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回家1

bookmark

接下來對兗州和萊州的統一戰爭,徐世楊本人並不參與指揮,對兗州府各地的攻擊,由鎮遠營營長李井槐指揮,除了鎮遠營之外,還有靖遠營,一千個大周禁軍士兵,五千青州民兵參戰。

對萊州府的進攻,由徐世鬆指揮,部隊包含來遠營,致遠營,另外一千禁軍,五千民兵。

來遠營和平遠營作爲兩個方向的戰略預備隊備戰,新兵營繼續訓練,其他新軍野戰營都可以輪換放假休息。

因此,李逵獲得5天假期。

自從徐世楊把原來的青年近衛分散,當做老兵和軍官安排在各營充當軍官之後,他就開始擔任徐世楊的親兵隊長。

目前的親兵隊是個只有30名選鋒兵組成的小部隊,屬於真真正正的護衛隊,而非以前那個徐世楊親手培育的新軍未來。

李逵本人對此倒是不怎麼在意,他這個人的性格就是這樣,覺得在最高領導身邊做個近衛,遠比到部隊中嘗試獨當一面舒服。

畢竟領導身邊獲得好處的機會也不少,對吧?

新軍確定軍餉制度之後,李逵攢下最近兩個月的軍餉,買了一大堆東西。

現在,他挑着一個扁擔,身前是二十斤肥豬肉,一隻雞,一條大鯉魚;身後是三十斤高粱,五斤細面。

這些精緻的食物是孝敬他居住在日照的老孃的,當然還有他的兄長,嫂子以及侄子。

當初離開家去莒州參軍之前,兄長一家對他算不上好,甚至可以說是苛刻,幾乎就是把他當成一個免費的佃戶使用,重活累活幹了很多,最後確是一點家產都不想分給他。

當時,李逵確實是有些憤恨的,孜然一身離家,去外縣當兵,在當時人的眼裡,幾乎可以說是已經算個死人了。

不過當了快兩年的新軍士兵之後,李逵反而逐漸想通了。

首先當然是因爲新軍的待遇着實不錯。

他是在新軍中才吃了第一頓飽飯,之後連續的訓練和戰鬥雖然辛苦,但也不是承受不住,而且粗糧管夠之下,還能時不時吃頓肉或魚。

特別是最近這段時間,隨着青州控制區的擴大和經濟的發展,新軍待遇提升很快,魚肉禽蛋之類的補給品越來越多,出現在食堂餐桌上的頻率也越來越快。

充足的營養,使得原本就身強力壯的李逵變得愈發魁梧,他甚至可以把一塊四斤重的圓形石頭扔到50米開外,如果發揮好一點,他還能扔的更遠。

當然,暫時沒有人知道徐世楊專門挑選部分選鋒精銳訓練扔石頭有什麼意義,不過這確實是選鋒兵很重要的考覈項目。

另外一項自然是白刃近戰。

這是李逵的拿手好戲,實際上,目前整個青州,近戰能確保戰勝李逵的人也不超過十人。

幾個陷陣營中的女真人也承認,李逵的近戰水平,放在遼東韃子那裡也是數得着的勇士。

李逵的缺陷也很明顯——他至今不會射箭,開弓倒是可以,但箭總是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又一次射箭訓練,他甚至把包頭訓練箭直接射到身邊觀看的戰友身上,鬧了一個大笑話。

徐世楊曾經笑話李逵射箭是“布朗運動箭”,沒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不過看徐世楊那樂呵呵的模樣,猜一下大概也就明白了。

說歸說,笑歸笑,徐世楊確是並不怎麼在意選鋒兵的射箭成績了——能射箭當然更好,不過不會射也沒什麼。

如今的射箭成績在選鋒兵考覈中所佔的比例已經降低了很多,而且還有繼續降低的趨勢。

甚至李逵這樣的,還被特許以後不用參加射箭考覈了。

因爲按照徐世楊的說法,青州府兵工廠穩定投產後,即使近戰選鋒,也很快就能裝備手槍,未來的新軍也要儘快普及火器,現在訓練弓箭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沒有了最大的缺點,優點自然而然就被放大許多,這也是李逵能夠成爲徐世楊第二人親兵隊長的最大原因。

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更高的待遇。

李逵現在的工資,如果換算成高粱,差不多相當於一百畝中等田地一年的收成!

而且還不用交稅,這樣算的話,他甚至已經可以算是個中等地主了!

有了錢,李逵發現自己更能理解以前哥哥和嫂子爲啥那樣對待自己了。

就是因爲沒錢唄……。

當初李逵幹活雖然不少,但吃的也多,兄長租種日照王家50畝田地,其中一大半是中田,剩下的則是劣田,每年打下糧食,大部分都要交給王家做租子。

剩下的已是不多,養活哥嫂自己,老孃,還有一個孩子,再加上李逵,這生活之艱難,可見一斑。

那個時候,平時全家能吃個半飽就很幸福了,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給老孃和孩子買一升細面,做頓麪條或包幾個餃子嚐嚐。

這種情況下,李逵多吃一口,哥嫂的孩子,自己的那個小侄子,自然就要少吃一口,長久下來,做父母的,再怎麼豁達,也不可能喜歡李逵。

這些明細賬,都是給徐世楊當親兵的時候,徐世楊跟他細算出來的。

算完之後,徐世楊還專門召集各營軍官,以及那些被稱爲“預備國士”的軍士官,一起細算過一遍,然後徐世楊命令他們回去跟各自營中的士兵再算一下。

按徐世楊的說法,這也算是一種憶苦思甜,李逵不明白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只是他多少聽到過一點消息——下面的士兵對此反響很強烈,士兵的士氣以及訓練時的情緒都高漲不少。

徐世楊還趁熱打鐵,要求新軍下屬的各小隊,每十天都要舉行一次類似的小會,會上也不侷限於憶苦思甜,大家可以敞開說說以前的生活,自己對未來的嚮往,生活和訓練中遇到的麻煩和困難,甚至對青州軍戰鬥以及訓練方法的改進等等……。

麻煩和困難,大家能幫着一起解決的,自然羣策羣力。

實在解決不了的麻煩,也可以向上級彙報,直到彙報到徐世楊那裡。

在青州,徐世楊辦不到的事,已經很少了。

實際上,就連這次輪休,也是因爲有士兵普遍反應,自從到了新軍後,就沒再回過家,有些想老爹老孃了。

問題反映到徐世楊那裡,司令官也沒有客氣,立刻開始安排野戰營輪休計劃。

等這次獲得休假機會的士兵回營後,那些參加對兗州、萊州攻擊作戰的營,也會開始輪休。

第362章 血河2第365章 教訓第673章 慘案第150章 抵稅第394章 伐高麗6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622章 閒暇第476章 齊蒙互市第20章 站隊第436章 收支1第706章 南征6第151章 投資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16章 買賣第552章 野店1第79章 暢快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488章 善保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725章 麻六甲2第508章 各方2第253章 大生產2第377章 兵力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596章 從一而終第55章 總攻開始第438章 會議季1第703章 南征3第511章 各方5第32章 浮來山情況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255章 方案第267章 夜戰1第628章 1793年年終總結第545章 軍改2第203章 問題第346章 未雨綢繆第712章 勝利果實1第357章 劫掠2第398章 降服4第189章 鬥嘴遊戲第44章 菜鳥第311章 水利第752章 無題第37章 人生大事第364章 摘果子第279章 和平第525章 抱怨第250章 鄉紳第620章 興慶府1第514章 試射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43章 塢堡民兵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335章 克金州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714章 楚國第412章 開城之戰2第757章 尚需繼續前行2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368章 選擇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160章 分期第370章 棄守第370章 棄守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509章 各方3第495章 新春2第291章 葬禮第603章 倭奴戰爭5第446章 薩廉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139章 新式武器第164章 文仲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377章 兵力第208章 混亂之始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486章 選擇第276章 穩住第713章 勝利果實2第746章 殉爆第444章 烽燧第117章 勝利第431章 踏陣第84章 六家聯盟第143章 遣周船第370章 棄守第142章 談話第538章 朝廷無下限第745章 機槍第543章 心情不好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407章 宣傳第586章 沙塵之中第123章 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