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周瑜決斷

孫權聞之大喜,急令速傳周瑜晉見。

劉澤繼拿下江夏之後,數月之間,便席捲整個荊州,其勢浩大,江東爲之震動。據此孫權立即召衆僚屬商議對策,以張昭顧雍爲首的一幫文臣似乎拿不出好的建議來。孫權知道,這些江東世閥豪族對自個兒的一畝三分地十分地看重,對向外擴張謀霸天下並不太感興趣,眼瞅着劉澤鯨吞荊州勢力坐大,孫權如芒刺在背,可江東諸臣計無所出,令孫權鬱悶不已。

吳國太見孫權如此,便問道:“我兒爲何憂心沖沖,寢食俱廢?”

孫權嘆了一口氣道:“劉澤併吞荊襄,我江東之禍不遠矣,奈何諸臣俱言謹守江東,不與之相爭,兒計無所出,故而猶豫。”

吳國太道:“伯符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我兒何不請公瑾來問之,再做決斷。”

孫權恍然而悟,如夢初醒,立即派遣使者前往鄂縣請周瑜回來議事。那知前日方派出使者,周瑜竟然已經返回來了。

原來周瑜在鄂縣,對荊州的戰況更是瞭若指掌,蔡瑁舉州而降,讓劉澤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荊州,這給一直在鄂縣等待時機的周瑜來了個措手不及。周瑜奉孫策的遺命屯紮在鄂縣,就是等待機會準備着撈一把,但江東的事太多了,孫策身故得治喪,孫權繼位交接的事務更爲繁雜,江東本土的敵對勢力又蠢蠢而動,孫權忙得焦頭爛額,內政不平,周瑜在荊州也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機會就這樣從周瑜的手指尖溜走了,劉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荊州。這才讓周瑜如夢方醒懊悔不迭,他立即返回建業欲與孫權共商大計。

“末將見過主公。”周瑜大步流星風風火火地來至堂上,恭身向孫權施禮道。

孫權笑容可鞠地雙手將周瑜攙起來。道:“公瑾來的正好,孤正有大事要與公瑾商議。”

周瑜道:“主公所言大事可否就是荊州之事乎?”

“然也。”

“瑜也正是爲此事而來。”周瑜道,“不知諸公之議如何?”

孫權眉頭一皺,道:“子布諸人建議孤緊守關隘險要,不與劉澤相爭,以固守江東之本。”

周瑜曬然一笑道:“此迂腐之論也。夫戰者,以攻代守,方爲上策,江東地域雖廣。但一昧死守,終究是取死之道。”

孫權眼前頓時一亮,周瑜的見解甚合他的心思,心中的鬱結之氣舒暢了不少,忽地他想起諸葛亮的計策,便說與周瑜,想聽聽周瑜的看法。

周瑜神色大變,驚道:“此何人之策?”

孫權一怔,周瑜的態度也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不過孫權還是據實以告:“此策乃是諸葛瑾之弟諸葛亮所獻。公瑾以爲如何?”

周瑜神情冷峻地道:“請主公速斬此人,以絕誤國害民之論!”

孫權大驚,道:“公瑾何出此言?”

周瑜道:“立國東南。必取荊襄,荊襄之地位居江東上游,乃爲江東之表裡屏障,自古未有失荊襄而保東南者。諸葛亮隔江而治之舉看似妙策,卻不知此計迂腐不堪,爭鋒天下當銳意進取,未戰而先怯者,豈是英雄作爲?伯符在時,與劉澤相爭與淮南。被劉澤掠得先機,搶下合肥。致使我軍在淮南全局被動。伯符曾多次後悔當日相讓合肥之舉,只恨當時未曾與劉澤決戰於合肥。今歲不徵,明年不戰,致使劉澤日益坐大,繼而鯨吞荊州。如果主公依諸葛亮之言,劃治而江,對劉澤退避三舍,三五年後,劉澤勢力將會龐大到何種地步?從江陵到廣陵,萬里長江,主公有能力處處提防嗎?主公雄才大略,有鼎天下之心,如何能偏安於東南,仰人之鼻息?夫戰者,先發制人,後發受制於人,以愚之見,主公當傾江東之力,乘現在劉澤立足未穩之際,與劉澤決戰於荊州,畢其功於一役。”

孫權原本對諸葛亮的主張大爲讚賞,此時聽周瑜一番言論,不禁又有些動搖了。

魯肅對諸葛亮的策略也是極爲推崇的,向周瑜道:“孔明之論,乃是基於敵強我弱所定的策略,公瑾力主與劉澤在荊州決戰,孰知劉澤兵力倍與我軍,公瑾有何制勝之策?”

周瑜胸有成竹地道:“劉澤的兵力倍與我軍,這點倒是不假,但徐州軍連戰經年,未得休整,軍力已是疲憊不堪,荊州軍新降,軍心不穩,我軍以逸待勞好整以瑕,此時出擊,當有七成勝算。何況長江之時,我水軍近乎無敵,徐州軍陸戰逞威,卻無水戰之力,想憑藉着荊州降軍的那幾艘破船,如何能與我軍爭鋒與江上?”

孫權此時也拿不定主意了,道:“聽公瑾的意思,似乎已有破敵之策,願聞其詳。”

周瑜也不推辭,道:“劉澤目前大軍屯於襄陽,江陵、巴丘二地兵少,末將願親率水陸大軍自鄂縣西進,繞過江夏,直取巴丘、江陵,南郡乃荊州之腹,只要我軍拿下南郡,劉澤在荊州便難有立足之地,彼時再與之決戰襄陽,定可一舉而克之。主公亦可率軍攻打合肥、廣陵,以牽制徐州淮南之敵向西增援荊州。江、漢之地水網密佈,正是我軍發揮水軍所長,抑制劉澤步騎之地,以己之長,破敵之短,此取勝之道也。末將稟承伯符遺志,願爲主公開疆拓土逐鹿天下做馬前之卒,雖刀斧加身,亦不改其志。”

孫權也算是上是一代雄主,聽得周瑜的豪言壯語,也是雄心激盪,遂道:“孤便從公瑾之言,誓與劉澤決戰荊州!”

次日清晨,孫權升堂,召江東文武重臣堂上議事,左邊文官張昭、顧雍等三十餘人,右邊武官周瑜、程普等三十餘人,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孫權既昨日於周瑜已定下了出兵荊州的計劃,今日堂上也就不再討論是否需要出兵的,直接就開始商量出兵的細節。張昭顧雍等一班文臣雖然有一些不同的意見,但看到孫權毅然決然的態度,他們也只好默認了,程普黃蓋等武將倒是歡欣鼓舞,顯然極是支持孫權的決定。

孫權當堂封周瑜爲大都督,統領江東水陸軍馬,程普爲副都督,魯肅爲參軍,整點兵馬,剋日進軍荊州,並親賜佩劍與周瑜,如文官武將有不聽號令者,周瑜便可以用此劍先斬後奏。

周瑜當堂受劍,環視衆人,凜然道:“某奉主公之命,率衆破敵,諸將官官吏明日卯時俱到江畔行營應卯聽令,如有遲誤者,依七禁令、五十四斬施禮。”

衆將官吏皆悚然應命,無人敢抗。周瑜辭了孫權,起身出府,自回府邸。

周瑜回府之後,命令請魯肅過來議事。魯肅奉命而至,周瑜劈頭就問:“子敬,這個諸葛孔明是何時投奔的主公?”

雖然周瑜對諸葛亮的計謀不屑一顧,但周瑜看得出孫權對諸葛亮還是很敬重的,這也是讓周瑜很擔憂的,一個不同政見者如在常伴在君侯的身邊並且能左右君侯的思想,這無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周瑜常年帶兵在外,自然要防範孫權身邊的倖臣。

魯肅道:“孔明是諸葛子瑜的弟弟,此次子瑜病重,孔明特意從襄陽趕到建業前來探視,主公惜其才欲留之委以重任,孔明固辭不受,主公只得以賓客待之。”

襄陽?周瑜暗忖道,諸葛亮既然來自於敵佔區,莫不是受了劉澤的委派,前來遊說孫權,要孫權放棄與之相爭荊州?怪不得會向孫權獻上什麼劃江而治的主意,分明此人就是劉澤的細作!想到此節,周瑜眼中掠過一抹殺機,道:“諸葛亮只怕是劉澤派來的細作,此人必爲江東之大患,不如殺之以絕後患!”

魯肅悚然一驚道:“公瑾誤會了,劉澤雖有意請孔明出山,但孔明在劉澤兵臨襄陽之際,就已經離開了隆中故里,不可能充當劉澤的細作。何況孔明是子瑜的親兄弟,又深得主公器重,無過無錯,公瑾如何輕易殺之?”

周瑜冷笑道:“子敬乃是誠實君子,如何能看得破劉澤與諸葛亮的合謀詭計,諸葛亮若非是劉澤所派,又豈會向主公獻下什麼劃江而治的餿主意,分明就是想誘使我江東不徵不伐,好讓劉澤坐享其成,此計如此歹毒,子敬就沒想到其險惡用心?”

魯肅道:“依我之見,孔明之計倒也是中庸,並未有什麼賣主之嫌,公瑾多慮了。孔明去意甚堅,只怕幾日之後就要辭行了。”

“獻計不成,想溜之大吉?”周瑜的嘴角浮現出一個陰狠地笑容,既然他已經是認定諸葛亮是劉澤派來的細作,如何能讓他輕易地脫身?雖然諸葛亮與周瑜的意見相左,但周瑜也不得不承認諸葛亮的見地高遠,最起碼比江東的這幫重臣如張昭顧雍站得高看得遠,一個有能力的人,周瑜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逃走的。

“——門都沒有!”(未完待續)

第479章 錦衣甘寧第351章 殘月之夜(上)第294章 富貴如雲第519章 故人來訪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243章 幷州狼騎第489章 夏口城陷第380章 二虎競食第648章 第九軍團第630章 兵不血刃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15章 初識張飛第95章 千金購書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619章 藤甲奇兵第118章 刀聖揚威第491章 兩脅插刀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688章 許都之戰(上)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390章 二枚棄子第7章 節外生枝第314章 賭注寶馬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125章 賣身葬父第36章 青花瓷器第19章 初入洛陽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391章 回師郯城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201章 宗室重臣第351章 殘月之夜(上)第645章 踏出牢籠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689章 許都之戰(中)第237章 林海交印第21章 收服管亥第655章 陣斬夏侯第289章 喜結良緣第601章 張飛暴怒第563章 勸降黃忠第345章 放棄私兵第68章 出兵臥虎第684章 水淹樊城第320章 二讓徐州第383章 盱眙之戰第666章 街亭阻擊(上)第292章 界橋之戰第40章 三榜名單第51章 西出陽關第583章 血染隘口第704章 漢家一瓦第299章 長途奔襲第465章 暗戰風雲第701章 禍及江東第668章 街亭阻擊(下)第236章 國相來訪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284章 瞞天過海第110章 賭上一把第76章 陳留張邈第500章 陶製炸彈第228章 朝庭賦稅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643章 獻城投降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26章 大賢良師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第540章 韓當戰死第639章 事與願違第496章 糧草有毒第437章 紀靈敗亡第144章 慶功之宴第592章 棄子爭先第455章 楊弘戰死第485章 水師總兵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410章 酩酊一醉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130章 再別康橋第506章 失之交臂第420章 蔡琴發飆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117章 關羽歸來第603章 峰迴路轉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108章 渾天之說第208章 康橋之會第130章 再別康橋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466章 還璽於都第124章 離開洛陽第31章 黑色火藥第136章 揭榜投軍第29章 龍淵太阿第124章 離開洛陽第40章 三榜名單第155章 別部司馬第383章 盱眙之戰第60章 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