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知道李庠看不起那些仨瓜倆棗,胃口已經被吊起來了,熱衷的是分分鐘幾百萬上下,即便是明白聚少成多,但也很難提起胃口來,更知道這個所謂的什麼得不償失,其實是擔憂,擔憂鋪子鋪的太多,難免會涉及到僱傭更多的人力成本。
後者倒是很有道理,但是,王迪並不是沒有考慮,卻還是堅持這麼去做。
其實出發點倒不單單是吸金那麼簡單,而是中國最基層力量對政府的免疫能力和抵制力度,超出了他的想象。這便是一直和官方相愛相殺的鄉紳。都說皇權不下鄉,礙於古代社會諸多環境條件的限制和宗法制的強大影響,官方無法將勢力完全滲透至最基層的鄉村(成本太高,力不從心),所以,必須利用鄉紳的力量,但是,當鄉紳以及地方士族力量過於強大後,官方集權力也會被極大的削弱。
所以,鄉紳的影響貫穿於整個中國古代社會的始終。公元前221年,秦掃六合統天下,推行郡縣制,縣下設鄉,鄉設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賦稅訴訟,遊徼掌治安。鄉紳對鄉村社會擁有某種控制力和治安的管理與裁判權。大多時候,鄉紳影響着宗族族長的推舉產生,鄉紳在民間基層有很大的威望和權利。那些在鄉間宗族中負有盛望掌握權利的人在宗法制的影響下壯大家族勢力,逐漸形成了鄉紳這一重要階層。在科舉制形成前,朝廷官員大部分來源於地方望族和士族,也有通過舉孝廉做官的平民官員,這些人都擁有較高的政治地位或文化素養,可以得到當地百姓的信服,從而能在野影響鄉村治理。
也就是說,這也是王迪對抗世家大族的另一條戰線。那就是把世家的“臍帶”給掐斷了,雙管齊下,成熟型的要處理,萌芽階段的也不能姑息。
之前二線士兵下鄉帶着操練就是一次試水,這麼做不會觸動地方鄉紳的根本利益,同時還可以以最小的成本來腐蝕拉攏村民,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能夠爲己所用。
但是,好景不長,初期的順利以後,弊端開始顯現出來,首先,鄉紳們對這種做法有了牴觸情緒,雖然說沒有察覺到什麼,但是本能上還是感覺自己的某些利益在被觸動,所以,也開始了溫和的對抗,比如,暗示農民們出工不出力,抓住獎勵制度的弊端搞大鍋飯:今天張三演習得了第一名,明天就不要再接再厲了,換李四頂上去,到最後,很巧合的實現了“共贏”的局面,你想挖牆腳把裡面的精英和有天賦的種子選手從自己手中剝離出來就沒了可能。
等於是向王迪宣誓了主權:這些草民屁民,和你們高高在上的傢伙們沒有任何關係!而民衆們的選擇也是告訴別人:這點甜頭還不足以“感動自己”去背叛“主子”。
王迪不是沒想過發動羣衆搞批鬥大會,直接一步到位打土豪分田地。但是,也就是在心裡想想罷了,且不說民智是否得開,底層會不會支持,真要來這一出,怕是自己要衆叛親離,先死一步了:再是鐵桿粉的李流和李庠兄弟,不也是新晉權貴嗎?這荊州最大的地主是誰啊?不就是自己這個荊州牧嗎?
革自己的命?王迪就算覺悟到了,勇氣也沒到啊。
至少,現在的時機並不成熟。
所以,在心裡暗爽幾遍過過癮以後,還是準備另尋他途。
“每介紹一個到錢莊開戶的新客戶,在賬戶中存下1000錢,那麼作爲介紹人,可以得到……500錢的獎勵?能夠介紹10人以上,則自動升級爲組長?在500錢的基礎上額外獲得1000錢的獎勵?在本鄉發展組員超過500人以後,就可以成爲當地錢莊的掌櫃?!”
看到王迪開出如此優厚的價碼,二李傻眼了:你這是嫌棄自己死的不夠快嗎?嫌棄錢散的太慢嗎?尤其是最後一條,你總不能爲了降低運營成本,直接把主導權拱手讓出去了。
“二位且放心,”王迪自信滿滿的說道:“只要堅持如此做的話,最後死的一定不是我們,相反,還會成爲最後的贏家,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將這鄉里的錢莊,讓那些鄉紳們牢牢地掌控。這個應該不是難事吧?”
“當然不是難事,那些鄉紳如何會在乎區區幾個提成的小錢,若不是有了一個掌控錢莊的機會,都未必會去拉人頭……”李庠說着說着,突然明白了什麼:“怎麼?子均,難道你是故意的?”
當然是故意的,不然怎麼會捨出來這麼大的好處,發動羣衆鬥地主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就是因爲思想認識上不去嘛,思想認識上不去就是因爲仇恨指數上不去嘛,拉仇恨還不容易?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老百姓辛辛苦苦存下來那麼點錢出於對你們的信任存在了錢莊裡生利息,結果,利息沒看到多少,本金卻都不見了,還能不急眼?到時候就看誰更有利用價值就支持誰好了。
那麼,第一步,自然就是要讓這百姓手中的錢都滾進錢莊,也就是地方鄉紳的手中。
拜這一年經濟發展迅速,農業豐收,王迪採購糧食和其他物品時價格喜人,再加上軍事訓練獎勵落實到位,所以,但凡是個勤快的人,又沒什麼災病災害,老百姓的腰包還是有點腫脹感的(也沒什麼花錢的地方,所以存下不少錢來),錢莊倒是有所耳聞,但對他們而言,還是一個新鮮的事物,總覺得有人替你管錢還反過來給你好處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路途遙遠,交通受限,存取錢都不方便,也只能忍了。
現在好了,錢莊下鄉了,不僅如此,管錢的還是平時低頭不見擡頭見的鄉紳大老爺們,熟悉得很(當然,你認識人家,人家未必和你熟悉),只要辦存款的人多了,這錢莊就在村裡不走了,還是自己人看着—鄉紳們卻沒有說提成的事情,畢竟這個好處會令人心理不平衡,你們這些窮鬼,有利息就不錯了,還不知足嗎?
所以,在屁民們看來,這個福利簡直是上天的恩賜,如何能錯過?於是,紛紛“慷慨解囊”。
他們以爲,這錢,就是在村裡集中保管,按月取利息就行了,安全得很。
也有很多人蠻聰明的,知道這利息出自於哪裡,還不是別人,甚至就是自己的本金?但是,只要還有人往裡面存錢,只要這現金流動沒有乾涸,那麼,自己就是安全的,大不了發現情況不妙,搶在別人前面把錢提出來便是,就不信自己那麼倒黴,偏偏是最後一個。
總之,所有人都認爲自己是最聰明的,反應最快的,定然不會吃虧,只要盯緊了村裡的錢莊就行了。
殊不知,這錢存進去之後,轉眼間可就不見了:確定儲蓄資金倍增,下鄉政策第一步圓滿實現以後,王迪立刻跟進了最新的“福利”政策,針對鄉紳的。
大額存款存進城裡的錢莊,利息翻倍,至於這存款來源,是來自鄉鎮的錢莊,還是自己家中,沒人在乎。
於是,幾乎所有的鄉村錢莊,除了預留出夠支付兩三個月的利息資金之外,其他的資金都存入了城裡的大錢莊去吃差價。
王迪和李庠等人,眼睜睜的看着這羣滿嘴仁義道德,自詡公正的鄉紳世家權貴們,一個個在金錢面前露出了醜惡的嘴臉和貪婪的笑容。
那一點點的疑惑和理智,在現實面前被擊的粉身碎骨,化爲烏有,即便有人提出了疑問也在鬨笑聲中無地自容,落荒而逃。
有錢不賺,你是白癡嗎?至於這錢從哪裡來,並不重要!
卻沒有人注意到,隨着自己財富的增加,這物價水平,也有了緩慢的擡升跡象。也許在他們看來,這種情況實屬正常,只要自己有錢,買得起,便不是什麼問題。
粗略估算,各大錢莊中,沉澱下來的資金已經達到了200億錢的規模,這其中,有將近120億是民間儲蓄。
衆人看到這個龐大的數字後,一個個強忍着沒有進入癲狂的狀態,王迪,還是表現的很淡定。
倒不是他已經見怪不怪,是因爲,還有另外一個數據統計只有他自己知道,王蕃給他的,自己手下所有“印鈔廠”開足馬力,也只是打造出了150億五銖錢。
也就是說其餘流進來的都是假幣。
還是能夠以假亂真的那種。
王迪已經查探出來了,基本上都是來自於江東,是孫皓乾的好事。而且,這個數字必然還在擴大。
這也是王迪不造大額面值貨幣的一個原因,江東那邊是不要臉的,而這,也是面對鉅額利益,人性的一種必然反應,好在,這孫皓現階段還處於盜亦有道時期,僞造貨幣質量都有保證。
但是以後就不好說了。
所以,既然已經達到了吸金的目的,爲了避免夜長夢多,王迪,很快就要推出下一步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