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決戰局 奮英武

長安城,未央宮中的皇帝劉徹終於接到了急如星火的北疆邊報。匈奴人的十萬鐵騎,在這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大舉南下了。

這個消息是在昨夜的後半夜時分傳回長安來的。八百里紅翎信使在路上累死了好幾匹馬,把右北平太守老將李廣親自手寫的急報,不顧性命的帶了回來。

當凌晨醒來的皇帝陛下看到這份昨夜從宮門外遞進來的戰報時,他心中的震驚可想而知。戰爭,發生在意料之外。

在從前的那些年月裡,匈奴人還從來沒有在冬季出過兵,因爲草原嚴寒多變的氣候,根本就不適於騎兵們在這個時候作戰。對於他們來說,最佳的戰爭時機,應該是在草長鶯飛的開春或者是秋高馬肥之際。

匈奴人很久以來的蠢蠢欲動,早已經使漢廷十分警惕。在早些時候的廷議中,皇帝和臣子們的預測結果,漢朝和匈奴的戰爭爆發,最早應該是在明年春天。爲此,由長樂侯元召提議的大練兵,在這個冬天已經進行了幾次。

有些準備,當然還沒有做好。然而,匈奴人並不按套路出牌,戰爭竟然提前爆發了,而且是在這個未曾想到的時候。這不免讓皇帝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老將李廣在戰報中寫的很詳細,匈奴人這次出動與往日不同,看來是經過了周密的策劃。從潛伏在草原深處的漢朝細作傳遞的密報可以得知,這次的十萬人馬,全是挑選的精兵良將,由部落王之中勢力最大的左賢王和耶律王分別統領。匈奴單于羿稚邪給他們的任務是,踏破長城,直驅長安!

從這句口號中,可以看到匈奴單于赤裸裸的野心,他是要重演當年匈奴進逼長安百里內,逼迫大漢天子簽訂城下之盟的舊事啊!想到這一點,這幾年正要奮武鷹揚的皇帝劉徹心中的怒意早已按耐不住。從馬邑之圍到現在,他這口氣已經忍了很久了!

“朕不想再忍了!這次絕不能再只做防禦守勢,要出擊!朕意已決,從現在開始,絕不容許匈奴人的馬蹄再踏過長城半步!”

在含元殿內,面對着被緊急召集而來的羣臣,皇帝一開口,就說出了自己的底牌。這次他沒有耐心再聽臣子們的爭執討論了,既然兩國間的一場大戰早晚避免不了,那就從現在開始吧!

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本來以爲還會有些持重老臣會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然而場面卻恰恰相反。只不過片刻的靜默之後,第一個站出來大聲附議贊同的,竟然是朝堂上最爲穩重的太中大夫鄭當時。

“老臣贊同陛下之言,漢匈世仇,時當戰矣!不過,陛下也無需急迫,要詳細籌劃,方是取勝之道。”

皇帝劉徹心中大喜,他就是怕一些老臣們會阻撓,統一不了意見,成爲發動國戰的障礙,卻沒想到鄭當時馬上就站出來支持了。

“陛下既然有此決心,臣也附議。可以一戰!”

丞相公孫弘也緊跟着出言附和,他雖然在朝堂上的權力比起前面的幾任已經大大不如,但畢竟是三公之首的位置,他的支持也是至關重要的。

“微臣也同意!此事無需再論,揚我大漢之威風,無論勝負,與匈奴人真真正正的較量一次,當戰!”

御史大夫張湯更是大聲贊同,此人雖然是酷吏出身,在朝廷權利爭鬥中有些不擇手段爲人所不齒,但在對外征伐這樣的事情上,卻從來沒有拖過後腿。

“臣附議……!”

“陛下英明!”

“匈奴人狼子野心之輩,早就該好好的教訓一下!末將願爲前驅!”

此起彼伏的贊同聲在大殿上響起。竟然是一個羣情激奮,紛紛請戰的局面。皇帝劉徹心中振奮,臉色都有些微微的發紅,不禁擊掌讚歎!

“好!難得難得,真是難得啊!諸位愛卿果然都是忠貞爲國之輩。有你們這樣的支持,朕心甚慰。只要我們朝野內外,君臣一心,匈奴人就算再厲害,也無所懼爾!”

說到這裡,皇帝帶着不加掩飾的笑意看着太中大夫鄭當時,點了點頭。

“鄭卿家,此時與匈奴全面開戰,國庫支持方面,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吧?”

大規模的戰爭,除了精兵強將之外,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後勤保障的支持,要想打勝仗,在很多時候說來,後勤保障是否供應的上,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要往裡面砸錢啊!武器裝備、兵馬糧餉、後續各方面的調配,這所有的地方都需要錢財的支持。

這些年來,大漢朝廷的庫府,一直是歸鄭當時管理的。他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任何人都取代不得。聽到皇帝問道這個問題,他的臉上浮現出了笑容。

“陛下,這個問題無需擔心。微臣之所以對陛下的戰爭之議首先站出來贊同,正是因爲對於庫府方面心中有底,無後顧之憂,這才同意不妨一戰的。我們的家底,經過這些年的積累,已經太豐厚啦。堆積的米穀需要經常晾曬纔不會發黴,穿錢的繩子都已經爛斷了,是需要到了用它們的時候了。呵呵!”

“原來如此。哈哈哈,聽鄭卿家這麼說,那麼,朕就放心多了。”

鄭當時點了點頭,想起這幾年朝廷庫府財富和民間的巨大變化,他的聲音中帶了許多感慨。

“陛下,能夠得到今天的這個大好局面,與列位先帝的勵精圖治是分不開的,更要感激上蒼對我大漢的眷顧。老臣記得曾經聽長樂侯元召說過一句話, 我們大漢的盛世馬上就要來了!經過老臣這幾年的觀察,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已經初顯崢嶸氣象,這真是一件令人萬分激動的事啊!想不到臣垂垂老矣,在有生之年,竟然還有機會親眼目睹一個千年盛世的到來……老臣……老臣真是榮幸啊!”

說到這裡,這位操心國事大半輩子的忠正老臣竟然泣不成聲,潸然淚下。

含元殿內響起一片唏噓聲,有許多和他同樣感受的人,在這一刻也有些忍受不住。是啊,一個王朝的盛世,這是無數人想往的時代!只有記憶中還沒有忘記那些戰火流離的人,才能真正的明白,這樣的時代,是多麼的寶貴。

從三代聖王以下,祖先們又何曾經歷過真正的盛世呢?千年的戰火綿延不絕,殘暴與征伐,興衰與輪迴,又一輪戰火重燃……一直到那位偉大的秦始皇帝統一天下,那個時候,現在站在朝堂上這些人的很多父輩祖輩們以爲,一個盛世王朝將要開始。

可是,上蒼的意志誰也不可預知,曾經被天下無數人寄予期望的大秦帝國,就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了。強國夢碎,山河傾覆,天下重歸混亂。

如果說漢高祖皇帝劉邦是被上蒼重新選定,結束天下戰亂的那個人,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多少人相信,現在大漢王朝經過七十餘年的發展,所有人已經都深信不疑。

“天命所歸,在於劉氏”,這句當年羣雄爭霸時候的讖語,被這些朝堂上的臣子們重新在腦中記起來的時候,尤其增添更多的認知。

大漢朝,已經不是高祖皇帝北伐匈奴被困白登山時候的大漢朝了!在這盛世來臨的前夜,它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國戰大勝來開場。有一些老賬需要對手還清,更需要敵人新鮮的血液來祭奠和壯行!這是從皇帝到臣子再到普通士卒共同的心聲。

一場決定國運的戰爭,就在這樣的氣氛中被決定了下來。在皇帝陛下親自分派下,各個有關的部門,馬上行動起來,開始做各項戰爭的準備。帶着秘密詔令的信使重新從長安出發,星夜趕往北疆邊關,把皇帝陛下的意志帶給所有的將士們,讓他們全軍動員,準備大戰!

駐紮在長安城北的北軍大營將軍和城西的細柳營將軍,同時接到了皇帝特使的虎符調令,命令他們抽調敢戰之將士,準備好作戰一切事宜,擇日北上赴雁門關最前線協同作戰。

皇帝和幾個衆臣商議過後,初步估計了一下,這樣一來,參加這次戰爭的漢軍總計也已經達到差不多十幾萬了,與匈奴兵馬數量相當。

不過僅有這些是不夠的,要想取得勝利,不是光憑着意志和熱血就可以的。匈奴鐵騎縱橫無敵的名聲,可不是輕易得來的,那是真正經過血與火淬鍊而成的百戰之兵。在以往的軍中評估中,漢軍士卒與這些從小就生長在馬背上的匈奴騎兵作戰時,雙方的傷亡比例達到了六比一。

也就是說,一個強悍的匈奴騎兵他的戰力值,在戰場正面衝殺中,可以殺傷五六個漢軍士卒,這是非常令人吃驚和可怕的。這也是漢朝一直不敢真正與之展開決戰的最主要原因。

“好在,現在自己的手中已經有了一隻矯健兇猛的獵鷹,元召那小子一直替自己養着,是時候收回來讓它去爲國狩獵了”。

皇帝劉徹一邊往建章宮走着,一邊擡起頭來時,彷彿正看到遼闊的雁門關外,有一支從草原跑來的蒼狼,已經露出了利爪和獠牙。

天高地闊西風烈,走馬彎弓射天狼!黑鷹展翅,長風萬里,今日去後,間關百戰,轟轟烈烈的驚世傳奇就此拉開了帷幕!

第七百九十五章 各自爲戰第三百八十章 傾城立 有佳人第七百七十八章 矯旨傳召第四百五十一章 馬踏碎紅 且攏滿袖芬芳第七百五十章 命如草芥第三十九章 風動驚飛鳥 夜涼隱笛聲第二百五十八章 鐵騎衝陣試鋒芒第六章 潛龍沉淵底 平湖暗潮生第三百八十六章 變又生 朱雀門第六百九十六章 含元殿中第八百四十七章 心似絕代天驕種第六百四十三章 生死難以第四百三十章 烈烈風塵 壯士埋骨黃沙第八百八十五章 鐵騎飛渡珞珈山第七章 小樓名梵雪 有女字靈芝第五百七十八章 蘆葦灘前飛鳥驚第二百八十六章 狼子野心當誅殺第八百八十二章 天命尋常難猜解第六百二十五章 波詭雲譎第二百五十七章 生死事 殊難料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三百二十章 酒意多 人成魔第一百三十八章 恩仇快意 率性慷慨第八百五十二章 芝蘭玉樹滿庭芳第八百五十四章 麒麟佳兒當爲王第八百一十一章 風吹雨打舊江山第四百九十一章 下弦月落 大漠雄風似刀第四百一十九章 龍在九天 大音處聽無形第七百二十八章 長歌英雄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姿國色 如花美眷玉成第三百二十四章 肝膽氣 摧鋒芒第八百二十九章 縱橫捭闔誰可當第三百四十五章 紅纓染 當縱橫第六百八十九章 刀光劍影第七百五十七章 東海尊者第八百五十五章 華夏龍騰風雲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下棋局 若似掌上煙雲第七百三十九章 勝敗無常第三百八十五章 河上誡 曾聽聞第十六章 金刀流光意 山河社稷情第一百零四章 縱馬長安 此間少年第八百六十五章 氣塞西北何人劍第一百章 安得兩全法 天機未可說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一百二十九章 與子同袍 豈曰無衣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雷起處似無聲第五百零三章 天地爲席將進酒第三百二十九章 識時務 爲俊傑第五百五十四章 風過無痕密謀劃第二百七十六章 回首長安煙雲暮第五百九十九章 虎威喝斷小西山第六十一章 觸發千機動 風起波瀾生第八百一十二章 紅顏不負眉間雪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騎絕塵第四百六十七章 心中有劍 莫問前路艱險第五百八十九章 素衣白馬人當歸第七百三十章 仇人之恨第二百九十章 胸有蹈海平天策第八百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破刀光第七百六十七章 田齊貴胄第一百九十三章 盛世山河 妙手補闕第一百六十四章 萬千朱紫 一人白衣第七百一十五章 堯母門中第三百八十三章 長安夜 亂風雲第二百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酒中刀第三百二十八章 樓船至 鎖大江第八百七十一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百九十八章 御劍斬破摧人膽第八百七十一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十三章 潛蹤匿影過 誰知他是誰第一百二十五章 千騎飛過 萬箭難發第八百三十五章 無限榮耀在遠方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去紫臺連朔漠第七十五章 心之所善兮 九死而不悔第三百六十三章 長風吟 虎狼嘯七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八百三十一章 旌旗招展城頭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少年李陵第六十章 山水冷回眸 煙籠長安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盟猶在 錦書難託第五百七十三章 難辯英才與屑小第七百六十二章 碧海青天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死之間 勇者無敵第一百零九章 飛羽流雲 彈指殺機第四百一十九章 龍在九天 大音處聽無形第二百八十八章 臨危受命披戎甲第六百八十六章 煙籠長安第七百二十四章 威名所在第一百九十章 掌中煙雲 紅顏血煞第四百五十章 甲光向日 報君黃金臺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運籌謀劃 決斷先機第四百二十一章 此心誰知 榮辱功名爲輕第六百六十一章 長安秋雨第七百四十章 爲卿披甲第六百九十三章 黑鷹飛將第三百零一章 玄刀負 白衣渡第二百章 長劍既出 飲血方休第一百零八章 神兵利器 九臂連環第七百二十章 春雪飛煞第五百八十章 星垂平野千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