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糧稅

bookmark

“金礦的產量似乎不大。”

離開玲瓏礦區的時候,章明義砸吧砸吧嘴,突然蹦出一句:

“每年6000兩金,聽起來不少,不過扣除成本,也不過數萬貫的利而已。”

徐世楊笑了笑,回答道:

“若是勞力足夠,黃金產量還能加大不少。”

“往年朝廷在齊省招遠、棲霞、萊州府等地的金礦可年產黃金近萬兩,而且這只是官家收入,各種盜洞盜採屢禁不止,獲利可倍與朝廷。”

“我估計,若是勞力充足,年產黃金三萬兩不成問題。”

另一個位面的元朝,登萊兩府黃金產量大約是三萬兩,徐世楊認爲自己有可能獲得類似的產值。

章明義低頭算了一下,然後說道:

“唔,這樣的話,用登萊金鑄造金幣,可換得30萬貫,這倒是還算可以。”

齊省的銀行一直在用手中的黃金白銀等硬通貨鑄造等額金銀幣,金幣通常是7成含量的黃金和3成左右的紫銅等賤金屬。由於幣值穩定,齊省發行的分別面值一兩黃金和一兩白銀的兩種硬幣流通都還算順暢。

甚至隨着徐李兩家關係的逐漸加深,齊省金銀幣有向海外流通的趨勢——至少給徐世楊運送大量天竺土布的天竺商人願意接受齊省金銀幣支付貨款。

“不過,想拿這三十萬貫,徐兄你得想辦法多抓韃子勞力來。”章明義笑道:“爲六千兩金,一年就得填進去兩千多韃子,爲三萬兩,一年還不得扔進去一萬?”

“哪能全扔在這地方。”徐世楊笑着搖搖頭:“我倒是想把韃子全扔進礦坑裡贖罪,不過各路韃子全加起來一共纔多少人?何況也不是隻有金礦需要人手,還有銀礦、銅礦、鐵礦、煤礦等等。”

“特別是鐵礦煤礦,那纔是真正的吞噬人力大戶,所以到最後還是得想辦法利用機器。”

徐世楊伸手指了指淘金河上正在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風車:“先用水錘水磨儘可能替代我們自己人,還得想辦法修專門的水渠和蓄水池,這樣能回收體積小的金砂金粒。”

“至於礦坑裡,我打算試用軌道。”

“軌道是什麼?馳道嗎?”章明義問道。

“當然不是,礦坑裡怎麼修馳道?”徐世楊笑道:“我只是想盡可能讓奴工多發揮他們的作用而已。”

徐世楊設想的礦坑軌道是完全人力的小型木製軌道,工業革命初期曾經在英國投入使用,中國近代也用過,據說可以讓一個半大孩子拖動幾百斤的礦石——當然,效率提升的同時,也伴隨着礦井工人收入和壽命的持續降低。

“軌道修好之後,章兄看一眼就能明白那是怎麼回事了。不過倒也不急,金銀雖好,可不當吃穿,我們的根本還是農業,是農民和田地。”

“嗯,徐兄能明白這個道理就好。”章明義欣慰的點點頭。

他隱隱覺得徐世楊特別注重商賈,對逐利之事相當看重,對國之根本的農耕就顯得沒那麼重視了。

……

三天後,徐世楊一行進入萊州府境內。

負責萊州民政工作的是徐世楊的族兄徐世柏,這小子雖然有試圖投靠韃子的前科,但看起來對經營領地還算是有一手。

至少在安排農業生產方面,徐世柏確實打理的井井有條。

也許是徐睦江當了這麼長時間家長,他作爲兒子跟着學習管理塢堡,對這方面有些經驗的緣故?

反正,從登州府到萊州府這一路行來,道路兩邊的農田裡,黃燦燦的裝甲長勢十分喜人,高粱穗子沉甸甸的,一副豐收的景象。

徐世柏並未出城迎接徐世楊,他畢竟是做哥哥的,封建道德也允許他在徐世楊面前拿喬。

於是徐世楊只好進城聽取自家哥哥的彙報。

“去年完成編戶齊民後,萊州府在冊的土地110萬畝,今年本官組織開墾荒地,在冊土地已經超過150萬畝。”

徐世柏洋洋得意的宣稱:

“去年萊州上等田地畝收一石,中等120斤,下等甚至只有80斤上下。”

“今年修了水利,很多中田成了上好的水澆地,下田也升格成中田,再加上麥豆谷複種,預計今年上等田能收一石半,中田一石以上,下田也能有120斤左右。”

“按都督府定下的稅率,平民二十稅一,庶民十稅一,奴隸只保留口糧,家中有參軍或參與興修水利者減稅,新開荒地減稅,今年估計能收15萬石糧稅。”

齊省統一度量衡,石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容積單位,而是固定住一石等於150斤的水平上,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下面的疍吏利用大小容器以及踢尖之類的陋習剝削老百姓。

當然,在統計收入的時候,直接把石換算成重量也避免了各種不同重量糧食之間的換算。

這樣算下來,萊州府一府六縣,不計算國營農場,僅僅民間,今年就能爲都督府提供2250萬斤糧食的稅收。

萊州府在齊省屬於土質較差的地區,以前的農業收成在整個齊省屬於倒數水平,如果不是現在都督府只佔據了半個泉城和兗州,萊州連面積都是較小的那一個。

這樣的萊州都能在輕稅賦狀態下獲取2250萬斤糧稅,對徐世楊來說,這理所當然的是個好消息。

由於陸軍總部遷移到登州,因此徐世楊對登州那邊的數據比較瞭解,他估計今年登州農業稅會比萊州高一些,大概在2500萬斤上下,泉城和兗州那邊不知道有多少不過估計不會少於登州,最富裕的青州估計能有5000萬斤。

這樣全部估算下來,今年的糧稅估計能達到12000萬斤以上,約合80萬石。

考慮到現如今齊省脫農的人口數量,即使不計算農業公司的收入和外援糧食,僅僅這筆糧稅就已經足夠支撐如今的都督府政權平穩運行兩年了。

“這數聽起來很喜人啊。”章明義笑着說道。

“只是我個人的猜測而已,實際能不能收到這麼多糧食,還得看年底的具體情況,只是我覺得應該相去不遠吧。”

徐世楊回答:

“所以我不是不重視農耕,我會盡量在現有條件下做到最好。”

“但是我們在打仗,我的主要精力必須放在軍隊以及武器生產上。”

第706章 南征6第596章 從一而終第310章 糧食第272章 豬突1第299章 海盜第714章 楚國第662章 暴秦2第382章 背叛第19章 塢堡主們第34章 安排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385章 滅蝗2第342章 思過第638章 孩子們第522章 五里驛第630章 安全第36章 女權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436章 收支1第479章 絕望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414章 高麗1第618章 興靈5第716章 大帝國1第541章 落幕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95章 未來是咱們的第723章 又是兩場戰爭第384章 滅蝗1第408章 幸福很簡單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725章 麻六甲2第370章 棄守第710章 升龍府1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618章 興靈5第315章 馬賊第260章 戰黃河3第289章 勝利1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524章 話劇第243章 進軍2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713章 勝利果實2第78章 獲勝第386章 滅蝗3第710章 升龍府1第414章 高麗1第152章 採購第57章 勝利第270章 反擊1第524章 話劇第488章 善保第217章 祝家莊4第747章 株連第494章 新春1第37章 人生大事第238章 工廠2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81章 暴打族叔第166章 死諫第188章 小樊樓第464章 人口!人口!1第582章 爲什麼第558章 去北方第591章 隴西之戰3第27章 集市第175章 說服第218章 祝家莊5第567章 根絕完顏第446章 薩廉第350章 金礦第107章 來了第173章 緊迫第730章 登封第201章 朝陽第676章 1795年第558章 去北方第634章 暴秦4第662章 暴秦2第645章 秦軍2第123章 新軍第76章 開打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740章 人力第50章 破寨2第155章 時局圖第79章 暢快第42章 分享第28章 老規矩第291章 葬禮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574章 北行記6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222章 續戰第673章 慘案第83章 結盟提議第642章 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