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老謀深算王子師

呂布加入反董陣營後,便沒有什麼好隱瞞的了,王允帶着他前往密室。呂布雖然早有心理準備,然而看到在坐者或名聲高遠,或位高權重,心裡還是不免顫抖一下。顯然,去歲董卓遇刺後,高舉屠刀,大肆清洗長安士人,凡殺戮數千人,血流成河,但此舉不僅沒有把士人殺怕殺服,反而使他們隱藏得更深,並獲得了更強的力量。

皇甫嵩起身握住呂布的手,欣慰地笑道:“呂中郎驍勇無敵,善戰無前,今棄暗投明,則我方,勝算大增,董卓必亡。”

“……”呂布看看面前的皇甫嵩,又看看向自己走來的朱儁,兩人一手平定黃巾之亂,是大漢國最富盛名的名將,先後官至車騎將軍,董卓未入京前,無論是名望還是地位,都無法與之比肩。甚至當時皇甫嵩坐鎮長安,手握數萬漢軍精銳邊軍,實力更在董卓之上,可惜皇甫嵩忠良也,不忍漢室陷入內戰,一而再再而三向董卓妥協,最終使董卓輕易地整合了整個司隸地區,兼併數以十萬計的漢軍,成爲京畿霸主。

皇甫嵩、朱儁不是一向潔身自好,保持中立,從不參與紛爭嗎。不然,董卓早就對他們下手了。要知道,雖然兩人現在不掌兵權,但聲望猶在,漢軍之中,受過二人恩惠的將領不計其數,是可以威脅到董卓性命的人,與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士人不可同日而語。

看來,董卓的胡作非爲徹底激動了這兩位爲了社稷,選擇屢屢忍讓、退讓的名將。

這是天欲亡董卓啊……

呂布心思電轉,感慨萬千,笑着回道:“將軍北平黃巾,西御韓遂,用兵如神,威震天下,董卓與將軍相比,猶如螢火與皓月之別,縱然無布,亦可誅卓。”皇甫嵩曾官居左車騎將軍,但那是以前的事了,如今任御史中丞,外督刺史,內領御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朝會時坐皆專席,號稱“三獨坐”,地位崇高。而呂布不呼皇甫嵩中丞而呼爲將軍,是對皇甫嵩的敬重。在他看來,御史中丞權位雖厚,然糾察百官卻非皇甫嵩所長。所謂名將者,必拜將軍,擁萬衆,睥睨天下。

皇甫嵩搖搖頭道:“董卓雖惡,卻是當世梟雄也,非僕一人所能敵。惟有齊心協力,衆志成城,方可除掉此獠。”

朱儁頷首笑道:“義真所言甚是。呂中郎不必過於自謙,除董,呂中郎不可或缺。”

王允說道:“好了,諸位就不要客氣了,還是議一議正事吧。”

呂布落座後當先問道:“陛下何時痊癒?”天子病癒,董卓入京,就是他們行動的日子。

王允答道:“就在這兩三日間,預計董卓將在五六日後歸來。”

“這麼快?”呂布心裡一驚,五六日,時間也太緊了。

黃琬代王允回道:“呂中郎無須憂慮,我們從天子生病之時就開始秘密籌謀,各方準備早已就緒,可謂萬無一失,只等董卓入甕中來,乖乖引頸受戮。”

王允問呂布道:“奉先你那邊可有同志?”同志即爲志向相同者。

呂布沉吟一聲道:“布同鄉,騎都尉李(肅)仲恭、張(遼)文遠,素與我親善,而不睦董卓,可拉爲外援。”

在座諸人聞言無不改顏,本來只是隨便問問,沒報期望的王允不想兩個大餡餅砸在頭上,直有頭暈目眩之感,急急問道:“奉先此言當真你有把握拉來二人?”

難怪他們興奮至此,騎都尉屬九卿光祿勳,平日入衛宮室,掌羽林騎,李肅、張遼如果反正,則殺死董卓的機會,將至少增加一成。按皇甫嵩先前的論調,士人成功機率至多一半,呂布加入,提升到八成,而李肅、張遼,再添一塊籌碼,那就是九成的成功率了。

看着在場諸人欣喜若狂的樣子,呂布心中先訝後悅,眼睛不自覺的微微眯起,以掩毫光。他之所以參與討董,固然生命堪憂佔據九成九,但也未嘗沒有向上爬的野心。董卓待他,外表親近,而內心猜忌,中郎將,看似地位不低,實際要兵無兵,要權無權。

而今看來,在這個團體中,自己的重要性比想象中還要大,大很多……若除董成功,他將一躍登上大漢國權力的巔峰。

諸人從未像現在這般信心滿懷,興致勃勃地討論着,彷彿,擊滅國賊,振奮社稷,就在眼前。

皇甫嵩沒有參與討論,他非常冷靜,見大家越說越激烈,決定澆一盆涼水降降溫,出言提醒道:“呂中郎、李、張都尉於宮內伏殺,董卓便是插翅也難逃。但董卓死後並不意味着萬事大吉,相反,那時,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要危險。京兵及外兵,特別是董卓親信,這些人只忠於董卓,而不知社稷爲何物,我們要防範他們不顧一切的反噬。”

聽了皇甫嵩所言,大家都是平復心情,安靜下來。

朱儁緩緩說道:“長安軍權,盡數掌握於左將軍董旻、中軍校尉董璜之手,兩人皆爲董卓至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向我們妥協的餘地。董卓一死,兩人必反。這是我們需要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呂布說道:“可否將兩人一同引入宮中,一併殺之?”

朱儁搖搖頭道:“呂中郎常在董卓身邊,豈不知其人素來多疑?自遇刺後,更是膽小如鼠,帶董旻、董璜入宮,等於是再無後手,把自己的性命交出來,呂中郎認爲他會這麼蠢嗎?也許董璜會隨在他的身邊,但董旻,必居城郊軍營,震懾朝野。”

室內一陣默然。朱儁轉謂皇甫嵩道:“義真,董旻副手中郎將徐(榮)子盛乃是你的故將,是你把他從河北帶來關中,你有把握策反他嗎?”

諸人眼前一亮,皇甫嵩則皺眉道:“徐子盛,燕地良將也,董卓待他一向不薄,每有所請,無不允之,似遼東公孫度,便是由他舉薦。”長安消息蔽塞,兼且道遠,皇甫嵩並不知道公孫度已在上個月爲公孫瓚擊殺。皇甫嵩頓了一下,又補充道:“不過僕有一點可以肯定,他不會爲了董卓而興兵復仇。”

士孫瑞問皇甫嵩道:“董卓死後,詔書於他,命他格殺董旻,成否?”

皇甫嵩猶豫一下道:“此事我拿不準。”

王允說道:“可否令乃侄皇甫(酈)伯秀率兵南下,兵逼董營,徐子盛必然就範。”

皇甫嵩道:“爲國家計,伯秀自然絕無問題,但段(煨)忠明和董卓相交數十載,態度曖昧,未必會同意伯秀出兵。”董卓麾下除董旻、董璜掌握的京兵外,外兵大致分爲五方,段煨、皇甫酈是其中之一。前者爲正,後者爲副,將兵兩萬,鎮守長安北方一(渭)水之隔的左馮翊治所高陵。北御北地,東防河東,阻止蓋俊勢力入侵三輔。

王允一臉剛毅,決然道:“義真何必顧慮重重?如此作爲,豈能殺死國賊?皇甫伯秀手持詔書南下,我不信段忠明敢於阻止。”

“……”皇甫嵩一怔。王允的話就如同一記悶棍敲在頭上,令他恍然驚醒。是啊,王允說得對,何必顧慮重重,以前就是因爲自己想得太多,才使得董卓逐漸坐大,造成今日之禍。想到這裡,皇甫嵩臉上再無一絲遲疑之色,面色凝重地點點頭。

王允悠悠道:“解決京兵,就只剩下外兵了……”五方外兵,刨去段煨、皇甫酈長安北方這一路,其餘四方,皆爲董卓親信乃至宗親。

分別爲長安以西,右扶風陳(倉)、雍(縣)一線的右扶風都尉樊稠部兩萬,監事西涼韓遂,以及護衛郿縣萬歲塢的安全。

第三路在長安東南,武關都尉李蒙部萬人,防守的對象是荊州袁術。

第四路在長安以東,弘農境內,中郎將董越、東郡太守胡軫部兩萬,主要的敵人是河南雒陽的蓋胤。

第五路在長安東北,河東,中郎將牛輔、河東太守楊定部三萬,敵人是駐紮於襄陵、安邑的關羽、張繡。

“李蒙兵少,不足爲慮。另外三路,則有些麻煩……”

士孫端說道:“在我看來,此事易解。如果密令蓋驃騎,令他牽制河東、弘農之軍,這樣,我們只需要面對西方樊稠一路人馬,幾對長安構不成威脅。樊稠此人,匹夫之勇,或擒或殺,如翻掌耳。待穩定三輔局勢,進而揮兵東進,與蓋驃騎前後夾擊,掃平關中。屆時,吾等輔天子而號天下,關東諸州,必然響應,如此,則天下定矣”

昔年,蓋俊之父蓋勳爲京兆尹,以韓遂爲患,募兵五千,置五都尉,所用皆高門士人,素有名聲者,其中桂陽魏傑爲破敵都尉,京兆杜楷爲威虜都尉,弘農楊儒爲鳥擊都尉,長陵第五鉨爲清寇都尉,而士孫瑞,正在此列,爲鷹鷂都尉。他和蓋勳關係一向良好,雖對蓋俊近年種種做法感到不滿,但當此時,士孫瑞倒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王允聞言眉頭高高皺起,他對蓋俊是半點好感也欠奉,其內則不思治民,打壓士族,外則不思勤王,四處用兵。在他看來,蓋俊之行爲,比董賊強不了多少。

朱儁和王允抱着一樣的想法,提出了自己的擔憂:“蓋驃騎年紀雖輕,卻是文武兼備,人中之傑也。他若真心爲社稷着想,自然是萬事皆好,就怕他別有私心畢竟,似河東牛輔、弘農董越之輩,董卓至親爪牙也,絕無歸順朝廷的可能。而他們和蓋俊雖有齷齪,卻是涼州同鄉,走投無路下,說不得會俯首北方,到時蓋俊之勢,不可擋也。才除狼,而後得虎,恐非國家之福……”

朱儁進而一拍几案,輕聲嘆道:“唉可惜有蓋(胤)伯嗣爲阻,不然我一紙親筆書信,孫文臺接到後,定會揮軍西進,肝腦塗地,爲國除賊。”

衆人紛紛點頭附和。去歲關東州郡皆蹉跎,惟孫堅不懼艱險,獨向關中,激戰董卓,若非袁紹從後壞事,派兵偷襲豫州,說不定董卓此時早已伏誅,可謂忠矣。諷刺的是,他們顯然不清楚孫堅孫文臺這個在他們眼中忠於國家,勤於王事的臣子,上個月派兵南下攻打揚州,幹起搶地盤的勾當。

皇甫嵩自被王允點醒後,勇氣倍增,笑着說道:“諸位過於畏懼蓋驃騎的聲勢了,其人遠在晉陽,莫說一時插不上手,便是來了,大義、人心皆在我,何懼之有?”

諸人想想也是,只要己方團結一致,無論是董卓餘黨,抑或蓋俊,皆無能爲也。

最後諸人經過商議,決定密令蓋俊的同時,也應把袁術拉下水,使雙方互相牽制,相安無事則好,若有一方敢輕舉妄動,就連勢另一方予以壓制,長安朝廷從中漁利。

議事畢,衆人散去,各自展開行動。轉眼間,密室內只剩下王允和士孫瑞兩人,不知怎地,氣氛竟然變得詭異起來,半晌,士孫瑞試探地問道:“王公,不知詔書一事……”欲殺董卓,聯衆志,自然缺少不了詔書,否則名不正言不順。而擔任着尚書檯之首尚書令的王允,正是負責起草詔書的人。

王允默然良久,悠悠道:“君榮,你來起草吧。”

“……”士孫瑞比王允尚長一歲,今年已五十有七,家世顯赫,博學無所不通,是和馬日磾齊名的關中大儒,智計過人,一眼就看穿了王允的意圖。

三次針對董卓的行動,第一次,舉兵東迎關東羣雄以臨長安,王允出面提議,但他是切合實際,而非言之無物,董卓一直未加以懷疑。第二次伍孚刺殺,王允隱於幕後,事泄後,其治下五大尚書僕射,兩人被抓,另有十餘名尚書郎受到牽連,他依然沒事。這一次,哪怕是有九成勝算的情況下,他還是不打算浮出水面,寧願把功勞讓出來,心機之深,非常人所能及。

士孫瑞直視王允,重重道了一個“諾”字。他並不介意被王允推出來,若是怕死,他當初也就不會加入反董陣營。

第398章 問第148章 羽林第313章 家傳噩耗第364章 初定第362章 老謀深算王子師第356章 正旦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389章 長安城破第448章 敵至第306章 決定第450章 入羌第70章 董卓第57章 她第266章 奔襲鄴城第305章 坐而論之第87章 洞房第27章 蔡家有女 病如西子第36章 袁紹三友第459章 自刎第446章 背叛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442章 慘敗第2章 父親第48章 決定第91章 到任第13張 盧水胡第281章 迎荀彧第10章 惡月惡日第409章 斬將第19章 福禍?第328章 救災第303章 陳、趙、杜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41章 贈刀第278章 交換第130章 赴死之戰第334章 受挫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313章 家傳噩耗二百一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367章 猜忌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第359章 龍山大營第174章 漢民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152章 大將軍何進二百一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384章 單挑第25章 徐州三英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116章 豪傑來歸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314章 北返第268章 得鄴第348章 雙喜臨門第71章 美如壁畫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129章 激戰第273章 不該現世的騎兵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191章 以少勝多第179章 鬼神第345章 過目不忘第51章 意外第408章 走投無路第79章 迎親第353章 郭淮、司馬懿第324章 殺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第323章 匈奴第282章 財富第200章 婚事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第343章 慘敗第424章 登岸第74章 曹操第401章 敲打第143章 廣宗會戰(五)第391章 亂止第177章 援董卓第234章 人才第37章 驚聞醫聖第298章 獲高順第115章 黨錮解 袁紹出第130章 赴死之戰第313章 家傳噩耗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250章 面目全非第123章 許縣之戰(下)第72章 有字不識第218章 劉備第272章 橫掃第384章 單挑第261章 爭分奪秒第372章 南下第279章 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