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河流特徵

亞洲河流特徵

由於亞洲面積廣大,地形結構獨特,氣候複雜,使亞洲水系發育和分佈也具有顯著的特徵。

第一,水系結構呈輻射狀。亞洲的地形結構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聳立於中南部,亞洲的大部分山脈都從這裡分散出去。因而亞洲水系分佈受地貌結構的制約,也呈不勻稱的輻射狀;並以荒漠爲中心,由帕米爾高原、阿爾金山脈、蒙古高原東緣、阿爾泰山山脈、哈薩克丘陵、土爾蓋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緣的山脈,圍成廣大的內陸水系。內陸流域外圍是外流水系,由朱格朱爾山、外興安嶺、雅布羅諾夫山脈、薩彥嶺、哈薩克丘陵等圍成的向北冰洋傾斜的北冰洋流域;大興安嶺、橫斷山脈以東,爲太平洋流域;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托羅斯山脈以南,屬印度洋流域。另外,還有少數短小河流分別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第二,長河數量多。亞洲區域遼闊,許多河源遠離海洋,形成長河。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七條,鄂畢河(5,570公里)、葉尼塞河(5,940公里)、勒拿河(4,270公里)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長河流;黑龍江(4,350公里)、黃河(5,464公里)、長江(6,300公里)、湄公河(4,500公里)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亞的內陸河錫爾河(2,991公里)也比歐洲的多瑙河(2,860公里)長一些。

第三,內陸流域廣大。亞洲內陸流域面積約爲1,770萬平方公里,佔全洲總面積的40%,這個比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僅次於澳大利亞。所以形成廣闊的內陸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氣候影響的結果,同時,與第四紀地質史也有密切關係。內陸水系多分佈在中亞、西亞閉塞的山間高原、盆地與低地,這些地區多是年降水量小於300毫米的乾燥荒漠和半荒漠地帶。亞洲地域遼闊,乾旱的內地距海遙遠,也是內陸流域面積廣大的原因之一。第四紀大冰期後,鄂畢河、葉尼塞河改道北流,過去向南流的舊河道逐漸乾枯,成爲遺蹟,促使中亞地區向乾燥的內陸荒漠轉化。

第35章 亞漢王第32章 千古遺憾第10章 童淵王越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2章 平定北方亞洲農業類型亞洲河流特徵第17章 京都新政第2章 治略九卿第14章 聖湖血案第5章 定蜀望蠻第8章 楊彪父子第3章 孔明現身第9章 迴歸洛陽第31章 耶路撒冷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4章 定南策第2章 治略九卿第29章 邦聯王國第22章 西域錦州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18章 新女性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七卷雅典和約第7章 四大神匠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10章 童淵王越第10章 經濟帝國第2章 盧荀授課第12章 小喬初嫁第13章 鐵血控鉉第19章 司馬之局第11章 絲綢戰爭第6章 計緩劉備第2章 盧荀授課第26章 明爭暗鬥第35章 炎黃廣場大漢帝國和中國古代冶鋼技術第1章 告別大漢第17章 淳樸之民第15章 最終聖裁第5章 定蜀望蠻第18章 騎兵之魂第2章 盧荀授課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7章 滿寵訪楚第13章 晚宴第20章 東非之旅第10章 靈帝密旨第23章 科技時代第4章 海洋帝國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20章 海灣戰役第17章 淳樸之民第11章 壺關鏖戰第4章 禁衛軍第17章 首帥之責第35章 炎黃廣場亞洲河流特徵第5章 定蜀望蠻第8章 諸侯清君側南亞次大陸特徵第9章 靈帝父子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第36章 羅馬之鷹第17章 京都新政第31章 雙龍戲珠第2章 親征益州第26章 中亞強敵第7章 滿寵訪楚第35章 炎黃廣場第3章 東瀛之葬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22章 巨靈之嘆第20章 漠北之地第16章 草原之鷹第6章 周瑜之銳第11章 封藩楚王第14章 火燒五丈原第18章 騎兵之魂第13章 隴西安定第4章 最終決裂第7章 水鏡學府第32章 千古遺憾第12章 泰州攻略第36章 羅馬之鷹第16章 銀元稅制焚書坑儒及漢朝尊儒的歷史論證第6章 商軍策第6章 麻鋼神兵第29章 陰陽有別第5章 定蜀望蠻第21章 烈焰之心第9章 全線侵擾第4章 海洋帝國第1章 告別大漢第31章 耶路撒冷第16章 西非之旅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