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

漢帝劉啓四十歲的大壽辰籌備已有年餘,盛大的慶祝活動將延續十日。

活動覆蓋很廣,從皇帝家人、內臣、外臣、士紳、民衆等,到外國使節都有專門活動,會場的地點和佈置是根據來人而有區別,有事先經皇帝同意的程序,所有賓客覲見皇帝和呈遞禮單、皇帝回賜賞也是事先安排好的,由專門的司儀和禮賓來完成活動。根據皇帝對賓客的態度安排賓客在不同的地方進餐,皇帝可臨時賜酒或餐,這也是事先有準備的。

壽辰當日,漢帝劉啓在未央宮正殿接受了王公百官的朝賀及貢獻的禮物。無法趕到京城面聖的各地文武百官,也設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禮,祝賀皇上萬壽無疆。

一切都按照禮儀不斷的進行着,但是朝臣們還是感覺到了一絲不同以往的氣氛。

首先是樑王劉武並未進京,按說作爲劉啓一母同胞的弟弟,封地樑國裡京城不過快馬數日的路程,樑王此番卻託病沒來賀壽,實在有些詭異。

其次是皇帝膝下的諸位皇子並未出席隨後在未央宮舉行的國宴,而是到太后的長樂宮單獨舉行家宴,需知其中的九位皇子已經之國了,身份上算得是朝臣,理應參加國宴纔是。

總之,朝臣們在國宴上看到漢帝劉啓的唯一血親,便是當今的太子劉徹。

看着高坐於殿上,笑意盈盈,與羣臣把酒言歡的皇帝和太子,這些人老成精的朝廷重臣們哪還不曉得皇帝的意思,擺明就是警告某些不安分的人,太子劉徹是大漢帝國的儲君,也定會是帝國未來至高無上的皇帝,決無其他可能!

劉徹饒有趣味的打量着側席上的太尉竇嬰,對他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相當佩服。

竇嬰將自己的情緒隱藏得很好,只是在最初的時候,眼中不由自主的閃過一絲陰霾,但隨即就很好的掩飾了下去。但他並不知道,劉徹早已將他的反應盡收眼底,心中冷笑不已。

酒過三巡,眼見宣誓主權的目的已經達到,劉徹也不需多呆,低聲向皇帝老爹告退。

劉啓嘆了口氣,幽幽道:“去吧,記得留些情面,畢竟都是朕的兒子,也是你的兄長啊。”

劉徹微笑着點頭應諾,示意皇帝老爹放心,隨後向羣臣敬了一杯酒,方纔告辭而去。

長樂宮仁孝殿內,廳堂內的巨型餐桌上擺滿了美味佳餚,氣氛卻有些詭異。雖是名爲家宴,但卻未見女眷都列席,便連王夫人(劉徹姨母王兒姰)所生的年歲最幼的四個皇子都未出席。

望着主座上不發一語,津津有味吃着菜餚的太后,諸位皇子們心中不免忐忑。倒是老八趙王劉彭祖,毫無顧忌的大口品嚐着菜餚,還不時擡頭恭維太后幾句,終是把太后逗得笑容滿面,開口招呼皇子們用膳。

大廳內的氣氛頓時好了許多,皇子們也開始享用起這些從未見過的美味佳餚,至於吃到嘴裡是什麼滋味,只有各人心裡明白。

酒熱正酣,太后擡頭誇讚道:“非兒,去年你差人送來的絲繡很是華美,真是難爲你的一番孝心了。”

江都王劉非趕忙放下手中的象牙箸,答道:“只要皇祖母滿意,孫兒下次讓繡娘再多繡上些,進獻給皇祖母。”

太后笑着擺擺手,道:“有你這份孝心就夠了,莫要勞民傷財,百姓也不容易。”

既然起了話頭,太后又和皇子們聊起了各自封國的情況,一時間倒也其樂融融。太后興致一高,又笑問道:“近來京城裡多添了不少新奇玩意,你們回京已有月餘,當是樂在其中吧?”

諸位皇子紛紛應諾,都眉飛色舞的談論着近日的美好生活,只有河間王劉德皺眉不語,臉上隱隱有不虞之色。

這自然逃不過太后的眼睛,她面色一沉,幽幽道:“德兒,可是遇着甚麼難事?”

整個大廳爲之一靜,諸皇子都訝異的望向劉德。劉德對面的劉榮更是拼命對他使着眼色,但是他低估了自己這個弟弟的倔強,也低估了他的愚蠢。

只見劉德滿面漲紅,忽的站起身來,對太后躬身一揖,朗聲道:“求皇祖母爲孫兒做主!中尉郅都半月前派兵包圍了我和大哥三弟的府邸,將府內下人盡數押往中尉府,如今生死不知,孫兒何曾受過這番屈辱!”

太后聞言,卻沒有絲毫訝異,擺手示意劉德坐下,隨後淡淡的說了句:“哀家知道了。”

皇子們見太后這番做派,心中不由一緊,對原本的猜測又肯定了幾分,隨即自顧自的繼續吃喝起來。

劉德張嘴想要再說些什麼,卻最終沒有說出口,無力的坐下,只是雙拳緊握,極力控制自己心中的憤怒和恐懼。

所幸這等恐怖詭異的沉默氣氛並沒有存在多久,太子劉徹便緩緩步入大廳。

“孫兒見過皇祖母。”

“徹兒,你來了,趕緊來這坐。”

太后見到劉徹,顯得很是高興,招呼他和自己一起坐在主位的坐榻上。

劉徹也不客氣,徑自走到太后身邊,穩穩的坐了上去。

諸位皇子見狀,心中又是一緊,甚麼情況,這是和太后平起平坐了?

但劉徹只有九歲,雖然長得高大些,仍然算是個半大孩子,在此事上卻也抓不着把柄。

劉徹絲毫沒有在意衆人的眼光,只是自顧自的吃着侍女們盛來的菜餚,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太后聊着。

酒過三巡,太后微微起身,道:“哀家有些乏了,去歇息片刻。你們先吃着,都不許走,哀家到時還要回來和你們好好聊聊。”

說完,她絲毫不顧皇子們的反應,也不等他們起身恭送,徑直在貼身侍女的攙扶下,往內殿去了。

劉徹此時心安理得的獨自坐在主位上,饒有趣味的打量着席上的諸位皇子,臉上滿是溫暖的笑容。

眼看皇子們似乎都沒有說話的打算,個性火爆的劉德再也忍受不住,高聲道:“劉徹!既然費盡心思把我們留下,有話便直說吧!”

“放肆!怎可直呼太子名諱?還不快快向太子賠罪!”

劉榮聞言一驚,搶在劉徹發話前,猛地站起身來,大聲呵斥道。

“大哥不必如此,二哥想是對孤有些誤會,一時心急罷了,孤王不會責怪他的。”

劉徹淡然一笑,擺手示意劉榮坐下,壓根沒去理會劉德。

“就是就是,太子乃是人中龍鳳,豈會和莽夫一般見識。”

趙王劉彭祖卻是出人意料,連聲附和道。

劉德惡狠狠的盯着劉彭祖,喝道:“老八,你說誰是莽夫!”

劉彭祖戲謔道:“誰答應便是說誰嘛。”

“你……”

“怎的?二哥還想打我不成?”劉彭祖撇撇嘴,一副不屑的樣子。

劉徹笑意盈盈的看着劉彭祖逗弄着劉德,沒有出言阻止,這老八果真是個妙人,絲毫沒有顧忌的得罪劉德,分明就是投名狀嘛。

倒是劉榮再次出言制止了處於爆發邊緣的劉德,這番隱忍工夫,讓劉徹除掉他的心思又堅定了幾分。

敲了敲桌面,劉徹示意衆人安靜,見劉德還要說話,他清咳了一聲,大廳內傳來一陣刀劍出鞘的嗆啷聲。

諸位皇子駭然轉頭,發現各自身後都站着數名郎衛,手中橫刀寒光閃閃。

“太子,這是何故?”

劉榮渾身巨震,顫抖着問道,他知道,劉徹最想殺的便是自己。

“沒什麼,只是想讓兄長們安靜的聽孤王說話。”

劉徹揚了揚眉毛,隨口說道,聲音雖然不大,卻如洪鐘大呂般,在死寂般的大廳內久久迴盪。

眼見諸位皇子都老老實實端坐在椅子上,不再說話,劉徹這才揮揮手,示意侍衛們還刀入鞘,臉上滿是戲謔的道:“既然兄長們都沒話說了,便讓孤王提些想法吧。”

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