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江淮防線

進入共和1792年,徐世楊私下裡留給大周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隨着華夏內部的整合和發展,華軍已經具備了用武力迅速解決大周而不引起巨大社會動盪的實力。

當然,大周朝廷中的部分人也能看到這一點。

特別是臺島落入華夏之手後,大周本能的發覺北方已經形成一個對大周的包圍圈。

1792年年初的華夏國家會議上,大周荊湖路經略使徐世柳和華夏帝國駙馬文季出現在泉城,並且參加了會議。

前者意味着荊湖路和荊湖軍已經在即將到來的南北攤牌中做出了選擇——這倒是並不奇怪,畢竟徐世柳在江南只是經略使,回到江北他就是親王。

後者則是證明,至少有一部分江南士紳家族,並未把自己綁死在大周這條看似依舊穩健,實則風雨飄搖的大船上。

但也有一條心要跟大周走到最後的人,比如徐世鬆。

被冷藏幾年之後,徐世鬆再次出山,因爲大周的幾個統帥中,徐世柳已經確定不再可靠了,童貫和翁書平被認爲遠遠不是北方的對手。

此時除了徐世鬆,大周也沒有別人好用了。

共和1792年

隆道九年

隆道皇帝十分無奈,且有些不甘的任命徐世鬆接替童貫的職務,並且榮升樞密使,開始負責所有周軍的指揮。

徐世鬆上任後,立刻快馬加鞭,準備針對北方的防禦。

他明確對隆道皇帝說明,此時周軍沒有北伐的能力,在北軍南下的時候能頂住就算成功。

徐世鬆採取的戰術比較接近當初北軍面對僞金的黃河/運河防線:以淮河爲第一線,從淮河入海口開始挖塹壕修胸牆,一路修一路挖到襄陽,與長江的一部分一起形成第一道防線。

然後同樣的防線一路向南,初期計劃先挖五道防線,若是有時間就再挖五道。

總計十道防線,同時在各條防線的重要城市(比如襄陽)部署有野戰能力的部隊,形成堅固支撐點。

預計兩期工程,全部完工需要五年時間——若是朝廷對徐世鬆絕對信任,願意給他最大支持的話。

作爲周軍中少見的有豐富軍事經驗,而且是勝利的軍事經驗的統帥,徐世鬆很清楚,烏龜殼修的再堅固,總有一天也會被別人攻破。

何況大周在西面還有徐世柳的荊湖路這個大口子。

因此,想要守住,一支強有力的野戰軍是必須的,人數不必太多,十萬左右就可以,但質量上不能差北軍野戰軍太遠,否則無法利用防線打防守反擊。

徐世鬆的計劃是,儘可能對周軍現有的野戰部隊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爭取讓周軍具備與華軍野戰的能力。

他計劃是以自己當初組建的淮南東路軍爲主體,加上從禁軍和淮南西路軍可戰之兵中抽調的人馬,共同組成大周新軍。

按照徐世鬆的編制,大周新軍共有120個步兵指揮,60個騎兵指揮和20個炮兵指揮組成。

不論軍種,每個指揮500兵,步兵指揮以兩百火槍,兩百長槍和一百刀盾組成;炮兵編制內則有一百甲兵和一百火槍用以掩護火炮,剩下的三百名炮手要負責操作十門大小火炮。

與徐世楊重視輕騎兵和龍騎兵不同,周軍僅有的戰馬幾乎全部裝備給衝擊騎兵,因此所有騎兵都以冷兵器爲主,儘量不參與下馬步戰。

但即使這樣,徐世鬆構建中的新軍仍然需要最少兩萬六千條步槍和兩百門火炮才能填滿編制。

徐世鬆搜遍全軍,一共找出七千條可用的火槍,而且其中五千五百是小口徑鳥槍,周造北造的都有,剩下的一千五百左右是大口徑火繩槍,依舊包含很大一部分北造貨(北方獨立後大周朝廷一直用北邊來稱呼華夏,以示兵部承認華夏爲獨立的國家)。

缺口最少也有一萬九千條,如果算上備用,徐世鬆需要另外準備至少兩萬五千條步槍。

火炮的情況好一些,周軍只有三十門北方風格的野戰炮和同樣數目的神機炮,但缺口可以用簡單而且便宜的虎蹲炮或碗口炮之類的貨色補充。

而且周軍有一部分重型火炮,雖然不能編制到新軍中,但至少可以用以要地防守,充當要塞炮。

定下編制後,徐世鬆馬不停蹄的尋找工匠嘗試彌補火槍缺口。

根據他的調查瞭解,去掉廢品,大周匠作監每個月可以製造一百條合格的鳥槍,要彌補新軍火槍缺口,需要二十年時間……。

這顯然是等不起的,於是徐世鬆上書奏請利用民間工匠生產武器,隆道皇帝同意了。

這方面他可以得到在民間有極好名聲的包拯的幫助,徐世鬆估計可以把火槍月產量提高到三百左右。

剩下的部分,只能依仗進口了。

而且唯一能出口火槍的勢力只有一個:北方。

徐世鬆覺得有些尷尬,他在忠孝之間選擇的前者,並且打算一條路走到黑,要抵抗自己的家裡人時,卻不得不請求家裡給他提供一些幫助……。

這怎麼想怎麼彆扭。

不過北方倒是並未拒絕對大周出售武器——他們甚至願意出售比鳥槍和火繩槍強得多的燧發槍,只要大周願意出錢。

大周倒是真的還有些餘錢,於是隆道皇帝大筆一揮,撥款購買北方火槍,總數目爲:鳥槍、火繩槍各五千支,燧發槍兩千支。

同時購買北方重炮十門,中炮十門,輕炮二十門。

這筆龐大的軍火訂單中,燧發槍和火炮都不是給徐世鬆準備的——隆道皇帝痛定思痛,決心用京中勳貴子弟、宮廷禁衛和部分志願參軍的遊俠,組成一支完全由自己指揮的新禁軍。

這支禁軍預計有十個指揮五千人。裝備各式火炮一百門(包含大周自己製造的神機炮),火槍三千支(同樣包括自己造的燧發槍),騎兵一千人。

算是世界上除了華軍以外,火力最強的軍隊之一。

除了以上二百一十個指揮之外,徐世鬆打算整頓其他隊伍,覈實原大周禁軍中的丁壯數目,補充部分廂軍和民間青壯,組建六百個新的滿員禁軍指揮。

這些部隊裝備原有的冷兵器,自造的火門槍,粗製濫造的鳥槍和木炮之類,主要用以填充江淮之間的防線,戰時遲滯北軍南下的速度,給新軍創造一個更有利的決戰機會。

這就是徐世鬆的計劃,把一切都賭在能夠與江淮擋住北軍,不讓江南核心地帶遭受損失上。

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422章 無膽第763章 晨輝第574章 北行記6第612章 西域1第413章 氣勢第170章 有子如此第550章 有個野店第91章 戰利品第318章 賊第54章 準備總攻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642章 父親第533章 射擊2第177章 紀律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317章 戰1第352章 返回第123章 新軍第253章 大生產2第349章 屯墾村第432章 從容第702章 南征2第252章 大生產1第514章 試射第411章 開城之戰1第608章 射白馬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261章 戰黃河4第527章 晉省2第280章 如何得到和平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397章 降服3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90章 嚴肅軍紀第442章 賀使1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757章 尚需繼續前行2第178章 收容所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724章 麻六甲1第498章 新春5第7章 歡呼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34章 安排第387章 道義與利益第583章 產業鏈第467章 美泉宮第682章 尾聲第95章 未來是咱們的第314章 教育第447章 破村第236章 工廠1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642章 父親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43章 塢堡民兵第329章 旅順3第727章 父子第352章 返回第340章 缺點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658章 塑料友情第220章 士兵徐世楨第632章 南下1第489章 總參謀部第650章 最後一根線第130章 破莒州1第264章 情報1第607章 內外有別第52章 炮灰1第128章 訓狼第480章 左鶴林第489章 總參謀部第181章 笨拙的戰爭第3章 女孩第168章 動容第111章 間歇第297章 改編1第388章 選擇第702章 南征2第413章 氣勢第126章 生產第570章 遼北攻略5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627章 海外王第698章 吉爾吉斯山3第506章 新的一年5第154章 生意第638章 孩子們第583章 產業鏈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248章 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