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9:偉大

偉大的醫師們,出動吧!

疫情期間,被人們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醫者們,從來都是扮演着衝鋒陷陣的角色。不要以爲古代生產力落後,組織能力和交通能力受限,這個制度玩不起來,更不要以爲古人就沒有拯救蒼生的覺悟:

自漢代起官方就派遣醫官巡診,爲疫區和患者免費施藥,東漢元初六年夏,“四月,會稽大疫,遣光祿大夫將太醫循行疾病。”什麼意思?就是從中央直接派太醫到地方巡診,直接派發藥品。建武十四年,會稽再次發生大疫,死者萬數,太守鍾離意“獨身自隱親,經給醫藥,所部多蒙全濟。”什麼意思?堂堂太守深入疫區。千萬不要以爲是作秀,司馬懿的大哥,所在皆有政績,深受百姓愛戴的司馬朗是怎麼死的?與夏侯惇、臧霸等徵吳。到居巢,軍士大疫,朗躬巡視,致醫藥。遇疾卒,時年四十七”,與夏侯惇、臧霸等征討吳國,到達居巢。軍隊中流行瘟疫,司馬朗親自去視察,派送醫藥,因此染病,去世。

東晉時期,在疫情頻發之際,隔離已經成爲定製,然對確實關乎帝國運轉的直侍則可例外,這是不得已的鋌而走險。對於嚴重者還可啓動快速通道,“疾疫者以醫馳馬救療”;《南齊書·文惠太子傳》中記載,蕭齊太子長懋“與竟陵王子良俱好釋氏,立六疾館以養窮民”(是不是覺得這些臨時建立起來的醫院有些眼熟);隋唐時期,中央設太醫署主管醫政,包括疫情防控,每年都會根據時令準備傷寒、瘧疾及金瘡之藥(類似於病毒研究所搞疫苗研發),貞觀三年令諸州治醫學,開元十一年要求諸州各置醫學博士一人,開元二十七年詳細到各州按人口比例配置醫生,十萬戶以上州置醫生20人,萬戶以下置12人,“各於當界巡療”(醫療下鄉了,深入一線);到了宋代,大量的官辦養病機構開始涌現(注意,是涌現),比如,熙寧九年,越州大疫,“爲病坊,處疾病”,朝廷設立太醫局賣藥所,下設和劑局和惠民局,和劑局統一生產藥品並定價,謹防假冒和囤積;惠民局則在疫期無償施藥(一個負責嚴厲打擊投機倒把行爲,一個負責搞慈善,事實證明,官辦機構也是可以把這些事情做好的)。

王迪眼下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在創新,也從未超越古人,只是在下意識效仿,無意識的向那些偉大的人們致敬(真的是無意識和下意識的,因爲這些事情,他,除了司馬朗那件事之外……統統不知道)。

正是因爲這些事情,我們的先人一直在默默的做着,理所應當的做着,所以,當王迪一聲令下,拿出了積蓄的老本,將近4000名“職業”醫師,將近3000名即將畢業的“醫學生”,以及途中簡單操作訓練出來的沒有上崗證的臨時工“赤腳醫”,沒有一個人臨陣脫逃,沒有一個人罷工辭職,而是毫不遲疑的踏上了征程,隨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各級基層政府的組織協調下,散落了荊州大地的各個角落。

他們是拯救這個世界的英雄嗎?

恐怕……那些在生死線上掙扎,在隔離中日夜煎熬的民衆們並沒有這種認識,估計疫情之後,醫師,在他們眼中,依舊是令人不屑的存在,甚至,在這些醫者眼中,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和英雄二字掛上鉤的。

但是,在王迪心中,他們是英雄,既然是英雄,就要有與英雄相匹配的待遇和地位。

首先,要尊重的就是醫師們的生命權。

之所以一下子撒網式派出了手中幾乎能派出的一切醫療資源(包括備用資源和梯隊),就是爲了減輕他們的工作強度,同時,明確強調任務就是兩項:巡查,將那些疑似疫病,但只是普通可救治的病患篩選出來治理,普及,向所有民衆普及隔離政策的必要性以及最基本的飲食衛生習慣。至於一些躍躍欲試的醫學狂人(希望可以通過研究死者死因來研發藥物,整理理論知識體系),他們的訴求,被王迪嚴厲禁止了。

這雖然是好事,但是,還是等疫情之後再說吧。

這個時代的設備條件和醫療理論,要想有什麼突破性發現,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放任開來的話,很容易因爲剛剛勉強控制住的疫情而導致大量的醫師染疾死去,所以,這種“不必要”的措施和行爲,還是放一放吧。

除了這兩個核心工作之外,其他的,如免費派發藥物,統計疫情,掩埋疫死者(喪葬費也是由政府下發,喪葬也有政府處理,避免家屬單獨處置時處置不當引發再次傳染)等邊緣工作,就交給政府人員和“志願者”們去做吧。

其次,要尊重的就是醫師們的物質待遇。

我們鼓勵這個時代出現英雄,出現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勇者,但是,不代表對於他們,只有一句空洞的口號,物質待遇,必須匹配上,所以,當醫師們踏上征程的時候,王迪就已經把他們的工資薪水給翻番了,還承諾,各級政府中,所有的醫館將正式成爲有編制的“事業單位”,疫情期間的工資待遇之後依舊保留,並且,所有醫館的編制也隨之翻番,只要能夠拿到行醫資格,都將在醫館之中有一席之地(編制數額擴大,行醫資格考覈嚴格程度並沒有下降),如果不幸在此次疫情中犧牲,將一次性發放十倍工資的撫卹金,家屬中,老人贍養,孩子直接進入醫館學習,一些費用政府負責,當然,如果有其他家屬的未來保障不同需求和想法,也可以一併提出來,只要合理,儘量給予滿足。

拜多年以來的口碑,王迪說話還是很有可信度的,所以,這兩大“天條”祭出來,所有的醫師們都是鼓足了幹勁——當然,因爲各種待遇刺激而工作積極性提高,無損他們的偉大。

因爲,這活,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除了很多人純屬是無藥可治之外(醫師們所謂的巡查問診,除了篩查之外,也只能起到一個心理慰藉作用了,很多時候都是無能爲力的),稍有不慎,就會被患者傳染,自身也加入到與死神搏鬥的行列當中……

即便做了種種的保護措施,但是,此次疫情波及面實在是太廣,所以,還是在投入工作後的前兩個月當中,有2000多名醫師退出了一線陣地,其中,不幸身亡者達到了800人之多。

也正因此,漸漸地,人們,改變了對醫師的看法(偏見),甚至,很多商人,自發的掏腰包去犒賞,很多文人,也開始歌頌起這些平凡的英雄來……

難道還有意外的收穫?除了物質待遇之外,醫師們還將收穫在這個時代不可能擁有的榮譽和社會地位?順便,民間慈善機構也有了點苗頭啊。

王迪不敢做此奢求,他只希望,世人對醫師,對醫師這個職業,能夠多一點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理解,並且,儘量的把這種尊重和理解,在疫情之後,多維持一段時間吧。

至於這慈善機構嘛……

據《周禮·地官》記載,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職中,設立地官司徒,助其教化國民,安定天下。有現代民政部部長部分職能的司徒,爲做好民政工作要採取六項措施,即“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賑)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不過呢,這是官方的慈善機構。

民間的慈善機構呢,主要特點是,個人行爲(有錢人,有社會地位的人)、手段單一(大災之年,施捨粥食,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宗教行爲(尤其是以後佛教興起之後)、特殊時期大規模出現(疫病多發期和大災之年)。

看着世家在內的有錢有權有地位人士的熱心之舉,王迪準備趁熱打鐵,在疫情過後,把這個東西做大做強,做成常態化——太平歲月就沒有需要救助的人了?這也可以算作是官方力有不逮的一個有力補充了吧?

當你們付出金錢後,政府也會相應的給予榮譽方面的獎勵,讓你們知道,能夠傳家的,不光有詩書,有財富和權勢,還有情懷和理想,更是通過此舉,宣揚每一個行業,每一個職業,只要你做到了極致,就是可以稱爲偉大和高尚——以此瓦解士農工商這樣的傳統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