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四處擴張1

確定了屬國、蕃國的權利和義務後,接下來就是趁機對帝國國內進行整合。

首先,皇帝宣佈取消北方已經實行了快二十年的全民兵役制——在江北,每一個人都是有軍銜的,帝國政府工作人員之前實行的工資薪金待遇,也是跟着軍銜制定的。

在之前,帝國根本沒有幾品幾品的官級說法,倒是有上尉知縣少校知州。

帝國統一,外部軍事威脅基本消失之後,這種軍國Z義滿滿的做法顯得太過不合時宜,因此取消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軍隊依舊實行帥、將、校、尉、士、兵的軍銜制度。

但民間官銜則由比較傳統的品級制度取代。

帝國的最高統治機構爲內閣,內閣由皇帝、太子、首輔大臣、兩位次輔大臣、六部尚書共11人構成。

六部中,戶部負責人力資源(包括婦女工作)、財政、農牧業、銀行業和商業等方面的工作。

工部負責營造(路、橋、水利、房屋宮殿等)、工業。

兵部負責海、陸軍、預備役、民兵方面的建設工作。

刑部負責司法。

吏部負責官員升遷、考覈。

禮部負責教育、祭祀(比如這次祭天)、外交等方面的工作。

各部下設司,分別處理這些具體工作,每司設立一位侍郎主官。

侍郎以下官員不表。

全國行政區劃分,由上到下是省(布政使)、府(知府)、州(知州)、縣(知縣)、鄉(鄉長)、村(村長)。

至縣一級爲止,地方行政也要模仿內閣,設立小六部,分管轄區內各項工作。

鄉地方要簡化爲十人以內的領導班子,村成立三人委員會負責具體工作。

內閣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把觸角直接深入到村,以取代地方上傳統的宗族統治。

想法不錯,但是比較困難,現在也只不過算是開了個頭,開始幹這件事而已。

官銜和行政區結構確定之後,下一件重要任務是確立帝國的都城。

統一之前,華夏帝國其實是沒有都城的。

兩個重要的行政中心,泉城是皇帝行在,燕京是太子行在。

泉城能夠成爲行政中心,一個原因是帝國起家在齊省,泉城是帝國控制的第一座大城市,經濟恢復最早,也顯得比較繁華。

另外泉城在運河旁邊,在大周還存在的時代,這座城市作爲應對江南的核心是有道理的。

但現在,江南已經完全併入帝國,泉城的政治地位瞬間降低,作爲皇帝行在已經不合適了。

考慮到接下來要大力發展江南的工業和經濟,以及針對南洋的擴張,把帝國的行政中心遷往江南勢在必行。

當然,以上這些理由都是徐世楊的,皇帝徐睦河同意遷往江南的唯一原因是江南足夠繁華,他去了可以好好享福……。

帝國的第一個都城,定在金陵。

這座城市背依長江,影響力可以輻射整個江南和大部分江北地區,而且海運方便,徐世楊認爲這也有助於滬州府的發展。

說是定都金陵,但其實帝國依舊要維持雙頭龍的姿態——太子行在依舊設在燕京,這裡也依舊是帝國軍事中心。

這是因爲察哈爾蒙兀的威脅依舊存在,而且帝國需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力量,在這裡震懾多如牛毛的各種外蕃。

徐世楊認爲,這種雙都的形式應該維持很長時間,直到帝國徹底消化遼東、蒙兀和西域爲止。

甚至如果有必要,徐世楊還打算在長安設立第三都城,以應對西北方向的安定和擴張,只是這事暫時還沒有正式提出罷了。

雖然大部分事都是以前就已經開始做過準備的,但以上這些工作仍將佔用接下來幾年,皇帝的大部分時間——估計幹滿五年能把這些工作理順就不錯了。

而對於徐世楊來說,帝國的擴張步伐仍然不會停止。

晉王徐世柳在川省擊退了吐蕃本部的進攻後,正在川康一代集結兵力,囤積物資,準備進攻吐蕃本部——按照皇帝的意思,整個青藏高原都將成爲晉王的封地。

在擴張方面,徐世柳有他自己的獨特優勢——原大周的荊湖軍是他一手組建的,足足六萬兵,經過換裝新式武器後,這些兵馬就是他征服高原的資本。

當然,在高原打仗不比平常,徐世柳必須做一些針對高原反應的準備。

比如準備大量可以用來緩解高原反應的紅景天等藥物,再比如一步步向高原方向推進,讓士兵逐漸適應高原氣候。

以及,大量徵召青海的外蕃吐蕃士兵,參與到這次的征服行動中來。

晉軍方面預計要參戰的兵馬可以達到八萬人,這陣容可比秦軍西出蔥嶺的時候闊綽多了。

理所當然的,徐世柳身邊也會有一隊近衛軍輪換保護(也有監視職責),這將是秦軍中唯一的帝國正規軍。

除了晉軍即將開始的擴張,已經在碎葉城站穩腳跟的秦軍也要面對開春之後,帕爾斯軍的全力反撲,以及接下來繼續向西擴張的行動——徐代炫希望能在接下來的2、3年內,把秦國的勢力範圍擴張到河中府(撒馬爾罕/尋斯干)一代。

那一帶有中亞最肥沃的土地和牧場,控制那裡,意味着只憑秦國自己的力量,就足夠壓垮整個帕爾斯。

要做到這一點,徐代炫希望秦軍能有一些兵力上的加強,比如漢兵人數最好能達到一萬人,其他各族兵力最好也能增加一些。

徐代炫的目標是六萬兵馬,但這似乎不太現實。

因爲西域蕃國的兵力已經差不多被調空了,青海蕃國需要集中精力支持晉王的擴張,遼東的索倫百戶和草原的蒙兀蕃部要準備參與針對札木合的軍事行動。

最重要的漢兵,也沒法給秦王多少,因爲西域的寧、夏等省份漢人基數太少,有願意去西北定居的漢人,也要先滿足這些內地省份。

因此短時間內,徐代炫沒法得到他所期望的援軍了。

徐世楊在5月份從南方返回燕京,他將親自主持針對札木合的戰爭,消滅察哈爾蒙兀。

這是北方最後一個對手,消滅札木合,北方的邊患問題就將得到解決(當然還沒根治),徐世楊對這件事十分重視。

因而,他把對桂省一帶蠻洞和交趾的報復戰爭交給馮三虎去獨立執行。

第331章 政策第527章 晉省2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265章 汗位第476章 齊蒙互市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735章 矛盾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415章 高麗2第230章 初步計劃第302章 鐵山海戰1第415章 高麗2第20章 站隊第735章 矛盾第460章 佈局2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546章 軍改3第436章 收支1第79章 暢快第718章 大帝國3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570章 遼北攻略5第165章 主戰派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433章 仙釀第666章 暴秦6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321章 交換第581章 得與失第546章 軍改3第484章 國家第422章 無膽第143章 遣周船第258章 戰黃河1第181章 笨拙的戰爭第290章 勸進第610章 平夏戰爭2第69章 女權2第57章 勝利第619章 興靈6第412章 開城之戰2第581章 得與失第18章 宗祠第677章 邕州1第661章 暴秦1第726章 天子第618章 興靈5第441章 齊第675章 統一第560章 三沙2第220章 士兵徐世楨第678章 邕州2第538章 朝廷無下限第698章 吉爾吉斯山3第630章 安全第710章 升龍府1第415章 高麗2第390章 伐高麗2第726章 天子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731章 寺產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269章 遭遇戰第614章 興靈1第333章 金州2第330章 佔領第667章 暴秦7第59章 湯隆1第243章 進軍2第737章 陰謀1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7章 歡呼第408章 幸福很簡單第320章 重視第405章 信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528章 壞消息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36章 女權第23章 不妥協第151章 投資第635章 信仰第137章 私仇第339章 退路第99章 宣言第431章 踏陣第257章 一級戰備第686章 封禪第444章 烽燧第88章 局勢2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257章 一級戰備第41章 矛盾第337章 狼煙第479章 絕望第437章 財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