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劉徹的心中其實非常矛盾。他既念念不忘放不下對尋仙訪道長生之術的渴求,又非常厭煩會受到所謂“天道”的制約。
只不過,天子的想法隱藏的很深,所有臣民既不敢也無法去妄自推測。卻沒有想到,這世間唯有一人,根本就不用去多費腦筋,早已經知道皇帝的心思呢。
元召素來對這些裝神弄鬼的宮中仙師們沒有什麼好印象。不管哪個朝代,信奉這些傢伙的帝王們,非把好好的江山弄亂了不可。
王朝鼎盛的時候,因爲他們的參與,很可能會讓社稷敗落,君王身死。而等到王朝末期的時候,這些人的出現,就更加可怕。大道廢,妖孽出,禍亂天下,流毒四方!
早晚有一天,會讓皇帝徹底明白,這些傢伙是有多麼不靠譜!而元召現在要做的就是,通過一次次的實例,讓天下人都知道,所謂“天機”,既不神秘,且有跡可循。
他的這一番言論,即便是夏侯元嬰道法高深,也已經被氣得臉色發青了。大膽狂妄無法無天不知天高地厚……這些詞,同時從他心裡涌了出來。
“今日議國事,百姓安危重!你既非大臣,又無良策,理應速速退避,免得貽誤大事。再敢多言,羽林侍衛何在?把他亂棍趕出去!”
只不過沒有等到夏侯元嬰再與之爭辯,站在尚書令位置上的元召已經拿出了重臣的威嚴,大喝一聲,正氣凜然,令人驚懼。
夏侯仙師的臉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這般公然的羞辱,他還從所未遇。正不知如何是好,皇帝終於咳嗽一聲,打了圓場,招招手,讓他回到原位。
“元卿,好了,對人對事不要這麼鋒芒畢露嘛。夏侯仙師也是爲了江山社稷着想,你就不要爲難他了。呵呵!”
皇帝劉徹意味不明,和稀泥完事兒。這位老仙師他還有用,可不能被元召氣跑了。
“陛下,臣哪有那些閒工夫搭理他啊。不過,夏侯老頭兒你也不用不服氣,等到幾天之後,把所有事都安排好了,我會讓你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天機可測!”
衆臣聽到這裡都心頭一振,暗自猜想,元召難道又有什麼新鮮玩意兒要拿出來?看來又有好戲看了。
夏侯元嬰看着年輕侯爺的臉,心中又氣又恨,很想上去踹兩腳,但他很可能永遠都不會有這個機會呢。只得轉過頭去,不理睬他,卻已經把其列爲必殺之人。
沒有人會顧及這位仙師的感受,因爲,元召接下來所奏請的事,纔是真正的讓人大吃一驚。
元召請皇帝降旨,命朝廷開庫府,撥出專門兒的錢款,用於救助這次震災受難者。而且,從這次開始,形成一項持續的制度,以後在大漢疆域之內,凡是發生較爲嚴重的水、火、震災等情況時,對於不能自救的貧苦百姓,由國家予以幫助,重建家園恢復生活……等等。
含元殿上雅雀無聲,看着這個侃侃而談的年輕人,即便是如張湯、嚴助等一直以來對元召心懷嫉恨的人,在此時此刻,心頭也掠過了幾絲佩服。
這是真正施德百姓的善政,在這一點上,無人能予以否認。如果真的能夠立下這樣的規矩,那麼將會功德無量,不管是劉皇漢室還是當今天子,都會被臣民更加愛戴和讚頌。
本來以爲皇帝還會斟酌再三呢,卻沒想到,元召說完以後,他略一沉吟,馬上就答應了下來。隨後,含元殿上羣臣起舞拜伏,稱頌萬歲之聲不絕!
皇帝高高在上,俯視羣臣的感激涕零,心中暗自得意。好的名聲,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有多麼重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當初先皇那麼多兒子,爲什麼最後繼承皇位的會是他呢?最大的得益,還不就是因爲母親和舅舅早早地教會了他搏取好名聲的方法而已。先皇喜悅之,遂爲欽定。
更何況,雖然說買個好名聲要花去不少錢,但這件事既然是元召所請奏的,那還怕什麼?他有的是賺錢的法子,朕既然給了你面子,那過上一段時日,當着這小子的面抱怨幾句宮中用度緊縮,他還不乖乖的再獻上幾條廣開財源的路子?這等名利雙收的好事,傻子纔不答應呢!
皇帝心中的得意不便與人言,自己偷着樂就是了。當即金口玉言,命令元召全權負責調度此事,不管花多少錢,一定要做到讓朕的所有受災子民們都滿意。
元召暗自撇撇嘴,早就知道不用多說,這位皇帝必定會想明白這其中的關竅,果不其然。不過,這樣在民間博取巨大聲望的事,卻不是身爲臣子者所應該擔當的。
於是,元召馬上奏請,可以把救災事宜交於太子殿下來負責。太子乃國之儲君,由他親自出面撫慰百姓,與皇帝陛下無異。
皇帝簡直就要哈哈大笑了。真是想不到,元召小小年紀,竟然處事如此幹練老辣,所有能想到的盡皆滴水不漏。當朝理政,分憂解難,從此可以放心矣!
他卻不知道,也隨着衆臣拜賀的元召此時心中得意比皇帝更甚。許多惠民政策的實行,這只是剛剛走出第一步而已。以後將會瞅準時機,一點一點部署更多的。自己已經屹立朝堂,權柄在手,信心十足。
這位皇帝在歷史上可是個著名燒錢的主兒啊!等到不久之後,大漢兵威所向,匈奴敗北,四周鄰國盡皆拜服的時候,也就是他窮奢極欲使勁開始折騰的時候了。與其把國庫中那些積累起來的巨大財富被他糟蹋在吃喝玩樂求仙問道上,還不如自己提前做好策劃,幫助他用於改善民生呢。
幾項利國利民的大事,就這樣被很快的決定了下來,並且在朝會之後,迅速地得到了執行。災難雖然無情,人卻有情,全力以赴之下,這次的損失被降到了最低。
不管是長安還是關中大地上的百姓,在隨後幾天大漢太子巡視各地災情的隊伍面前,盡皆拜伏塵埃,萬民叩首零涕。更有當地宿老聯名高舉感謝書,請太子殿下回未央宮的時候轉交給皇帝陛下,以表達來自民間的最深感激。
“元哥兒,這些年我在博望苑師傅們督導下讀遍聖賢書,即便對那些大道理懂得再多,也不如今天親眼看到的這一幕對我的觸動大!養民生息,國之大任。這些普通的百姓,原來這麼容易滿足,我們只不過是做了應該做的,他們竟然如此感激……!”
太子劉琚一路歸來,感慨萬千。他這幾天跟隨元召跨越幾個郡縣,撫卹慰問,雖然不避風塵,十分辛苦,但卻是他長這麼大以來,感到體會人間世態最深刻的一次。
“呵呵,太子……。”
“元哥兒!早就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沒有外人在的時候,我們是兄弟相稱啊!”
“好吧。小琚,你知道我這次請求陛下讓你出來做這些事的原因嗎?”
“當然知道,你是爲了替我提前營造在民間的聲望,這些……臨出宮之前,母后跟我說過的,我們都很感激。”
太子想起衛皇后暗地裡對他叮囑過的一些話,心中對元召不遺餘力的幫助銘記肺腑,言辭摯誠。
元召笑着輕輕的搖了搖頭,他們共乘的馬車重新進入長安永定門,遠近忙碌的人,不管是百姓、商人還是甲士,都停了下來,對這支行走的車隊恭敬施禮。
“你說的那些,只是一方面。而我最想要的目的,是讓你好好的藉此機會看看這民間……記得曾經有一位賢德的君王說過一句話,我認爲不管放諸於任何時代,都非常有道理。小琚,你想知道嗎?”
“想!元哥兒,請賜教!”
劉琚神色鄭重,他知道元召從來不會無的放矢。
“天下大勢,如同江河。君王爲舟船,百姓爲流水。江河有平靜時,亦有洶涌時。流水可載舟,而更可以覆舟……這其中的關係,不可不慎重!”
太子劉琚心頭劇震,他從來沒有聽一個人把牧民的道理講得這麼透徹過。這短短的幾句話,比他看過的幾屋子書都來得明白。
“元哥兒!這、這是哪位賢王所說的?這樣的至理名言,我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啊!”
“呵呵,你不需要知道這是出自誰的口中,只要真正的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就行。好好記着吧,將來……我希望你也不會忘記。”
劉琚一把握住元召的手,他比元召雖然小了三歲,可是個子卻比他高一大截。
“元哥兒,你放心,如果真的到那一天……你曾經對我說過的所有道理,我都不敢忘卻!”
元召呲了呲牙,趕忙甩開了這英俊太子的手。這大白天的,兩個大男人拉拉扯扯的,要被人誤會了就不好了,自己可從來沒有那龍陽之好!
太子劉琚卻沒有想到那些,他只是感到心中很振奮。不過,當他們經過明月樓下時,看到前面路邊對馬車行禮的季英等人,卻忽然心中想到一事,又急忙把元召的胳膊拽住了。
“哎呀!元哥兒,你不會真的忘了吧?三天後是什麼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