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移民?
與馬克西米努斯這位傳統羅馬帝國主義者相比,羅馬之鷹亞歷山大-塞維魯已經非常接近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他已經掌握了整個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的羅馬帝國中部區域,是目前的羅馬三大軍事巨頭中實力最強的一位,當然,如果馬克西米努斯保持和劉協的同步協盟關係,馬克西米努斯就將是最強的一位?
馬克西米努斯似乎也發現了這點,回到開羅之後,他很快給劉協回信,雖然沒有放棄大羅馬帝國的夢想,但也隱約默認了以色列、敘利亞等國的亞細亞邦聯共和國的成員國身份,希望劉協採取一定的對羅馬帝國的補償,譬如將公平的傳授羅馬帝國東方的文化和技術。?
劉協回覆他道:關於文明和技術的對等傳播,大漢帝國在除了軍事技術之外,大多數的技術和文化都已經在巴比倫公平公開的進行傳播,只要和巴比倫省保持友誼和正常的交流,得到這些和文化,並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得知亞歷山大-塞維魯已經秘密抵達巴比倫城後,劉協便起身乘船前往巴比倫城會見他,爲了這次會見,劉協特意保留了三天的時間,一週之後,劉協就會返回蘇格拉底城,準備離開巴比倫省回到天京城,因爲天京城目前的態勢並不是很樂觀,兩個月前已經陳羣讓商社通過海路傳文給劉協,告訴劉協。由於他長期不在大漢中心,帝國內部已經出現了很多細小的問題,陳羣堅信這種細小裂紋背後必然隱藏着一些不可忽視地問題,至於劉協一直擔心的漠北,也開始由於劉協長期在外。逐漸失去了最初強制的約束性。?
劉協知道帝國最重要的核心還是自己,因爲真正掌控軍權的只有自己,沒有自己調動軍隊並協調各個部門,很多問題是即使能夠看見也無法處理。這就是帝制地必然。?
陳羣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也非常穩重嚴謹,在國內的威信遠遠高過其他人,他和賈詡、荀三人的配合完全可以使這個龐大地帝國運行自如,如此情況下,陳羣還要特意讓馬良通過景山基社的商社秘密傳給自己,繞過了軍機院,這個問題讓劉協意識到問題肯定很詭異,但目前巴比倫的情況也是非常特殊,他不能立刻回去。而且向回走也只能在九月初順風回去。?
其中有一些問題是非常明顯的,治略府的部分地方官員又出現了貪污受賄現象,而且情況非常嚴重,必須要劉協回來親自裁斷,在這以前,劉協一直認爲陳羣只要按法處理,就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現在他意識到了,要麼是有人穿了大漢律法的漏洞。要麼就是涉及的人員已經不是陳羣敢處理的範圍。這個貪污的問題簡直讓劉協氣憤到無以復加地地步,他不明白爲什麼剛剛進行過大範圍的清洗,還是有人敢冒死貪污,想賺錢就去做商人,既然做了朝廷的官員,該做的事情就是做好本職,按職位拿薪水。?
當然,劉協自己也清楚,大漢帝國內的絕大多數人還沒有這種職業化認識。在他們心中,做官是唯一的正道,做官纔可以出人頭地,出人頭地之後纔可以賺錢。?
乘船自幼發拉底河一路向上,在船鉉處,劉協看着寬闊的幼發拉底河。忍不住罵道:操。狗改不了吃屎,見鬼的官本位哲學!?
自從被道教信徒們供奉爲大漢帝國的教皇之後。劉協已經很久沒有罵人了,尤其這麼骯髒地話語,他是從來沒有說出口,但得知大漢帝國還有人冒風而上,越想越氣憤。?
幼發拉底河是一個帶着混濁的河水,幾乎和黃河的河水相當,主要原因還是河道上的林木在早期兩河流域開發過程中被砍伐的過於嚴重,大漢帝國正在盡全力的挽救這一局面,大力的在兩岸種植喬木和灌木,綠化整個幼發拉底河,使這條河恢復最初的寧靜和清潔。?
人類就是這樣,總是在依靠一片領域的時候也破壞着自己所依靠地自然,很難想象,兩千年後,這片曾經煥發了世界文明QQ的兩河流域成爲荒漠一樣的地域,昔日雄偉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成爲兩個混濁斷續的江河,其中有本地氣候逐步炎熱的問題,但更重要地還是曾經大規模開發過程中,整個自然平衡狀態地嚴重破壞。?
無法去清算人類發展的歷程中,多少文明因爲自己破壞自然地惡性,最終被自然毀滅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美洲的瑪雅文明和西域的樓蘭文明,大規模的人口擴張,引發的大規模砍伐,最終引發了自然的失衡,導致了文明的消弭。?
已知的主要宗教中,只有道教提出於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之道,這也是劉協一定要將道教推廣到整個世界的一個原因,而大漢帝國移民到巴比倫省的帝國子民也承擔這個載體,他們自主的在不適合耕種區域種上林木,在河流湖泊區域大量的移植喬木。?
數十萬的漢人來到巴比倫省之後,他們也將在大漢的生活方式帶到了巴比倫省,他們在河水豐富的區域開設磚廠,開挖泥土燒製青磚,開挖出來的池塘用來養魚蝦,他們更多的依靠自己養殖的魚蝦,而不是大量從底格里斯河中打撈魚蝦。?
他們在巴比倫城、泰西封城和蘇格拉底城周圍建立了大量小鎮,開通鎮與城市之間的馬路,在鎮裡設立商社和集市,而農場則集中在小鎮周圍,雖然只有二十萬人不到,但大量的推廣牛馬耕,採用十餘萬印度王國在內戰中繳納出售的傭工。卻能夠將大多數巴比倫省良地都充沛地利用起來,和巴比倫省內部的一些巴比倫本地人的小綠洲也開設了貿易通道。?
這些從大漢帝國移民過來的都是依靠道教的基層教育挑選出來地國子,整體的教育水平實際上比大漢帝國目前平均水平還是要高出不少。?
他們來到巴比倫的兩年時間裡,幾乎沒有人犯法,沒有人在日曜日不去參加朝拜。。網手機站,。他們自己在城鎮募集款項建設道殿和園林,以及其他各種公共設施,自覺選舉鎮長管理鎮集,統一募集資金修築小鎮到大城之間的馬路。在閒暇地季節,他們也會集體走出去,向巴比倫省的一些小綠洲推廣道教,邀請綠洲的部落居民參加自己小鎮的集市,主動承擔教授漢語、漢字的責任,邀請部落的長老將部族的年輕孩子送到小鎮去接受普及教育。?
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多方面的能手,大多數都是非常精通農牧漁林各個方面,帶着幾個傭工就可以治理數十畝的農場,當遇到戰爭狀況,他們也會取刀劍弓弩。騎上馬前往鎮裡集合。?
在這一年時間裡,他們在巴比倫省獲得了足夠的尊重,每個小鎮優美而典雅地建築,青磚鋪設的道路,四處種下林木花草,每個小鎮裡設計的風格迥異的小園林,這些都吸引了大量的羅馬人和周圍的人留連忘返於這些小鎮。?
蔥鬱的樹木,隨意可見的小橋流水、假山林立的園林,小鎮上地各種商社、茶館。甚至是從羅馬人那裡學到的浴室和劇院也都能看見,但它們都有着中國的特色,青磚紅瓦成爲主要的建築材料,飛檐翹壁,白牆灰翎,折廊風屏,各地的建築學者都喜歡到這些小鎮去觀看漢式建築,融合了希臘文明和大漢文明的各種建築物,隨意而見。但無論怎麼樣的修飾,那種漢式的材料和風格仍然逼真展現。?
和羅馬的輝煌壯麗不同,和埃及地富貴奢侈不同,和希臘的典雅高偉也不同,漢式的建築中無處不將自然融合其中,和諧典雅。端莊秀麗。文竹、茶樹、假山、荷塘都是這些建築中隨意可以遇到的。?
劉協也很喜歡去這些尋常人家做客,看着這些漢式寫意和歐洲寫實風格相融洽的建築特徵。劉協都經常覺得自己的行宮挺沒有文化感。?
每週地日曜日和月曜日,巴比倫城和蘇格拉底城周邊那數十個小鎮都會集滿各地前來地人,他們在小鎮中購買物品,補充物資,如果不是農忙,又沒有組織外出宣教賑濟,外來經過這裡的人,甚至可以看到他們集中在一起進行駐防軍操練,伊犁馬優雅地身姿令人羨慕,精緻的鎧甲讓人讚歎。?
很多時候,浴室和劇院裡都擠滿了人,作爲一個文化大國,劇院裡總是上演羅馬人的悲喜劇,這無疑讓華歆、孔融等各大文藝學院的“大腕”們倍感沒有自尊,漢人自己也很不習慣,很多文人也紛紛創作了一些普通人喜聞樂見的劇目,比如在巴比倫省,曹植所寫的《臥薪嚐膽》、《西施東施》就非常的流行,劉協估計在大漢帝國本部二十八州,這兩個劇目也應該是比較流行的。?
與留在國內相比,帝國外省寬鬆的扶持政策和廣袤的土地資源,爲大漢帝國的移民者提供了非常遼闊的舞臺,平均生活水平要比國內高出不少,即使是出身貧家的子弟,也可以在這裡迅速積累到足夠的財富。。###網。?
精美典雅的傢俱,絢麗碧亮的瓷器、銀華內斂的錫器、色澤豔麗的混紡布、光滑動人的絲綢、紛繁多彩的地毯、晶瑩可口的香米飯……,這一切組建了漢人的生活的表象,也生動的告訴了羅馬人和埃及人,以及周邊所有西亞、歐洲人,生活應該這樣。?
自然、責任、道義、自律、教育、醫療、朝拜……,這一切都展現了一個強盛帝國子民的特徵,他們熱愛自然,熱愛文化和科學,相信醫療和道教,願意承擔責任。劉協爲大漢帝國能夠擁有這樣的年輕一代而自豪,帝國三十年來,不斷地教育投資,從開始的精英教育到世族大範圍推廣教育。最終實現大部分州和人口密集地區地普及教育,終於展現了初步的成果。?
這些年輕人是那樣的自信,他們熱愛大漢帝國,並以爲漢人而自豪,因爲這個時代的大漢帝國是如此的強大。如此地受人尊敬。?
劉協不由得感嘆,生活在這個帝國下的漢人是如此的幸運。?
他希望整個帝國的每個子民都能這樣,雖然對大漢帝國而言,這需要更長地時間。也許需要幾百年,但沒有任何關係,在長眠地下,他有足夠的時間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蘇格拉底城因爲這些年輕帝國國子的到達,也變得充滿了生機,城市不再渺無生氣,三萬多的年輕子弟和他們的妻子們,將整個蘇格拉底城裝扮成一個美麗而典雅的大漢城市。?
蘇格拉底學府也因爲他們的到來而充沛,大量的大漢學者在這裡開始研究歐羅巴和巴比倫文化,無數的知識坦陳在他們地面前。對這些年輕的學者而言,蘇格拉底城雖然沒有那些功成名就,成績卓越的院士和博士,但從亞歷山大圖書館運來的各種手稿卻可以抵得上所有的一切,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德等人的手稿就堆積在這裡,他們可以直接通過手稿研究這些前人的思想和科學。?
與仍舊是波斯化的泰西城和羅馬化的巴比倫城相比,蘇格拉底城更像一個大漢帝國地城市,不僅是這裡的漢人非常集中,而是這裡的氣息裡都飽含着漢族的文化特徵。?
相比於處於戰亂中的羅馬和奴役統治下的埃及。想必於落後的印度王國和貧窮的波斯王國,巴比倫省和蘇格拉底城爲整個歐羅巴洲和埃及、波斯、新月、印度等地的學者都提供了良好地學術環境和優越的生活條件,大量的學者涌向這裡,在大漢帝國的庇護下,和大漢的學者一起研究學術和科學。?
羅馬和埃及的富有階層也根據大漢帝國地法律,向巴比倫省繳納大量地戶稅,成爲大漢帝國的準子民,入住蘇格拉底城、巴比倫城和周邊地數百個小鎮,將他們的子女送進道殿的學校入讀。?
通過巴比倫省的示範作用。劉協意識到大漢帝國的道教影響下,帝國的擴張顯然不是歐美式的排外掠奪,而是一種協調示範管理和自由貿易爲主的擴張,這種擴張的背後,是一種軟侵蝕,巴比倫省的外族居民並沒有因爲大漢帝國搶佔了最優越的生存空間還心中怨念。沒有看到阿拉伯普通百姓舉着刀劍衝向各個大漢帝國的小鎮。偶爾有一些半島上的馬賊爲了錢財攻擊小鎮的情況。但遭受幾次反擊之後,也很少發生這種情況了。要知道大漢帝國的這些移民大多都是受過正規軍事訓練,從駐防軍中走出來的國子。這些國子來到巴比倫前,國子監都會統一發放各種軍備物資,大漢正規軍的制式鎧甲、戰馬、弓弩、刀劍,根據大漢子民身份,在二十八州之外,他們也享有向帝**備臺各地駐所購買防衛武器軍備的權利。?
具有嚴格自律精神的年輕帝國國子們,很自然的通過對話和賑濟的方式,迅速在這裡取得了生存的權利,他們樂善好施的從道性,使周圍的小部落受益匪淺,在麥稻盈勝又沒有地方銷售的情況下,國子們將多餘的糧食集中在一起,運到最窮困的小綠洲,去救濟他們,並且拒絕接受回報,在他們看來,這是道教的樂善好施行爲,如果收取了回報,這就是貿易,本來應該獲得的功德也沒有了,當然,賑濟和免費提供醫療服務的時候,國子們也積極向小部落遊說到市鎮參與貿易的好處。?
良好的阿拉伯馬、動物毛皮、土特產都是土地居民和大漢子民們貿易的主要物品,而黃金白銀自然可以從集市中購買到更多的東西,除了黃金白銀,漢幣也迅速成爲整個巴比倫半島的主要貿易道具,以色列、敘利亞、菲力士和各個周邊小王國都放棄自我鑄幣的想法,一律採取以黃金、白銀爲抵押,向大漢帝國中央銀行巴比倫分行申請漢幣代鑄印量的方法,由大漢帝國統一爲他們代鑄漢幣,做爲他們本國貨幣發行。?
最令劉協感到滿足的是大量羅馬人把金幣存放到大漢帝國在巴比倫省的東方銀社蘇格拉底分社,而以色列等國的建設貸款量也愈加增多。?
在這種富國強民的示範作用下,除以色列之外的敘利亞等國都逐漸正式歸附到道教之下,在國內大力推動道教的宣傳,做爲一個對百姓擁有強大約束力,使人民遵守法律、道德,善於自律,熱衷崇尚自然的宗教,道教對於國家管理和建設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從巴比倫省的情況中,劉協也感受到了大漢帝國的希望,雖然在世族之間,還有很多黑暗的陋點,但國民已經壯大了,他們勇敢、自律、強壯、自信,有了這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劉協總算對自己有了一個交待----幾十年的聖人般的痛苦生涯總算沒有白過,辛勞和汗水終於得到了自己需要的回報。?
也因爲這些年輕人,劉協開始反省,大漢帝國和中華文明是否一定要像歐洲開拓過程中的那種野蠻一樣,或許大漢帝國和漢民已經理解了開拓的重要性,但他們的開拓還是那麼的溫和,或許這才大漢的本質特徵,在將儒家那些保守、內閉的惡瘤般的思想去除掉後,大漢人終於迴歸了春秋強秦時代的風範,迴歸了最初的進取、活躍、樂觀、開放、強健。?
在新道教思想的引導下,他們更學會了自律、守法、健康、樂善,講究社會公德和社會基本責任感。?
在重商主義思潮的引導下,他們喜愛用貿易去製造財富,通過一種和平穩定的髮式積累自己的財富。?
在學院培養的主旨下,他們理性、科學、相信醫療,相信教育。?
在駐防軍身涯的鍛鍊下,他們弓馬嫺熟,勇敢、果斷,堅強。?
劉協意識到,大漢帝國的開拓方式必須要這些人的特徵相結合,商社在暴利的誘惑下確實走向了掠奪,但大漢帝國的子民卻沒有,他們仍然喜歡和他人和平相處,通過和平的方式獲得利益,但也敢於保護自己的利益和財富。?
最明顯的區別,這些年輕人也擁有不少傭工,但和商社不一樣,他們會給傭工僱金,爲他們創作一些還算不錯的生活條件,幫助這些傭工融入漢文化,信仰道教,甚至爲他們購買下女傭工,幫助他們在自己擁有的永久租賃地內成家立業;而商社只會採納大量的商軍來維繫自己對傭工的絕對統治權利,沒有薪水、惡劣的生活環境,沒有婚嫁。?
根本的原因還是道教的精神,勸人從善,講究和諧寧靜,講究積極上進又要順其自然,不以非法手段獲取利益。?
做爲忠誠的道教信徒,大漢帝國的子民們並沒有和劉協想象的那般充滿暴力並嚮往暴利潤,而是自然的獲取利潤,並且將貿易和教育視爲財富的根源,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們自己的經歷,沒有道教和道教提供的醫療、教育的公益服務,他們都只是一些在田間放牛的普通人,有了道教,他們就有信仰,有了約束和方向。?
確實,擁有這樣的國民是一件非常值得自傲的事情,但帝國的征伐和開拓,也必須圍繞着這些國民開展,因爲這些子民的存在,帝國不可能完全走向掠奪,而是在一片土地上尋找最合適的空間,移民開拓,形成一個和諧的貿易空間,誘導周邊產生自由貿易的習慣,而移民地也向外推廣漢文化,爲周邊的發展提供動力,依靠周邊的同時發展,進一步得到收益。?
通過這種推廣和開拓,或許大漢帝國可以減少太多動用武力的機會。?
同樣,有些事情也不能完全忽視,宗教和文化之間的衝突,譬如猶太教和道教之間的衝突也時而發生,雖然猶太人是依靠大漢帝國建立自己的獨立政權,但也無法忍受自己周邊和境內到處都是宣揚道教的教衆,周邊少數民族的發展過程中,也會意識到漢民搶佔了最優良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