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四處擴張1

bookmark

確定了屬國、蕃國的權利和義務後,接下來就是趁機對帝國國內進行整合。

首先,皇帝宣佈取消北方已經實行了快二十年的全民兵役制——在江北,每一個人都是有軍銜的,帝國政府工作人員之前實行的工資薪金待遇,也是跟着軍銜制定的。

在之前,帝國根本沒有幾品幾品的官級說法,倒是有上尉知縣少校知州。

帝國統一,外部軍事威脅基本消失之後,這種軍國Z義滿滿的做法顯得太過不合時宜,因此取消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軍隊依舊實行帥、將、校、尉、士、兵的軍銜制度。

但民間官銜則由比較傳統的品級制度取代。

帝國的最高統治機構爲內閣,內閣由皇帝、太子、首輔大臣、兩位次輔大臣、六部尚書共11人構成。

六部中,戶部負責人力資源(包括婦女工作)、財政、農牧業、銀行業和商業等方面的工作。

工部負責營造(路、橋、水利、房屋宮殿等)、工業。

兵部負責海、陸軍、預備役、民兵方面的建設工作。

刑部負責司法。

吏部負責官員升遷、考覈。

禮部負責教育、祭祀(比如這次祭天)、外交等方面的工作。

各部下設司,分別處理這些具體工作,每司設立一位侍郎主官。

侍郎以下官員不表。

全國行政區劃分,由上到下是省(布政使)、府(知府)、州(知州)、縣(知縣)、鄉(鄉長)、村(村長)。

至縣一級爲止,地方行政也要模仿內閣,設立小六部,分管轄區內各項工作。

鄉地方要簡化爲十人以內的領導班子,村成立三人委員會負責具體工作。

內閣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把觸角直接深入到村,以取代地方上傳統的宗族統治。

想法不錯,但是比較困難,現在也只不過算是開了個頭,開始幹這件事而已。

官銜和行政區結構確定之後,下一件重要任務是確立帝國的都城。

統一之前,華夏帝國其實是沒有都城的。

兩個重要的行政中心,泉城是皇帝行在,燕京是太子行在。

泉城能夠成爲行政中心,一個原因是帝國起家在齊省,泉城是帝國控制的第一座大城市,經濟恢復最早,也顯得比較繁華。

另外泉城在運河旁邊,在大周還存在的時代,這座城市作爲應對江南的核心是有道理的。

但現在,江南已經完全併入帝國,泉城的政治地位瞬間降低,作爲皇帝行在已經不合適了。

考慮到接下來要大力發展江南的工業和經濟,以及針對南洋的擴張,把帝國的行政中心遷往江南勢在必行。

當然,以上這些理由都是徐世楊的,皇帝徐睦河同意遷往江南的唯一原因是江南足夠繁華,他去了可以好好享福……。

帝國的第一個都城,定在金陵。

這座城市背依長江,影響力可以輻射整個江南和大部分江北地區,而且海運方便,徐世楊認爲這也有助於滬州府的發展。

說是定都金陵,但其實帝國依舊要維持雙頭龍的姿態——太子行在依舊設在燕京,這裡也依舊是帝國軍事中心。

這是因爲察哈爾蒙兀的威脅依舊存在,而且帝國需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力量,在這裡震懾多如牛毛的各種外蕃。

徐世楊認爲,這種雙都的形式應該維持很長時間,直到帝國徹底消化遼東、蒙兀和西域爲止。

甚至如果有必要,徐世楊還打算在長安設立第三都城,以應對西北方向的安定和擴張,只是這事暫時還沒有正式提出罷了。

雖然大部分事都是以前就已經開始做過準備的,但以上這些工作仍將佔用接下來幾年,皇帝的大部分時間——估計幹滿五年能把這些工作理順就不錯了。

而對於徐世楊來說,帝國的擴張步伐仍然不會停止。

晉王徐世柳在川省擊退了吐蕃本部的進攻後,正在川康一代集結兵力,囤積物資,準備進攻吐蕃本部——按照皇帝的意思,整個青藏高原都將成爲晉王的封地。

在擴張方面,徐世柳有他自己的獨特優勢——原大周的荊湖軍是他一手組建的,足足六萬兵,經過換裝新式武器後,這些兵馬就是他征服高原的資本。

當然,在高原打仗不比平常,徐世柳必須做一些針對高原反應的準備。

比如準備大量可以用來緩解高原反應的紅景天等藥物,再比如一步步向高原方向推進,讓士兵逐漸適應高原氣候。

以及,大量徵召青海的外蕃吐蕃士兵,參與到這次的征服行動中來。

晉軍方面預計要參戰的兵馬可以達到八萬人,這陣容可比秦軍西出蔥嶺的時候闊綽多了。

理所當然的,徐世柳身邊也會有一隊近衛軍輪換保護(也有監視職責),這將是秦軍中唯一的帝國正規軍。

除了晉軍即將開始的擴張,已經在碎葉城站穩腳跟的秦軍也要面對開春之後,帕爾斯軍的全力反撲,以及接下來繼續向西擴張的行動——徐代炫希望能在接下來的2、3年內,把秦國的勢力範圍擴張到河中府(撒馬爾罕/尋斯干)一代。

那一帶有中亞最肥沃的土地和牧場,控制那裡,意味着只憑秦國自己的力量,就足夠壓垮整個帕爾斯。

要做到這一點,徐代炫希望秦軍能有一些兵力上的加強,比如漢兵人數最好能達到一萬人,其他各族兵力最好也能增加一些。

徐代炫的目標是六萬兵馬,但這似乎不太現實。

因爲西域蕃國的兵力已經差不多被調空了,青海蕃國需要集中精力支持晉王的擴張,遼東的索倫百戶和草原的蒙兀蕃部要準備參與針對札木合的軍事行動。

最重要的漢兵,也沒法給秦王多少,因爲西域的寧、夏等省份漢人基數太少,有願意去西北定居的漢人,也要先滿足這些內地省份。

因此短時間內,徐代炫沒法得到他所期望的援軍了。

徐世楊在5月份從南方返回燕京,他將親自主持針對札木合的戰爭,消滅察哈爾蒙兀。

這是北方最後一個對手,消滅札木合,北方的邊患問題就將得到解決(當然還沒根治),徐世楊對這件事十分重視。

因而,他把對桂省一帶蠻洞和交趾的報復戰爭交給馮三虎去獨立執行。

第721章 大帝國5第331章 政策第388章 選擇第724章 上升渠道第356章 劫掠1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560章 三沙2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343章 女真的應對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394章 伐高麗6第206章 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525章 抱怨第278章 一線第609章 平夏戰爭1第229章 貨幣第620章 興慶府1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698章 吉爾吉斯山3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395章 降服1第614章 興靈1第413章 氣勢第622章 閒暇第305章 兵變2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275章 換命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398章 降服4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36章 女權第726章 天子第32章 浮來山情況第479章 絕望第427章 佔領蓋州1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7章 歡呼第486章 選擇第502章 新一年1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559章 三沙1第199章 局勢第404章 替代役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135章 乃服第163章 鎮邪第749章 周史案第568章 北行記3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319章 戰2第436章 收支1第135章 乃服第754章 霸權2第82章 文與武第632章 南下1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253章 大生產2第666章 暴秦6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397章 降服3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732章 名門正派1第478章 對比第704章 南征4第230章 初步計劃第3章 女孩第355章 登陸第274章 豬突3第350章 金礦第144章 福船第107章 來了第37章 人生大事第710章 升龍府1第646章 賈時飛的野心第364章 摘果子第467章 美泉宮第293章 勝利3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343章 女真的應對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85章 家主的決定第145章 暢快的海戰第56章 破寨3第372章 財政第630章 安全第384章 滅蝗1第44章 菜鳥第488章 善保第328章 旅順2第70章 信使第605章 突變2第187章 赴宴第650章 最後一根線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763章 晨輝第368章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