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風煙起萬里 流年嘆未央

有詩句描墨:

江山如畫琅,修竹掩宮牆。

乾坤琉璃瓦,國色最無雙。

風煙起萬里,流年嘆未央。

清霜洗舊塵,雪染梅花妝。

當這個冬天,長安城的第二場雪又降臨的時候,大地一片銀白,許多雄心壯志和居心叵測都被暫時覆蓋。

但許多的策劃和陰謀,已經在看不見的地方悄悄發酵醞釀,等到時機成熟,自然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在世人面前。

魏其侯竇嬰終於辭去了大漢丞相的職務。這是一個象徵,標誌着掌握幕後隱形權利多年的長樂宮對當今天子正式放開了權力的掌控。

同時,更讓許多人已經有了預感,朝廷上下也許很快就要大換班了。

皇帝對竇嬰這位三朝老臣給與了很高的讚譽,各種豐厚賞賜自然不必說。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武安侯田玢因爲前段時間的瑣事被皇帝勒令回家反省,並沒有立即如願以償的坐上那個丞相的寶座,朝堂上的那個位子就暫時空缺着。

這未免讓人平添許多猜測。甚至更有坊間傳言,皇帝並不想再繼續讓勳貴們繼續把持朝政了,他屬意的丞相人選並不是田玢。

據小道消息,皇帝本來的打算是讓御史大夫韓安國暫時掌理朝政的。然而,前段時間出了點兒小意外,韓安國在去早朝的路上不小心墜馬了,傷了腿,暫時在家休養,所以當朝第一人的位置就這麼空缺了下來。

不少人爲韓安國惋惜,這麼好的機會竟然錯過了,他養傷的這段時間極有可能會有變數發生的,也許那個位子以後他永遠沒有機會坐上去了。

然而,另有一種悄悄的說法流傳, 御史大夫是故意傷了腿的。因爲韓安國看似是木納老實之人,其實卻是大智若愚。在太皇太后徹底放權以後,看這青年天子的氣象,以後朝政大計必然會與以前截然不同了,作爲朝堂之上的首席輔政大臣,如果所思所想與皇帝不一個節拍,那後果自然不妙啊!所以自忖難以擔當此任的韓安國,就用這種方式,悄悄的躲避過去了。

當然,這些說法莫衷一是,撲朔迷離,難以讓人相信。不過皇帝並沒有急着調整朝政班子,反而陸續頒發了幾項在別人看來無關緊要的任命。當時並沒有多少人明白這其中的玄機,在很久以後才恍然大悟。

首先是宮中御林軍進行了調整。未央宮衛尉李廣拜爲右驍騎將軍,同時兼任細柳營護軍將軍。長樂宮衛尉程不識拜爲左驍騎將軍,同時兼任細柳營後將軍。以太僕公孫賀爲輕車將軍。其餘另有數位將軍的任命不必細說。

而這次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任職僅僅數月的光祿勳大夫王恢,竟然被降職任命爲了大行的官職,同時兼任屯軍將軍。

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調整,而被降職的王恢竟然欣然上任,其中所含的意思讓人猜不明白,平添許多疑惑。

王恢,祖籍是北邊兒燕地人,曾經以大行一職作爲使節出使過西域幾個國家,對邦國間的交往有着很多豐富的經驗,是資歷深厚的外交人士。

而這次他又被重新任回舊職,不得不令人猜想,難道朝廷與鄰國的交往間又有什麼事需要他出馬了嗎?

其實,如果細心一點的話,這當中的某些事還是有跡可循的。

在這個冬天,天下各地的郡縣都接到了一道密令,各地駐軍抽調精銳兵馬,以不同的名義秘密北上,最後集結於燕趙之地的各處軍營中。

而徵集的糧草也通過不同的渠道,秘密轉運到了這些地方。當最後皇帝派出的特使把這些軍事行動的結果報到御案上的時候,大漢馬步三軍已經結集到近40萬衆矣!

天子劉徹細緻的看完這些情報,滿意的點了點頭。可以了,織網的材料已經足夠了!現在可以安靜的等待時間和時機了。

而在這一年就快要過去的時候,元旦慶典之日,年輕的天子卻又宣佈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

按照高祖定下的規矩,分封於天下各處的劉氏藩王們,在這一年的辭舊迎新之際,除非是因爲特殊原因上不了路,否則無論是誰,都要奔赴長安覲見天子的。

這條規矩,所有的劉姓王爺們是必須要遵守的。當然,也有例外。

在大漢開國至今七十餘年的時間裡,只有兩位已經封地的王爺破過例,都曾引發嚴重的後果,因爲他們的身份都很特殊。

其中一位就是竇太后的小兒子,先皇景帝的胞弟,樑孝王劉武了。

相比較起來,世上母親大概都是偏愛幼子多些吧。竇太后雖然身份尊貴,胸襟見識不凡,但溺愛小兒子這一點她也沒能例外。

並且因爲她的過於溺愛和偏袒,最後,讓心胸本就不夠寬廣的漢景帝對自己的這個親弟弟也有些懷恨起來。

對於劉武來說,竇太后的溺愛對他是福也是禍。來自於皇帝哥哥的處處排擠,壓制和冷淡,終於讓他那顆本就敏感的心深深失落,年紀輕輕就鬱鬱而終了。

而樑孝王死的時候,正是元旦過後沒幾天。因爲他入冬患病,體弱難行,沒有千里迢迢來長安賀旦,讓皇帝對他的猜疑更深了,甚至連他的病情都沒有派人去慰問一下。

失望,怨恨,憂傷……終於讓劉武死在了春天即將到來的時候。而他的死,直接導致了素來對自己的皇帝兒子不滿的竇太后的怒意,母子關係一度冷至冰點,也由此引發了長樂宮與未央宮之間的許多矛盾。

而最後漢景帝的英年早逝,也不得不說與他對這種冷淡母子關係的失望和傷心脫不了關係。

另一個曾經元旦不來朝賀的王爺就是吳王劉濞了。

“吳楚七國之亂”震驚天下,留於史冊,是大漢立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全國性叛亂。

但引發這次叛亂的最先起因,因爲皇家的刻意隱瞞,真相諱莫如深,卻是少有人知。

導致這次嚴重後果的人,其實還是漢景帝本人,只不過當時他還只是太子而已。

各種史書流傳的記載,說漢景帝自小性子狷急,脾氣有些急躁,缺少容人之量,品性與他父皇的寬宏大量正好相反,不是沒有道理的。

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封地在吳越之間,鎮守東南歷時已久。因得銅山鑄錢,又煮海水爲鹽,壟斷厚利,故此,國力日益強盛!

他從來不把堂弟漢文帝放在眼裡,文帝繼位十多年,他一直陽奉陰違,表面順從而已。後來聽從臣子的勸諫,爲了不讓天下人說他禮儀不周,便派來世子劉賢到長安問候皇帝,順便留下以做質子,表示沒有不臣之心。

當時身爲太子的劉啓和劉賢歲數相仿,倒是合得來。一天兩人在東宮樹下對坐下棋,各自帶來的隨從們在小主子的身後出謀劃策,各有勝負。

劉啓仗着自己是太子,非要贏過劉賢才罷手,一局棋走到關鍵之處,劉啓誤下一子,被劉賢棋子圍住,眼看這一局又要輸了,劉啓想悔子,劉賢卻不肯依從。

兩個人都是年少氣盛,漸漸爲了一枚棋子爭執起來。太子劉啓怒起心頭,順手操起鐵製的棋盤,就朝劉賢頭上猛砸過去,吳王世子來不及閉讓,被擊中頭顱,當場腦漿迸裂而亡。

劉啓當時也就十多歲年紀,見此情景,知道闖了大禍,趕快躲進自己母親竇皇后的長樂宮去求助。

漢文帝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以他的性格,本來是想重重處罰太子,以平息吳王之怒的。

但竇皇后太護短了,哭哭啼啼的在自己丈夫面前一頓哀求,想起她們母子跟着自己在遙遠的北疆代國所受的苦,文帝無奈,心軟了下來,只得扔下手中的劍,長嘆一聲,放過了自己闖了大禍的兒子。

後來與朝中大臣們商議過後,用上好的棺木厚斂了劉賢,準備派驍騎營護送回吳國去。

吳王劉濞聽到消息後,悲憤交集。世子劉賢是他最優秀的兒子,是要接替他的王位的,如今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他哪裡肯善罷甘休!

他派精銳人馬,在吳國封地的邊境截住了朝廷的來使,不肯接受靈柩入境。

“死長安,即葬長安爾!”

當這句滿懷悲憤的話連同靈柩轉回長安的時候,漢文帝的心境無人得知,只是這位素來溫文爾雅的帝王,把手中的劍重重的砍在了御案上!

而從此以後,吳王劉濞再也沒有來過長安,元旦朝賀也只是派使節進貢而已。

三年後,文帝駕崩。再三年後,吳王聯合六國反矣!

所以元旦朝賀,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除非病亡、叛逆,各處的王爺們都是要來的。而皇帝的許多大政方針、新政措施往往也會在這時候公佈。

尤其前段時間已經有許多傳聞,長樂宮的太皇太后已經歸政與天子,從此安心靜養,不再過問朝廷的事。這可是一件大事啊!王爺們就更需要親自來長安探個究竟了。

淮南王劉安,自然也在這些王爺之列。當他們懷着各自不同的心情進入含元殿,各項朝賀禮儀進行完畢,與朝中大臣們一起,分列於班次站好的時候,卻聽到皇帝宣佈了第一道詔書,令所有人大吃一驚!

“有詔,冊封皇子劉琚爲皇太子,旦日舉行大典……!”

第二百九十六章 雲頭蒼莽逆水寒第五百六十六章 白衣勝雪刀玄光第八百零九章 敢教日月換新天第四十章 箭去如流星 無敵是虛名第三百四十六章 長風烈 貫西東第八百五十四章 麒麟佳兒當爲王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去紫臺連朔漠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刀三首 陣斬名王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里瀚海起悲歌第七百零八章 鉤弋宮深第二百九十八章 英雄刀劍分長短第七百二十二章 拭劍天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青史斑駁第二百二十三章 名劍美人正年少第二百三十七章 男兒快意需殺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此間少年當英雄第二章 日暮知途遠 道左有奇聞第七百九十五章 各自爲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刀光劍影第八百四十六章 可上九天攬風雲第七百九十三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三十章 青草深處埋忠骨第四百三十五章 千乘萬騎 殺場傲然紅衣第二百五十三章 刀劍碎夢生死分第二百零一章 千里東海水一瓢第五百九十四章 舊恨新仇分成敗第八百零八章 隻手乾坤潑肝膽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石無醫非是病第一百九十七章 紅塵初妝 山河無疆第六百九十六章 含元殿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玄刀金羽曾沾血第三百五十章 三軍畢 將出塞第三百七十九章 旌旗卷 映朝霞第五百零三章 天地爲席將進酒第一百六十七章 男兒快意,唯有報仇第一百八十三章 月夜射虎 故人西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輕策馬 奏凱歌第六百八十九章 刀光劍影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仇從來無緣由第七百六十七章 田齊貴胄第二百八十章 柔情似水意何如第八百五十七章 帷幄天下掌中藏第五百二十章 策馬雙騎情切切第六百五十八章 烈士暮年第二百五十四章 英武飛揚逆征塵第九百九十二章 天下何爲貴第八百九十章 千生百劫此身輕第三十章 天下如棋盤 聖手論輸贏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機初綻透甲光第六百七十六章 天威難測第五百三十三章 龍城大戰萬兜鍪第一百八十一章 功勳銘刻 重任在肩第二百五十三章 刀劍碎夢生死分第一百二十一章 朔風乍起 雷霆霹靂第五百二十四章 雲光乍破聽奔雷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焰飛騰 流砂金木銷熔第二百八十六章 狼子野心當誅殺第五百七十六章 黑雲飛渡錦官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龍城大戰萬兜鍪第七百七十五章 山河託付第九百九十二章 天下何爲貴第五百六十八章 鐵甲風塵歸長安第四百零六章 聞說長安 故夢封塵猶在第七百四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六十九章 彼岸花事了 人間緣未消第二百八十二章 半生風雪長安路第八十四章 風雪北歸客 江山夢裡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識時務 爲俊傑第八百一十四章 滿座衣冠朝天闕第三百七十五章 當年少 在天涯第五百四十三章 所向披靡萬人敵第五百八十二章 火光歃血身染紅第八百零六章 將軍已握殺人劍第一百三十章 俠骨重劍 紫陌青衫第六百四十七章 殺人立威第五百章 戰旗之下 獵獵血海睥睨第一百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兵法傳奇第七百六十九章 野心勃勃第一百八十七章 榮辱興衰 系一念間第一百八十章 漢時宮闕 威儀赫赫第二百八十三章 笑談天下布棋局第八百二十章 西域兵敗守孤城第八百五十四章 麒麟佳兒當爲王第七百七十六章 兵火之城第二百五十章 長刀所向殺氣生第六百三十六章 無藥之疾第四百八十二章 天機難測 誰知禍福成敗第六百四十二章 血雨腥風第三百八十九章 何爲先 孰當重第一百七十四章 牧馬在野 間關百戰第六百二十七章 雨驟風疾第二百零一章 千里東海水一瓢第二十四章 未雨綢繆夜 風過已留痕第六百六十四章 波詭雲譎第三章 青郊十里外 秋風酒意香第二百一十章 無形殺機酒未醒第八百六十六章 聲震蒼穹龍在天第八百三十九章 雄霸之圖將崩塌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敗有因 禍福無門第二百三十九章 掌上笑談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