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虧空

bookmark

章明義看着徐世楊。

過了片刻,他說道:

“我來,不是爲了給你找麻煩。”

徐世楊點點頭:

“既然如此,那就請吧,我們要儘快進入工作狀態,不要再浪費時間了。”

章明義帶來了一百二十二艘船,船上運載着朝廷給徐世楊的新一批物資援助——以軍餉的名義。

統計起來,一共是糧59000石、錢97000貫。

章明義說,這是按照齊省兵馬18000人計算,每人每年給予糧3石6鬥,餉6貫。

根據這個標準,徐世楊得到的數跟章明義運來的物資還有一些差額,這就很好解釋了——漂沒唄。

這還是得虧章明義作爲主戰派核心成員面子大,他親自押運,負責裝船的官員實際上只漂沒了一成。

要知道,作爲朝廷核心武力的禁軍,通常只能領到7到8成餉,作爲地方治安力量或輔兵的廂軍,能領一半的足額軍餉就算當官的格外開恩了。

“世楊你也不要生氣,朝廷今年的情況不太好。”

章明義甚至還想勸勸徐世楊:

“通常年景,朝廷歲入8000萬貫石匹兩,歲出7500萬以上。每年都能結餘300到500萬。”

“秦會之和他的黨羽胡鬧了大半年,又是歲幣又是和親,朝廷今年的歲餘和之前幾年攢下的錢糧全沒了。”

“之後又鬧民變,方臘到現在都沒平息,爲了對付他,朝廷已經花了3000多萬,這些全是虧空,估計要平息戰亂還得再花上千萬。”

“今後十年,戶部的日子恐怕都不好過。”

聽到這話,徐世楊笑了笑,不帶任何芥蒂的說道:

“我並不在意這種事,畢竟之前朝廷沒發過一文錢的餉,我們也這麼撐過來了,何況齊省與江南各軍不同,我們這裡自己軍屯,逐漸能自己補足餉糧了。”

“你能體恤朝廷的難處就好。”章明義接着說道:“不過,餉糧我已經給你了,你也不能讓我難做。”

“章兄想要什麼?”

“軍功。”章明義直截了當的給出答案。

他作爲主戰派少見的進士,自請離開江南溫柔鄉跑到齊省這苦寒之地來,目的就是這個。

現在江南羣情洶洶,不論是民間還是士林,輿論風氣上已經完全一邊倒的要求與韃子絕交,不再履行之前簽署的任何和議,不再提供歲幣。

雖然還沒人提出北伐,但要整軍備戰已經成爲新朝廷的主流思想。

這種時候,朝堂上誰有更大軍功,自然就會獲得更大前途。

章明義就是看中了這一點。

他甚至認爲,如果能從齊省分得大量軍功,他和文仲誰纔是文相公之後主戰派第二人,還有的討論呢。

“如果章兄就是想要這個,那倒好辦了。”

徐世楊笑着說道:

“齊省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敵人。這樣吧,明年開春之後,我帶章兄去找找韃子的麻煩,先砍上幾千個首級回來。”

“當真?”章明義追問。

如果是真的,那可太好了。

明年太子正式登基改元,如果登基不久他就能送回一個大捷做禮物,那他章明義就是簡在帝心了。

還有士林清議。

“當然,我不撒謊。”

徐世楊笑着說道:

“咱們先去泉城拜見都督大人。之後我帶章兄去看看我的部隊,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要帶着他們去爭取更大勝利了。”

……

江南。

之前陷入混亂的局勢正在趨向穩定。

方臘率領3萬反軍核心南逃後,他留在金陵附近的幾十萬反軍被周軍迅速消滅。

童貫知道他在新朝廷眼中沒有太好的形象,因此非常賣力的主動率領周軍主力南下閩省,追擊方臘。

把更受新朝堂信賴的徐世鬆所部留在臨安、金陵一線。

徐世鬆的部隊膨脹的十分厲害,抵達江南的時候,他手下只有兩千從江北返回的禁軍。

現在,取代高俅,成爲大周軍方童貫之下第二人的徐世鬆已經手將近30萬大軍!

雖然這裡面有十萬是文介甫、徐世柳等人招募起來的民軍,十多萬方臘反軍俘虜整編過來的輔兵,還有高俅留下的幾萬禁軍。

除了徐世柳的順義軍和徐世鬆自己那兩千人之外,其他都可以算作烏合之衆,不過至少兵力數量在那裡,任誰都不敢小覷他徐世鬆。

何況,太子已經下達旨意,給徐世鬆與仁福公主賜婚。

他成了大周曆史上少見的能帶兵的駙馬,政治地位和手中力量都在飛速膨脹。

當然,權利膨脹背後,還伴隨着責任。

文相公那邊不是簡單的把兵力交給他指揮,民軍方面,包括順義軍在內,實際統帥是主戰派文官翁書平。

負責改造被俘反軍的也另有其人,高俅的部隊同樣有主戰派文官在接手,就連徐世鬆自己,身邊都安排了文官監軍。

徐世鬆能直接控制的部下,其實還是隻有幾千人而已,但他作爲全軍統帥,必須要爲部下的前途和穩定着想。

比如說,軍餉問題。

今年朝廷亂的太厲害了,國庫耗盡,以至於前高俅所屬的禁軍部隊都已經欠餉超過三個月。

民軍和前反軍更是一文錢的軍餉都沒領過,就連徐世鬆核心的兩千禁軍,自從編入和親船隊離開江南之後到現在,也已經欠餉一年了。

徐世鬆計算,不考慮童貫那邊的情況,僅僅自己的手下,朝廷欠餉就已經高達100萬貫石以上。

軍中對此頗有些怨言,但翁書平這類喜歡平時袖手談心性的文人又不是實幹家,除了強壓着士兵忍耐下去之外,根本想不出任何辦法。

徐世鬆對此也是頭疼得很。

因此,局面略微穩定一點後,他立刻帶着幾個親衛,快馬加鞭趕回臨安,找文相公、文仲等新朝堂大佬商議這個問題。

此時,太子只是監國,尚未登基,但朝堂已經被主戰派完全控制。

文介甫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在朝廷獨相,他的長子文仲掌管戶部(同宰執的三司使空缺),童貫依舊是樞密使但不在臨安。

也許是爲了制約文介甫,朝堂上安插了一個包拯爲參知政事兼理刑部。

文介甫、文仲、包拯。

徐世鬆想要解決問題,除了太子之外,暫時只需要得到這三位的支持就夠了。

第632章 南下1第537章 等待第208章 混亂之始第567章 根絕完顏第286章 反擊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269章 遭遇戰第309章 市場第250章 鄉紳第78章 獲勝第1章 韃子來了第672章 南方第285章 韃奸第540章 兵力第604章 突變1第478章 對比第645章 秦軍2第248章 登州第366章 盈利第33章 備戰1第262章 戰黃河5第135章 乃服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544章 軍改1第27章 集市第180章 青州軍第71章 徐世柳第47章 互相忌憚第484章 國家第72章 進軍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630章 安全第152章 採購第467章 美泉宮第562章 北行記2第28章 老規矩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286章 反擊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275章 換命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250章 鄉紳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261章 戰黃河4第510章 各方4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675章 統一第459章 佈局1第15章 徐世鬆第665章 暴秦5第26章 幹翻這世道第735章 矛盾第330章 佔領第533章 射擊2第425章 決心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660章 大案第682章 尾聲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532章 射擊1第18章 宗祠第762章 更替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223章 條例第29章 包圍第350章 金礦第145章 暢快的海戰第562章 北行記2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624章 醫藥第637章 如何選擇第735章 矛盾第644章 秦軍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244章 局勢第222章 續戰第582章 爲什麼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90章 嚴肅軍紀第480章 左鶴林第149章 雙嶼港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369章 喜憂第573章 北行記5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516章 軍改方案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499章 春天6第28章 老規矩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677章 邕州1第703章 南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