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局勢2

bookmark

大量中原流民在江淮流域駐足,臨時耕種着小塊土地果腹,他們的呃生活很不安定,一有風吹草動就得拋棄整年的收穫,對天災人禍完全沒有抵抗能力,在這裡,死人甚至人相食如同家常便飯,活着的人今日不知明日事,只是咬緊牙關硬熬下去。

他們被韃子、土匪、地頭蛇甚至有時候是大周的官軍輪番劫掠也不願離開,唯一的原因,就是在這裡,偶爾會有機會,讓一些人“偷渡”到江南,從此過上衣食無憂,再也不用流離失所的日子。

先不說到了江南,是否真的能一下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單就現在的局勢來說,去江南,也確實是這些一無所有的中原流民最後的希望所在了。

人總是得有點希望的,不是嗎?

況且,渡過長江,如今的大周朝廷,至少從表面上還是一派歌舞昇平的美好景象。

這個時代,世界上所有最大規模的城市都在江南,揚州、杭州,還有泉州那樣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港口。

經濟發達,人口衆多,社會和平安定(偶爾有些旋滅的小規模農民起義),文化昌盛。

山外青山樓外樓。

文人墨客們縱情於詩酒美人之間,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詩詞在世間流傳,而且大概會在這個位面流傳幾千年。

在如此時間刻度之下,江北的人間地獄確實就顯得“渺小”了,畢竟不過是幾十年民族融合的陣痛,在千年流傳的詩篇面前算得了什麼?

小事情小事情。

不如享樂不如享樂。

只剩下幾個閒賦在家的主戰派,“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

什麼,你問江南底層人民的生活?

呵呵……,興亡百姓苦嗎,常規操作而已。

讓我們的視線從奢侈的江南移開,再向南,彩雲之國大理的情況其實跟大周區別不大,佔據着吐蕃、緬甸、暹羅等國與大周陸上交通線的大理經濟發達,學習漢人奢侈文化的作風日甚一日,儘管他們外部面臨緬甸、吐蕃以及一些蠻人部落的劫掠,內部黨派紛爭,傾軋不斷,但總還能勉強維持着從大周那裡學來的詩酒生活。

南洋如今正處在比江北好不了多少的戰亂之中,被大周稱呼爲交趾的大越國正在與南方的占城開戰,他們自己內部也面臨着鄭主、阮主的內戰。

此外還有占城與真臘的戰爭,真臘與暹羅的戰爭,暹羅與緬甸的戰爭以及無處不在的海盜……。

偶爾還有一些天竺、帕爾斯甚至更西方國家的商船隊,在過路的時候也會客串一下海盜,與這邊的同行們“交流”一番。

整個東方,除了大周和大理還沉浸在虛假的狂歡中之外,其他地方,全都打成了一鍋粥。

在這戰亂的狂濤中,江北齊省南部,大約兩個縣的地方豪強拼湊的一隻不過千多人的剿匪聯軍,似乎也掀不起什麼特別的浪花。

大周建興十一年五月初十,莒州、日照兩縣六家聯軍在日照私港附近集結,參戰部隊共有1500人,比之前聯盟會議上各家承諾出兵的人數多出不少。

主要原因是徐家得到幾百倭寇俘虜作爲勞力,能夠釋放出更多人力參與農忙時期的戰爭。

徐家出兵最多,而徐家塢堡中出兵最多的徐世楊自熱而然的成爲聯軍總指揮,這地位既是各家家主推舉出來的,也是他那200人新軍實力所在——在江北,一個單獨的塢堡主在農忙中抽出兩百多人外出打仗,這本身就足夠說明很多問題了。

很多別家塢堡主誤以爲,徐世楊似乎不喜歡留在家裡耕種,只有對自家農活漠不關心的塢堡主,才能在這種時候抽調幾百丁口出來打仗。

一個喜戰樂鬥卻不喜歡農耕的傢伙,在旁人看來,似乎不太像地方豪強,而是更像……,嗯,更像土匪或韃子。

可能也只有這樣像土匪或韃子的傢伙,才能一次次打敗土匪和韃子?

徐世楊懶得跟這些傢伙解釋脫產的正規軍與韃子土匪那種強盜團伙之間的區別,就算是解釋了,他們也不見得能夠理解。

有誤會就誤會去吧,至少現階段,徐世楊好戰的名聲對他還是有一些好處的。

比如,日照的塢堡主都認爲聯軍應該首先進攻五蓮山土匪,然而徐世楊認爲這個目標不可取,五蓮山比浮來山面積大得多,地勢也險峻的多。

而且,五蓮山聚集的人,本質不是浮來山羅道人那樣的土匪,而大多是走投無路的流民,上山聚衆求生而已。

不可否認,五蓮山的流民也會下山劫掠,日照縣的幾家塢堡因此受害頗深,這也是他們想着先打五蓮山的原因。

可實際上,對五蓮山流民來說,山下的塢堡主也是土匪,如果有機會,不論張王丁鮑,哪一家都會上山咬一口,搶些女子丁壯回去補充人力缺口。

徐世楊沒有心情去欺負這些可憐人,別說千把人的兵力沒法徹底清掃五蓮山區,就算能,抓住的人口怎麼辦?

五蓮山區少說藏着上萬人,幾萬人也不是不可能,那麼多人口,徐世楊還能把他們當韃子倭寇,先狠狠殺上兩成?如果不殺,他又哪來的糧食養活這麼多人?

既然打不下來,打下來也淨是負擔,那不如不打,先找那些有些積攢的真正土匪下手比較好。

這個時代的齊省西南,羣山遍佈,土匪多如牛毛,說的不客氣一點,只要是個山包,上面就一定有土匪的寨子,不過是有強有弱而已,聯軍根本不愁找不到攻擊目標。

徐世楊的計劃是,從日照出發,向北一路橫掃所有土匪山寨,到達莒州,然後向東,以五蓮山爲中心繞一圈,到達諸城附近,然後再向南,攻打與五蓮山同屬泰沂山脈的馬耳山,略微剪出一下五蓮山的屏障,然後回到日照。

整個行動路線就像一個巨大的三角形,不過正好覆蓋了莒州、日照一線向東到諸城這個範圍內,除了五蓮山以外所有有匪徒聚集的地方。

於是,五月中旬,預計時長兩個月到三個月的兩縣聯合剿匪行動,正式開始。

第349章 屯墾村第59章 湯隆1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364章 摘果子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178章 收容所第194章 沒事了第158章 李飛龍第89章 剿匪第671章 大周孤忠2第188章 小樊樓第161章 臨!安!第575章 磺胺,皇安第544章 軍改1第260章 戰黃河3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370章 棄守第537章 等待第219章 祝家莊6第752章 無題第588章 沙塵之中3第724章 麻六甲1第118章 當家主當了叛徒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188章 小樊樓第550章 有個野店第131章 破莒州2第275章 換命第725章 麻六甲2第12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1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525章 抱怨第622章 閒暇第330章 佔領第453章 鐵錢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255章 方案第25章 未來2第28章 老規矩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118章 當家主當了叛徒第561章 北行記1第675章 統一第171章 人第35章 趙琳第119章 戰利品分配問題第574章 北行記6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388章 選擇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500章 春天7第724章 上升渠道第251章 權利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476章 齊蒙互市第665章 暴秦5第55章 總攻開始第692章 不戰而勝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685章 野心第549章 帝國第55章 總攻開始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31章 一個不留第280章 如何得到和平第59章 湯隆1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237章 槍與槍第82章 文與武第702章 南征2第619章 興靈6第5章 夜戰2第53章 炮灰2第364章 激戰2第420章 移民1第234章 分裂第305章 兵變2第449章 焦土第292章 勝利2第410章 龍仁之戰2第29章 包圍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754章 霸權2第23章 不妥協第384章 滅蝗1第683章 直白第731章 寺產第362章 血河2第348章 宣傳第645章 秦軍2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第425章 決心第430章 兩難第7章 歡呼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142章 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