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梅耶並不認爲自己打壓螢火蟲是錯的。
站在華納的角度,供應商開始強勢,渠道方難道不警告一手,給點顏色?
這就好比你家做手機銷售渠道的,忽然有一家覺得自己技術升級或者別的優勢什麼的,想要最高等的資源鋪貨,難道還真的答應?
這麼做了,自家生產的手機怎麼辦,其他手機廠商又會怎麼看?
哦,合着偏幫他,其他手機品牌都不要了——大家都是會比較的。
放到華納身上,華納也不是隻跟螢火蟲一家合作,其他大大小小的製片廠也都有業務往來,在原有的體系上,螢火蟲仗着成績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資源,這沒問題,但超過上限,那就是格局上的變化,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答應的。
屁股決定腦袋。
以螢火蟲角度來看,製片業務越嫺熟,多拿點怎麼了。
辛辛苦苦鼓搗出來的項目,冒着前景不明的風險,就是爲了把錢都給別人賺?
這也是爲什麼現在的手機品牌都開始涉足下沉式銷售,成立專賣店,而不是分區域代理,後者開拓速度快,但隱患最大,前者雖然慢,但一個腳步一個腳印,最穩定......
當然,巴里-梅耶沒想到萊曼寧願冒着資源不足、影片放映潛力變小的壓力依舊開拓渠道就是了。
而且,更尷尬的是,這渠道不是華納一家,其他幾位看到螢火蟲沒過線,都抱着看好戲的態度,最後反倒把螢火蟲推到了對面陣營......
所以,看起來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緩和關係,但卻是最難辦到的,還不如去挖諾蘭。
畢竟,華納要是能直接命令萊曼,讓他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那還會變成現在這樣?
還不是因爲萊曼不聽話。
緩和關係,拿什麼緩和?除了不願給的更多的利益還能有什麼?
巴里-梅耶只好道:“喬森,你繼續跟螢火蟲保持接觸,至於其他的,我們除了蝙蝠俠,就沒項目拍了?”——華納作爲最頂級的製片廠之一,當然不缺項目製作,有些項目的推動,估計都排到明年去了。而且,緩一段時間再談也好,別讓人家有趁機佔便宜的機會。
喬森應道:“我會的。”
......
其實,巴里-梅耶挺欣賞萊曼這個人的。
對於有才能的導演,他從來不吝待遇拉攏。
前面兩年,兩家合作的很不錯,製片業務這麼廣、全球電影市場這麼大,有足夠多的空間來讓這些人才施展才華,所以,華納真不怕螢火蟲實力增長,因爲電影市場的蛋糕不是一家兩家就能吃下的,而且,螢火蟲渠道不足,這是最大的缺陷。
那時候,巴里-梅耶認爲自己又找到了一個很有潛質的導演,是如環球早年挖掘的斯皮爾伯格一般的導演全才,能爲華納開疆拓土,兩方雙贏,各得實惠。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自己對他的成長速度越來越擔憂,越來越掌控不住,那個老是跟在華納大旗下衝鋒陷陣的猛將,竟然開始擺起譜來,不受命令了。
或許,就像斯皮爾伯格與環球“分手”,建立夢工廠,萊曼也不再留戀華納的庇護,開始爲自己,獨立的打拼。
爲什麼有才能的人總是不願屈居人下呢?還是說人會隨着資源、地位的累積,逐步的增長野望?
華納出手了,沒成功,因爲螢火蟲早已不是那個隨便拿捏的空殼子製片廠。
......
喬森很煩。
自己一個華納製片部的高管,竟然連萊曼的面都見不到。
看着眼前這個無比客氣讓人生厭的約瑟夫,一本正經說着萊曼在剪片,沒人會去打擾,所以要不等等再來。
喬森真想大吼一句,想糊弄也找個好點的理由不行?剪片?不見人?鬧呢。
螢火蟲和華納不和,出現一些拆臺的情況,對此喬森是心知肚明的,他也沒想過一次就能談攏或者怎麼怎麼樣。但人,總得讓我見見吧。
這樣的態度,還是出現在曾經兩家友好往來的螢火蟲身上,不免讓人感慨。
但也僅僅是感慨而已,畢竟涉及到了兩家制片廠的大方向方針,自己一個製片高管真不夠看。
只是自己接了任務,不得不努力協調。
......
約瑟夫其實沒說謊,也沒有在說瞎話糊弄,因爲萊曼真的在剪輯室爲《無法觸碰》忙碌,爲此,他已經熬了兩個晚上,除了吃飯,基本不出房門。
剪輯可以說是對影片的二次創作,拍出來的電影是不是按照思路來的成片,就看一個導演或者團隊怎麼去剪了。
是以,剪輯工作也是後期裡最爲重要的工作,根本馬虎不得。
有時候,剪得爽了,廢寢忘食不過是所有導演的日常。
當然,不見人肯定有誇大,萊曼只是不喜歡被打擾,但無論如何也沒嚴重到誰也不見,什麼也不理的地步。
標記了一處剪輯點後,按照前後劇情的銜接先大致處理一下,等過了這一段嗎,再反覆聯繫上下戲份進行精剪,完成後,再看一遍,萊曼滿意的點點頭。
《無法觸碰》這部劇剪起來算是比較輕鬆的類型,因爲主線清晰,沒有多少分支劇情,戲份都是圍繞菲利普、德瑞斯展開,按照一開始標記的故事走向一路剪下去,基本就OK了。
更別提托馬斯和瑞恩也時不時搭把手,又不拖沓、耽誤,所以只花了三天時間就完成了整部影片的剪輯工作,成片內容的話大致在110分鐘,比原版略微精簡些,主要是場景轉換更加顯得乾淨、不拖泥帶水。
剪輯完成後,接下來還有片頭片尾的插入、動畫logo插入以及字幕、旁白、音效、配樂等等後續工作。
當然,這些就不用萊曼親力親爲了,在專業團隊的接手下,影片只會更加完美。
等他出了剪輯室大門,約瑟夫就彙報了華納的一些事情。
萊曼聽後,知道華納還在堅持,也就笑笑不理。
這一次他們開出的條件確實很苛刻,華納是不可能答應的,畢竟這種影片的發行業務是賺錢的大頭,也是華納賴以爲根基的渠道運營,怎麼可能分一杯羹給螢火蟲。
當然,萊曼的目的其實也不是要華納答應這麼苛刻的條件,只是先把價格開高些,到時候談判起來略微退讓幾步,更能得到實惠。這也算是談判上的一些小技巧吧,反正,華納急不急不知道,螢火蟲是一定不急的。
今年螢火蟲的項目開展還是比較順利的,就是《潘神的迷宮》、《通天塔》這樣的衝獎影片也因爲人脈、獎項上的運作,基本是能小賺一筆,沒有虧損的風險,那製片上還有什麼可值得擔心的。
倒是爲了鞏固北美渠道,藍蝶影業的日子不太好過罷了。
說起來,渠道商除非做到最頂端的地步,不然缺少片源也是挺讓發行公司頭疼的一件事。
畢竟,好的項目在哪家制片廠都是要看點運氣的,再加上頭部效應,中下層製片廠基本不會對藍蝶這樣的渠道商有多麼青睞——同樣的項目,藍蝶發行估摸着會比六大少個一兩成、兩三成的利潤收益,且越是需求資源,越是如此。
這麼一來,哪怕六大抽成高些,但人家能把蛋糕規模做大,分分還是比小渠道商更有賺頭。
類似的算計,誰也不傻。
就算是獅門也是背靠自家的獨立製片,以及資本勢力遍佈歐洲,從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地尋找片源,北美業務也是比較少的,而且還全是平時的人脈積累。
當然,藍蝶的日子終究還是過得下去,這樣的陣痛總歸是要經歷的,所有發行方都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