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漢正沿着劉徹規劃的坦途穩步發展時,巴郡太守突是遣快馬傳回緊急軍情,夜郎國屢屢出兵侵擾大漢邊民,且不斷叫囂着要興兵進犯。
劉徹最初聞訊時,頗有些發懵,夜郎這是要瘋麼?
細細閱看過奏報詳情,劉徹不禁搖頭失笑。
原是一罐枸醬引發的一樁血案,隨後局勢愈發失控,最終導致夜郎國出兵“復仇”。
沒錯,是要向大漢復仇,口口聲聲要漢人以命償命的復仇。
巴郡太守算是無辜躺槍,夜郎王聲稱要讓他給自家女兒女婿抵命,劉徹能從奏章的筆跡上瞧得出,這位封疆大吏書寫奏章時應是氣得直髮抖。
事件的起因,還得從枸醬說起。
枸樹多年生落葉喬木植物,雌雄異株,雄花爲葇荑花序,着生於新生嫩枝的葉腋;雌花爲頭狀花序。
雄株的蕊椹長二三寸,其汁液味酸如醋;雌株可結肉質球形的果實,有長柄,熟時紅色,其味酸甜可口,食之開胃健脾,有傳言若長久食之,更可益氣補腎,清肝明目。
巴蜀之地因天候潮溼多霧,最爲適合枸樹生長,結出的果實也是品質上乘,故巴蜀百姓自古就會將枸樹果實收集起來,將之製作成美味枸醬,以便長久留存,四季不虞短缺。
經過千百年傳承,巴蜀枸醬的製作技藝愈發提升,名頭也愈發響亮,尤是百年老作坊庖製出的陳年枸醬,往往是有價無市的珍品,甚至是每歲進獻的貢品。
華夏民族自古就有吃貨屬性,倒是沒甚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漢人愛吃枸醬,夜郎和滇國等西南夷也很稀罕的,就挨着巴蜀邊上,他們的口味和巴蜀百姓自也差不多。
西南夷是華夏百姓對西南境外蠻夷的泛稱,在漢初時,西南夷約莫有十餘個部族聯盟立國稱君,然真正能得漢人認可的,也就夜郎國和滇國。
夜郎國擁有精兵十餘萬,地廣數千裡,夜郎王自詡爲西南夷諸多君長之首,着實算得上國富民強。
若是非要比較的話,夜郎國的屬地約莫是昔年朝鮮國的兩倍,但因多爲地廣人稀的深山密林,故兩國的人口差不多。
況且衛氏朝鮮的政體是開國之君衛滿照搬秦朝的,且屬民多從事農耕,而夜郎國是採取部族聯盟的體制,屬民除卻農耕,還多有采集狩獵。
如此比較起來,朝鮮在政體和文明程度都比夜郎國高得多,軍隊的兵力雖差不多,但朝鮮將士的兵械甲冑必然是遠較夜郎國精良得多。
然夜郎國也有其優勢,其位處高原地帶的深山密林,鮮少遭受強敵侵擾,在物產豐饒之地安安穩穩的繁衍數百年,又沒鬧甚麼大內亂,就算是頭豬都能吃肥了。
夜郎人可不是吃飽就睡的豬玀,更非山間野人,夜郎百姓是會做買賣的,巴蜀特產往往經由夜郎轉賣到其西南的滇國和哀勞,甚至運到萬里外的身毒賺取黃金。
據漢商所述,夜郎國得居官者,皆富其十世,做官就能保子孫十世富貴,可見得夜郎現今是何等富庶之國。
早年間,大漢對夜郎國也是開放了邊市,分別爲蜀郡的笮都和巴郡的枳縣,後因劉徹爲確認西南通往身毒的隱秘商道,讓羽林衛綁了哀勞國派去夜郎的使臣,造成兩國交惡,故兩處邊市已是關了。
不排除尚有漢商要錢不要命,冒着梟首抄家的風險走私犯禁,但爲數應是不多。畢竟大漢百業愈發興盛,又是貨流暢通,巴蜀特產運到關中和中原郡縣也不愁賣不出好價錢,着實沒必要鋌而走險。
夜郎國對此自是頗爲憤慨,卻也沒甚麼好辦法。
蜀郡的笮都位於戢水(大渡河)北畔,與夜郎屬地隔河相望,兩地需通過笮橋和舟楫往來。蜀郡雖未設水師,郡府卻是多有操練舟兵的,若兩軍在戢水上打起來,夜郎夷兵來多少死多少。
巴郡的枳縣即爲後世的涪陵,地處盆地與山地的過渡地帶,囤駐了不少郡兵,夜郎夷兵若是出了深山密林,繞過枳縣進入盆地,那可不要被大漢郡騎踩死麼?
總之大漢與夜郎交惡後,非但邦交徹底斷絕,便連兩國百姓也已鮮有往來,主要是大漢邊民不想冒風險,走私犯禁乃是重罪,日子過得好好的,着實不必去招惹麻煩。
大漢關了邊市,對漢商影響不算大,好貨向來不愁賣。
然西南夷的諸多夷商乃至部族君長卻是受不了,由奢入儉難,手裡有黃金珠玉,卻換不來漢貨,這日子可沒法過。
夜郎富庶是沒錯,不愁吃喝是沒錯,可人吃飽穿暖後就會有更高的追求,想着要穿綾羅綢緞,吃美味佳餚。
瓷器,美酒,飴糖……
身毒是黃金遍地沒錯,可身毒除卻香料和珠寶,就沒有西南夷各部族所需要的貨物了,哀勞國更是如此,哀勞的特產,西南夷各族也有,且多得是。
唯有漢貨纔是最稀缺的,因着夜郎國和滇國勢大,西南夷各族多年來已鮮少廝殺交戰,故倒沒奢求向漢商購買鐵器乃至兵械,但各式精緻的漢貨卻是他們極爲渴求的。
其實不難想象,西南夷各族君長習慣了錦衣玉食後,突是回到缺鹽少糖,只能着粗麻衣裳的日子,必是難以適應的。
說到底,還是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差距太過懸殊了。
尤是劉徹這穿越者治下的大漢發展迅猛,短短十餘載光景,大漢百姓的衣食住行不斷躍升,已然吃飽穿暖,正向“小康”狂奔着。
西南夷卻仍處在奴隸社會,還有不少屬民靠採集和狩獵爲生,不說茹毛飲血,但吃穿住用比起漢人着實是天差地別。
一個字,糙!
嗯……不是髒字,是真的糙,粗糙,不精細。
西南夷的君長們倒也曉得自身過得太糙,無奈大漢關了邊市,也就只能苦哈哈的湊合着過,不時追憶往昔錦衣玉食的美好生活。
自然也有不甘心,絞盡腦汁就想弄來漢貨。
夜郎國東北有個附屬部族,名爲瑤,倒也不好說是後世的瑤族,索性就稱之爲瑤國,畢竟化外蠻夷“千人稱雄,萬人稱王”。
況且這瑤國的實力在西南夷中確實算是較強的,瑤國約莫算是夜郎國的屬國,卻較爲獨立,在夜郎國此等部族聯盟形制的鬆散政體,倒也不奇怪。
夜郎王爲了拉攏現任的瑤國君長……瑤王,特意將女兒嫁了給他。
瑤王是個疼惜婆娘的好男人,想着讓自家婆娘吃好穿好,見得大漢關了邊市,斷了漢貨來源,不免有些惱怒。
瑤國屬地又恰好和漢境接壤,好死不死有條隱秘山道通往枳縣縣郊,漢商不肯走私漢貨過來,瑤王便遣人去漢境購買。
起先倒頗是順利,瑤國人謹慎的偷偷潛入漢境,暗中收買了數位大漢邊民,讓他們幫着到城鎮去購買漢貨,再運送回來。
如此得手數次,瑤王的胃口愈來愈大,要購置的漢貨愈發的多,此時他已不光想着讓自家婆娘吃好穿好了,而是發覺這走私漢貨着實是暴利,與過往從大漢邊市買到的漢貨相比,端是價美物廉,許多好貨的價格甚至差了數倍之多。
那些大漢邊民得了大筆賞金,膽子也愈來愈大,硬是從本本分分的莊稼人,成了專事走私的販子。
然他們卻不曉得,自身大肆購買貨物的行爲早已引人猜疑。
畢竟不是專業人士,走私不是這樣乾的,沒有隱秘的貨源,只能從市面大肆購貨,如此搞走私,豈不是明擺着等官府來抓麼?
甚至早在官府發現前,這些走私販子就被人告發了。
告發人是少府錢莊派駐在枳縣的總掌事,少府錢莊經過數年發展,已開遍大漢各郡縣,今歲更是開始受理金票通兌黃金的業務。
說來有趣,現下最依賴少府錢莊的,不是中原商賈,也非關中商賈,而是巴蜀商賈。
倒也算正常,隨着瀝青大道的廣爲鋪設,關中和中原各郡縣交通極爲便利,然巴蜀河川密佈,周邊多山,赴外地行商時,攜帶金錠和銅錢跋山涉水太過麻煩,也不安全,倒不如存到少府錢莊裡,換了金票或存款單據,到需要用時,在去當地的少府錢莊通兌即可。
數月間,枳縣的錢莊總掌事發覺多有商賈來存黃金。
黃金要存入少府錢莊,是要驗看成色,還要仔細稱量的,總掌事多要過過眼,瞧着就不對勁了。
這麼些黃金,非是朝廷特意鑄造的金錠,也非漢境內常見的金豆,而是棱角分明的碎金。
後世影劇常見甩手就是幾塊碎金碎銀,那是大大的謬誤,黃金是貴重貨幣,若帶着棱角難免磕磕碰碰的損耗掉,華夏古代多將其鑄成金錠或圓潤的金豆,如此可較好的避免無謂的耗損。
故那錢莊的總掌事瞧着這些黃金就起疑,成色雖屬上佳,卻反倒更讓他心生警惕,這壓根就不想漢商日常使用的。
他想到枳縣乃邊城,這批黃金怕是走私得來的贓款,背後直冒冷汗。
雖說少府錢莊背景硬,不怕被走私販子牽連,但若真有此事,知情不報的罪名他也逃不掉。
這特麼還能不報官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