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朝庭封賞

朝庭對劉虞的封賞的確不低,加三公、封列侯,敢情漢靈帝也是被黃巾給打怕了,各地的急報如雪涌般地報上京師,不是這城那縣丟了,就是這官那吏被殺了,好不容易纔從幽州傳來了大捷的訊息,精神振奮,自然封賞也格外的重了。

看鄒靖的模樣,他的好處也定然不少,劉澤對劉虞拱手道:“恭喜叔父賀喜叔父。”

劉虞面上一紅,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心裡清楚的很,涿郡大捷說穿了,其實就是劉澤一個人的功勞,與他包括幽州衆文武官員半文錢的關係也沒有,無功不受祿,如此大的功勞他一人獨享了,而真正的有功之人卻——劉虞沉吟一下道:“賢侄與我到後堂敘話。”

劉澤暗忖,這劉虞倒有點古怪,難道有什麼話當衆講不得。劉澤含笑與衆官員一一見禮,而後隨劉虞到了後堂。

劉虞摒退左右,神色凝重地道:“爲叔上報朝庭的奏章之中,將此次涿郡之戰的詳情如實報上,同時我也舉薦賢侄出任太守一職,只是皇上此番聖旨中對賢侄之功並未提及半分,幽州各級官員均有升賞,唯獨沒有賢侄。此事也讓爲叔慚愧萬分,我準備上奏朝庭,辭容丘侯,另外再次爲賢侄請功,倘若皇上不準,我這幽州刺史也一併辭了。”

劉虞在此事上略顯惶恐,生怕劉澤誤認爲隱瞞實情,虛報戰功,將劉澤的功勞據爲己有,不過劉澤知道劉虞乃忠厚長者,謙謙君子,斷不會做這些小人才做的事。

劉澤道:“叔父萬萬不可,朝庭自有朝庭的規矩,小侄乃一介白身,豈能一日便躍龍門?何況叔父得封列侯,乃實至名歸,若非叔父張榜納賢,小侄那有機會投身軍旅,若非叔父恩准,小侄又豈有機會破敵,爲帥者,能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方爲帥才,涿郡大捷,叔父乃第一功也,朝庭恩賞也是實至名歸。”

劉虞苦笑一聲,道:“賢侄如此說,真讓爲叔汗顏不已。任勞任怨,淡泊名利,澤被蒼生,潤化萬物,你的名字取得甚好,人如其名,人如其名啊。”

劉澤淡然一笑道:“叔父過獎了,小侄尚在年青,來日方纔,機會有的是,如此國難當頭,若一心只求個人功名,又豈是君子所爲?”

“賢侄是不是與中常侍張讓有些過節?”劉虞冷不丁地問了一句。

劉澤一怔,道:“叔父爲何有此一問?”

劉虞面色有幾分凝重。“方纔我私下問過朝庭特使,他雖不曾明言,但也隱晦地提到此事極可有可能與張讓有關,若非是他向皇上進讒言,皇上又豈能坐視賢侄之功。”

敢情還有這一出啊,劉澤倒是真沒想到張讓睚眥必報,在這裡等着自己,苦笑道:“幾年前做生意時與張讓有些糾葛,想不到這些中涓報復心挺強的,也難爲了堂堂張讓,居然能記得我這個小小山野之人。”

劉虞嘆道:“閹宦濁流,素爲清流所不齒,但十常侍權勢浩大,真要是他們有心爲難,只怕賢侄仕途蒙塵。”

“小侄之願,天下無賊而已,百姓安居樂業,安享太平,至於求取一官半職,倒也無所謂。”

“賢侄舉孝廉之事,三公府倒是恩准了,也不必去京城考試。現在涿郡黃亂平定,新太守業已上任,爲叔也準備返回薊縣治所,幽州兵曹從事一職尚在空缺,希望賢侄可以屈就。”

劉虞原先許給劉澤的是太守職位,但太守的任命出自朝庭,朝庭沒有恩准劉虞也無權任命,在他的任命權限中,兵曹從事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官了,主管一州軍務(不領兵,領兵的是州校尉),略似與後代武裝部的功能。刺史只是個六百石的官(當然劉虞例外),刺史府屬官的薪俸自然不可能高過刺史薪俸,最高的刺史別駕爲比六百石,其他從事治中等皆是三百石到四百石不等。

不過對於劉澤一介白身而言,直接擔任四百石的官職也算是驚世駭俗了,要知道從舉孝廉爲郎官再熬到四百石的位置至少得七八年時間,甚至有人窮其一生不過做個縣尉縣丞,很難得到升遷。可劉虞心裡明白,劉澤此番的功勞就算把自己的位置給他也不過分,可是以他的權力也只能給他個兵曹從事的職位了。

隨着州刺史的權力增加,像兵曹從事這類的刺史屬官權力也變得大了起來,別說是品秩相當的縣長縣令,就算是郡守國相,也往往受制與刺史屬官。但劉澤那可是胸懷天下的,別說是幽州兵曹從事,就算是幽州刺史的位子,他現在都不屑一顧。幽州將來是公孫瓚的地盤,想要在這裡發展,無異與虎口奪食。更何況幽州乃極北苦寒之地,人口稀少物資匱乏,將來做爭雄天下的根據地那是遠遠不行的。

劉澤婉言謝絕道:“多謝叔父美意,但小侄恐不能勝任,小侄先前已應允恩師盧公,幽州事畢後當前往廣宗助戰。小侄準備近日就向叔父辭行的,今幽州之危已解,朝庭詔令已下,小侄這便告辭,前往廣宗,助盧公一臂之力。”

劉虞默然地點點頭,道:“賢侄一片拳拳抱國之心,令人欽佩,幽州也確實不是賢侄施展才華之地,投到盧尚書的帳下,或許是更明智的選擇。只是我有負於賢侄呀,他日賢侄若有難處,只管來找爲叔便是。”

劉澤應了一聲,方待退下,這時門外一小吏低聲在外稟報:“劉刺史,青州有急報傳來。”

劉虞一怔,急道:“呈上來!”

小吏很快地將書信呈了上來,劉虞急急地拆開視看,面色不禁凝重起來,半響頹然一嘆。

劉澤明白該是青州刺史龔景求救牒文到了,乃道:“叔父何故嘆息?”

“這是青州刺史龔景傳來的告急文書,青州境內黃患猖厥,大半郡縣業已淪陷,近日黃巾數十萬圍困臨淄城,攻勢甚急,臨淄危在旦夕,故而龔景下書求救。”

“青州與幽州相隔甚遠,龔青州爲何不向左近州郡求救,捨近求遠地向幽州求救。”

“與青州相鄰的冀兗豫州黃亂更爲猖厥,這些州郡多自顧不暇,哪裡有多餘的兵馬去求援青州,就算是黃亂不太嚴重的徐州,爲求自保也不肯出兵青州。其實龔景與我乃是連襟,此番青州有難,於公於私都不能袖手旁觀,只是……哎……”

“既如此,叔父理當派兵前往,現在幽州初平,兵勢大盛,此番南下救援青州必可凱旋而歸。”

“現在幽州雖然兵馬甚衆,但苦無良將,無有得力領兵之人,南下青州豈有勝算?”

“鄒校尉出身北軍,堪當此任。”

劉虞搖頭道:“鄒靖守成有餘,勇略不足,不足以擔此重任。其實此次南下青州,非賢侄莫屬,只是賢侄已然應允盧公,況且廣宗之戰,關乎朝庭與黃巾決戰之成敗,與求援青州相比份量更重,思慮再三,也不敢再勞煩賢侄了。”

“小侄舉薦一人,倒可以擔此重任。”劉澤不失時機地向劉虞舉薦道。

劉虞大喜道:“賢侄請講。”

“小侄長兄劉備素有膽略,現在右北平郡太守公孫瓚麾下任長史,日前率兵助戰涿郡,現屯駐城外,家兄文韜武略皆不在澤之下,定可不負所望。”

昨日劉備田楷會見劉虞不過是例行公事,根本沒有多談,自然也不會給劉虞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此時劉虞才驚呼道:“原來公孫瓚手下的長史竟然是令兄,看我真是糊塗的很,居然連這都沒搞清楚。”

“家兄一直在北郡爲官,連我也多時不曾相見。”

“既如此,可令鄒靖爲主將,劉備、田楷爲副將,領兵五千,即刻南下救援青州。賢侄看如此安排可好?”

沒有讓劉備直接任主將,倒是沒出劉澤的預料,現在劉虞和公孫瓚雖然沒有翻臉,但公孫瓚擁兵自重,隱然與劉虞有分庭抗禮之勢。在這個敏感時期,劉虞再怎麼說也不能把幽州的兵權全部交到公孫瓚的親信手中。

“叔父安排甚好。”

青州危急刻不容緩,劉虞立即便起草公文,劉澤也就趁機告辭退下了。

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185章 攻心爲上第284章 瞞天過海第200章 廢刺置牧第443章 兵圍壽春第125章 賣身葬父第215章 丈量田畝第515章 行軍參議第151章 打殘右翼第556章 黃忠出戰第667章 街亭阻擊(中)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296章 喜得貴子第206章 論功行賞第615章 蠻心難收第87章 匯通天下第261章 東點軍校第602章 姻緣天定第545章 促膝而談第161章 百死莫贖第349章 賓客如雲第629章 法正來降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536章 東風乍起第264章 刺客來襲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647章 新兵招募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430章 劉備來了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668章 街亭阻擊(下)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56章 西域諸國第1章 離奇穿越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547章 敗訊傳來第676章 全面開戰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293章 力戰文丑第456章 舉城而降第180章 鐵桶圓陣第160章 人公將軍第166章 火燒長社第275章 插翅難逃第513章 劃江而治第575章 君山養病第77章 調虎離山第337章 糜竺心事第164章 皇甫義真第522章 離間之計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429章 袁術稱帝第656章 滅門慘禍第181章 直逼鄴城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2章 與狼共舞第222章 解圍青柳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289章 喜結良緣第118章 刀聖揚威第356章 三不原則第490章 黃祖授首第345章 放棄私兵第425章 軍銜制度第1章 離奇穿越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696章 美女使者第128章 紅兒身世第596章 橫渡長江第116章 驚世才華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60章 勢如破竹第215章 丈量田畝第54章 極品寶馬第184章 南陽平定第520章 蔣幹盜書第427章 第三軍團第193章 錢莊議事第13章 返回故里第643章 獻城投降第101章 阮瑀元瑜第203章 平原縣令第407章 舊情難捨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628章 二渡涪水第487章 雷騎逞威第485章 水師總兵第559章 陰損招數第90章 錦鷹之衛第199章 新年賀禮第687章 重中之重第519章 故人來訪第247章 一石二鳥第416章 欲效越後第428章 雷神之槌第612章 進軍南中第286章 退婚風波第630章 兵不血刃第607章 禍水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