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望華車市井奪未央

塵沙起鴻門巧對王

納賢良無畏得天下

三章法垓下定漢疆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用極瀧的一曲《大風歌》,劉徹震撼了未央宮正殿上的羣臣。

劉啓則是哭笑不得的看着在正殿上撒酒瘋的太子,雖然果酒很是清淡,但是後勁很大,從未飲酒的太子今日竟拉着周亞夫連幹了兩大壇。這會,周亞夫已經趴在地上醉倒過去。

太子隨即高歌了一曲曲調從未聽過,卻十分提氣的《大風歌》。竟還加了幾句詞,精煉異常的概括了高祖皇帝的一生事蹟,聽得羣臣大聲叫好。

然而,此時卻有人站出來找不痛快,淮南王劉安緩緩的走出來道:“太子這歌雖好,然用字簡陋,不見功底,不歌而誦,方得真意。”

劉徹微眯着眼睛看了劉安,迷濛的眼神中充滿了玩味。

按後世史籍記載,劉安以做得一手好賦聞名,偏偏漢帝劉啓不好辭賦,很不待見這個沽名釣譽,大肆招募門客的堂兄。而到武帝登基後,劉安更是在廣置門客進行“學術研討”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積蓄力量,爲有朝一日的謀反做着準備。

劉徹本就打算在搞定親叔父樑王劉武后,便對淮南王劉安下手。

現在既然敢跳出來找虐,就別怪我打擊你了!

“哈哈,皇伯說得是。只是聽聞皇伯喜好做賦,孤王卻常聽人言大賦篇幅冗長、辭藻堆砌、捨本逐末、缺乏情感。不知皇伯父以爲如何?”

劉安聞言一愣,不知如何應對。

漢初之時,賦體文學在創作上,還大體繼續着楚辭的餘緒,以騷體賦爲主流,在相對緩慢的發展進程中,這才逐漸顯現向散體大賦的過渡與分流。此時還沒出現那些流傳千古的華麗大賦,甚至劉安自身的賦都還沒成熟,大多是堆砌詞語,好用難字,極盡鋪陳排比之能事。

因此,劉安根本沒辦法反駁劉徹對賦體文學的詆譭,若是在後世,那些文學院的學生,隨手丟出來幾句好賦,都能把劉徹這個半吊子羞愧致死。

漢帝劉啓見劉徹一句話噎得劉安說不出話來,心中不由大樂。

不得不說,劉啓很有乃祖劉邦的痞/子性格,最看不得讀書人囂張,雖然還不至於學劉邦往儒生頭冠裡撒尿,但不喜辭賦倒是真的。

當然,他還是要給劉安一個臺階下的,安慰道:“堂兄莫要和太子計較,他已然微醺,來日朕自會教訓於他。”

“諾。本王自然不會與後輩計較,只是太子不納良言,於治學不利啊。”劉安語中帶刺道。

呦呵!還不依不饒了!

劉徹酒勁越發上頭,一個三十歲的男人,要裝成一個小屁孩,顧忌這算計那的過了快八年,若非劉徹神經強韌,早就瘋掉了。

今日酒勁一來,又有個自動送上來的靶子,不拿來蹂躪一下真是對不起自己了。

劉徹滿臉輕蔑的問道:“皇伯剛纔說不歌而誦,方得真意,可是賦之精髓?”

“正是!太子曲子譜得不錯,只是這詞句……哼哼”劉安冷笑道,滿臉鄙夷。

“好!孤王就作一文,不歌而誦罷了,不過小道爾!”

劉徹搖搖晃晃的走到衛綰食案前,歪歪扭扭的作了個揖,道:“借太傅美酒一用。”

說完抱起衛綰食案邊的一個小酒罈,掀開蓋子,狠狠灌了一口。

隨即一手提着瓶口,一手指着天邊的一輪彎月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好!好!好!聞此佳作,當浮一大白!”衛綰大聲擊掌叫好,端起案上乘酒的漆碗一飲而盡。

劉徹緩緩的走到愣在原地的劉安面前,單手拎着的小酒罈不斷的撒出金黃色的酒液,“皇伯大才,可否頌上一首不歌而誦的賦體,好讓父皇和諸位大臣看看眼界?”

劉安滿臉鐵青,卻也做不得聲。他雖小有名氣,可是哪比得上後世的蘇老先生大才?劉徹短短吟出的幾句,已經將他打擊得體無完膚。

若要論上不歌而誦,哪個文體能跟宋詞比?這本就是專門爲曲子填的詞。

眼看劉安不說話,劉徹心中一陣痛快,又揚起脖子狠灌了一大口酒,用袖子隨意抹了抹留到嘴邊和脖子上的酒液,朗聲道:“所謂辭賦者,小道爾!想我朝高祖,馬上得天下!如今匈奴未滅,行此等華麗大賦,多靡靡之音,於國何益?想我大漢朝堂,皇上聖明,朝臣賢能,爲何無人做此等辭賦?非不能也,實不屑爲之也!待明日,孤王馬踏狼山,再請皇伯爲那大單于做上一首華麗至極的哀賦便是啦!”

“好!”

公孫賀的老爹典屬國公孫昆邪不由大聲叫好道,他本是軍中將領出身,最見不得劉安這種娘兮兮的軟蛋,又聞得太子要馬踏狼山,不由熱血沸騰起來。

諸位武將也紛紛大聲應和起來,一時間,衆人不斷上前給正殿中間的太子敬酒。劉徹端是來者不拒,手裡抓着不知道誰遞來的烤羊腿,一邊啃着一邊跟武將們拼酒。

說實話,對前世喝慣了二鍋頭的劉徹來說,這種度數和前世葡萄酒差不多的果酒,除了後勁大點,喝的時候還真沒什麼感覺。

隨後,在同樣喝得一片爛醉的武將們的一再鼓動下,劉徹唱了好幾遍《戰國七雄》。

風捲狂殺兵臨城下

氣貫長虹金戈鐵馬

韶華易逝落盡多少殘花

且問蒼生誰能一統天下

血染萬里黃沙今朝誰家天下

醉看幾度落霞淚灑誰家鎧甲

王於興師厲兵秣馬(弒君謀國圖雄爭霸)

與子偕行修我兵甲(萬姓流離望斷天涯)

啊與子同仇啊且爲誰家(啊兆黎皆苦啊何處爲家)

風捲狂沙兵臨城下

氣貫長虹金戈鐵馬

韶華易逝落盡多少殘花

且問蒼生誰能一統天下

磅礴的曲勢和簡單的歌詞,很快就被宮廷樂師和武將們記住了。等到劉徹唱第三遍的時候,樂師們就已經能跟着他伴奏,而武將們也跟着亂唱了起來,最後竟發展成了大合唱。

數十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吼得是地動山搖,鬼哭狼嚎。整得殿上的文臣們因爲這次宴會,耳鳴難愈,整整神經衰弱了好幾天。

而此時,劉啓坐在高高的主席上,手中端着漆碗,細細的品着酒中滋味,他看了看趴在側席上沉睡的周亞夫,再看着被武將圍在中間,不斷喝酒吃肉外加狼嚎的劉徹,饒有趣味的笑着。

劉徹此時也偷偷瞄了一眼周亞夫,再看到劉啓臉上的笑意,心中微嘆:或許今世的周亞夫不會被劉啓用莫須有的罪名抄家滅族了吧?

照史籍記載,周亞夫歷任太尉,丞相,在軍中的勢力過大,爲人又傲慢跋扈,漢景帝擔心自己死後,年幼的劉徹鎮不住他,這才以意圖謀反的罪名滅殺了他。

希望今世的周亞夫能識時務吧,自己也不是每次都能出手救他。甚或他真的成爲絆腳石,劉徹會親自出手,夷其九族也在所不惜。

按照原本的歷史,正是在此次宴會,漢景帝想試探周亞夫脾氣是否改了,故意讓內侍沒有替他準備筷子,周亞夫不禁滿臉怒容的出言討要。

漢景帝便笑着問他:“莫非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

周亞夫羞憤不已,不情願地向景帝跪下謝罪。

豈料景帝剛說了個“起”,他便立刻起身,也不告退,徑自扭頭便走。

景帝不禁指着他的背影,怒罵道:“此人怎能輔佐少主!”

不久後,便找了個由頭將周亞夫抄家滅族了。

……

劉徹今夜故意將周亞夫灌醉,沒讓他如史上般與皇帝老爹徹底翻臉,是真真冒着極大的風險,救了他全族性命。

估計漢帝劉啓此時已猜到了什麼,但從他的表情看來,似乎是不會向劉徹追究了。

劉徹不由長出了一口氣,他也知道自己的小心思定然瞞不過皇帝老爹。但在未來的計劃中,周亞夫是對付樑王的一招好棋,棄之不用着實太過可惜了。

總之,今日是把這枚原本的棄子暫時保下來了,接着就該考慮怎麼下好這盤大大的棋局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