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統一

bookmark

“泉州之事必非北人所願。”

文仲對此倒是很肯定,徐世楊或許會殺宗室,但他肯定不會牽連到泉州的普通人。

“如何證明?”

楊太后追問。

她其實並不在意是否投降,畢竟現在看來大周確實走投無路了,但作爲一個母親,楊太后怎麼也得給自己的孩子拼一下。

她必須確保的只有一件事:投降後,北人不會加害她的孩子!

否則的話,她寧願抵抗到底,或者繼續逃跑,託庇與大理。

“這……”文仲等人一時也想不出個能被北朝所接受的辦法。

作爲失敗者,請勝利者給予安全保證,要求的多了,別人怕是會不耐煩,本來該給的保證也會取消。

但要求的少了,這孤兒寡母如何能安心?

“吾要求很簡單,殺蒲受畊!”

楊太后想的是,讓北人把投靠他們的叛賊殺了,這樣以後別人想要效仿,就該事先想想北人會不會卸磨殺驢。

而且蒲受畊一死,就算北人反悔,自己帶着孩兒去見大周的列祖列宗,總算也能說自己給泉州宗室報仇了。

文仲等人略微猶豫了一下,在他們看來,北朝應該是不會殺蒲受畊的,倒不是因爲這個人不該殺,而是因爲這人是主動投降的,而且通過殺大周宗室表達忠心,若是北朝殺他,會讓那些叛周投華的人心中不安。

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包拯率先應承下來:“臣認爲,可以在回信中提及此事。”

作爲擅長刑名的名臣,包拯首先想到的是,蒲受畊屠泉州不是隻殺了宗室,而泉州可以確定是炎黃之地炎黃之民。

如果硬要說律條,不論按周律還是按華律,都該論斬,也許可以從這個方面着手,勸說北朝殺他?

“臣附議。”文仲倒是不像包拯想的那麼多,他只是覺得試探一下總好過什麼都不做。

……

從臨時行在出來,文仲略有些不安的問包拯:

“包大人,您覺得北朝會爲前朝宗室殺蒲受畊嗎?”

“可能不會,但也不是沒有這麼做的可能。”包拯回答:“我們不必提及泉州宗室,只是請北朝替枉死的泉州百姓做主。說不定徐世楊能夠同意。”

“而且……。”包拯猶豫了一下,小聲問道:“文大人,如果北朝不殺那蒲受畊,您願意去大理嗎?”

“不去!”文仲堅定的回答:“我們去大理,託庇與外人,就等於坐實了大周非華夏正朔的說法,所以我們絕不能去大理!吾寧願在此地戰死!”

北朝喜歡以大周對女真韃子稱臣,而自己滅亡女真來給自己政權的合法性背書,如果大周小朝廷最終甚至託庇與大理這樣的小國,那真就如北朝所言,大周不過是個臣狄夷的兒皇帝了。

這是文仲死都不能同意的底線。

“那就這樣吧,如果大周國滅需要一定有人陪葬,不如就包某和文大人兩人去向大周的列祖列宗解釋吧。”

包拯平靜說道:

“別死更多人了,已經夠多了。”

……

實際上,此時華軍南下的前鋒部隊距離大周小朝廷已經不遠了。

北上送信的使者不過走出一百五十里,就碰到一隊正在剿滅山賊的華軍騎兵,使者向領頭的軍官表明來意後,那名上尉立刻抽調二十騎兵,護送他們去找徐世楊。

而此時,徐世楊剛剛處理完泉州的事,抵達小朝廷曾經駐足的永安縣。

他看到回信之後,神色複雜的對使者說道:“我沒法把蒲受畊的人頭交給你。”

“殿下,小臣聽聞,您一直稱漢人爲炎黃貴胄,天選之民。”那使者還想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勸說一下:“那蒲受畊在泉州加害六萬漢民,難道您不能爲炎黃貴胄報仇嗎?”

“啊,我想,先生您誤會了。”徐世楊回答:“替泉州百姓報仇和把蒲受畊的人頭交給你們是兩回事,因爲我已經把他碎颳了,殘骨碎肉都扔進豬槽,我上哪再去找個人頭給你們?”

“呃?”使者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殿下已經殺了蒲受畊?”

“是啊,不僅是他,我已經下令搜殺國中所有帕爾斯人。”徐世楊淡淡的說:“先生若是不信,將來去泉州一看便知——所有幸存者都是監刑官。”

“小臣爲泉州趙氏宗族和全稱百姓,謝過太子殿下!”

這使節大概跟泉州有什麼關係,意識到徐世楊已經直接爲泉州百姓報仇之後,他二話不說,拜倒在徐世楊面前。

“起來吧,我不喜歡跪禮。”

徐世楊說道:

“或許你們不信,但我說的都是真的,華夏貴胄豈容人輕辱?搜殺帕爾斯爲泉州報仇就是爲了證明這一點。”

“你們那小朝廷會不會因此感激我,我一點都不在乎,反正你們已經這樣了不是嗎?還有,回去說一聲,趕緊投降吧,我沒時間等了,還得去處理交趾賊侵佔欽、廉、邕的事。”

徐世楊現在連生氣的力氣都沒有了,吐蕃侵襲川省、交趾攻打桂省,造成的殺戮都不少,特別是桂省三州,估計幾十萬軍民的損失得有。

這些外賊帶來的損失,讓徐世楊標榜的這次統一戰爭是世上死人最少的內部戰爭的宣傳徹底破功。

他之前根本就沒有意料到,南方的那些小國居然有如此膽量撩撥華夏的虎鬚。

難道他們真以爲華夏不會替周人做主報仇?

行吧,不管他們怎麼想,既然事已至此,那就讓這些傻缺一起去陪那些帕爾斯人吧!

……

共和1795年10月初3

大周皇太后,宰相文仲,樞密使包拯等最後的臣民,帶着祥興小皇帝向華軍投降。

歷時兩百年的大周王朝至此正式宣告滅亡。

不過,前來接受大周投降的卻不是華夏皇太子徐世楊,因爲他上次接見過使者後,立刻動身,乘坐海軍的風帆戰列艦南下,準備攻打交趾了。

接受小朝廷投降的,是不得不專門趕來的皇太孫徐代灼。

人們猜測,這大概也是皇太子確立太孫地位的表示之一,畢竟接受大周最後投降,是個很不錯的政治資本。

另一方面,川省、桂省和粵省那些還在打着大周旗號的臣民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向最近的華軍投降。

到1795年底,華夏終於完成了全國統一的偉業。

第545章 軍改2第44章 菜鳥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594章 機會第275章 換命第125章 鑄炮第59章 湯隆1第152章 採購第562章 北行記2第270章 反擊1第320章 重視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581章 得與失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216章 祝家莊3第313章 非常事第1章 韃子來了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557章 1790年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279章 和平第370章 棄守第78章 獲勝第101章 備戰3第336章 下一個目標第2章 夜間第329章 旅順3第648章 峻法第261章 戰黃河4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353章 疑慮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第748章 請內附第725章 麻六甲2第163章 鎮邪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484章 國家第613章 西域2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465章 人口!人口!2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78章 獲勝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350章 金礦第306章 風暴第530章 少年兵1第216章 祝家莊3第52章 炮灰1第335章 克金州第84章 六家聯盟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560章 三沙2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532章 射擊1第194章 沒事了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684章 求情1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432章 從容第327章 旅順1第217章 祝家莊4第350章 金礦第42章 分享第250章 鄉紳第58章 擴散第356章 鉅變第21章 我要打土匪第181章 笨拙的戰爭第748章 請內附第296章 忠臣3第681章 大捷2第204章 炮擊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170章 有子如此第96章 我敢!第238章 工廠2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95章 未來是咱們的第614章 興靈1第7章 歡呼第57章 勝利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391章 伐高麗3第351章 糧稅第678章 邕州2第360章 血河第335章 克金州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583章 產業鏈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762章 更替第658章 塑料友情猛回頭 作者:陳天華第735章 矛盾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158章 知恥而後勇第331章 政策第297章 改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