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俞元李恢

王書送至南中益州郡雍愷手中,書中前述雍氏先祖受漢恩典,又則雍愷今之叛亂,並申明瞭漢王劉徵絕無坐視道理,若雍愷不及時醒悟,納書請降,必遭滅族之禍。

劉巴洋洋灑灑的寫了長篇,既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更示之以威,豈料雍愷看罷,絲毫沒有悔改之意,當即下令道:“來人!給我斬了漢王來使!待我休書一封,與其首級一併送還江州!”

雍愷雖然在南中叛亂,但對劉徵這邊的局勢卻是時刻關注,自然也知曉現在劉徵身在江州,且面臨多方危險。不過雍愷暫時也沒有辦法更進一步,圖謀蜀川之地。

雍愷等人畢竟是突然叛亂,手下雖然聚起了數萬人馬,但是糧草器械並不完備。眼下雍愷正在催促手下部衆,打造兵器鎧甲,掠奪郡縣糧資,以備軍用。

南中之地,物產豐富,益州郡滇池有鐵,俞元裝山產銅,律高石室山出錫,盢町山出銀,還有諸多這種出銅鐵礦產的地方。這些地方夷人最熟悉,現在都成爲了雍愷物資的重要來源。

有鐵就可以打造兵器,有銅、銀就能鑄錢。以漢律,這些礦產都是國有,但現在已經全部都落入了雍愷手中。

雍愷自恃南中道路曲折,山高路遠,因此對於劉徵信中所言嗤之以鼻。

時俞元大姓豪族爨習在側,見雍愷怒起便要斬殺漢王使者,出來諫阻道:“萬萬不可!兩軍交戰,尚且不斬來使,將軍今若如此行事,是令漢王必殺我等而後快呀!”

爨習是益州郡俞元豪族,原來是太守正昂手下的建伶長,雍愷殺了正昂之後,自據建伶。當初爨習犯事,差點被太守正昂殺死,而雍愷救了他,因此爨習纔在雍愷叛亂之後,爲其從事。

爨習站出來諫阻雍愷,但說出來的話卻令雍愷更加惱怒,直斥爨習道:“匹夫何敢阻我?莫非你還想着投靠漢王不成?”雍愷本就是個粗蠻豪強,幾時講過道理,當初救爨習也不過是因爲爨習是南中本土人氏,雍愷有意要與朝廷派出的官吏作對而已。爨習本不該這個時候出來說話,顯然這番話讓雍愷很不滿,最終遭到了雍

愷的斥責。雍愷雖然對爨習有恩,但爨習也不是個軟弱之人,否則當初也就不會犯事了!見雍愷如此不遜,當衆對自己破口大罵,爨習怒上心頭,顏色狠厲道:“將軍不要忘了!這建伶未必就是你一人說了算!口不擇

言,當心自取其咎!”

雍愷正要開口,爨習已然拂袖而去!

“咄!這廝膽敢在我面前如此放肆!我等早晚必爲其所賣!”望着爨習遠去的背影,雍愷恨恨的罵道。

“將軍何不殺雞儆猴?若欲與漢王較量,必萬衆一心!權威不立,何以號令一致?”手下趁機諫道。

雍愷默然良久,繼而眼中閃過一絲狠色對建言之人道:“此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是夜,爨習竟真被圍攻致死!雍愷起事之時,對爨習還是有所倚重的,但現在他基本上已經坐穩了建伶,自然容不得有人挑戰他的權威。

爨習雖然在建伶爲官,但其出身俞元,部曲產業都在俞元。

當爨習被害的消息傳到俞元時,俞元縣長李恢頓時大驚,急忙問來報信之人道:“此消息確然無誤?”

來人泣報道:“小的拼死才逃出建伶,家主確實被害了!府中八十餘口,除了小的一人,再無人生還!”卻說此人爲何要將爨習被殺的消息告訴李恢,是因爲爨習正是李恢的姑父!爨習雖然在建伶爲官,但家中產業部曲都是李恢在照看,李恢就是爨家的“代理人”,現在爨氏家主被害,其部曲自然唯李恢是從

李恢字德昂,俞元人氏,是個極有主見的人。當時爨習從屬雍愷,李恢就很不同意,現在看來,爨習當時若聽從了李恢的建議,也不至於枉死在建伶。

李恢心中一悲,既然暗忖,雍愷既然殺了姑父爨習,如何還能容得下自己?當即趕緊召集部曲,將爨習被害一事告知了衆人,衆人仰食爨家多年,聽到家主被害,一個個都義憤填膺,誓言要爲家主報仇!

李恢見羣情激奮,於是出來說道:“如今雍愷勢大,不宜以卵擊石!諸位皆受恩與吾姑父,爲爨氏部曲,雍愷既害家主,必發大兵來攻!旦日將至矣!”

衆人聽了李恢的話,情緒一下子又低落了下來。誰都知道,現在的雍愷已經不是往日的雍愷,他若要發兵來攻,憑現在這幾百人根本就無法抵擋。一時間,衆人都沉默不語。李恢見狀,於是說道:“吾觀雍愷此人,有勇無謀,貪暴無恩!遲早必自取其禍!常言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意奔走北上,不與雍氏之徒同流合污!自舉義旗,糾集士衆以迎漢

王大軍!必可報家主之仇!諸位如何去留,請速自決!遲則不免於雍愷刀俎之下!”李恢是個有見識的人,其實他心裡早就已經想好了接下來的路,只是因爲姑父不聽自己的勸告,而且又在建伶,因此纔不敢妄動。現在姑父爨習被害,雖然李恢心中悲痛,但同時也沒有了後顧之憂,於是

便將自己的打算當衆說了出來。

李恢話術精湛,深諳人心,一面說讓衆人自決去留,一面又不斷提醒衆人雍愷殘暴無恩。衆人聽了李恢的話,哪裡還會有其他的想法,紛紛附和道:“我等願意追隨大人!”

李恢見衆人盡皆表明了從屬之心,滿意道:“朱提孟氏,某之舊交!雍愷兵馬將至,諸位速去準備,今日便隨我北上朱提,既謀生路,亦效漢王!”

衆人聽了李恢的話,一時散去,各自收拾了細軟,帶上家小,復又集合一起,隨着李恢一道向北,徑往朱提而去。

朱提即今雲南昭通地區,現在是劉徵治下的犍爲屬國,在犍爲郡之南,益州郡之北。犍爲屬國領朱提、漢陽二縣,二縣皆有城池,置屬國都尉。犍爲屬國都尉孟通,字伯明,便是李恢所言的舊交。

第七百零二章 醫者仁心第三百一十五章 黃權勸龐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君王無情第二百九十八章 吾非董卓第六百七十九章 氣氛尷尬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魏延抗命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切莫勉強第五百七十八章 退出關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楊秋讓道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七百零六章 又得賢才第七百一十六章 成都情勢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漢王藥方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昔日君臣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六百五十一章 廖化相助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備求情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說服徐箕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三百九十二章 矛盾爆發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胡綜覆命第三百零九章 平準均輸第九百四十七章 藉機削權第六百八十一章 陸遜諫言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四百零九章 張任退敵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江東六鎮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臣子本分第二百一十七章 曹軍再敗第三百五十四章 獨見荀諶第四百五十四章 或喜或憂第四百四十二章 非常之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藝從何來第四百六十一章 冒險南進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無荊軍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二百二十四 洞開下邳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收押二公第二百二十二章 呂丘劫道第三百五十六章 周羣解難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子東歸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假道南陽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四百四十九章 荀彧請罪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南陽報危第一千零九章 文聘脫困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秘不發喪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六百一十八章 轉攻江陵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水名士第四百五十七章 七等軍制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修舊盟第二百八十章 兩種心思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東平練兵第八十一章 落井下石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留守魯陽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五百一十六章 韓遂質問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修舊盟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九百七十章 英雄無意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六百零三章 我不負人第六百零五章 荊襄風雲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成都之爭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東出武關第八百三十四章 高定來降第八百三十一章 朵思斷後第六十章 張遼奇兵破汾關第四十三章 壽春獻寶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于禁心結第六百九十五章 馬超出手第九章 這就有老婆了?第三百零四章 射鹿仲由第二十二章 曹劉初會中牟第三百九十章 君臣離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兗州疾書第五百七十六章 無憂高歌第九百二十三章 賊巢已端第一百五十八章 兗州疾書第三百四十三章 舊友相見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在家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八百二十四章 兩份美味第三百一十四章 成都之謀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忠請罪第五百六十二章 奪其兵權第七百四十二章 逆賊合流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倉皇北歸第十七章 路遇沮授第一百零二章 再論禍福第三百六十七章 三才賀壽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冊封魏公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馬岱脫險第五百四十章 四郡出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雲霧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