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

劉啓放下手中的茶杯,饒有興致的問道:“今日早朝情形如何?”

“確如父皇所料,丞相一系的諸位大臣,誓死求見父皇。”

劉徹微微笑道,沒有一絲憤懣的味道。

“恩,當初朝議之時,也是他們反對立樑王爲儲君,俱是忠心之臣。”

劉啓沒有絲毫訝異,袁盎爲首的保皇派,只會忠於社稷,忠於天子,即使是太子劉徹,如今也還掌控不了。

他捋了捋鬍鬚,笑道:“皇兒倒也無需氣餒,如今你年紀尚幼,朕的身子雖日漸衰弱,卻也還能再撐幾年,來日方長嘛。”

劉徹認真的看着劉啓,緩緩道:“父皇多慮了,朝堂能有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社稷幸甚!”

劉啓端起茶杯,抿了一小口,似乎不經意的問道:“竇氏有何異動?”

“竇浚提出讓羣臣覲見皇祖母,似乎有讓皇祖母代爲輔政的意思。”

“哦?”

劉啓手中的茶杯微微一抖,眉毛不露痕跡的揚了揚,眼中的寒光一閃即逝。

劉徹若無其事的繼續道:“倒是公孫昆邪堅持依旨行事,由兒臣代爲監國,想來是公孫賀的緣故吧。”

劉啓搖搖頭,戲謔道:“皇兒何必替他掩飾?你也太小瞧朕了,難道怕朕會剪除你的羽翼。皇兒如今不過是隻雛鳥,長了些許絨毛罷了。若是朕年富力強,倒還畏懼皇兒結黨營私,意圖篡逆。可如今的情勢,哪怕是朕百年之後,皇兒的勢力仍未必能與一干外戚抗衡。呂氏之禍距今不過數十載,朕實在放心不下啊!”

劉徹無奈的聳聳肩,也沒有試圖勸慰皇帝老爹。

慢性肺炎本就是磨人的頑疾,時刻提醒着劉啓,讓他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既然皇帝老爹本人都毫不避諱的言及生死,劉徹也就不需要矯情了。

劉徹沉吟片刻,已有所指道:“倒是廷尉張貫,遲疑不決,似乎想獨善其身啊。”

“張貫出身低微,比不得那些世家豪門,自然小心謹慎,倒也情有可原。”

劉啓不以爲意,顯然也不甚重視張貫的立場問題。

劉徹搖搖頭,嚴肅道:“即便張貫位列三公,甚或投靠外戚,兒臣都可諒解。然而如今他身爲廷尉,位列九卿,卻唯唯諾諾,行事猶豫,實在不宜繼續擔當如此重任。”

劉啓聞言一愣,疑惑道:“皇兒何處此言?”

“廷尉職掌天下刑獄,所判皆爲重案。依漢律,可駁正天子﹑三公所判刑案。廷尉若是受詔﹐還可逮捕﹑囚禁和審判有罪的王或大臣。禮儀﹑律令皆藏於廷尉﹐並主管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如此重任,交由一個鑽營怯懦之人,有百害而無一利!”

劉徹沉聲答道,政治立場不是問題,關鍵是廷尉相當於後世的最高檢/察/院和最高法/院,甚至還擁有立法權,交給一個軟蛋管理,比交給壞蛋還糟糕。

劉啓沉吟片刻,頜首認同道:“皇兒言之有理,只是這廷尉的人選?難道皇兒想啓用中尉張湯,或是將郅都召回?”

“張湯就任中尉,已是破格拔擢,若是再升任九卿,不免招人非議。如今大戰在即,郅都身負重任,不可輕動。”

劉徹趕忙否認,解釋道:“何況張湯與郅都均爲酷吏,一貫狠辣異常,只可掌刑罰,斷不可掌律令!”

劉啓頗爲認同劉徹的看法,張湯與郅都太狠辣,出手不留餘地,若是執掌律法,怕是比商鞅有過之而無不及,實非社稷之福。秦朝暴政,二世而亡的例子就活生生的擺在眼前。

劉啓皺着眉頭,問道:“既是如此,皇兒可有其他人選?”

劉徹點點頭,緩緩道:“太子洗馬,汲黯!”

“哦?”

劉啓聞言,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卻並未多言。太子洗馬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員。位列九卿之下,品級倒是適合。

汲黯也算出自名門,他的祖先曾受古衛國國君恩寵。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榮任卿、大夫之職。劉徹被立爲太子後,汲黯靠父親保舉,當了太子洗馬,因爲人嚴正而被人敬畏。

劉啓沉吟片刻,問道:“朕對汲黯爲人不甚知曉,皇兒以爲如何?”

劉徹面露難色,勉強評價道:“汲黯乃是個傲慢的直臣。”

劉啓不由來了興致,笑道:“這倒有點意思,皇兒且細細道來。”

“汲黯與人相處傲慢,不講禮數,當面頂撞人,容不得別人的過錯。與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親近友善;與自己合不來的,就不耐煩相見,士人也因此不待見他。但是汲黯好學,又好仗義行俠,很注重志氣節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純正;教導兒臣時,喜歡直言勸諫,絲毫不顧及兒臣的臉面,時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爲人。”

劉啓聞言,滿臉戲謔道:“莫不是皇兒受不了汲黯的難纏,纔將他舉薦給朕的吧?忠言逆耳,身爲太子,還需有些容人之量纔是。”

劉徹被點破了小心思,略顯尷尬道:“也不全然如此,汲黯卻有大才,所謂瑕不掩瑜,足以勝任廷尉一職。”

劉啓擺擺手,饒有意味道:“不成不成!袁盎那老頑固已讓朕頭疼不已,若再加上個年輕氣盛的汲黯,朕怕會被活活氣死。”

劉徹大急,趕緊給皇帝老爹戴高帽:“父皇身爲天子,自然有天家的氣量!”

劉啓啞口無言,卻是反駁不得,畢竟自己纔剛剛教育兒子要有用人之量。他沉吟片刻,無奈道:“也罷!汲氏一門,歷來忠心耿耿,又屬豪門,想來汲黯也不懼權貴脅迫,便讓他試試吧。”

劉徹聞言,長舒一口氣。

史上的汲黯,在武帝朝曾列於九卿,好直諫廷諍,武帝稱爲“社稷之臣”,才能毋容置疑。如今能讓他儘早入朝爲官,熟悉政務,今後對劉徹掌權,便是一大臂助。

就在此時,掌印太監孫全來報,丞相袁盎等大臣奉旨覲見。

劉啓示意劉徹先行從後殿離開,畢竟袁盎等重臣近日對劉徹監國頗多疑慮,此時相見不免有些尷尬,甚至會爲日後留下一些隔閡。

劉徹自然能體會皇帝老爹的良苦用心,欣然應諾而退。

是夜,袁盎等諸位重臣滯留平虜殿,徹夜未歸。

翌日早朝,暌違數日的漢帝劉啓赫然露面,並將廷尉張貫去職,改由太子洗馬汲黯升任。往常以直諫聞名的丞相袁盎,出人意料的沒有提出任何異議,顯然是和皇帝已經通氣。

羣臣不由暗自疑慮,猜測着袁盎等人昨日覲見陛下時,到底談了些什麼。

然而,下朝之後,袁盎等人三緘其口,對此事諱莫若深。一時間,各種傳言喧囂而上,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