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運籌謀劃 決斷先機

古老東方,在秦朝統一天下之前,中原大地上的文化學說與流派,可謂是百家爭鳴,競相開放。

三皇五帝爲華夏始祖,夏、商、周承襲後裔者,隨着物質資源的豐富,強弱間生殺爭奪,兵法縱橫之術開始參與塵世間的紛爭。然後是百工製作、墨家機巧、醫藥雜卜、法儒陰陽……等等。

尤其是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天下紛爭,諸侯國互相攻伐不斷,百里不同俗,四方不同務,激烈的各種關係碰撞中,產生了思想的無盡火花。許多奇才異士,學派宗師,彷彿如同天授,開啓了民衆識別世界的能力,以後的世間萬千學識無不出其範疇。

可惜的是,幾千年歷史長河中,這樣的局面只不過就出現了這一次而已。自秦漢以後,隨着社稷江山的一次次統一,人間處事理念便也成了儒家大一統的天下。

元召自然可以通曉這上下千年傳承與發展的來龍去脈,其中的迂腐與弊端。別人卻沒有這種本事。這個時代的學說繼承者們,誰不想把自己的門派發揚光大,銘刻於昭昭青史呢!

客觀來說,不得不承認,董仲舒就是儒學門徒中最聰明的一個人。他的骨子裡雖然是正宗的儒家傳承者,但他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給他將要兜售的私貨,穿上了華麗的外衣,塗抹上了迷惑權利的媚藥。

“學成文武術,貨賣帝王家。”這種思想,不知道起源於何處,但它確實是一條最便捷快速的青雲捷徑。

當然,歷代大能們學成文武之術後,如同寶物在身,要賣給哪個帝王,這卻也是個技術活兒。

找到個好的買家,當然會身價倍增,彪炳青史留名後世不說,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得到了最高的昇華。相反的,要是在這樣的買賣當中,差錯一步,輕則喪命,重則身與名俱滅,湮滅紅塵中。

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後者如韓非子,碰到秦王政那樣不按常理出牌的帝王,把他身上的寶物取走,留下正大光明的自己使用,而把結結巴巴的韓非子來咔嚓了,只能說這哥們兒很倒黴。

而前者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那位董仲舒先生了。這是一位真正集孔子學說大成於一身的宗師級人物。爲了學以致用,董先生躲進小樓成一統,把老夫子的那一套都研究透了,纔打開窗戶,搬梯子下來。

相信董仲舒在刻苦鑽研儒家經典的時候,一定也認真瞭解過孔老夫子那些顛沛流離的周遊列國故事。因此,當他打開窗戶遠望山河的那一刻,心中應該是了悟了許多事。

原來在世界上,要去做成心中想做的事,只憑着滿腔熱血和虔誠是不行的。在循序漸進中迂迴的去接近心中的目標,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這纔是最穩妥和正確的方法。

於是,董仲舒創立了一個打着儒家幌子的新體系。他以儒家學說爲基礎,吸收了陰陽五行家和法家的部分理論。同時兼釆包括“黃老”等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建立起了具有神學傾向的個人思想系統。

這個系統包括的主要內容,首先是爲加強中央集權服務的。這就是著名的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由來;然後是加強軍權,提出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的哲學主張;其餘的還有提出了“三綱、五常”這樣的道德規範,來提高普通民衆的德行水平。當然,他還捎帶着提了提君王要發揮仁政,輕徭薄稅,減輕人間疾苦。

他的這一套理論,用心良苦,號準了皇帝最需要的那根脈,所以,劉徹對他一見之後 ,大爲讚賞,立即把其中對自己最爲有用的那些,逐漸加以了採納。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這幾條實用之策,即著名的“天人三策”對提升皇帝威望的效果是很明顯的,極大的加強了軍民人等的思想統一,爲後來取得開疆擴土的勝利,打下了一個很好的輿論基礎。

董仲舒,從此以後也被推上了一個很高的地位。他利用新儒學,爲自己在青史上刻下印記的同時,也給華夏民族的未來,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鎖。

所以,在元召看來,這位掛着羊頭賣狗肉的儒學宗師,也不是個什麼好鳥!從某些渠道聽來的消息,這位老先生好像對他很有興趣,收集了他很多的資料,包括他曾經寫出的那幾首詩詞,也包括他的一言一行。

對此,元召並不在意,儒家學說的各種漏洞,早已被後世的好事者們批的體無完膚。這些都是拜那位坐在神壇上的孔老夫子所賜。

要用這些論據來打擊一下現在還只是一位普通講師的董先生,元召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識時務到來對自己挑戰的話,那麼元召也絕對不會手下留情就是。

元召得到的情報,一點兒都沒有錯。秋風起處,在長安下馬陵附近的某處莊園裡,聞名當世的大儒正在和他的弟子們盤膝論道。

就在不久之前,名叫董仲舒的這位飽學之士,在長安街頭,曾經親眼目睹了民衆的怒潮。這件事給他很大的觸動。

那麼多赫赫門第,勳貴世家,就這樣淹沒在了憤怒的民意當中,這種力量,是如此強大,以至於那麼大的一個階層,也擋不住它的衝擊。當時他就曾經對弟子們發出過一句慨嘆“民意即是天意,不管是誰,如果掌握了這樣的力量,那天下在其眼中,也不過如處囊中爾!”

他帶領着他的弟子目睹了全部過程,雖然心有所感,但他不相信,這麼大的一件事,會是那個小小的長樂侯策劃完成的。他的背後應該有高人指點?這是董仲舒心中的疑惑。

不過,在詳細的研究了元召此前所做過的每一件事,他的心中又有些不確定起來。也許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天縱英才。

幾百年前,當孔子拜訪老子回來,曾經發出過那段著名的慨嘆,他知道鳥兒會飛翔,他知道龍會變化,但對於老子的深蘊,卻只能仰望,“神龍見首不見尾”就是說的這樣的人。

董仲舒唏噓良久,還是沒有研究明白,元召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心中對於他的重視,卻又加重了幾分。那個長樂塬,他覺得很有必要領着弟子們去轉一圈兒看看了。

另外一件縈繞在他心頭的大事,就是聽說皇帝有意向要在長安創建一所高等學府,專門兒培養朝廷所需的良才美質。這件事對於董仲舒的吸引力是無比巨大的。

因此,今天他與追隨的幾十名弟子,又在詳細的歸納儒家學說的精髓,以便更好的完善他的那套思想。儒學宗師心中火熱,躊躇滿志。

長樂塬上,長草起伏,秋意微涼,此處卻是另一番景象,到處都很忙碌。

由元召所親手設計的帆船,現在已經完工了幾十艘。終南山上的木材,太方便了。就地取材,快捷便利,再加上那幫匠人的努力,因此造船速度很快。

所造好的第一批新船,已經完成了他們的初次航行任務。這次的航線是從渭河轉入大江,沿江而上,然後直行西南支流,到達巴蜀和滇南地帶。

在那兒,剛剛官拜中郎將的司馬相如早已經準備好了元召所需要的東西,十隻船都裝的滿滿的。然後順流而下,沿原路返回,連來帶去,千里路程,也不過幾日功夫而已。

當滿帆的船隊再次出現在衆人視野當中的時候,所有在碼頭上的人都發出內心深處的歡呼。試航成功,這件事具有怎樣的意義,稍微想一想,都會令人振奮鼓舞!

這一種新的運輸方式,所帶來的影響,也許會涉及方方面面,這是毋庸置疑的。

長樂塬上已經專門爲此成立了一支運輸隊伍,都是精通水上的好手,最先的人數並不多,只有大約三四百人。爲首之人的名字叫做元十三,是個二十多歲的精明小夥子。他也是原先長樂侯府中的護衛,後來無意中元召發現了他的水上功夫了得,就把這支船隊交給了他來管理。

元十三正是管家元一最先從長樂宮中帶出來的那批人中的一個,他們的先輩就是最忠誠的西鳳衛衛士。後來他們奉了竇太后的命令,來到元召身邊,從此後忠誠的對象,就換成了眼前的這位小侯爺。

元十三站立在最前面的船頭,意氣風發,他此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有機會統領這麼一支船隊。看着身後嶄新的大船,劈波斬浪,心中豪情萬千。

這一路上其實並不太平,窮山惡水出刁民,水澤之間多有盜匪出沒,他們這支船隊在大江支流也曾經遇到過好幾處。只是當那些只乘着簡單竹筏舢板的流寇,試圖近前來撈些便宜時,元十三冷冷的一笑,小侯爺給這些船上裝備的武器是擺設嗎?

那些彪悍的水上漢子,見了這般的滿船貨物,無不貪婪的紅了眼睛。拼了命的划動舟船靠過來時,等待他們的不是求饒和害怕,而是幾發如同流星般發射過來的石彈。

像小磨盤一般大小的石頭,被安置在船側的拋石機激射而出,落在簡陋的竹筏舢板上,一下就打爛了,倒黴些的連人砸成了肉醬。其餘的如同下餃子一般落到水裡,葬身魚腹。有水性好的,還想潛水逃匿,那大船早已直行從頭頂而過,捲入了船底,被水下瓦楞狀的船體颳得支離破碎,死的慘不堪言。

僥倖逃遠些的,以爲終於可以活命了,然而他們想錯了。船舷上的弓弩手們一個個早已瞄準了很久,有這樣練準頭的活靶子,可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啊!

居高臨下,看的明白,專射露在水面上的人頭。弩箭應聲而去,如中敗革,慘叫聲中,水面上的人一個個都消失不見,只留下一圈圈的漣漪和殘紅泡沫。

元十三很滿意,只是手下的幾個傢伙,太得意忘形了,竟然射偏了好幾支弩箭,被他好好的訓斥了一頓,寶貴的九臂連環弩,是他求了小侯爺,纔得到和黑鷹軍一樣的待遇,最先裝備到船上的,這些傢伙們竟然敢這麼不珍惜,真是需要好好的修理才行。

一路有驚無險,安全到達。只是元十三他們並不知道,這一次航行過後,在大江上下的水路上,開始流傳他們的傳說,這是一羣水上蛟龍,沒有事不要去惹他們,因爲他們惹不起,管殺不管埋……。

不久之後,元召聽到元十三在跟前炫耀似的說起這些事時,他便給這支船隊授予了一個名字~黑蛟。黑色蛟龍,翻江倒海,將來會有他們稱霸海上的時代!

只是現在,這隻黑色蛟龍還並未顯露崢嶸,它還在幹着運輸貨物的事,吞雲吐霧的日子還遠遠沒有到來。

元召大略點檢了一遍從遙遠的西南夷運來的這大批東西。司馬相如果然是個細心的人,自己當初交給他的清單,他都把上面的東西蒐集的非常齊全,沒有一樣遺漏。有些元召認爲在這個時代很難得的東西,他竟然也給弄到了,這讓元召有些吃驚。

當然,這其中的過程,也許有些不太光明,甚至有些黑暗與血腥,但這是元召該考慮的事嗎?這些蠻夷地方,就不是講道理的對象,硬弩與刀劍纔是讓他們服從的工具。

何況,不久之後,等他們嚐到甜頭兒,就會服服帖帖的依附於大漢了。“凌之以威、誘之以利”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刀尖裹上蜜糖,就是對這件事最真實的寫照。

不錯,就是要裹上蜜糖!元召當初鼓動皇帝平定西南夷叛亂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得到那些植生於遍地的甘蔗。那些在當地司空見慣一毛不值的東西,運到長樂塬上來,元召自然會有把它們變廢爲寶的本事。

西南夷莽莽十萬大山中,更是有着許多珍貴的藥材和各類香料種子,這些,元召自然也不會放過。可以說,那是一塊真正的寶地,只是長期以來,被那些未曾開化的蠻夷之族佔據着,得不到利用,寶物藏於深山,荒廢了幾千年,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事。

在歷史時空中,司馬相如的某個同鄉好友在巴蜀與蠻夷族混雜居住處爲官,他的名字叫做唐蒙。那是一個精於時務的人,長期在地方爲官的經歷,讓他能深刻認識到一些地域產物的巨大價值,西南夷這些地方,某些生長在山野莽蒼中的物種,如果運到中原和長安,其中所產生的價值,將會是無比巨大的。

於是,在司馬相如受命征伐,徹底平定西南夷的叛亂後,唐蒙就根據實際情況,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詳細陳述了其中的種種好處。隨後經過討論,皇帝予以了批准,同意唐蒙的要求,撥下鉅款,徵發民役,從蜀郡開通一條大路,直通西南夷的七八個小國家,試圖把此地與中原徹底地聯通起來,以便好好利用那些無窮盡的資源,爲中原王朝的發展服務。

只是很可惜,雄才大略的劉徹把攤子鋪的太大了!顧此失彼,難以爲繼。與匈奴人的戰鬥打了近二十年,與西域各國的戰爭也一直沒有停止過。

後來,國庫終於支撐不住了 ,民間的財力也被鹽鐵專賣等各種徵稅手段弄得疲敝不堪。在北方,爲了鞏固取得的那些勝利果實,也爲了保證從匈奴人手裡奪來的國土安全,朝廷傾盡全力修建了朔方、酒泉、榆林等好幾處邊郡,以衛北疆。

“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樣一來,西南夷的邊策就只能暫且放在一邊了,皇帝當然不是放棄了這一帶一路的經國之策,只是想經濟壓力多少減輕些時,再予以實行罷了。

只是這一等,就從此錯失了良機,那條修建了一半的路就此荒廢,再也沒有等到重新開始的機會 。文明與蠻荒的一次約會失之交臂,隨着劉郎老去,漢廷衰敗,朝代更迭,又一輪興亡開始,那條路終於徹底斷隔……!

元召每當想起這些,在爲歷史感到遺憾的同時,還是有些慶幸的。因爲現在自己在這兒,如果打通西南夷的通道,從現在開始就積極着手準備的話,那麼結果會不會就此不同呢?

既然大漢後來會開拓璀璨的“絲綢之路”,溝通了中西文明。那麼現在,先把中原與西南夷之間徹底打通,創造另一段傳奇,又有何不可的呢?

看着從船上卸滿了碼頭的貨物,元召信心十足。朝廷傾盡巨大人力物力才能開辦的事,他完全可以憑藉現在長樂塬的力量就可以辦得到!

用茅草束捆紮好的一捆捆甘蔗,被用馬車拉進了早已建造好的作坊中,在這裡,它們將被壓榨提煉成食糖。

元召用自己的辦法制作出了幾臺簡單的壓榨機,現在整套流程已經被人們掌握熟練,就只等着這第一次的實際操作了。

看着一束束甘蔗被壓榨機運送帶上的迴轉刀羣斬斷撕裂破碎,然後榨出來了混合的甘蔗汁,元召神態從容,指揮着繼續進行清淨處理,然後蒸發濃縮,成爲濃稠的糖漿……直到最後一道工序,煮糖、結晶、分蜜,達到一定的飽和度後,再逐漸冷卻,形成顆粒狀……。

這第一次的整個過程有點長,所有人都伸長了脖子,等待着小侯爺將創造出奇蹟的發生。

第三百九十四章 燈殺照 霜雪明第五百三十六章 白刃噬血不沾衣第四百一十九章 龍在九天 大音處聽無形第五十三章 畫山河表裡 踏縱橫阡陌第二百四十章 自在潮頭觀風雲第二百二十章 一局黑白賭輸贏第五百零六章 祁連山下甲光寒第八百九十一章 世間有路通幽冥第一百七十七章 揚鞭策馬 所向披靡第五百八十九章 素衣白馬人當歸第八百九十章 千生百劫此身輕第三百零一章 玄刀負 白衣渡第四百九十六章 長槍斜挽 破城滅國殺王第六十六章 燈火明又滅 殘夜已闌珊第六百四十八章 山河抉擇第五百零八章 方寸之間飛寒芒第五百一十五章 縱虎歸山兩拼殺第一百九十章 掌中煙雲 紅顏血煞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刀三首 陣斬名王第六百三十五章 逆我者亡第七百二十一章 此去天涯第六百四十五章 朝會開始第二百一十八章 宮禁深深深九重第一百六十五章 玄武幽冥 權掌生殺第三百零一章 玄刀負 白衣渡第八百一十四章 滿座衣冠朝天闕第七百三十七章 危在旦夕第一百零四章 縱馬長安 此間少年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史銘刻 烈烈風華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月樓上 驕橫誰家子弟第八百三十章 以血淬火煉鋒芒第四十四章 乍處久不厭 何如相見歡第一百九十一章 驚鴻掠影 絕代雙姝第五百四十七章 殺王奪命消怨恨第五十章 流雲輕落葉 雛鷹試御風第三百一十七章 鐮勾月 亂風波第一百零九章 飛羽流雲 彈指殺機第七百一十五章 堯母門中第五百七十三章 難辯英才與屑小第二百五十七章 生死事 殊難料第五百章 戰旗之下 獵獵血海睥睨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石無醫非是病第二十一章 薄暮風雲起 殺機迷霧生第五百七十九章 生死允諾此身輕第八百零九章 敢教日月換新天第八百八十四章 滄海橫流若等閒第五百六十八章 鐵甲風塵歸長安第六百二十七章 雨驟風疾第二百二十三章 名劍美人正年少第五百二十章 策馬雙騎情切切第五百三十六章 白刃噬血不沾衣第八百六十七章 征程遠在山海間第四百四十三章 身似飛鴻 熱血染透青衫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光忽起明月樓第八百七十八章 天地豪情在我胸第五百八十九章 素衣白馬人當歸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仇從來無緣由第四百八十三章 疾風不識 白髮蕭疏勁草第二百六十一章 深恩阻斷如參商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敵鋒芒透骨寒第七百五十六章 青史斑駁第三百六十五章 卷千騎 披星火第八百零七章 鐵甲征塵入長安第六百八十六章 煙籠長安第六百六十章 君心難測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秋功業 且待從頭第四百二十二章 南顧北望 東西縱橫商略第八百零四章 一劍光寒魄千軍第六十二章 臨難須肝膽 爭權辯忠奸第二百五十七章 俠骨原是女兒香第二百九十一章 風雲千重弦勾月第六百九十四章 輕身入城第五十三章 畫山河表裡 踏縱橫阡陌第七百零一章 當清君側第七百八十章 渭水激盪第六百九十八章 名將選擇第六百四十九章 短兵相接第五百二十八章 刀光影里人不歸第八百七十二章 殺伐果斷笑談中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焰飛騰 流砂金木銷熔第六百三十三章 生死存亡第八百四十五章 酒中豪情似海深第五百九十五章 魚腸名劍綻寒芒第五百六十六章 白衣勝雪刀玄光第四百三十六章 文華之盛 以載道育精英第四百三十八章 鐵蹄洶涌 大地風雷忽動第四百五十三章 長安新府 美人笑靨如花第四百七十三章 由來賭局 從容暗藏玄機第一百九十四章 燈火闌珊 星辰寂寥第三百五十九章 伏兵起 烈火燒第六百五十八章 烈士暮年第三百四十五章 紅纓染 當縱橫第三百一十九章 災無妄 禍因果第三章 青郊十里外 秋風酒意香第二百五十七章 俠骨原是女兒香第四百一十八章 風過雲卷 微行時不留蹤第七百六十三章 林中見鹿第四百章 塞上雪 大漢風第五百四十五章 單于成擒作漢囚第三百七十五章 當年少 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