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喜結良緣

整個平原城都沉浸在歡愉之中,太守府更是被裝扮得富麗堂皇,滿眼的紅色炫耀着一份喜氣,這份喜氣感染了平原城裡的每一個人,歡歌笑語響徹內外。

今天是平原太守劉澤的大婚之日,對於平原來說也是一個舉城歡慶的日子。隆重、排場、豪華的婚禮從早晨開始,一直持續到了晚上。

劉澤雖然不瞭解漢代婚禮的流程,不過有盧植賈詡簡雍等人操持,自然樂得清閒。漢代號稱禮儀之邦,絕非浪得虛名,從着裝、迎親、拜堂等有着一整套嚴謹的流程。

婚服並非是後世的那種大紅色,而是玄衣纁裳。黑中揚赤即爲“玄”。“玄”色較之青、赤 、黃、白、黑等五正色尤爲尊貴而獨居其上。天之色彩即爲玄,實爲至高無上之色 。以玄“象”天,天神尚質,亦即天神尚德。 因此玄衣之用玄,內涵天道思想,以玄擬天,玄乃天道。纁裳者,乾爲天,其色玄;坤爲地,其色黃。但土無正位,託位於南方。火色赤,赤與黃合,即是纁色。親迎時婿着爵弁玄端,婦着純衣纁袡。

迎親的車輿則超越了劉澤做爲太守的等級,按漢制,士人親迎時車輿服制都可上越一級, 不算無禮,在簡雍的安排下,迎親的車輿等級雖然比皇帝娶親時差了一點,但卻可以和諸侯王相媲美了,在這天下紛攘離亂之際,雄居一方的不是諸侯又是什麼,簡雍這樣的安排完全體現了劉澤作爲一方諸侯的氣派。

在鼓樂的開道之下。迎親的車隊浩浩蕩蕩地向蔡府開去。劉澤看着這麼豪華排場的車隊,大爲感慨,恐怕後世就算清一色的奔馳寶馬迎親車隊也不能跟這個相提並論了。沿路的百姓聞訊而來,夾道相迎,焚香叩拜,人流熙攘。

婚期定下之後,蔡邕一家就搬到了劉澤給他們安排好的位於城西的府邸,結婚當日,蔡府門庭掃灑一淨,華燈高懸。劉澤迎了新娘上車。一路接受百姓的朝賀。

漢代的新婦沒有蓋紅蓋頭的習俗。也沒有坐轎子的習俗,蔡琰就身着純衣纁袡和劉澤手拉手地共乘一車,那種車也是沒有車廂的,僅有玄色的麾蓋。兩位新人端坐在車輿上。劉澤面如冠玉。玉樹臨風。儀表堂堂,俊朗非凡,而蔡琰更是天姿國色。儀態萬方,高貴芳華,傾國傾城,直把圍觀的老百姓看得瞠目結舌,驚爲天人,好一對天璧佳人神仙眷屬。

車隊浩浩蕩蕩地回到太守府,婚禮的高潮部分來臨了。漢代婚禮有七個儀式:拜堂、沃盥、對席、同牢、合巹、結髮、執手。在滿堂賓客的祝福之下,劉澤與蔡邕按步就班的完成了婚禮的每個步驟。

首先是拜堂,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這項儀式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代代傳承,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劉澤的父母雙亡,盧植便做爲尊長代爲受禮。

其後便是沃盥,童男童女端上兩盆清水來新人潔手潔面,洗漱一番。男東女西,對席而坐,下人奉上酒菜來,三素一葷,新人同吃一盤葷菜,意爲同食一牲畜之肉,是爲同牢,而後交杯而飲,稱爲合巹。

禮儀的最後部分,就是新郎新娘各自剪下一咎頭髮,綰在一處包起來,大概這就是結髮夫妻的緣由來。

最後,劉澤蔡琰在賓客的歡呼下執手進入洞房,婚禮便完成了。

按下來的婚宴水陸畢呈,賓客盡興而來,自然是喝得是昏天黑地。最善飲的盧植身爲尊長的關係,自然不能豪飲,但酒德不好的張飛和周倉卻是喝得人仰馬翻,早早地就爬到桌子底下。三日之內無大小,劉澤的這些屬下平日可沒機會,今天都有心捉弄一下主公,一杯杯的酒敬過來想把劉澤給灌醉了,但劉澤那裡肯上他們的當,淺嘗輒止,畢竟洞房之中還有個嬌滴滴的大美人等着自己,讓佳人獨守空房,於心何忍。

衆人無奈,見拿酒灌不倒劉澤,便起鬨着要他賦詩一首,想當年劉澤在洛陽時那可是號稱八步成詩,冠絕天下,最譽爲青年士子之中的翹楚,自征戰黃巾以來,戎馬倥傯,鮮有佳作問世。其實劉澤對自己的詩詞水平實在是不敢恭維,雖然唐詩宋詞浩如煙海,每天抄一首窮其一生也抄不完,但抄襲越多,劉澤便越多負罪感,所以劉澤儘可能地少去吟詩做詞。但看看今天的場合,再想拒絕恐怕也不太可能了,沉吟一下,便將楊炯的《從軍行》吟了出來: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楊炯是初唐四傑之一,這首《從軍行》爲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體栽,但其格律齊整,已然超越了漢樂府的水平,首句烽火亂西京直指李郭亂長安,與時局貼合,末句更是直抒胸意,氣勢昂然。

賓客之中,不乏文人儒士,聞詩含笑頷首,頻頻點頭。

“好詩好詩!尤其是末句‘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氣勢沛然。社稷離亂,天下紛攘,好男兒就應當象潤德這般投筆從戎,矢志報國,來來來,當爲此詩浮一大白!”盧植是讚不絕口,舉杯相賀。

衆賓客也是齊聲喝采,痛飲一番。劉澤乘機告退,春宵一刻值千金,衆人也就不再爲難劉澤,讓他回了洞房。

天已經黑了下來,一對巨大的紅燭忽忽地竄動着火苗,蔡琰華服盛裝,靜靜地坐在榻上等候着。

雖然劉澤夠節制的,但依然喝了不少的酒,頭略有點暈,腳步帶有幾分踉蹌。蔡琰站了起來,落落大方地攙住了劉澤,雖然劉澤一身的酒氣,她卻沒有半點嫌棄之意。

“酒多傷身,夫君少飲一些纔是。”

果真是成親便改口,劉澤微微一笑,順勢攬住了她的纖腰,道:“夫人教訓的是,我今後一定唯夫人之言是從。”在現代婚姻的詞典之中第一條就是老婆的話永遠都是對的,第二條是如果老婆錯了,那參照第一條執行。

“夫君說笑了。”

那些想法可是殘留在劉澤腦海之中的一些前世的婚姻觀,顯然不可能到這個時代來通用。劉澤懷擁美人,大笑道:“良宵美景,一刻千金,豈可虛度?夫人,我們同寢如何?”

蔡琰兩頰飛紅,粉拳輕輕地捶在了劉澤的胸前,嗔道:“雖然我們是夫妻了,但你也不用這般粗魯直白吧?”

劉澤將她的雙手握在手心,看着她嬌靨飛紅,如飲瓊漿,聲如乳鶯輕啼,婉轉嬌柔,羞澀之中帶着一絲的慍惱,這番模樣,劉澤竟然恍惚好似回到了八年前一般,不禁動情地道:“我的琰兒又回來了。”

蔡琰微微一怔,冰雪聰穎的她轉瞬間就明白了劉澤的意思,這麼多年來,她心如止水,臉上從來不曾有過歡笑,在高貴矜持的背後,是她一顆冷漠孤獨的心,曾經的青春、曾經的笑厴消逝殆盡,只剩下無盡的哀怨和無法排遣的寂寞。一度她認爲自己已經死了,空留一副軀殼而已,直到再次遇到劉澤,是他用火一般的熱情把她的生命重新點燃。

她的眼圈有些微紅,嗓聲中略帶着一絲哽咽地道:“謝謝你。”

“應該說謝謝的是我,感謝上蒼,將這麼一個完美的女人送給了我做妻子,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之偕老!琰兒,這是我對你一生的誓言,今生永不相負!”劉澤深深地凝視着她,俯頭吻了下去。

她的脣依舊是那樣的玲瓏柔軟,帶着一絲鹹澀的味道,應該是方纔她剛剛流下的淚水。這應該的她最後的一滴淚了吧?

蔡琰沒有再回避,他的氣息是那樣的熱烈,他的胸膛是那樣的寬厚,他的臂彎是那樣的有力,他的吻依然是那樣的霸道,她沉醉在這種氣息之中,昏亂了、迷惘了,不知身在何處。

劉澤將她橫抱在了懷中,走向了衾帳。

燭光搖曳之下,幾聲輕輕的呻喚傳來,滿屋迴盪譴綣消魂的氣息。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投入屋內的時候,劉澤醒了,用手擋了一下刺眼的光線,他的嘴角,掛着一個若有若無的微笑,但心底無疑是最甜蜜的。人生有三大喜: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這洞房花燭可是排在首位的。

想想那消魂的一夜,劉澤不無愛憐地回頭去看睡在另一側的嬌妻,一夜的風狂雨驟,顯然耗盡了蔡琰的體力,此時她正沉沉而睡,背對着劉澤,棉被斜搭在她的腰間,將她光潔而挺拔的脊背完全地裸=露出來,劉澤不禁看癡了。

好一具完美的軀體,劉澤真懷疑上天造人時是不是偏心眼。她的髮髻散開了,如瀑的黑髮散披在了她的香肩之上,潔白雪膩的肌膚嬌嫩如嬰兒,彈指可破,曲線畢呈,玲瓏婀娜。

第44章 尋釁滋事第364章 遷治之議第4章 半截手指第403章 勸降陳宮第416章 欲效越後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400章 全部拿下第582章 糜芳投敵第427章 第三軍團第348章 應對之策第507章 獻城而降第597章 秦晉之好第4章 半截手指第225章 鞭笞督郵第332章 三讓徐州第557章 汩羅江畔第24章 第一桶金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150章 弓騎顯威第157章 江東二喬第235章 盧植遇刺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163章 長社城下第312章 決意南下第581章 華費小道第448章 玉人垂淚第376章 接風洗塵第184章 南陽平定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105章 蔡府拜師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586章 初顯崢嶸第689章 許都之戰(中)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302章 河間張合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231章 張榜招軍第373章 奸細風波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582章 糜芳投敵第669章 馬超雪恨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215章 丈量田畝第91章 車裂酷刑第547章 敗訊傳來第201章 宗室重臣第616章 祝融夫人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537章 火燒赤壁第513章 劃江而治第94章 呂氏春秋第619章 藤甲奇兵第287章 心意已決第649章 葭萌險關第506章 失之交臂第682章 狂妄匈奴第94章 呂氏春秋第91章 車裂酷刑第34章 免費試用第676章 全面開戰第206章 論功行賞第382章 袁術來犯第12章 高橋馬鞍第628章 二渡涪水第380章 二虎競食第195章 風波突起第499章 石從天降第127章 衛家公子第278章 不肯就範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391章 回師郯城第349章 賓客如雲第285章 魚和熊掌第306章 袁譚敗走第463章 齊人之福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356章 三不原則第430章 劉備來了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559章 陰損招數第281章 止水微瀾第525章 蔡張授首第610章 劍指巴蜀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486章 安陸陳兵第506章 失之交臂第661章 再出祁山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399章 衆叛親離第597章 秦晉之好第215章 丈量田畝第168章 加官晉爵第501章 野心勃勃第191章 班師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