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

劉徹看着寢殿內新換上的蠟燭壁燈,充滿惡意的揣度,前世唐代詩人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的千古佳句,怕是永遠無法再出現。

唐朝人之所以要“剪燭”,只因當時蠟燭燭芯是用棉線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於無法燒盡而炭化,所以必須不時地用剪刀將殘留的燭心末端剪掉。

而劉徹則採用後世的手法,將三根棉線編成的燭芯,使燭芯燃燒時自然鬆開,末端正好翹到火焰外側,因而可以完全燃燒。因此,中原大地上將永遠無法再現“剪燭”一幕了。

原本深受腦海書庫中穿越小說毒害的劉徹,一直認爲棉花是在唐代(約公元七世紀)時,才由印度傳入我國開始種植的,漢朝並沒有棉製品,是根本無法制造出棉質燈芯的。

就在他放棄製作蠟燭的打算時,卻在無意間發現了傳說中的“白疊布”。

驚異之下,劉徹忙招來少府織工室的管事細細詢問,才知曉西域早已開始種植棉花,“有草實如繭,繭中有細,名日白疊子”。只是因爲中原統治階級認爲白疊子是“谷蔬之禍”,有侵佔良田之虞,這才未曾大力推廣。

關中之地倒是有權貴私下在小範圍種植,甚至會做成白疊布,常常裁剪成藍色蠟染棉布、白布褲及手帕,供權貴府中沒有奴籍的高級僕役使用,以便讓他們能和穿着本色麻衣的平民有所區分。

劉徹撫摸着織工室呈上的藍白棉布,此布爲平紋,經緯密度每釐米爲十八根和十三根,花紋圖案的印製技術有較高的水平。顯然漢初的手工棉織已比較成熟了,不過是缺乏一些後世的脫籽和棉紡工具罷了。

然而,劉徹並不會貿然勸劉啓推廣棉花種植,需知行政命令一下,各地官員爲了政績,什麼破事都是幹得出來。

在後世的新中國,所謂的蘋果之鄉,芒果之縣絕對不少,官員腦袋一熱,不顧實際情況,大幹快上,害慘了多少農民兄弟?

劉徹自覺沒有穿越主角身上的王霸之氣,還需好好計劃才行。

民以食爲天,他在某種程度上,也認同歷代統治者對白疊子的態度——在糧食產量沒有上升到某個程度前,大力推廣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就是谷蔬之禍,將對農業基礎造成極大的衝擊,是及不負責的政治表現!

至於蠟燭的製作,劉徹倒是極爲上心。

在電力時代來臨前,蠟燭將一直作爲人類最主要的照明工具,其方便,安全,少煙等特點,註定它出現後很快會力壓如油燈之類的其他照明用具。

即使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後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雖已不再使用蠟燭了,但賦予了它更多的感情色彩,例如情侶相約、生日晚餐、對亡靈的悼念、對未來的祈禱等等,特別是在紀念日和喜慶的日子裡,人們便會點起蠟燭。另外,蠟燭也常會作爲一種物理或化學實驗的用品。

蠟燭起源於原始時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蠟一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捆紮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在先秦上古時期,有人把艾蒿和蘆葦紮成一束,然後蘸上一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後來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蘆葦用布纏上,裡面灌上松油點燃。

漢初其實已經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有芯蠟燭,但卻並未普及。

用動物油脂做成的蠟燭,由於裡面有甘油,燃燒時火焰帶煙,氣味難聞,權貴們是不屑使用的。而平民百姓則是捨不得用,相比起動物油脂,買些便宜的植物燈油,顯然要划算得多。

至於皇室和頂級貴族,則使用蜜蠟製成的蠟燭。

漢初所謂的蜜蠟,並不是類似西方養蜂人自制的蜂蠟,而是後世的琥珀。劉徹每當看到那些日後價值千金的天然琥珀被點燃,小心肝就像被用小刀剜肉般的疼。

南越國進獻的貢品當中有蠟燭,每逢寒食節禁火的時候,皇帝都會賞賜給侯爵以上的官員、上品官員以蠟燭,數量稀少,連未央宮平時都還是點的油燈。

作爲化工系的碩士,製作蠟燭對劉徹來說,實在簡單不過。

只需改用硬脂酸做成蠟燭,燃燒時不僅火焰明亮,而且幾乎沒有黑煙,不污染空氣。硬脂酸是一種白色物質,手摸着有油膩感,用它製成的蠟燭質地很軟,成本低廉。而劉徹如今最容易獲得的硬脂酸,正是出自石油提煉廠的特殊產物——石蠟。

石蠟是從原油蒸餾所得的潤滑油餾分經蠟冷凍結晶、壓榨脫蠟製得蠟膏,再經溶劑脫油、精製而得的片狀或針狀結晶。

劉徹之前製造石蠟的目的,主要用於製造篷帆布和其他防潮防水的表面塗層等。要知道,大漢帝國海軍一旦組建,戰艦免不了要進行長期的遠洋航行,光靠古法制作的桐油塗料,實在有些勉強了。看到其他穿越衆隨手就能弄出一支全球遠征艦隊,劉徹實在佩服得五體投地。

誰知無心插柳,如今石蠟完全可以作爲蠟燭的主要原料,只需添加少許礦物,增加熔點和柔軟度就可以了。

劉徹顯然不會只生產用於照明的蠟燭,這根本不符合他雁過拔毛的本性。大漢帝國的蠟燭跨越了幾個發展階段,直接出現後世的工藝蠟燭。

劉徹製作出的工藝蠟燭,分果凍工藝蠟燭和薰香工藝蠟燭兩類。不但加入配料而顯各種顏色,形狀也做成各種形式,可融新穎性、裝飾性、觀賞性、功能性於一體。

短短數日,七竅玲瓏閣內,所有飯桌中間都擺上了精緻的燭臺,帶着螺旋形狀的尖竹蠟,熠熠生輝。而天上人間更是多了不少容器器皿,裡面倒上水,把漂蠟放在水面上,它就浮在水面上,暗暗的燭光下別有一番情調。

北闕甲第新落成的淘寶齋內,國舅田勝正眉開眼笑的接待着前來參觀考察的諸位皇子。

自從皇室實業成立以來,他一直擔心太子殿下會將田氏商團拋之腦後,直到殿下將負責售賣蠟燭和燭臺的淘寶齋歸入他的旗下,才終於放下心來。

劉非明確傳達了太子的意圖,皇室實業未來將不會從事那甚麼零售業和中低檔服務業,而會主要從事大型基礎工業和基礎建設,諸如築路,冶煉,化工,製鹽等,還有如避暑山莊等。而此次之所以到淘寶齋考察,就是爲即將展開的物流業與如今的商業巨頭田氏商團做最後的協商。

在經過和太子劉徹的深談後,劉非充分意識到了物流業的重要性和偉大“錢”景。

特別是皇親苑內鋪設了大漢帝國第一條瀝青大道後,劉非肯定這種物美價廉的道路,將會得到皇帝老爹的強烈認同,並迅速鋪設到大漢帝國的各大重鎮。

隨之而來的,便會是太子所說的交通便利所引發的大規模貨物流通,所謂的物流業將會成爲巨大的財源。因此,完全掌控住皇室實業決策權的諸位皇子,一致通過了劉非提出成立“帝國物流”的建議,力圖儘速組建起快速便捷,且由皇室及大漢頂級權貴擔保貨物安全的物流業。

由於田勝並未得知劉徹對物流業的前瞻性規劃,因此對劉非提出的建議很是訝異。

這甚麼“帝國物流”分明就是鏢局啊,皇室要幫商人走鏢運貨,這是啥世道?田勝頓時覺得自己三觀盡毀,啞然無語。

劉非見狀,心中不由滿是戲謔,看來這田勝也不過如此嘛。在劉非眼裡,也就太子劉徹能讓他心服口服,至於掌管田氏商團的田勝,如今看來,還暫時上不得檯面。

當然,劉非沒有絲毫傳道授業解惑的覺悟,按照事先擬定好的章程,和田勝簽訂了規範的制式契約。

這份制式契約是劉非按照太子劉徹訂立的模板,仔細斟酌後,逐條增補而成。如今田氏商團和皇室實業,早已統一使用這種條陳分明的契約,甚至經其他商人之手,在長安城的大宗交易中被廣爲使用。

隨後,田勝在府中宴請了諸位皇子,以慶祝簽約的完成。

根據契約,皇家速遞將承接田氏商團旗下大宗貨物的運輸業務,保證快速且安全的送抵目的地;而田氏商團將按照路程遠近和貨物價值付出相當的押運費用。最爲關鍵的是,田氏商團可以根據貨物的價值提供相應保費,一旦貨物出了差錯,皇家速遞必須進行最高可達十倍保費的賠付。

田勝滿臉歡喜,爲自己用一點小錢,就抱上大粗腿感到高興不已。有整個皇室撐腰,田氏商團的貨物定會在大漢帝國境內暢通無阻。

由於劉非一再保證絕對不會涉及田氏商團從事的零售業和中低端服務業,田勝也投桃報李的發誓,田氏永遠不涉及那甚麼物流業。

奸計得逞的劉非,志得意滿的在翌日的董事會上宣佈了協商結果,並煞有介事的着重描述田勝所立誓言,命人將其詳細記下後妥善保存。

出席董事會的劉徹聞言苦笑,搖頭不已,似乎看到了那個土鱉舅舅悔恨得肝腸寸斷的樣子。

果不其然,在田勝今後叱吒商界的一生中,無數次懊悔萬分的提及此次魯莽的誓言,直言導致田氏商團失去了進軍物流業的資格,平白失去了天文數字般的收益。

皇室實業終身榮譽主席劉非,則一直死死咬住田勝的誓言,並數次揚言,一旦田勝違背誓言,就要舉皇室實業之力,和田氏拼個魚死網破。

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