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根據變色龍研究出來了一種特別輕薄的色彩豐富的可以摺疊的如嬰兒般肌膚觸感的柔性屏幕。
林奇得到了這個消息,差點激動的跳起來,這就是林奇心目中完美的屏幕了。
現在有很多的在廠商都在推出可摺疊手機但是他們的研究卻是非常艱難,如果有了這個屏幕林奇相信任何一家能造手機的廠家都會輕鬆的研究出來一款可摺疊手機。
並且他們的研究成本會非常的低。
可能這個屏幕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會自發光了,但是這也不是什麼特別不可接受的事情,就算這樣的屏幕用來當做手機的屏幕,手機也可以增加一個類似電子閱讀器中的閱讀燈類似的東西,可以在手機的屏內,或者在屏幕外面和電子閱讀器一樣的方式。
它本身可以表達的色彩比最好的屏幕還好上不少,因爲科學家用的是變色龍還有其它可以變色的動植物來進行研究的,這些是自然界有的東西,他們的色彩豐富的很。
有了這個逆天的屏幕,林奇可以開始他的主線任務了,現在主線的任務只完成了1%。
林奇每當看到這個就特別的傷心。
如果這次他還不能研究出來一種驚天動地的新東西出來,他都原諒不了自己。
畢竟這裡有這麼多的經過強化之後的科學家,他們辛辛苦苦研究了好久,才研究出來了這種堪稱完美的屏幕。
有了這種屏幕,林奇在閱讀器上的想像空間大了很多。
以前不敢想像大尺寸的閱讀器,現在看來都不是事了,只要可以解決攜帶的問題再大的屏幕尺寸都不是問題了。
以前林奇也想過未來的電子閱讀器會是什麼樣子的,在他的想像中可能是可以隨意組裝大小的。
類似一個一個小塊,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拆開,一個一個的放起來,需要的時候可以手動把他們組裝到一起。
它立刻就能形成一個大一些的屏幕,屏幕和主機需要分開,他們用近距離通信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比如藍牙或是其它什麼方式。
並且由很多的小屏幕組成大屏幕的時候,那個大屏幕不能看出來有組裝的痕跡,就像現在有的商場裡面會在進入商場的地方用很多的大屏幕組成一個更大的屏幕,但是他們中間那條黑黑的線條是怎麼都無法掩蓋的。
就是那個線條大大影響到了組合屏幕的美感,可能有的人認爲那沒有什麼,以爲本來就該是那個樣子的。
其實那只是他沒有見過不一樣的東西,如果有一個完整的150寸的大屏幕,中間沒有任何的瑕疵,是一體的。
用它來觀看一些東西,再回頭看看那種用多塊屏幕生硬的組成一個大屏幕的樣子的方案,他一定會看出來差距的。
有的時候就是那麼簡單,他認爲的東西只是他沒有去想過美好的東西。
見識過了美好的東西,他們的眼界高了,也就可以區分出來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這只是林奇想像的未來閱讀器的一種形態。
林奇還想到了另一種形態,就是需要一種柔性的屏幕,就是這次第二智慧科技的科學家們研究出來的這種屏幕。
在林奇的想法中,可以做出來一種兩邊固定,但是另外兩邊不是固定的一種閱讀器。
可以活動的那兩邊,分別可以向外擴展,這樣就能突破設備的自身的大小了。
不想用的時候可以縮小的像手機那樣的大小,放進口袋裡面,想用的時候可以拿出來,覺得它的面積太小的話可以把活動的那兩邊給抽開,這樣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閱讀器了。
在上面做筆記什麼的都非常方便,還有也可以在上面閱讀一些影印版的資料。
甚至只要規定了最大的尺寸,你想要5英寸的設備,可以,想要一個6英寸的,也可以,無非就是向外面抽一些,想要A4紙那樣大小的,只要把這個設備可以活動的兩邊完全的抽開就行了。
不過這個設備的難度比摺疊屏的手機的難度還大。
當時林奇考慮這個的時候也還沒有現在的柔性屏幕。
現在有這個屏幕,林奇有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
他手上有一個來自系統給他的神書,或者說是天書。
那個天書它是一個高科技的產物。
林奇大膽的想法就是,他要模仿這個天書,做出來一種閱讀器。
可以用這種柔性的屏幕裝訂成冊,形成一本書籍。
在書籍的書脊部分可以是這個電子閱讀器的主機部分和電池還有存儲的硬件。
當然了還包括控制屏幕顯示的部分。
以前的時候,他從來不敢這麼想,但是他沒事的時候就會拿着天書來學習。
見的次數多了,他有的時候也會想起主線任務,有一次他的目光落在了天書上面,腦子裡面想的是主線任務,林奇突然覺得自己明白了什麼。
他覺得可能系統給他的天書就是在指引主線的方向,只是以前他從來沒有想起過。
現在回想起來,系統也是厲害的不行,從那麼早老遠就能佈局到現在。
幾年前就開始了這個佈局,一直到到了近期才發佈了一個什麼提高文明的主線任務,林奇覺得這一切都像是系統都安排好的東西,他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弄出來似的。
想到就要去做。
林奇從他的幾個想法中,選取了兩個比較靠譜的,看似可以實現的不算是太難的想法,準備做出來。
甚至到了後來,林奇又把他的想法給精簡的只剩下一個了,最後剩餘的想法就是做出來一個和天書類似的電子閱讀器。
終於在林奇和廣大的產品和專家的努力之下,這個閱讀器做了出來。
他的外觀就和普通的一本書籍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他內部的東西差別海了去了。
這種新的產品林奇給他起名叫做——傳播者。
這是林奇寄予它的期許,林奇希望他可以給大家傳播知識,希望人們的知識靠着這個“傳播者”一代一代的傳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