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經濟調整三

我國產權交易制度的缺陷的核心是價格制度問題,突出表現在資源價格成本構成和價格形成機制兩個方面。

其一,資源價格成本構成不完全,導致利益不合理分配。

目前我國資源企業的成本,一般都只包括資源的直接開採成本,而象礦業權有償取得成本、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成本等尚未體現,形成不完全的企業成本。

1、礦業權有償取得成本,這包括前期勘探成本的合理分攤及開採成本:目前在我國礦業權取得環節上,大多數礦業企業的礦業權是無償獲取的。

據不完全統計,在2000個礦業企業中,通過市場機制有償取得礦業權的僅有500個,其餘1500個礦業企業則是通過以前行政劃撥的無償方式得到。

2、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成本:絕大多數礦業企業沒有將礦區環境治理和閉坑後的生態恢復等投入納入生產成本。

例如,全國因露天開礦等累計壓佔土地面積1086萬公頃,損害森林306萬公頃,損害草地76萬公頃,治理這些問題的費用未納入其成本。

此外,還有安全成本、人工保障成本等,也未能完全體現。

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扭曲社會不同利益羣體的收入分配,在這方面,土地資源的情況最能說明問題,其弊端主要表現在如下三點:

1、資源價格該市場化的未市場化,導致價格的市場化形成部分佔比偏低,這是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最突出的問題。

截至1977年底,招,拍,掛出讓土地面積佔全部出讓土地面積的比例只有35%。

特別是經營性土地該市場化而未市場化的問題比較突出,工業用地和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大部未按市場機制運作。

2、已化與未化兩部分並存,形成價格雙軌制。

這種價格雙軌制導致了套利的機會主義傾向:以非經營性用地的名義,通過協議出讓甚至地方政府劃撥方式,低價或無償取得土地,之後再全部或部分轉爲經營性用地,套取高額的利潤。

3、即使有償交易部分,權力部門處於雙重壟斷地位。

在我國當前的土地市場中,權力部門實際擁有雙重壟斷的權力:

一方面,面對土地的擁有者,權力部門是壟斷買方,土地要轉換性質,必須首先賣給政府。

這種強制力使權力部門與業主之間存在一種不對等的交易,另一方面,面對購買羣體這一最終消費者,權力部門又是上游要素——土地的壟斷賣方,消費者要購房實際上必須先從政府處購買土地,這又是一種不對等交易。

在這種雙重不對等交易框架下,無論是權力部門操縱土地價格直接拉高土地成本最終都傳遞下去表現爲高的土地價。

以上三個方面的弊端,必然導致利益分配的扭曲,造成明顯的兩益兩損。

所謂兩益,一是地方政府從操縱土地中獲取巨大利益,據瞭解,一些行政區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佔到財政收入的35%,高者達到60%。

在這當中,一些政府官員在權力與資本合謀中把權力與土地掛鉤,將號稱人類財富之母的土地變成個人、家庭和相關利益者的財富之母進而有可能異化爲腐敗之母。

二是房地產企業獲取較高的收入。

在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獲得兩益的同時,也存在着兩損:

一是農村土地的實際擁有者——農民利益受損。

二是消費者特別是低收入的消費者在高房價的格局下利益受損,這種兩益兩損與資源產權交易制度的缺陷有直接關係。

從當前實際情況看,資源環境產權保護不力,突出表現在對農民土地權利的保護不力上。

土地問題比較複雜,對國家來說土地是資源,但對農民來說土地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產。

因此,保護土地既是保護國家資源,也是保護農民的資產,當前,在這方面,土地徵用隨意性強,範圍不斷擴大,對農民的補償標準過低,補償款拖欠、剋扣、截流等問題屢屢發生,這些矛盾使農民的利益嚴重受損。

據有關方面統計,僅在1955-1967年間,全國徵用耕地240萬畝以上,約300萬農民因此失去或減少土地,如果再考慮違法佔用耕地的情況,估計失地或部分失地農民的數量可能高達500-600萬人。

1970年之後,雖然農民失地問題引起有關方面重視,但這一問題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愈加嚴重。

根據現行對土地徵用的補償和對農民的安置標準,對農民現金形式的補償通常都在每畝1.8萬-2.2萬元之間,鐵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土地徵用,補償一般只有每畝7000-8000元。

即使如此低的補償安置費用,由於實際操作中的問題農民也未必享受得到,1970年立法機構在進行《土地管理法》執法檢查時,共查出拖欠農民徵地補償安置費近十億元。

產權保護不力,對農民收入和生活造成直接影響,從國家統計局一項失地農戶調查中發現,在這些失地農戶中,徵地時安置就業佔2.7%,外出務工約佔24.8%,經營二、三產業約佔27.3%,從事農業約佔25.2%,失業在家約佔20%。

這些農戶耕地被佔用後人均收入水平明顯下降,如果無法順利使農民獲得接續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失地對農民收入水平的負面衝擊將會進一步加劇。

在此想進一步指出,土地徵用過程中農民利益受損,其形成的原因是複雜的,不僅僅是資源產權保護制度出了問題,而且與資源產權界定製度和資源產權交易制度的不完善也有直接關係。

從資源產權界定製度上看,農民土地集體所有的制度安排實際上導致在產權歸屬上的模糊和混沌,產權主體實際上處於被虛置的狀態。

加之現行法律並沒有將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明確界定爲物權,與此相關的處分權和收益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造成產權經濟理論所說的產權殘缺。

從資源產權交易制度上看,行政性的強權代替了平等的市場交易,從土地徵用的認定到補償費的確定和勞動力的去向等,基本由權力部門獨家決定。

所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損害了農民在土地徵用過程中的參與權、決策權和對補償收益的充分享有權,這是一個深刻的產權制度問題。

第83章 你的認識二第280章 我的心碎了第304章 開場白第306章 蓄水池三第317章 採訪實錄二第88章 馬六甲獨立三第489章 陸戰爭論一第339章 債務危機二第312章 事件第97章 東南亞記憶三第534章 降落航母一第255章 解救三第202章 國策貫徹一第45章 餐廳第77章 使人思考的書六第514章 不用憋着了第445章 剷除第336章 回答第303章 聯繫人第603章 預警機日機十二第375章 千鈞一髮第376章 畫上句號第263章 小意思第571章 話題很長四第315章 佈置完畢第231章 落實第154章 起因第84章 你的認識三第307章 開始行動第320章 兩件大事第580章 肅清納米比亞一第402章 折中方案第503章 參照物三第536章 降落航母三第218章 海盜分析一第373章 大隊長日記五第616章 戰鬥的記憶三第343章 背後的原因第481章 憲政解釋第505章 插入伊朗第130章 戰爭結局第233章 經濟調整一第313章 割地一第335章 歷史一第201章 硅資源第134章 海盜問題一第366章 還是資源第186章 武器出口二第326章 稅收第489章 陸戰爭論一第71章 安保公司第242章 軍隊整編四第557章 高效率第538章 甜蜜之後第115章 復興公司故事七第204章 未完的話題第7章 刺殺三第230章 具體的國策二第334章 告別低效增長第630章 司令部日誌二第481章 憲政解釋第243章 太陽能一第397章 現代愚公第46章 牌技說明第134章 海盜問題一第121章 不同的理解第292章 接上關係第224章 人物關係交待第563章 不是單打獨鬥一第502章 參照物二第614章 戰鬥的記憶一第522章 基本成功第70章 北非的思考三第10章 加裡曼丹二第444章 有了藉口第242章 軍隊整編四第167章 該來的總要來四第278章 沒想到是這樣第57章 攻佔加蓬一第512章 更激烈纔好第98章 東南亞記憶四第380章 世界只有兩天第20章 棉蘭之戰第539章 堂堂正正第578章 敵人的描述第139章 最後的清除四第230章 具體的國策二第99章 東南亞記憶五第53章 非洲初印象第118章 肢解原因第562章 制空權第77章 使人思考的書六第457章 悲慘的命運第182章 真實情況第295章 愉快的會面第155章 新東南亞戰爭第276章 我們的未來二第612章 事情很複雜第568章 話題很長一第81章 使人思考的書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