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大帝國4

bookmark

對這個時代所謂的豪族來說,三百萬兩的損失真的太沉重了。

儘管這筆錢不是一二家的損失,但絕對數量太大,所有參與的士紳、豪族也都付出數萬到數十萬不等的代價。

這其中損失最大的就是金陵賈家,他們損失了差不多40萬新幣兩,加上當初修大觀園花的錢,之前從前周巡鹽御史林如海那裡,以林家小姐的嫁妝爲名義得來的錢帛,就此徹底耗盡,甚至還留下幾十萬兩的虧空。

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賈家只能指望他們送往北方的小姐能幫上一點忙——有這想法的倒也不知他們一家。

一些同樣損失慘重的士紳、豪族,不得不派人跟戶部的業務主管商議,希望帝國能以“相對公平合理”的價格,比如4兩一石,回收他們積壓在倉庫裡的糧食。

這理所當然的被嚴詞拒絕了——帝國對糧食統購統銷是爲了賑災和平衡物價,不是爲了賠本賺吆喝。

士紳如果想要出售糧食,那麼很好,2兩一石,有多少帝國收多少,多了一分錢都別想多拿。

沒有拿到自己想要的政策,士紳立刻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獲得“開明士紳”匾牌的,乾脆直接擡着匾牌去金陵,試圖告御狀,說內閣“與民爭利”。

沒有匾牌的,比如金陵四大豪族這樣,就得找相熟的,在朝廷做官的人出面,給戶部施加壓力。

有的家族,甚至直接把自己的意願送到了徐世楊的辦公桌上!

“這是干涉帝國施政方針,與謀逆同罪。”

徐世楊的回答簡單,但充滿令人渾身發顫的寒意:

“着刑部徹查。”

徐世楊的意見是,以謀逆罪剝奪所有參與的士紳家族一切官方Z治地位,原來有貴族頭銜的,一律撤銷;原來是公民的,一律降級到平民;原來是平民的,降級爲庶民。

只要參與這次在災區屯糧的豪族,一律沒收其“開明士紳”門匾。

同時,徹查他們囤積居奇,擾亂市場秩序,趁災荒時節侵吞公私財產的罪名,然後分別處以有期徒刑、發配、罰款等刑罰。

徹查所有江南富商、豪族、地主、士紳家族的奴婢使用情況,要求一年內,東家與所有漢僕簽署活期合同,並且按帝國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發放月薪。

如果有侵害漢僕人身權利的案件,帝國將以相應的法律予以嚴懲。

當然,庶民和奴隸不在清查範圍之列。

士紳、豪族們根本沒有想到,帝國不僅沒有退讓的打算,甚至還想着更進一步,給他們更大的打擊!

鑑於每個家族在前周時代都曾經有些漢人奴僕被因各種原因而私刑處死,如果帝國真的按照徐世楊的命令徹查,那麼這些曾經前往災區試圖大撈一筆的家族,恐怕要被帝國剷除了!

現在,他們不再關心那些糧食和虧損,而是竭盡全力準備如何掩蓋自己以往的罪行。

畢竟,是個人就能明白,家族生存下來,可比賠點錢重要多了。

……

江南正在醞釀一場更大規模風暴的時候,徐世楊還在巡視全國的路上。

他一邊走,一邊對照內閣的報告,實地檢驗,抽查報告數據的準確性。

事實證明,處在上升期的帝國,基層執行力還算可以,徐世楊獲得的報告準確性不錯。

根據報告中的數據,此時帝國擁有公、平民人口6650萬,庶民750萬,奴隸因爲增加了大量交趾人而增長到1100萬。

總人口8500萬,以長江爲分界線,最重要的公、平民人口中,北方(含遼東和西北)有1600萬,南方有5050萬。

北方人口中有200萬是統一之後由江南遷往江北的,這個移民速度還算可以,但仍需加大移民力度。

北方的好處是,帝國畢竟崛起與江北,雖然核心人口相對少很多,但公民比例遠遠高於江南,因此帝國官員中江北出身的比例很大,內閣對江北的掌控程度仍然遠遠超過江南。

想要讓江南江北在Z治上獲得完全平等,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徐世楊必須花費很長時間,讓新式教育在江南代替舊式私塾和爲科舉而生的舊式教育,並且讓新式教育普及到普通漢人百姓。

帝國對基層的掌握遠遠超出封建社會應有的水平,再加上國家企業、皇室企業,以及爲普及教育而設立的公立學校等等,帝國所需要的人才也遠遠超出以往朝代的正常水平。

前周時期開科取士,一科4、5百人,就被評價爲“冗官”,而帝國現有大學,每年畢業生已經超過兩千人,他們無一例外都被授予“進士”文憑。

即使這樣,徐世楊仍然認爲人才嚴重不足。

畢竟,華夏的大學生有接近一半的人被新成立的各大國有、內府工業企業科研部門吸納,還有很多人進入院校和新成立的科學院、工程院工作。

真正成爲公務人員的大學生,並不比前周時期的進士多多少。

爲此,徐世楊還是不得不用軍隊退伍老兵,以及幹部培訓班委培出來的畢業生,結合部分大學生、高中生,到各級鄉鎮基層工作。

之前,徐世楊曾經要求吏部做出規定,所有官員,若是升遷,必須有五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

通俗來說,想成爲鄉鎮幹部,你必須有在行政村裡有至少五年村幹部經驗,想升任縣級官員,必須在鄉鎮有五年工作經驗。

以此類推,從村屯級開始,鄉鎮級、縣級、州級、高官、內閣級,即使一屆升一個級別,一個幹部進入內閣至少也要工作三十年。

當然,畢竟本質上還是個封建國家,宗室和貴族仍有特權。

比如皇帝、太子就直接擁有內閣名額,其他親王、郡王級以及有領地(都是屬國)的貴族,考覈成績合格後可以省卻一些步驟——親王級相當於擁有省級工作經驗,郡王州級,以此向下類推。

無領地的貴族,第一代都是有功勞的,因此可以酌情減免基層經驗時間,最高一個級別可以減到兩年。

當然,貴二代們絕大多數都沒那麼多功勞了,因此內閣要求,國內貴族逐代遞減等級(你是公爵,你兒子繼承爵位後就是侯爵,你的嫡孫就只有伯爵了),遞減到平民爲止(漢人不犯罪,最低就是平民)。

徐世楊希望以此來控制貴族數量,免得2、3百年後貴族人口太多,轉化成純粹的食利階層,成爲國家的負擔。

第449章 焦土第340章 缺點第306章 風暴第671章 大周孤忠2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101章 備戰3第698章 吉爾吉斯山3第687章 四處擴張1第253章 大生產2第549章 帝國第604章 突變1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46章 莫名其妙第182章 網絡第172章 困難第522章 五里驛第438章 會議季1第274章 豬突3第58章 擴散第43章 塢堡民兵第687章 四處擴張1第276章 穩住第283章 虎頭蛇尾第726章 天子第467章 美泉宮第67章 糧食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209章 武器生產第665章 暴秦5第218章 祝家莊5第502章 新一年1第365章 教訓第531章 少年兵2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751章 民心1第244章 局勢第60章 湯隆2第648章 峻法第701章 南征1第567章 根絕完顏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478章 對比第34章 安排第376章 工廠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709章 南征9第543章 野店2第679章 邕州3第109章 塢堡血戰2第632章 南下1第629章 去江南第465章 人口!人口!2第687章 四處擴張1第66章 153第612章 西域1第265章 汗位第703章 南征3第49章 破寨1第665章 暴秦5第218章 祝家莊5第703章 南征3第356章 鉅變第252章 大生產1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529章 抓機會第9章 得失2第311章 水利第703章 南征3第214章 祝家莊1第294章 忠臣1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432章 從容第413章 氣勢第240章 回家2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592章 隴西之戰4第494章 新春1第87章 局勢第363章 激戰1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351章 糧稅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91章 戰利品第315章 馬賊第396章 降服2第307章 利益交換第275章 換命第433章 仙釀第304章 兵變1第363章 激戰1第559章 三沙1第643章 父親2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416章 擴張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318章 賊第44章 菜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