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以史爲鑑

李強現在稱職的當起了葉氏家族的教師,如果放在幾百年前就叫帝師。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這個變局,什麼時候中華民族體會最深?恐怕就是1894年爆發的甲午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中華民族的近代史,堂堂中華敗給小國日本,也讓當時的中國精英階層備受刺激。

甲午戰爭中,中國爲什麼失敗?這當然有很多原因,歷史研究認爲,除去戰場上的槍桿子爭奪之外,中國那時在筆桿子爭奪的軟實力方面,比如國家形象的包裝、媒體策略,都與日本存在巨大的差距,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中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它在媒體領域採取的一些做法。

在中國人看來,甲午戰爭是一場侵略戰爭,但翻看西方當時的媒體報道及後來的史學論述,絕大多數都對中國沒有同情,大多數人認爲,日本打敗中國是文明對野蠻的勝利,是進步對保守的勝利,是人類文明的一次進步,這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於日本進行的宣傳戰的功效。

甲午戰爭,日本人叫做日清戰爭,在他們看來的甲午戰爭,和中國人所理解的截然不同,主要有三個區別:他們認爲甲午戰爭是文明之戰、解放之戰、救亡之戰。

文明之戰即是一種先進文化戰勝落後文化的勝利。

解放之戰則出自一個國人很熟悉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日本認爲中國自明代以來就淪陷了,滿清是夷狄,日本人是來解放中國、光復中原的,日本還認爲在西方白種人的侵略下,黃種人應該團結起來,中日同根同種,必須攜手才能對付西方,這就是救亡之戰,但前提是日本必須把中國先征服改造了,才能解救黃種人。

甲午戰爭爆發,中日兩國的最高領導人都宣佈了宣戰詔書。

光緒皇帝的宣戰詔書當中主要講:朝鮮是我們的藩屬,現在有內亂,它請中國出兵平息內亂,這是中國和朝鮮內部的事情,與別國無關,日本不應出兵。

但日本明治天皇的宣戰詔書,立意卻截然不同,他說,朝鮮是一個獨立國家,現在中國侵犯了朝鮮的獨立,所以我出兵幫助朝鮮鞏固獨立,其次,對中國宣戰是爲了保護朝鮮開放的成果,第三,不斷地強調東亞和平、世界和平。

中國人認爲這是忽悠,但日本的宣戰詔書不是給自己看,也不是給中國看,而是給世界看,很有效,最終也的確影響了當時的世界輿論。

日本對朝鮮進行戰略包圍時,秘密聘請了一個美國專家作爲國家宣傳戰的總指揮,這個人就是美國《紐約論壇報》的記者豪斯,豪斯很熟悉西方媒體的運作方式,在他有計劃的包裝下,西方媒體對中國與日本分別代表着野蠻與文明的認識,形成了一種潮流與共識。

比如紐約的《先驅報》說,日本在朝鮮的作爲將有利於整個世界,日本一旦失敗,將令朝鮮重回中國野蠻的統治,這是當時世界最典型的看法。

亞特蘭大的《先進報》說,美國公衆毫無疑問地同情日本,認爲日本代表着亞洲的光榮與進步。

當時美國公衆中有一種說法,把日本稱爲東方的美國佬,覺得跟日本人很有認同感,實際上這是媒體包裝出來的。

甲午戰爭發動之前,日本本國的媒體開放已經達到了相當的程度,在對外關係上,媒體甚至比政府更極端,更激進,認爲政府應該對中國和朝鮮動武,政府猶豫不決時,媒體就不斷地抨擊政府,甚至鼓動彈劾,激進的媒體,是導致日本國策由穩健轉向激進的重要推動力。

當時日本一家報紙《國民新聞》,就很尖銳地提出,如果政府屈服於中國的話,則國民將趨於反動,乃至大大的反動。

所謂日本人民被裹脅的說法,是不對的,實際上日本打中國是民心所向,當然,這也跟當時日本的經濟不景氣等外部因素有關。

日本駐國外的所有外交官,都精通當地語言,也許口語不行,但寫作能力大多好到可在報刊發表的程度,而大清國派駐海外的外交官們,絕大多數不認識abc,在溝通中存在非常多的問題。

甚至在外交手段方面,中國的表現方式也相當老舊,當時日本駐美公使慄野慎一郎是哈佛畢業生,精通英文,美國的國務卿叫葛禮山,這個人其實對中國還不錯,中日當時都對美國進行公關,中國公使楊儒選擇接近葛禮山的老婆孩子,估計是送點茶葉、絲綢等等。

但慄野慎一郎不同,他天天去葛禮山辦公室拜訪,跟人家談國際大事,談日本對美國有多麼重要,日本從公誼下工夫,咱們從私情入手。

日本前外相青木周藏,當時被下放到英國和德國擔任公使,承擔一個艱鉅而重要的任務,就是在歐洲把輿論控制住。

青木周藏是著名的外交家,極富經驗和全局眼光,在當時很多西方媒體向中日兩國提交隨軍採訪申請時,兩國政府和軍方都不批准。

但在慄野、青木兩位公使的推動下,日本軍方最後同意西方媒體隨軍,隨軍記者達114名之多,還有11名現場素描記者、4名攝影記者。

日本在戰爭中,也做了很多新聞策劃,比如讓西方媒體看日軍怎麼優待俘虜,如何照顧戰地的百姓等,通過歐美記者傳播到全世界。

但中國不僅不允許隨軍採訪,還有兩個西方記者因爲錯走到中方陣線,而被砍了頭,搞出很多風波,甲午戰爭中的第三方報道,其實對中國極爲不利。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日本外交官自己還寫東西,像美國公使慄野慎一郎,專門組織在美日本外交人員和學者積極寫稿,解釋日本爲什麼這麼幹、日本代表了文明進步、*****等等,試圖影響美國輿論,效果很明顯。

但如果當時的人幾乎看遍了甲午戰爭期間所有的《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大報,沒看到一篇中國官方或者個人主動提供給美國公衆閱讀的資料。

甲午戰爭日本勝利,中國失敗,但中日兩國並沒有馬上進入到仇恨的狀態,這是一個非常怪異的現象,在日本的主動引導下,中日甚至開始進入了長達十年的蜜月期。

開端是1897年11月,日本參謀次長邀請中國政府派遣軍事代表團去觀摩日軍的演習。

到1899年,慈禧太后又派劉學洵攜帶密電碼訪問日本,要與日本皇室建立熱線聯繫,探討中日結盟的可能性。

第183章 武器交易第235章 經濟調整二第374章 營救計劃第309章 金融問題第538章 甜蜜之後第447章 好處第48章 慘敗之後第292章 接上關係第514章 不用憋着了第176章 必須保證二第186章 武器出口二第625章 戰鬥的記憶十二第264章 尼日利亞一第103章 戰略底氣四第296章 接上關係第323章 確認非洲第180章 只是開始第69章 北非的思考二第593章 預警機日機二第260章 起航第445章 剷除第474章 加入攻擊第125章 擊沉捕鯨船第320章 採訪實錄五第281章 我改主意了第399章 經濟怪圈第6章 刺殺二第33章 馬達加斯加二第613章 如期開戰第321章 進入南美第99章 東南亞記憶五第497章 總體計劃第215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五第264章 尼日利亞一第241章 作戰裝備第521章 曾經的合作第378章 災難一第453章 金融資本第85章 不可想象第376章 畫上句號第10章 加裡曼丹二第164章 該來的總要來一第166章 該來的總要來三第378章 災難一第158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504章 大思維第282章 農場第258章 沒想到第57章 攻佔加蓬一第258章 沒想到第250章 特殊人員第52章 必須介入第630章 司令部日誌二第66章 非洲西海岸第34章 馬達加斯加三第61章 伊朗一第138章 海盜問題五第610章 就是第三種第328章 gdp第498章 計劃的理由第185章 武器出口一第212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二第238章 細節問題第360章 資源換武器第628章 戰鬥的記憶十五第306章 蓄水池三第305章 蓄水池二第107章 實力使然第76章 使人思考的書五第298章 開始第540章 初期的戰鬥第124章 遠洋捕撈三第177章 必須保證三第563章 不是單打獨鬥一第334章 告別低效增長第215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五第53章 非洲初印象第339章 債務危機二第52章 必須介入第528章 永遠的迷第499章 苗族國家第14章 亞齊二第584章 華裔記者一第314章 不一樣第516章 慘烈的任務第379章 災難二第538章 甜蜜之後第250章 特殊人員第306章 蓄水池三第365章 沒有夕陽產業第58章 攻佔加蓬二第243章 太陽能一第133章 最後的清除三第90章 突擊隊重現第264章 尼日利亞一第364章 只有消耗戰第44章 漂亮的女助手第219章 海盜分析二第293章 瘋哈利第164章 該來的總要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