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出征漢中

bookmark

在李通的一再請纓之下,劉秀最終還是同意了讓李通率兵去往漢中。

漢中離長安近,離南陽也近,而且對漢中這個地方,李通並不陌生,當年他還沒和劉秀在舂陵造反的時候,劉秀和李通就曾來過漢中平賊。

當時,蠻族入侵益州,王莽派出以廉丹爲首的十萬京師軍南下平蠻。

地方官府組織義軍,協同京師軍作戰,劉秀和李通便是義軍中的一員。

在漢中,李通跟着劉秀打過好幾場硬仗,最後能活着離開漢中,回到南陽,也算是死裡逃生。

這次李通要再次進入漢中作戰,劉秀是擔憂不已,生怕他有個三長兩短,不過李通自己可沒有絲毫的擔心。yuyV

在他心目當中,漢中可是他的福地,他正是在漢中認識的劉秀,這纔有了他的今天。這次他再次到漢中作戰,他相信,自己這次依舊能大獲全勝。

劉秀派出馮異南下,進入南郡,增援岑彭,李通率領着三萬京師軍,到南陽屯田,這在外界看來,都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李通要去南陽,劉伯姬憂心忡忡。她皺着秀眉,問道:“陛下爲何突然派夫君去往南陽?”

“現在南郡正在打仗,十多萬的大軍在那裡,糧草只靠洛陽這邊補給,難免會不足,在南陽屯田,可緩解南郡將士之壓力。”

雖說不是去南郡打仗,只是在南陽屯田,劉伯姬依舊是放心不下。

她禁不住叮囑道:“夫君到了南陽後,只管把田地種好,至於南郡之戰事,有徵南大將軍和徵西大將軍去打就好,夫君千萬不要去逞強。”

打贏了,是搶了岑彭和馮異的風頭,兩人心裡肯定會不痛快,打輸了,更是落下話柄,遭人詬病。所以只要李通去參戰,無論輸贏,都是費力不討好。

李通握住劉伯姬的手,柔聲說道:“我明白,伯姬儘管放心就是。”

劉伯姬思前想後,說道:“我還是和夫君一同去南陽吧!”

李通嚇了一跳,連忙擺手,說道:“不可!”

見劉伯姬詫異地看着自己,李通清了清喉嚨,解釋道:“我剛剛到南陽,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條件自然會很艱苦,等過段時間,一切都穩定下來,伯姬再來南陽也不遲。”

聽他這麼說,劉伯姬更加擔心,說道:“我擔心夫君的身體……”

李通笑了笑,柔聲說道:“我的病情已經好得差不多了,現在身強體壯,就算是一頭野牛衝來,我都自信能一拳打死它!”

劉伯姬被他的話逗笑了,她恍然想起什麼,從枕頭下面拿出一道平安福,外面用紅色的錦囊包着,她把平安福放在李通的手心裡,說道:“這道平安福,是我專門爲夫君請來的,夫君一定要時刻戴在身上。”

李通低頭看了看手中的錦囊,上面繡着山水,在錦囊的一角,還有個小小的‘通’字。李通看罷,心頭一暖,擡起手來,輕輕撫摸着劉伯姬的臉頰,一時間心裡也說不出來是個什麼滋味。他深吸口氣,說道:“伯姬等我回來!”

洛幽傳給公孫述的情報,明確點出,洛陽這邊的戰略重心正在轉向南邊,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駐紮在長安的十萬徵西軍,被抽調走五萬,連主將馮異,也被調派到南方的南郡,只剩下五萬的徵西軍,對蜀地業已不構成威脅。

另外,新上任的徵西軍主將,乃執金吾朱浮,公孫述完全沒把他放在眼裡。朱浮做文官可以,才華橫溢,滿腹經綸,但做武將,他還差得遠呢!

當初,彭寵因他而造反,朱浮身爲幽州牧,率領的幽州軍被彭寵的漁陽軍,打得落花流水,那叫一個慘。

連彭寵那樣的庸人,他都尚且不如,公孫述自然視朱浮爲草包。

長安的西征軍,只剩下五萬人,而且主將還換成了朱浮,這在很大程度上,的確麻痹了公孫述,也麻痹了身在漢中的延岑。

延岑率軍到漢中的目的,就是爲了奪取三輔。

臨行之前,公孫述和延岑還做過一次長談,公孫述許諾,只要延岑能打下三輔,他可讓延岑做漢中王,整個漢中郡,他都可以分封給延岑。

延岑就是在漢中起家的,延岑部衆又被稱爲漢中流亡軍,其麾下將士,基本都是漢中人,公孫述開出的這個條件,對延岑的誘惑力太大了,他對公孫述誇下開口,他延岑一定能拿下三輔。

公孫述對延岑倒也看重,一下子派給他六萬大軍。延岑率部到了漢中後,一直沒消停過,將麾下將士分成若干分支,不停的襲擾長安、扶風、馮翊三輔地區。

延岑的目的是想激怒朱浮,讓朱浮主動領兵來攻,只要朱浮進到漢中境內,那麼,他便可讓朱浮以及麾下的五萬漢軍,有來無回。

漢中的險峻之地很多,只要選中合適的地方設伏,哪怕雙方兵力相差不多,延岑也有自信能全殲敵軍。

朱浮是不太會打仗,缺乏天才將領的謀略、才智和魅力,但和武將相比,他更能忍讓,更能沉得住氣。

不管延岑的兵馬怎麼襲擾三輔地區,朱浮就是按兵不動,在長安周邊,該屯田的屯田,該操練的操練,完全像沒事人似的。

朱浮不上鉤,延岑還真拿他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若是讓延岑率部去強攻長安,他也沒有那個膽量。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長安之城防,易守難攻,他六萬兵馬,想要攻破五萬人駐守的長安,簡直難如登天。

且說李通,率軍進入南陽。這次出戰,劉秀還派給李通三員得力大將。一位是捕虜將軍馬武,一位是討虜將軍王霸,還有一位是破奸將軍侯進。

馬武和王霸這兩位都是劉秀麾下的猛將,自然不用多說,侯進亦是位驍勇善戰的名將,但還是那句話,劉秀麾下,將星璀璨,很多名將的風采,都被吳漢、鄧禹、岑彭、耿弇、馮異、蓋延等將星掩蓋住了。侯進便屬於其中之一。

對於此戰,馬武表現得很是興奮。他和李通一樣,這次到漢中作戰,也屬舊地重遊,他和李通,當初都是在漢中與劉秀相識,之後便是不離不棄,一直走到今天。

王霸和侯進沒有經歷過這些,他二人對於此次入漢中作戰,也表現得極爲謹慎。

俗話說得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漢中境內,地勢險峻,光是在漢中行軍,就是一件愁人的事,更別說作戰了。

以李通爲首的三萬漢軍,進入南陽後,駐紮在南陽西部的涉都鄉。

涉都鄉這個地方,人煙稀少,有大片的無主之地,漢軍要在南陽屯田,涉都鄉這裡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這只是表面原因,實際上,李通諸將把屯田之地選在這裡,只因這裡距離漢中足夠近。從涉都鄉向西行進不遠,便是武當山,穿過武當山,也就進到了漢中郡。

漢中大營,中軍帳。

李通、馬武、王霸、侯進諸將齊齊聚在中軍帳內,他們身在南陽,所看的卻是漢中郡地圖。

馬武手指指着地圖的的上方,說道:“根據我方探報,還有長安傳來的探報,目前,延岑部就駐紮在北山!”

北山位於漢中郡的最北部,距離長安也就百餘里地,李通看着地圖,眉頭緊鎖,沉默不語。

王霸也是皺着眉,說道:“既然延岑部都在北山,我看,我軍也不用非走漢中,繞行到長安,亦可攻敵!”

侯進說道:“我軍繞行到長安,必會被延岑軍有所察覺!”

王霸哼笑道:“走漢中就不會被人察覺了?別忘了,漢中現在可還是人家的地盤呢!”

沒等侯進說話,李通開口道:“不然!漢中地勢險峻,行軍困難,但同樣的,消息的傳遞也極其困難,我軍穿過漢中,突然出現在敵軍背後,的確能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王霸想了想,緩緩搖頭,說道:“難啊!我軍兵力雖不多,但也是三萬之衆,想不顯山不露水,不被敵軍所察覺,突然出現在敵軍背後,這太難了。”

說太難了還算是客氣,在王霸看來,這根本沒有可能。

馬武橫了他一眼,質問道:“王霸,你以前可有去過漢中?”

王霸對旁人說話,還能心平氣和,唯獨對馬武,他實在是客氣不起來。他哼了一聲,說道:“我沒事去漢中作甚?!”

“你既然沒去過漢中,你又怎知漢中的情況?在漢中境內,去北山只有一條路!”馬武伸出一根手指頭,特意在王霸面前晃了晃。

李通幽幽說道:“子午道。”

子午道,因通過子午谷而得名,這條道,稱其爲天險,毫不爲過。子午道有很多的路段,就是直接建造在斷崖峭壁上,人們在斷崖峭壁上開鑿,釘入木樁子,再在木樁子上鋪棧道,小路窄的勉強能兩個人並肩同行,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萬丈深淵。

即便對於漢中的本地人來說,子午道也是一條陰陽路,你能有命走上去,卻未必有命能走下來。

馬武握拳,在地圖上錘了一下,說道:“我軍要穿過漢中,去往北山,只能走子午道!”

李通垂下眼簾,揹着手,在大帳裡來回踱步。

走子午道,太過兇險,一是道路險,不容易走,二是,萬一延岑於子午道設伏,他們這三萬將士,有全軍覆沒之危。

倘若真在子午道上中了敵軍的埋伏,己方將士當真是連點還手之力都沒有,敵軍甚至都無需交戰,只要在山頂投擲石頭,砸毀棧道,己方的三萬將士都得葬身於崖底。

走子午道,就等於是拿三萬將士的性命去做一場豪賭。要下這個決心,無論是誰都不太容易。

馬武意味深長地說道:“次元,子午道難行,我方知道,延岑更知道,延岑絕不會想到,我軍會走子午道,抄他的後路!”

李通停下腳步,轉身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慢慢坐下來,沉默許久,他方緩緩開口說道:“我們得定製一條最爲隱秘的行軍路線!”

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五百八十七章 駐足不前第五百九十三章 冠軍破敵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四百一十四章 宗親相助第六百三十六章 識人不明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七百三十八章 睢陽戰線第七百七十八章 暗中有鬼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賞羣臣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六百五十八章 環環相扣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二百二十章 兄弟交心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八百二十四章 鐵面無私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七百二十三章 心生殺意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門接親第一百四十二章 東窗事發第三百四十八章 賈君請纓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八百零八章 封地修真第四百四十八章 順利聯姻第八百八十一章 趙王出面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二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八十五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九十三章 城外相會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難臨頭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波未平第三百四十九章 地獄難度第三百四十章 激發鬥志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心懷不軌第七百九十九章 禍起西宮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八百五十三章 一敗再敗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六十八章 一見傾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七百零三章 滿城風雨第五百六十三章 種果得果第五百四十六章 矛盾加深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二百七十章 戰與不戰第六百三十章 出宮追妻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四十六章 矛盾加深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中血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八百九十一章 請纓出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忠臣隕落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二百七十七章 節點之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五百五十四章 急需人才第五百四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七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一百零二章 打探虛實第二百四十一章 偷襲新野第八百九十一章 請纓出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三百三十五章 萬人莫敵第七百零三章 滿城風雨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八百九十二章 出征漢中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八百六十章 輿論戰爭第六百三十六章 識人不明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七百三十三章 夫妻之間第七百九十五章 天下時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