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孝即是忠

這年月,因爲交通水平的低下,絕大多數士人終其一身也不過在鄉間打轉而已,能夠時常打交道的,不是同族,便是同鄉,故此家族、地域的保守概念非常嚴重——其實就算兩千年後,網絡上不還經常出現地域貼嗎?

地方家族、士人,想要牢固地掌握地方上的實權,甚至想要出仕朝廷,將權力範圍進一步擴大,就必然要拉幫結派,互爲奧援——這正是宦官們在皇帝面前所指控的“朋黨”。“朋黨”並非純粹的污衊,閹宦打擊政敵的的這一手段,空穴來風,並非無因。士人互結黨援,主要依靠的就包括了師承、仕途和鄉梓三道。

是勳瞬間就想明白了王修話語中的真意。王叔治跟他是家一樣,都是北海營陵的大族——當然啦,一縣之大族,放之全郡、全州,甚至全國,那就屁都不算什麼了,與什麼弘農楊、汝南袁、河內司馬等等,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就連譙縣的曹氏、夏侯氏都比不了。王修又是新降曹家的,雖然得授一州刺史,終究根基淺薄,倘若朝中無人爲援,這宦途必然坎坷。

那麼以誰爲援纔好呢?明擺着的,同鄉出身,曾官至中二千石,又是掌權的曹司空的姻親,那便只有是勳是宏輔了。故此王修把兩個兒子都推給是勳當門客,希望是勳顧念同鄉之誼,從此帶攜他王家一二。

並且王修也提醒是勳,你雖然在本鄉居住的時間並不長,可千萬不要忘了老家人啊。青州之士,皆可爲你的黨羽,你也需要培植這些黨羽,好讓自己在朝中站得更穩。

是勳想想也是,如荀氏叔侄所舉薦的,就多是兗、豫兩州的名士,換言之。這兩個州是荀氏的基本盤,別人動搖不了。自己若要與荀氏相爭,也必須牢牢抓穩某些地區的士人之心,有形或無形地把他們綁上自家的戰車。呀。自己從前怎麼就沒有想到過這一點?自己所拔擢和舉薦的人才,天南海北哪兒都有,基本上就是照着《三國志》按圖索驥了,這地域一分散,就很難抱得起團來啊!

似吳質、秦誼等單家子還則罷了,他們本身就未必見容於家鄉的豪門大族,想往上爬只好牢牢地依附着並非同鄉的主君——也就是自己。象司馬懿本就是河內大族,完全可以扯旗自立,董蒙翌日若真返回族內爲長,腰桿也會逐漸硬起來。未必肯緊抱着自己不撒手。自己若想用得最順手,那還得要靠家鄉人士啊。

雖然這事兒挺扯也挺可笑,但這年月的時俗便是如此,與其嘲諷之,不如利用之。

全怪自己是冒充的是氏。此前根本就沒有絲毫地域歸屬,覺得全天下人人齊平,不定哪位就可能是自己的支祖。所以光想着在鄭門弟子中尋求支持了,光想着靠招收門客、舉薦人才來尋求支持了,但相比引薦同鄉來,那真是事倍而功半啊。

嗯,荀家的基本盤是兗、豫二州……如今。可以算是三個州了。

自從分州司隸和青、冀獲得基本成功後,曹操又把自己控制下的其餘數州也都加以拆分。兗州拆成兗、泰二州,豫州拆成豫、譙二州,其中譙州是以譙縣爲中心,勉強可以算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基本盤,荀氏不易插手。故此只剩下了兗、泰、豫三州。

司州之人,多以弘農楊氏爲領袖;冀州之人,多以安平崔氏爲領袖。幷州、朔州、瀛州、雍州、廬州(割揚州江北的廬江、九江郡而立)盡皆殘破,士人多徙他處,類似於遊戲中的空白城池。暫且不論。剩下的青、登、海(原徐州北部)、徐四州,是勳就完全可以爭取一下了。

是氏爲北海國營陵縣的顯姓,如今營陵出身的是儀爲青州刺史、王修爲登州刺史,是勳皆可利用他們招攬當地士人,形成一大勢力。話說老青州前在袁譚治下,新近附曹,士人多未出仕,自己若能拉扯他們一把,很容易就會被目爲領袖人物啊。

還有原本的徐州,如今的海、徐兩州,琅邪諸葛氏自己可以拉至麾下,同郡的王氏,也跟自家有姻親關係——是家老四是紆是文通,便是迎娶的王氏小姐爲妻。琅邪王氏人丁繁盛,要按照原本的歷史,數十年後便會出現“王馬共天下”的王敦、王導,南遷後成爲江東四大世家(王謝禇沈)之一。要是自己能夠抓住這王家,就絕不會比河內的司馬家差啊。

WWW●т tκa n●c o

還有廣陵陳氏,亦爲自家姻親,陳登陳元龍今爲廣陵太守,其父陳珪在州內亦有極大的影響力。這也是必定要扯上賊船的。

其實是勳本無引朋援黨、爭權奪利之心,只想好好地輔佐着曹氏,使得天下一統,歸於太平。但一則曹操是個多疑之主,自己勢力過大,固然會使其不喜,自己要是毫無勢力,也容易在別人的讒言中敗下陣來。最近請辭朔州,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是勳可不想壯志未酬身先死……哪怕身先退隱也不划算啊。

再說了,荀氏遲早會成爲曹操邁向最後輝煌的絆腳石。曹操最終是不是篡位,還是如同原本歷史上那樣,把機會讓給繼承人,是勳也並不在意,但他知道,如果形勢真到了那一步,那麼想要破壞曹氏篡漢,就等於同時破壞了整個曹氏集團的團結,很可能造成滾雪球似的可怕的連鎖反應。到那時候,若有荀氏阻路,是勳是必須協助曹操將其剷除的。雖然並不希望真有那麼一天到來,但也必須預作準備。

再往遠一些想,待得天下大定,或者只是中原大定以後,豪門世族必定會在陳羣、司馬懿等人的努力下妄圖捲土重來——這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兒,即便是勳再如何器重司馬仲達,兩人再如何的和睦,其勢若成,也無法阻止仲達那麼做。到時候是勳就領着吳質等一羣可能剛成長起來的、散沙一般的庶族跟他們鬥?難度係數也未免太大了點兒吧。最好的辦法,就是推動世家鬥世家,中心開花,打個兩敗俱傷,他好從中漁利。

所以說,爲了自家的安泰,也爲了理想的達成,青、登、海、徐這四州的士人之心,甚至世族之心,是勳都必須要牢牢抓住不可。

無數念頭瞬間閃過腦海,最終是勳非常誠懇地朝王修深深一揖:“長者有命,焉敢不從?”

王修手捻鬍鬚,滿意地笑了起來。

在扶鄭玄靈柩還鄉的途中,朝廷允准各人辭奏的詔令也追了上來,崔琰、劉琰頗露喜色,郗慮卻不禁面如死灰,黯然神傷。某日晚間,郗慮特意來找是勳懇談,委婉地表示不願意離開朝廷三年的意願,希望是勳能夠把話傳給曹操。是勳敷衍他說:“曹公愛才,必有所慮,兄勿憂也。”

等到把鄭玄落了葬,是勳別出心裁,跟師兄弟們商量,咱們不如給老師作一篇墓誌銘,刻於碑上,以便後人垂吊吧。

墓碑之制,據說始於周朝,但一般僅書官職、姓名而已,不書生平,也就是說沒有後世常見的墓誌銘。直到漢代,墓誌都是刻石以後直接埋在墳裡的,不擺在外面給祭祀者看。是勳說老師的學問、功業,都足以垂範千古,應當把墓誌立在外面,讓路過的士人皆得慕其風采。

雖說是玩的新花樣,一心哄擡老師身價的鄭門弟子立刻全都舉手表示贊成。任嘏就說啦:“既爲是兄之策,還須仰賴大筆。”是勳連連擺手,說我跟隨老師時間太短,老師早年間的行事所知甚少,這篇文章我可寫不來。隨即注目郗慮:“郗兄可願爲之?”

給老師寫碑銘,這是件光彩事兒,郗慮認爲是勳這是在向自己示好,同時也希望藉此坐實自家鄭門繼承人的地位,因此忙不迭地就答應下來——二“琰”也不好明着跟他搶。於是郗鴻豫閉門苦思三日,寫成一篇駢四儷六的華彩文章,由門人中書法最好的崔琰書寫,當即招募工匠刻石。是勳還建議,把前來給老師送葬之人的名字全都列在後面,鄭門弟子在前,再傳在次,最後是關係不大的,一個都別落下。

墓誌刻成,墓碑立起,衆人皆大歡喜——只有郗慮不喜,因爲就寫碑、刻碑這麼幾天,二“琰”領着衆門人弟子,也不跟他商量,已經在墳前紮起十來個草棚,準備守喪了。郗鴻豫也不好一甩袖子,說喪事已畢,我這就走了,只好苦着臉跟在他們身後打晃。

好在這個時候,朝廷又有新的詔書到了。宣詔者爲侍中賈詡,直接以天子之命,徵召許慈、任嘏等人返京,重教太學,而且命令太學生們都必須在入夏之前回去上課。詔書中按照是勳當日所說,態度嚴厲地斥責衆人,說他們置國事於不顧,不但不忠,也有悖於尊師之道,有悖於以師爲父的孝道。

是勳等人拜接詔旨,聽着那華彩的駢儷文,是勳心中不禁唸叨起來:“忠不異孝,孝不異忠,忠即是孝,孝即是忠,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聽這行文章的風格,大概是出自王仲宣之手吧。

同時,還徵是勳爲司空府長史,郗慮爲太僕,餘辭職者皆有所徵辟——只有二“琰”跟他們的黨羽未在徵辟之列。這回,輪到崔琰和劉琰面如死灰了……

第8章 單家俗吏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1章 首鼠兩端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章 隆中之對第5章 渭水鯉膾第4章 吾當染指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9章 東出盧龍第13章 會溫氏園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4章 天險閣道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4章 無奈竊國第22章 都外胡騎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2章 黃鬚大奇第30章 師恩如海第12章 兔死狗烹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1章 空手奪刃第5章 再見梟雄第16章 臨陣三射第5章 賣官鬻爵第31章 請教後進第26章 甄氏佳婦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4章 壯士斷腕第4章 海東來去第5章 鮮花牛糞第8章 跨境追捕第9章 家事難斷第13章 必擒是勳第9章 德容言功第4章 無米之炊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章 天命天姓第6章 並無雅骨第4章 渾人心思第13章 必擒是勳第28章 內外兼修第2章 吏之不足第29章 城下大戰第3章 微末小技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1章 空手奪刃第1章 啖肉豪客第19章 東出盧龍第16章 混世魔王第8章 曹氏之強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5章 修仁之戰第4章 閉門課徒第22章 飛將奄至第9章 西域貢使第6章 此鬍匪也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0章 叔孫制禮第27章 狐假虎威第17章 初試金手第19章 祖道之金第31章 爾虞我詐第4章 真正小人第5章 不識大體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1章 一字長蛇第6章 嚴其考法第3章 吳中之禍第22章 都外胡騎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8章 假子拒敵第6章 華夷之辨第7章 爲曹造勢第22章 客座教授第1章 託孤之重第9章 積毀銷骨第1章 劫後新生第24章 軍功酬爵第3章 嫌疑之地第12章 壯當封侯第34章 陣前車懸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7章 都督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