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降漢室

劉洋全身疼痛難忍,動彈不得。慢慢睜開眼睛看見四周朦朧一片,漸漸清晰才發現自己躺在羅娟輕紗籠罩的軟牀上,身邊坐着一男一女。男子三十餘歲,臉色微黯,長髮輕攏,頭戴帝灌,身穿黑色綢袍,袍上繡有金龍遨遊圖。女子四十歲開外,頭戴鳳簪,肌膚白潔,體態豐盈,身着青色繡鳳絹裙,極具富貴之姿。

兩人身後跟着一羣身穿漢代直裙緊衣的女子和幾名白臉猥褻男子,那幾名男子陰邪怪奇,如太監一般全無男人氣概。

劉洋心中大驚,不知道自己怎麼到了這個地方,正要問身邊人怎麼回事,他們卻聲聲歡呼。

坐在一邊的男子急忙抱劉洋在懷中,道:“協兒,驚嚇寡人也!”

女子也伸臂自那男子手中抱過劉洋,將他貼在胸口一會哭一會笑地說道:“哀家也被協兒你嚇的半死,以後不可如此頑皮。”

PS:關於這裡用哀家,我個人認爲是可以的,因爲這個女子是董太后,太后用哀家是默認的事情,如果是皇后就不可以了,一般皇后還是說我、吾,面對皇上也可以說賤妾……

(另外說明一點,有不少太子和世子的地方,這個問題大多數屬於筆誤吧,該是太子的地方打成世子,有好幾處,但沒有修訂,因爲具體的位置找不到,大家願意提醒的告訴我具體在哪裡,不好意思……)

昏死了,到底怎麼回事啊,劉洋大聲想說話卻連半點聲音也發不出來,看看自己身體更是驚慌,怎麼變成一個幼齒小兒,看這個身子骨才兩三歲吧。

天啊,今天做的什麼夢啊!

既然是夢,那就繼續睡吧。

可惜,這一切都不是夢,連續睡了幾日,劉洋只要睜開眼就仍然在這裡,終於無可奈何地承認自己從最初的仁愛醫院轉到瘋人院來了。

劉洋忍不住按嘆:主治醫師,你夠狠,治不好我也不用送到瘋人院來吧。

又過了半月餘,劉洋終於明白他的狀況了,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但有些事情他已經從周圍那些人的對話中察覺了,現在自己住的地方是東漢末年董太后的東餘宮,而自己就是漢靈帝之子劉協——未來的漢獻帝。

最初守在自己牀邊的就是漢靈帝劉宏,他身邊的那四十多歲的貴婦人便是漢靈帝生母董太后。

劉洋的眼淚都要笑出來了,心中暗自吶喊:上帝阿!玉帝阿!真主阿!我愛死你們了,竟讓安排我來過一次皇帝癮。

等等,漢獻帝啊!這個可是漢朝最衰的皇帝!

PS:漢獻帝,名劉協,字伯和(是董卓起的,既然主人公成爲劉協,自然重新起表字)。生年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年青龍二年(公元234年)。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崩,劉協爲陳留王。董卓後來立劉協爲漢獻帝。在董卓等人挾持漢獻帝作亂時,他採取以虎驅狼的辦法,利用曹操保駕卻被曹操控制。漢獻帝不甘爲曹操控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曾經發衣帶詔密令舊臣除去曹操,結果事情敗露,使多人喪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欲聯合劉備、孫權殺死曹操,又因事情敗露而致使宗族200餘人喪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漢獻帝立其女爲皇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自己被封爲山陽公。

劉洋默默地哎嘆:上帝啊,就算你不想讓我做漢武帝,那至少讓我做下漢靈帝吧,雖然身後罵名滾滾來,可咱也享受過了啊,這個鳥漢獻帝那可真不是人當的。

半月前,劉協從一丈多高的樓臺上摔下來,宮中幾名太醫都查定他胸肺大損,難以活過三日,誰知道劉洋的靈魂移到他的身體後,體內重傷慢慢癒合,竟然撐過半月。可惜劉協雖未死但難能動彈,只每日依靠湯粥母乳續日,日漸消瘦。

靈帝頗爲大怒,將數名太醫悉數立斬,宮中常侍張讓本學過幾年醫術,多曉當今通曉岐黃之術的高人,他與靈帝說:“殿下所受之傷多爲內傷,宇內治療內傷的高手爲荊州簿曹從事張機張衝景,現正在京中敘職,陛下可令他入宮治療殿下。”

靈帝大喜,道:“卿所言最爲討我歡快,總能解我憂愁,你可速速昭張衝景入宮。”

張機入宮後仔細查覈劉協身體,並未發現什麼內傷,又恐直說實話反討靈帝生氣,便小心翼翼使些調脈理氣的湯葯。

如此療養了三個多月,劉協終於可以下牀,靈帝和董太后都以爲張衝景葯效所至,只有劉協心中清楚,那些個鬼葯水有個屁用,不過是自己漸漸適應了這個兒童身體。

PS:劉洋早就消失了,劉協其實也消失了,不過是劉洋的靈魂加上劉協的身體構成了一個新的劉協,所以以後就直接稱劉協了。

中平四年,皇甫嵩、朱儁合將四萬餘人,共討潁川黃巾,嵩、儁各統一軍。儁與賊波才戰,敗;嵩進保長社.波才圍皇甫嵩於長社。嵩兵少,軍中皆恐。賊依草結營,會大風,嵩約敕軍士皆束苣乘城,使銳士間出圍外,縱火大呼,城上舉燎應之,嵩從城中鼓譟而出,奔擊賊陳,賊驚亂,奔走。會騎都尉沛國曹操將兵適至,五月,嵩、操與朱儁合軍,更與賊戰,大破之,斬首數萬級。

此時的劉協已經六歲,容貌越來越像靈帝,兩歲跌下樓臺後僥倖救回一命之後,比病前更加聰慧,三歲可默背詩詞百首,五歲可吟詩作對,現在已經開始習讀四書五經,當時東漢末雖沒有五經說法,但劉協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知道四書五經的重要性,爲了讓自己真正理解這個時代,還是一一默背。

靈帝雖是落魄王室之後,僥倖成爲皇帝,但他也喜歡詩文書經,對劉協更是喜愛,愈發想立他爲太子,可惜受何後之制肘,每每不能如願。

劉協知道眼前靈帝昏庸淫亂,朝內宦官當政,朝外劉焉、董卓等一幫孫子圈地自立,雖未稱王可也都是大軍閥老地主,自己一旦被立爲太子,搞不好就被何後與張讓等人連手幹掉,就算自己勉強當上皇帝,以後的日子自己心中也清楚。

他暗暗思量,想爲自己求一條生路,既然知道自己留在京城只會成爲一個傀儡被人挾持,不如早早開溜吧,和劉焉等人一樣在外做個州牧當個土軍閥也算不錯。

可惜啊,劉協(劉洋)在二十一世紀是南京大學歷史系的研究生,雖然這個文科研究生簡直就像農民工一樣不值錢,遍地踩一腳都能發現幾個,可一些基本歷史常識還是知道的。

由於西漢七王之亂的原因,漢家皇室嫡系子弟若不能當皇上,只能任一郡之地的藩王,相比西漢時候的藩王和現在州牧簡直就是蚊子比蒼蠅,小的可憐。

劉協翻開大漢地圖,看了看所有的十三州地圖,心中暗暗發酸,如此大好河山日後竟然要被一幫孫子打着自己的招牌肆意柔佞。

暗自盤算,自己若要去外做藩王就不會出現董卓廢少帝的舉動,即使他不廢帝,以他那種豬狗不如的德行自然要被人圍毆,只有在幷州、司州、雍州、翼州、豫州、荊州、中選一個,自己就可以隨時殺進洛陽,搞不好乾掉董卓的同時還能做個有點實權的皇上。

仔細一算,自己只能任一郡之王,而且還要受中央監視,那就必須尋找一個忠於漢室的老臣擔任那個州的州牧,否則還是沒有人庇護自己。

這樣一來,算一下只有荊州和幷州最有可能,司州、雍州、翼州、豫州都是北方多戰之地,就算那些軍閥們給自己面子,不來攻打自己,可那些狗腿子黃巾反賊也不會讓自己好過。

幷州苦寒,雖有軍馬和善戰之將,可惜錢糧貧乏,自己的小日子都過不好還搞什麼軍政啊,最後只能把希望都放在荊州。

等等,既然老天把自己從二十一世界扔到這個世界,那又何必要逃避呢?

劉協向到窗外望去,看着殿外景緻,心中感嘆萬千。大好山河啊,只因這漢末割據戰亂和傷寒流疫,使大漢人口降至今天的十分之一,纔有了後面的五胡之亂。

自此之後,雖有盛唐治世,中原依然不能一舉滅外,長年受外族侵擾,自五胡之亂,經宋朝遼金南下,蒙古徵殺屠戮,到了明末又遭受滿洲入關,導致中華文化一直停留在沒落的典範階段,使中華文明一次次失去了蛻變的機遇,纔有爾後的百年屈辱和日本侵華戰爭,想到自己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便是一陣惡氣直衝腦門。

大漢所遭受的一切或許都是有它的根源,劉協抱着膝,坐在牀上,默默地回想自己的校園生活。

自幼喜歡歷史和哲學的他,沒有選擇父母安排的理工道路,而是考入了歷史系,大三之後漸漸進入學生會史學研究會的他,性格中張揚的一面開始逐漸顯露,那時候正是國內很多學者談恢復國學的時刻,每天都有鋪天蓋地討論歷史與國學精髓的出現,作爲八十年代出生的學生,自然沒有認同這種觀點,並且毫無顧慮的加入到批判這種國學論的大潮中,並且在南大的學生會刊物上寫了非常多的進行批駁,正是這些引起了南大哲學系老教授高寧的重視,並把他推薦給了當時國內社會學泰斗王樹安老先生。

兩位學者對他都是非常的欣賞,指導他用更客觀的辯證思想去對待國學的精髓和糟粕,並且教授他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任何文明的亮點和黑點都會隨着社會的發展而演變,他們之間的優劣性是恆變的,過去的黑點也許就是今天的優點,過去的優點也許就是今天的黑點。

劉協回憶着自己的前世,或許自己是幸運的,在兩位老教授的保舉下,成績並不理想的他也順利的保送進入南大研究生院,開始跟隨王樹安老先生攻讀中國歷史社會構架學,在高寧的指導下,他也開始深入學習哲學。

然而,社會是殘酷的,當逐步見識了中國當時學術環境的黑暗後,他對歷史和哲學的興趣被嚴重挫傷,改學經濟學,希望能在畢業後尋找到一份好工作,這讓兩位老人大爲傷心。

劉協很清楚,他讓兩位有着強烈學術自尊的老學者傷了自尊心,但也必須承認,學者的身份,尤其是內陸學者的身份顯然沒有職業經理人更吃香。

雖然沒有最終堅持成爲一名歷史社會學的學者,但他還是承繼了王樹安老先生的很多觀點,在對中華文明到底是否爲優秀文明的判斷上,王樹安老先生曾經提出過,一個文明是否真的優秀,肯定存在四個基本標準,即:

1、文明能否在達到自己的典範高度,並在典範高度後完成自我的蛻變;

2、文明能否在自己的領域和覆蓋範圍內實現保境安民、地域外患;

3、文明自身的亮點是否會自動退化爲自己生命中的黑點;

4、文明能否在遭遇其他文明的衝擊後,能夠保持自己文明的特徵,不冥頑不靈,不閉關自守,是否能夠確保自己不進行全盤否定自身或其他文明。

從這些基本標準來判斷,中華文明的本質是優秀的,但他的演變過程中卻遭遇了太多的意外和變數,尤其的是漠北遊牧文明的惡化和儒家文化後期的僵化。

實際上,儒家文化既確保了中華文明達到自己典範高度,也使文明抵禦其他文明的衝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華文明因爲儒家文化的存在,也沒有在達到典範高度後實現自我的蛻變,也沒有阻止自身亮點從民族光環走向民族陰影的過程。

高寧教授曾經和他說過,儒家文化在今天留下了兩個毒瘤,其一是君子學說的反作用,使中華文明一直沒有建立合適的社會公德,卻拔高了一大堆不符合中國公民去遵守的社會道德,甚至使今天的社會還將職業道德等同於社會公德,也是勞模和英雄人物道德化宣揚現象的溫牀,實際上勞模的本質是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技術,但不等同於擁有良好的社會公德,但缺乏社會公德標準的情況下,人們就習慣去拔高這些勞模的社會公德,進一步導致公民缺乏統一的社會公德,使中華可以堪稱強國,卻沒有資本堪稱大國;

其二是過多強調家族血統觀,卻沒有強調家族的榮辱觀,這是中國歷史上大規模貪官出現的溫牀,翻開那些貪官的人生記錄,你會發現所有貪官污吏都是爲了自己的家族去貪污去腐敗,爲了自己的子女父母去喪失基本的職業操守。

冥冥之中,劉協意識到自己這次的重生並不是要結束亂世這麼簡單,正如自己決定轉學經濟學的時候,王樹安老先生和自己說的那樣——你想做的事情,就是你應該做的事情。

他心中有了計量便不再慌張,毫無疑問,當前離開京城赴外地爲王是最合適的選擇,一旦哥哥劉辯爲董卓和曹操挾持,自己在外地就會成爲漢室的象徵,以荊州之財富容納南下流民,再以漢室之名廣納天下才士名將,定可有所大爲,日後揮師北上則名正言順。

這一夜徹夜未眠,仔細思考所有的細節,還好他曾經爲了寫《論三國戰亂對後世及中華文明的影響》這篇論文,他曾經將仔細翻閱過《後漢書》和《三國志》,包括很多教授的相關論文,對整個三國的把握和認知都有系統的認識。

他覺得自己要想南下荊州爲王,再以此北上繼承大業首先要做幾個事情。

一、跟隨自己南下荊州的人才,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這個話對今天來說一樣是成立的。

首先是考慮荊州牧的人選,從最初的劉表等人開始排列,選來選去,他覺得盧植是最合適。盧植忠於漢室,又是宇內大儒,門下弟子過千,其中不乏劉備、公孫瓚等地方軍閥,既通軍事奇正之道,亦有經營一州之地的能力。

除此之外代爲管理自己藩郡屬地的太守、長史,思量來去當以洛陽令周邑和議郎蔡邕爲最佳。郡都尉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真想和父皇說調動丁原帳下張遼、高順來,可惜這樣做未免顯得太露了。

荊州人才衆多,且大多忠於漢室,想找出合適人才當任荊州治地的官員並不難,難的是千軍易買,一將難求啊。

二、說服董太后相助自己赴荊州任藩王,雖然劉協心中清楚靈帝和董太后都有意立自己爲太子,以自己對歷史的瞭解,現在要爭取還來得及,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現在當上皇帝也未必有什麼善終。

三、在靈帝病逝前,自己還有兩年時間折騰,最好是明年就能去荊州,今年必須在京城完成一些準備事宜,譬如招募一些人才,當然這些事情自己不適宜出面,而董太后和盧植無疑是最佳人選。

天亮之後,劉協馬上帶着宮女去臨房的董太后居所問安,最重要是取得她對自己這些想法的支持。

這幾年來劉協一直是董太后親自撫養,兩人之間感情深厚,否則董太后也不會時常勸說靈帝立劉協爲太子。

與董太后行禮問安之後,劉協坐到董太后身邊與她閒聊,聊了幾句,劉協問董太后:“太后,你說孫兒若想去外地爲藩王如何?”

董太后聽到這話大爲吃驚,她一心想立劉協爲太子,只是如今何後外戚得勢,屢勸靈帝未果,她急忙喝退左右,小聲問劉協:“是不是張讓等人讓你如此問我,還是有人暗示你?”

劉協道:“非他人暗示,實在是我心中所願,劉辯乃我兄,自古長子立世,豈能因父皇和太后疼我而置祖宗之法與不顧。”

董太后驚訝於劉協不過六歲便如此聰慧,心中更有意立他爲帝,道:“協兒但且放心,一切皆由太后爲你做主,定可讓你繼承你父皇之位。”

劉協急忙叩拜在地道:“協兒另有所謀,還望太后成全。”

董太后心中疑惑,問道:“你小小年紀到底有何打算?”

劉協道:“如今大漢皇室雖有威嚴,可各州黃巾起義餘孽未能剷除,各地諸侯擁兵自力,雖難危及皇室,可亦危機重複,且一旦立位之爭失敗,何後必不容我,不如讓我到外任藩,若是萬一他日有賊犯京,我亦可帶兵相助,此乃保漢室皇族在危機中亦可延續之法,是以請太后成全。”

董太后聽了劉協這話,震驚的張開口,卻連話也說不出來,她貴爲太后,歷經換君之變,心中知道爭位失敗的後果,雖是女流,也能看清眼下軍閥割據的危險,能夠將靈帝血脈保留一支在外或許真可起到作用。

沉思片刻,她對劉協道:“你母王氏已死,哀家受漢法之限制,也不能出外爲你代藩,你可想好何人替你處理藩地事宜?”

劉協道:“我若只有一郡之地,既不能威嚇軍閥起異變之心,亦不能在危機之時遣兵進京,但祖法有律,在外封藩不能地過一郡,是以想請太后與父皇說,任中郎將盧植爲荊州牧,封我爲楚王,轄地襄陽郡;任洛陽令爲襄陽太守,議郎蔡邕爲長史,他們皆是忠於我大漢的良臣,雖到襄陽任職爲降,亦不會推辭。”

董太后站起身,在宮中踱步,沉思片刻後道:“協兒,你不過六歲便如此智慧,上可明辨大局,下可識人善用,實有帝王之能啊,比你父親強出許多,較之劉辯更爲出色,若不能爲帝,實在是我大漢皇室之憾。不過,你既無意留在京城,這樣安排也並無不妥,今日我便代你向你父皇提議此事。”

劉協急忙說道:“那倒不必如此急促,在求父皇封藩前,我尚有些事情要辦,只是這些事情也要太后相助。”

董太后向來疼惜劉協甚過靈帝,便問:“既是協兒之事,哀家自然事事爲你做主。”

劉協高興異常,道:“事情有三件,一是請盧植大人和中書侍郎荀彧擔任我師,教我習讀典籍,研究兵道。二是請兩位遊俠擔任我身邊護衛,這二人我已經想好,一位是冀州童淵,二是青州王越,這兩人武藝高超,都可護佑我平安。三是調令周邑等世族子弟進宮伴讀。”

董太后稍稍皺眉,說:“盧植頗負盛名,若要擔任你老師也不足爲過,世族子弟伴讀對周邑他們而言更是恩典,只中書侍郎荀彧雖是穎川望族之後,又小有名望,可要擔任皇子的少傅還沒有這個資格,協兒所思略有不妥,可令其爲太學博士,每日進宮爲皇子講課,而且這個調動也符合祖制。至於所說童淵和王越,我雖然偶爾聽過他們的名聲,卻究是鄉間小民,估計多有浮誇,既然協兒喜歡也可以調令他們爲羽林軍少傅,教授羽林軍武藝,但凡你願意見他們可以詔令他們來見你,在你前往襄陽的時候再將他們帶上護佑安全。”

劉協笑道:“還是太后安排周到,孫兒謝過太后。”

董太后微微含笑,將劉協抱在懷中,想到自己最疼愛的皇孫自願去南方任藩,心中既是酸澀又大爲不捨。

自呂后以來,漢朝太后權力比之後朝歷代都大,既是董太后懿旨,無人敢不從。

第21章 烈焰之心第1章 初降漢室第1章 青州寇帥第27章 亞洲最強第15章 巨靈神第17章 完美帝國大漢帝國和中國古代冶鋼技術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15章 巨靈神第14章 火燒五丈原第33章 大國雄風第15章 最終聖裁第12章 卸任第20章 廣富主義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第9章 賈詡孫堅大漢帝國和中國古代冶鋼技術第13章 大漠風塵第9章 迴歸洛陽第4章 人之天賦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11章 會見閻行第3章 江東安定第28章 西涼戰神第23章 守望之冬第31章 雙龍戲珠第8章 備戰寒潮第8章 崔浩之疾第34章 京都之爭第30章 大漢新語第7章 水鏡學府第17章 京都新政第6章 神匠馬鈞第22章 西域錦州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11章 迎娶月英第6章 陳羣相伴第4章 最終決裂第18章 新女性第11章 迎娶月英第18章 海灣風雲大漢帝國和中國古代冶鋼技術第17章 完美帝國第10章 趙雲之威第15章 巨靈神第20章 漠北之地第26章 明爭暗鬥第38章 十二神使第4章 人之天賦第8章 楊彪父子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3章 江東安定第20章 海灣戰役第3章 孔明現身第6章 襄陽盛會第4章 襄陽軍備第2章 親征益州第12章 涼州閻行第10章 巧得涼州第3章 武將羣英會第20章 覆滅之手第1章 告別大漢第26章 明爭暗鬥第1章 青州風波第16章 曹操初敗第10章 黃河水患第3章 出藩之策第19章 新銀稅制歷史各時期遊牧方式探討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13章 大漠風塵第3章 萬農書第14章 關羽之敗第8章 崔浩之疾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4章 禁衛軍第3章 江東安定楔子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19章 南非之旅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2章 拜訪胡昭第16章 龐統奇襲第6章 陳羣相伴第4章 海洋帝國第24章 帝王之家第3章 內政風暴第4章 南北賦稅第14章 新楚內治(二)第12章 小喬初嫁第3章 萬農書第10章 巧得涼州第32章 千古遺憾第20章 廣富主義第9章 雙重標準第14章 火燒五丈原第13章 帝國風範第28章 興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