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朝廷無下限

bookmark

事實也如徐世楊所願。

而且遠遠超出徐世楊的猜測。

wWW⊙ttκΛ n⊙co 他原本以爲大周朝廷不會在這個時候與齊國翻臉,畢竟齊國剛剛戰勝了大周的仇敵女真人,目前正好是最得民心的時候。

而晉省世候,毫無疑問以及被徐世楊把漢奸的帽子死死扣在頭上了。

朝廷有什麼必要爲了一夥名聲已經被徹底搞臭的傢伙得罪手下最能打的勢力?

徐世楊原本的預測,朝廷最多是對齊國強行向山陝擴張的行爲表示訓斥,而徐世楊會痛哭流涕,假裝在朝廷的壓力下準備退兵,而前線將士將會羣情激動,要求徐世楊繼續把戰爭打下去。

總之,徐世楊當然不會真的退兵,但他會給朝廷量身打造一個故意打壓功臣,向外敵妥協的形象。

而他自己前期則要塑造成類似嶽武穆的形象,後期則是趙匡胤,最終爲了民族大義迫不得已與只會拖前線將士後退,只會對外敵妥協的大周朝廷分道揚鑣。

這個過程大概會持續幾個月時間,然後齊國頭頂就不會再有一個朝廷了,到明年,或者別的什麼合適的時間,徐世楊就會推動自己老爹登基的行動,完成老爹最大的願望。

當然,史書上估計還是會把徐家的這種行爲記載爲叛逆,不過這個帽子只能是徐睦河去背,畢竟齊國“叛出”的時候,他纔是第一代皇帝。

而徐睦河承擔部分罵名的背後,徐世楊就可以以一個較爲“乾淨”的背景,去推行他所期望的改革。

原本應該是這樣按部就班執行下去的。

不過,徐世楊並未想到,江南的趙家朝廷,居然會完全突破下限,以至於徐世楊精心準備的陰謀徹底用不上了。

隆道皇帝並未下旨斥責齊軍進佔山陝的行爲,他選擇了直接派兵北上,試圖在齊軍主力前往晉省的時候,偷襲齊省的核心領土,強行武力解決齊國問題!

……

早在隆道六年六月中旬,江南得到確切消息齊軍已經進入晉省的同時,隆道皇帝就向前線下達了攻擊齊國的命令。

大周的朝堂爲此爭吵一片,幾位宰執有人同意有人反對,互不相讓,吵了好幾天都沒能吵出個結果來。

於是擔心失去時機的皇帝越過政事堂的諸位宰執,直接通過宦官向前線將領下令出擊。

江淮一線三位軍事統帥中,淮南西路的翁書平對此事最爲積極,很快下令手下部隊開始集結,並且準備出擊。

只是翁書平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作爲文官他也十分瞧不起手下的將領,再加上江南禁軍出身的軍官團隊與以江北流民爲主的士兵之間的官兵矛盾,此時的淮南西路軍(前身是徐世柳的順義軍)已經墮落到跟江南禁軍差不多的水平上了。

因此翁書平雖然積極籌備出兵,但他所妄想的十萬大軍直搗泉城根本不可能實現——開始集結一個月後,他手下能實際出動的部隊也不超過三萬人,就這還得爲空餉再打個折扣。

前線備戰狀態最好的其實是徐世鬆指揮的淮南東路軍和徐世柳指揮的荊湖北路軍。

然而兩人都是徐家人,且全都反對進攻齊國。

徐世鬆對來傳旨的中使表示此時進攻齊國十分不妥,不僅會寒了前線與韃子及漢奸作戰的將士們的心,還會對朝廷的信譽造成打擊,讓民間誤以爲朝廷跟韃子及漢奸有所勾連。

但是隆道皇帝聖意已決,他把徐世鬆的勸諫當成了徐家長房長子叛周投齊的證據。

七月初三,在再三要求徐世鬆出兵不果後,第四次出現的中使直接帶着一隊緹騎在淮南東路軍軍營中把徐世鬆逮拿下獄。

被逮拿時,徐世鬆並未抵抗,但他手下的兵士羣情激動,有人甚至煽動兵變,但都被徐世松本人遣散了——他確實已經下定決心要做大周的忠臣。

如果不是仁福公主看到事情不妙,趕緊返回臨安向趙家宗族的長輩們哭訴,恐怕徐世鬆性命難保。

即使如此,徐世鬆也被囚禁在臨安,監視居住,而他的淮南東路軍,則由隨後趕往前線的童貫代管。

至於荊湖北路的徐世柳,他不像自家堂哥那樣一心想做個青史留名的忠臣,接到中旨後就直接命令陸文昭把來傳旨的中使套上麻袋沉湖了。

“官家怎會如此昏聵?定是這閹人假傳聖旨!”徐世柳裝模作樣的對外宣稱:“聖上定不會做如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雖然他很清楚聖旨是真的,那太監是無辜的,不過他是文官,隆道四年的進士,若是皇帝敢像對付徐世鬆那樣對付他,他就敢讓緹騎一起失蹤。

實際上緹騎也不敢到徐世柳的地盤上撒野,當初建興年的時候徐世柳發動兵變,連開大周立國三百年來殺文官殺宰相之先河,一口氣把絕大多數主和派官員闔家鏟,從那以後整個大周就流傳着徐世柳專橫跋扈的故事。

隆道元年朝廷開恩科,徐世柳當時就中了進士,但排名出來後,有同科進士說他不該入圍——因爲他沒有舉人資格,直接考了進士。

徐世柳當時的排名在此人之下,於是他當場宣佈羞於此人爲同期,放棄進士名額,又過了三年,直到隆道四年他再次參考,並且比上次那位進士當初的排名高之後才滿意。

徐世柳開拓荊湖,殺的荊湖洞蠻血流成河,朝廷上甚至有傳言說一年以後在荊湖的江湖中捕的魚都不能吃,能從魚肚子裡找到人的手指。

還有後來江南士紳試圖侵佔官兵的永業田,結果徐世柳讓士紳派到荊湖的人全都“被失蹤”了。

朝廷當然心知肚明是誰幹的,但徐世柳一定要把責任推到洞蠻身上,大家也沒法查證——洞蠻能讓士紳家人失蹤,自然也能讓官府人員消失不是嗎?

這就是徐世柳,一個在官兵心中的好長官,但在官場有着恐怖嗜殺名聲的暴徒。

因此,讓荊湖軍北上是不可能的,大周能出動的部隊實際上是童貫率領的禁軍可戰之兵十五萬(扣掉空餉估計能有十萬人),加上改由他一同指揮的淮南東路軍三萬,以及翁書平的淮南西路軍六萬(實際能出動三萬,再扣除空餉也就兩萬人)。

名義上總兵力二十四萬,實際肯能有十五萬左右。

第726章 天子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169章 招攬第219章 祝家莊6第549章 帝國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215章 祝家莊2第397章 降服3第461章 佈局3第118章 當家主當了叛徒第384章 滅蝗1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145章 暢快的海戰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129章 聯盟之首第575章 磺胺,皇安第87章 局勢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600章 瀨戶內海海戰1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502章 新一年1第422章 無膽第618章 興靈5第633章 暴秦3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585章 隴西之戰1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591章 隴西之戰3第161章 臨!安!第676章 1795年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419章 各方都在期待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23章 不妥協第285章 韃奸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509章 各方3第167章 目標:大運河第667章 暴秦7第143章 遣周船第200章 盛宴第617章 興靈4第249章 利息第731章 寺產第254章 幫助第460章 佈局2第478章 對比第597章 戰爭1第374章 憂心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449章 焦土第117章 勝利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467章 美泉宮第422章 無膽第162章 城門前第396章 降服2第562章 北行記2第140章 登瀛洲第5章 夜戰2第632章 南下1第146章 賺到了第392章 伐高麗4第395章 降服1第146章 賺到了第256章 牆頭草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16章 買賣第26章 幹翻這世道第15章 徐世鬆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350章 金礦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33章 備戰1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758章 尚需繼續前行3第100章 備戰2第583章 產業鏈第528章 壞消息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297章 改編1第574章 北行記6第407章 宣傳第355章 登陸第447章 破村第431章 踏陣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726章 天子第153章 洽談第330章 佔領第111章 間歇第453章 鐵錢第730章 登封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324章 佈局第111章 間歇第425章 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