,禁不住連連點頭。御使不是什麼大官,但卻是劉秀的親信,是由劉秀親自任命,並直接對劉秀負責的心腹。

御使若死在長安,尤其是在現在這種情形下,劉秀必定會懷疑到馮異的頭上。

他嘴角勾起,說道:“好!此事就依先生之見!”

陌鄢向公孫述拱手說道:“陛下,此事交由微臣去辦吧。”

“甚好。”

御使巡視地方,大多時候都是便裝,爲的是不引起地方官員的主意。

前段時間,有御使彈劾了馮異,只不過劉秀沒有做出處理,最近這段時間,御使頻繁來到長安。

馮異的是否忠誠,至關重要,畢竟他是徵西軍的主將,麾下有十萬驍勇善戰的徵西軍,一旦馮異有變,對洛陽可構成直接威脅,蘭臺不敢大意。

御史中丞李由,特意派出自己的心腹屬下李炳,要他常駐三輔,專門監視馮異的一舉一動。李炳奉命來到長安,以商人的身份,在長安常駐了下來。

別看李炳是李由的心腹,但他並不經常路面,別說洛陽的官員不知道有他這麼一號人,長安這裡的官員,更不清楚李炳是何許人也。

但身份這麼隱秘的李炳,卻被公孫述的眼線給查了出來,更確切的說,是被陌鄢的手下查出來,他到長安的第五天,李炳乃至李炳的十餘名手下人,都死在了客棧裡。

對於長安來說,這是一起惡性的兇殺案,不過在檢查屍體的時候,衙役們發現了李炳身上的御史令牌。涉及到了御史,這可就不是一起普普通通的兇殺案了。

新任的長安令意識到事關重大,急忙將此事報告給駐軍主將馮異。

馮異聽聞消息,也是大吃一驚,急匆匆地趕到長安城內,查看李炳等人的屍體。

在縣府的仵作處,馮異看到了李炳等十餘人的屍體。無一例外,致命傷都是在脖頸。馮異面色凝重,對一旁的仵作說道:“解釋。”

仵作清了清喉嚨,小心翼翼地說道:“現場沒有搏鬥過的痕跡,屍體身上也沒有淤青和其它傷口,致命傷都在脖頸,被一擊斃命,屬下猜測,兇手不止一人,而且皆爲劍法超羣的高手!”

馮異皺着眉頭,問道:“他們的身份可以確認嗎?”

“應該是御使沒錯!”長安令在旁回道。

“他叫什麼名字?”

“李炳。”

“李炳……沒有聽過此人。”馮異搖了搖頭,轉身走出停屍房。到了外面,馮異麾下的幾名將官快步跟了上來,其中韓歆說道:“大將軍,如果不出意外,這事必是公孫述所爲!”

馮異看了一眼韓歆。韓歆幽幽說道:“公孫述爲了扳倒大將軍,現已無所不用其極了!”

以前,公孫述曾連續派出刺客,刺殺馮異,但都已失敗告終,刺客無效,公孫述便改用其它的方法,像買通長安令,扣押軍糧,像蠱惑三輔百姓,稱呼馮異爲‘咸陽王’等等。yuyV

現在,公孫述更是變本加厲,將主意都打到御使的頭上了。

韓歆嘆口氣,說道:“前段時間,御使才彈劾過大將軍,現在御使便死在了長安城內,公孫述是想置大將軍於死地啊!”

可以預見得到,李炳被殺的消息一旦傳回洛陽,必會引起軒然大波,本朝還從未發生過御使被殺的案件,這次長安也是開了本朝之先河。

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八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權第三百一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七百九十六章 相互猜忌第五百五十章 舉兵歸漢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奮力一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局勢突變第三百三十章 全軍覆沒第三百七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歹毒第五百七十八章 兩漢並立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四百八十三章 差強人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三百一十四章 拜入帳下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一章 禍起劉秀第二百七十七章 節點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觸底反彈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分而擊之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一百四十九章 親戚反對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三百九十章 暗中蓄力第五百六十七章 渡河北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七百五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三百九十章 暗中蓄力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六十六章 前來赴宴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陽決戰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三十二章 莽軍破綻第三百二十九章 攻防血戰第三百六十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前兆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一百零六章 攻其不備第八十九章 偷兒被擒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四十九章 捉拿刺客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二百零一章 天羅地網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立後之事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陽起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垂涎已久第七百九十七章 以史爲鑑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二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六百一十八章 倖免於難第二百五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一百九十九章 往日恩怨第七百零三章 滿城風雨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勢變換第六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五百九十二章 賊軍入城第八百七十七章 沒事找事第五百零二章 謀劃戰略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軍營生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陽決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節點之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開得勝第九十四章 赤霄寶劍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陽起事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