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破繭

bookmark

麥子並不飽滿,即便是煮熟之後,麩皮也遠比裡面的麪粉多,吃了幾口之後,雲琅的嗓子就被磨的很痛。

太宰接過雲琅手裡的灰陶碗,把一塊烤的油脂吱吱作響的野雞腿塞給了雲琅。

“麥飯粗糲,難以下嚥,黍稷一時難找,且將忍些時日,待我去遠處尋來。”

雲琅不明白太宰爲什麼會對她這麼好,他絕對不相信是自己人品爆發的結果,其中一定有緣由。

這時候問什麼都不合適,快快的接受太宰的好意比什麼都重要。

太宰見雲琅撕扯着雞腿,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接下來的日子裡,雲琅心安理得的接受着太宰無微不至的關懷。

雖然這些關懷非常的原始,有時候是一塊烤熟的黃精,有時候是一串已經泛着紫色的野葡萄,更多的時候他會變戲法一般的從懷裡掏出一顆黃澄澄的梨子。

當一大碗黃米飯出現在雲琅面前的時候,他堅信,太宰真的是已經盡最大能力在照顧他。

雲琅整天樂此不疲的撕扯着身上的硬殼子,這是他最喜歡乾的事情。

當他忍着無限的痛苦清除掉胯下那塊最堅固的硬殼,禁錮他的外殼終於全部脫落了。

陶盆中盪漾的水波里出現了一個光滑的蛋頭。

隨着水波慢慢平息,水面上的倒影越發的清晰,一張俊秀的小臉浮現在水面上,即便是因爲沒有眉毛跟頭髮,僅僅是耐看的五官就清晰無比的告訴雲琅,他現在是一個長相很不錯的美男子。

厚厚的一層硬殼去掉之後,他的身體也整體小了足足一圈。

就這張稚嫩的臉,最多隻有十二三歲,沒人會認爲他的實際年齡早就過三十了。

脫殼的過程對雲琅來說也是一個新生的過程,喜悅就像光明一樣慢慢展現,夢想伴隨着希望一起起飛,以最好的形勢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了這個新的世界。

雲琅對自己的表現極爲滿意,至於過程雖然噁心一些,難堪一些,結果是好的,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就像蝴蝶在黎明時分掙開繭子,在美麗的朝陽下第一次開始呼扇翅膀……

赤條條的站在陽光下,雲琅張開了雙臂,像是在擁抱整個個世界,也像是在跟這個世界宣告,自己來了。

太宰看着雲琅就像是在看一個絕世瑰寶,眼中不僅僅只有歡喜,更有淚光浮動。

雲琅收回目光,雖然這一幕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他依舊感到新奇。

再一次用嘶啞的聲音問太宰:“我是誰?”

這個問題太宰最喜歡回答了,張嘴就道:“你是第五代太宰!我是你的耶耶”

這樣的問答對兩人來說其實就是一個遊戲,兩人都有些樂此不疲的意思。

也直到這一刻,雲琅才明白太宰爲什麼會對他這麼好。

他需要一個第五代太宰。

始皇帝的家宰是宦官,這在始皇帝以前是不可能的,家宰乃是王室重臣,秩一千五百石,掌管大王出行,衣食,寢宮,遊獵,並有校正大王不當言行職責。

自從嫪毐與秦太后私通生兩子陰謀叛亂,爲始皇帝剿滅,長信侯嫪毐就成了始皇帝心中永遠的痛。

面對母親生下的孽種,始皇帝狂性大發,下令誅除了雍城中的每一個人,並且一把火將這座嫪毐用了十年才修建成的堅城燒成了白地。

一座城的人死並不能平息始皇帝心中的狂怒之火,爲了以後不再出現嫪毐這種假宦官,他親自對趙高下令,只要是出入王宮的內府男子,全部施以腐刑。

自此,太宰一脈想要依靠血脈來繼承就成了泡影,於是,每一代太宰都會尋找一個優秀少年,以父子相稱,最終完成接替。

毫無疑問,太宰看中了雲琅。

這一幕對雲琅來說並不算陌生,當初雲婆婆就是從一堆孤兒中間一眼就看中了他。

只要是良才美玉,在哪裡都會熠熠生輝,對於自己很優秀這一點,雲琅有着充分的認知。

而太宰的做法也非常的普通,太監在尋找繼承人的時候,如果沒有子侄,就會找另外一個看中的人來繼承自己的一切。

只是太監尋找的一般都是太監,太宰是一個宦官,而云琅非常的不願意做什麼宦官。

更何況太宰也沒有什麼東西好繼承的,付出比收穫更大的時候,傻子都知道該怎麼做選擇。

雲琅不明白太宰是怎麼從一團焦炭中看出自己是一個優秀少年的,每回問他,太宰都笑而不答,雲琅總是覺得他似乎非常的得意。

山裡的日子過的沒心沒肺,很快,秋日就要消失了,一場北風吹來,山腰處的闊葉林就立刻變得稀疏起來,漫天的黃葉幾乎遮蔽了天空,只留下乾巴巴的樹枝矗立在那裡,如同持戈的武士。

手腳回來了,身體獲得了極大的解脫,雲琅就無所畏懼,即便是死,也是進行了充分的抵抗之後死掉的。

一連兩天,雲琅都是在劇烈的咳嗽中度過的,每一次劇烈的咳嗽之後,總有大團的青灰色粘液從喉嚨裡噴涌而出,粘液最終由清灰轉爲淡白。

神醫太宰以爲這是一個排毒過程,是雲琅將要痊癒的好現象。

因爲雲琅可以說話了,他每日出去的時間越來越短,放在雲琅身上的時間更多了,他甚至給雲琅做了一個沙盤,手把手的教他認字。

“秦書有八體,凡我士人雖不一定全習卻一定要知曉。

秦書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大篆乃益伯觀世間萬物,測天下玄機,以飛鳥魚蟲外形取其意而創,古樸典雅,最是優美,只是字體繁複,刻於簡牘多有不便。

我皇元年,下詔“車同軌,書同文”,丞相李斯集三百能人異士經三年出小篆,大材昭昭,只可惜爲人奸險,小篆通行天下,有利於我大秦,李斯死無葬身之地,乃是自取。

刻符乃是萬年文,只求通意,不求美觀,字跡鐵鉤銀劃,乃是匠人用於銅器上的字體,老夫只求你能看懂,不用刻意通習。

蟲書通行於吳、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諸國,王一統天下之後,此書已經式微,兼之“書同文”經行天下,漸不爲人所知。

署書,殳書大同小異,一書於殿宇,館閣門楣之上,一槧刻於兵刃之上。

唯有隸書老夫對此深惡痛絕,你卻不得不習之,世人往往畏難趨易,隸書就是如此。

雲陽奴程邈,初爲縣之獄吏,獲罪始皇帝,系雲陽獄中覃思十年,損益大小篆方圓筆法,成隸書三千字。

始皇稱善,釋其罪而用爲御史,以其便於官獄隸人佐書,故名曰‘隸’。

此書大損篆書之美景,除卻便宜之外再無半點好處……唉,你亦當習之。”

太宰說話的功夫,雲琅已經用非常正確的握筆姿勢用樹枝在沙盤裡分別用,大篆,小篆,隸書分別書寫了雲琅二字。

這讓太宰一臉的驚喜。

如果讓雲琅用隸書,大篆,小篆這樣的字體寫別的,他自然不會,至於說到名字……他以前練過。

“雲琅?你識字?“

雲琅羞澀的笑了一下道:“僅限於名字。”

太宰正色道:“會書寫名字,已經是士人了。”

“啊?”

太宰微笑道:“能書寫自己姓名者,放眼天下已是萬中無一。

爾雲姓出自於縉雲氏,是黃帝時夏官之後,以官名爲姓氏,比老夫的烏姓要高出不止一籌啊。

看你握筆嫺熟,雖然怪異,卻運轉自如,看來老夫撿到寶貝了。”

說完話,太宰就提起樹枝在沙盤上用分別用大篆,小篆,隸書書寫了始皇帝三個字,並一字一句的教雲琅唸誦,直到發音確認無誤,這才帶着老虎走出石屋,繼續去巡視自己的禁地。

太宰一走,雲琅就牽着梅花鹿出了石屋。

外面陽光明媚,秋日的清晨清涼,尤其是雲琅身上只有一襲薄薄的單衣,更是顯得侷促。

身體遭受了大難,才知珍惜身體髮膚,雲琅不想讓自己這具新得來的身體再遭罪,決定把那張熊皮改成一件合適的禦寒衣物。

最主要的是,他非常的想有一雙合適的鞋子,當初太宰拿來衣服的時候是沒有鞋子的,估計這不是他忘記了,而是因爲被他弄死的那個人腳上根本就沒有鞋子。

翻遍了石屋終於找到了一根針,看着這枚比錐子小不到那裡去的鐵針,雲琅不屑的撇撇嘴,這東西用來縫製麻袋自然是極好的,用來製作衣衫,實在是……

不過,既然是身處漢代,這沒有什麼想不通的,唐朝的老太太都在用鐵杵磨針,這根非常鋒利的錐子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縫製衣服的工具了。

第六十八章 齊齊的鬆了一口氣第四章篝火第一七零章殺奴(3)第十章權臣的底線第四十六章 陽謀論第一一一章軒然大波第十四章雲琅的育兒經第十一章最糟糕的做官時代第一四零章分歧所在第一二零章險死還生第一三二章 羽林孤兒第三十一章一半驚喜第七十三章 見微知著 (萬字更新第二章求票)第八十三章完美無缺公孫弘第五章七日談第一一一章小女嬰第一一一章小女嬰第一一四章 變本加厲第一一七章恐懼能使人發瘋第一六四章不準在水中哭泣第十五章夏蟲語冰第二十四章誰都有執念第五十章我是來享福的第四十七章果真大丈夫?第七十二章關山門(第二章)第一五七章 傻乎乎的大漢人第五章大人爲上,禮爲尊第六十一章人彘蠶室第八章掌控無處不在第一一五章尾牙宴第一五四章斷句的重要性第一四五章皇帝令!第四章試驗田第一七一章 心明眼亮的霍去病第一八四章 待機而動第十九章辨識枕邊人的法子第十九章 玩具第一二五章角鬥士金日磾第一零一章多智近乎妖第九十八章鍥而不捨金日磾第一三二章患得患失的紅袖第四十九章等不及長大第六十七章霍光回家第八十三章都是大買賣第六十六章怪人第一八二章知恩圖報?或許是!第二十九章孔雀開屏第五十五章 誰是狼王第二十一章人生苦短啊第六章恐懼也能殺人第六十章雜家李少君(第二章)第一六一章劉徹的疑惑第五十一章第二次刺殺第五十七章好日子誰都喜歡(第二章)第六十九章 太虛石第一五六章悄聲潛入夜第十五章乾草地上說豐年第三十四章紈絝的戰爭第二十六章利慾薰心第一七零章大事定了第十九章兄友弟恭第六十七章規矩來了第十四章一個人建立的家族第二十四章 皇室之危第九十章攣鞮氏皇族於單第九十七章天生反骨第一六六章請君入甕第二十四章急躁的心第七十一章高出一籌第二十三章不安第十二章暗度陳倉的劉徹第一六八章做小事之前先要吹大事第六十五章呀,原來是有女懷春第四十三章 江都城第一章 預言第五十七章變化不一定每個人都有第一一六章劉徹的王霸之術第七十二章雨落無聲第一八三章偷天神蹟第一五零章張安世的智慧之光第九十五章朋友啊朋友第八十八章失敗的誘導第九十章拖欠俸祿的大漢朝第六章重整旗鼓第一二七章三姓家奴第一四八章 誰的日子都不好過第一五七章散播第九十七章謀定而後動第一四八章 誰的日子都不好過第一五二章各懷鬼胎第五十七章 大漢軍第一四九章我叫許良第二十二章惡戰第八章傳話人第四十六章長安來的老宦官第一三八章如蟻附羶第二十六章看風景第六十八章疾風驟雨(第三章求票)第二十章向鬼神開戰第七十一章師徒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