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齊

bookmark

隆道四年二月初二。

泉城,徐世楊臨時官邸。

送章明義登上回江南的船以後,徐世楊就在自己的書房裡鋪上一張紙,拿着毛筆在上面揮毫潑墨:

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苟有阻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密制膏丹,全都踏倒在地。

“爹爹寫的是什麼?”

徐世楊的庶次子徐代炫雙手託着下巴,趴在桌子邊上,奶聲奶氣的問道。

庶長子徐代灼則是老老實實站在徐世楊的書桌旁邊,雖然沒有像弟弟一樣發問,但臉上的表情還是暴露了他的好奇。

徐世楊輕輕揉揉小傢伙的腦袋,給他念了一遍,然後解釋道:

“生存、吃飽、發展,這是一個民族,其實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三點是核心中的核心,爲了這三點,我們可以去做任何嘗試,也可以拋棄任何阻礙這三樣的東西。”

小傢伙們似懂非懂,徐世楊也沒再多說什麼。

孩子們還小,他們不理解自己父親的想法,不過沒關係,他們今後會明白的。

“代灼。”

“父親。”

“今年學校開學,你就去少年兵學校吧。”徐世楊說道:“那邊的教育格局和水平更加附和爲父的心意。”

說完,他指了指桌子上的字:“把這個帶上,爲父送你的禮物。”

與另一個位面不同,齊省的開學季在春季,徐世楊的庶長子徐代灼今年7歲,正好到了入學的年齡,因此他需要自己的兒子做個表率。

在這方面,趙珊原本希望請私塾在家裡開蒙,不過被徐世楊否決了,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顯得太過於特殊,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也是因此,徐世楊選擇了軍校而不是高小。

因爲軍校屬於軍隊系統,此時的新軍不看士兵出身,只看軍銜和能力。

徐代灼進了軍校,在老兵教官們眼裡也只是略有些不普通的普通學員而已。

這也是徐世楊的教育方式,實際上,他已經打算到了學齡,就把自己所有兒女,不論嫡庶,全都送進軍校。

他甚至準備把這當成自己家族的傳統。

……

隆道四年二月,原齊省大都督徐睦河在泉城自立爲王。

嗯,其實這麼說有些不對,因爲齊王並未跟大周朝廷直接翻臉,畢竟之前朝廷下過給齊省封兩個王的旨意。

只不過徐睦江、徐世楊都放棄了封王,而沒有獲得封王資格的徐睦河偏偏爲王的而已。

真要說起來,用兩個王換一個王,對朝廷來說似乎不算虧哈……。

纔怪!

這做法,無論在誰眼裡都是宣佈齊省地方政權對抗朝廷權威。

因此,理所當然的,大周下令之前派往齊省的官員在二月底之前全部從齊省勢力範圍內撤回,同時也沒有再向齊省方面派官員正式宣佈承認齊王的地位。

朝廷已經十分清楚的表明了自己對齊王的態度。

然而,大周朝廷的態度代表不了人民的態度,甚至也代表不了大周自己的官員們的態度。

不論是捨不得在江北的地位也好,還是貪戀齊省工廠的股票分紅也罷,雖然接到了撤退令,但真正下定決心放棄江北的一切,跟章明義一起回江南的官員其實很少。

從章明義到齊省監軍開始到現在,朝廷以監督的名義向齊省派遣了超過300多位各級官員,負責監視齊省各個地方和軍隊。

而撤退令之後回江南的人,一共不到50人。

更爲嚴重的是,這些回家的小官把齊省工廠的利潤和齊王對外出售工廠股權的消息一起回江南。

一些腦筋較爲靈活,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江南士紳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派遣自家子侄或信得過的代言人來到齊省,跟齊王方面商議購買股權的具體事宜。

這些跑到江北來的人中,有一部分純粹是爲了錢。

齊省溝通南北,齊省、遼東、高麗的各種特產只能通過齊王手下的渠道獲得,購買齊省工廠的股權,至少掙錢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能夠以錢生錢,總比把金銀銅錢埋在地窖裡發黴好一些。

至於另外一部分人,則是看好齊王政權的前途。

他們認爲齊軍能把韃子打得滿地亂爬,所在遼東數年不敢入關,那麼大周朝廷恐怕也沒有收復江北的能力。

齊王就算將來無法全取天下,跟大周來個劃江而治恐怕是沒什麼問題的。

立國家之主贏無數。

這點道理,有很多人明白。

士紳地主之外,齊王還要加大吸引江南移民的力度。

因爲江北十分!十分!!十分!!!缺人口!

吸引漢人來轄地生活,對齊王來說比吸收一點錢帛重要的多。

江南是不缺人口的,以前那邊的魚米之鄉就十分繁華,朝廷南遷後,大量江北流民涌入江南,別的不說,齊王府估計,江南7、8千萬人口還是有的。

這些人口才是齊王最希望從江南獲得的寶物。

但齊王方面又不想背上買賣人口的惡名,因此移民必須遵照完全自願的原則執行。

底層流民、佃戶想要移民齊王的領地,齊省將會給予一定的貸款,若是他們在江南有欠債或犯罪行爲(這個時代,很多小罪行——比如偷竊些食物,其實真是迫不得已),齊王方面將會協同當地士紳與債權人或官府進行協商。

齊王會給債權人一些經濟上的補償——本錢和少量利息,但利滾利是別想了,以此來贖買債務。

這些債務也會算在移民的貸款之中,按齊王規定的貸款利率逐年償還。

江南雖然繁華,但與小民無干,相反,大量流民提供的廉價勞力,讓底層民衆的生活十分困苦。

齊王卻能提供更好的環境和前途,因此徐世楊希望,在最近五年內,平均每年從江南吸引五十到一百萬移民,填充疲敝的江北大地。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齊王府將有充足力量收復江北的其他幾個傳統漢地省份——豫省、晉省、陝省等等,以及,整個遼東。

爲達成這個目標,在移民方面無論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第548章 國制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78章 獲勝第529章 抓機會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143章 遣周船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54章 準備總攻第669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2第682章 尾聲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50章 破寨2第294章 忠臣1第507章 各方1第531章 少年兵2第233章 天下3第215章 祝家莊2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327章 旅順1第509章 各方3第441章 齊第662章 暴秦2第477章 珍惜機會第293章 勝利3第43章 塢堡民兵第215章 祝家莊2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642章 父親第74章 爭執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200章 盛宴第645章 秦軍2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720章 大帝國4第717章 大帝國2第346章 未雨綢繆第431章 踏陣第368章 選擇第77章 齊射第235章 馬第671章 大周孤忠2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16章 買賣第614章 興靈1第274章 豬突3第732章 名門正派1第520章 世侯2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622章 閒暇第187章 赴宴第294章 忠臣1第57章 勝利第246章 牽制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550章 有個野店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653章 宣戰第207章 和親隊伍出發第513章 擊發槍2第397章 降服3第23章 不妥協第494章 新春1第619章 興靈6第692章 不戰而勝第251章 權利第415章 高麗2第668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1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333章 金州2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346章 未雨綢繆第458章 生女真的窘境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236章 工廠1第253章 大生產2第223章 條例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57章 勝利第18章 宗祠第423章 叛徒第130章 破莒州1第226章 公主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167章 目標:大運河第256章 牆頭草第634章 暴秦4第645章 秦軍2第197章 包龍圖第78章 獲勝第352章 返回第394章 伐高麗6第268章 夜戰2第151章 投資第27章 集市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413章 氣勢第754章 霸權2第145章 暢快的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