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

“嗚————哐當、哐當、哐當、哐當” 火車的鐵輪對衝擊鋼軌接頭,發出單調而有節奏的撞擊聲音。窗外田野、牧場、森林、山丘、鄉村、城鎮一幕幕的景像向車後飛奔。

不過在車廂裡,卻沒有幾個人坐在窗前,欣賞這異國的風光,而是三三兩兩,打牌下棋,喝茶聊天,畢竟這己經是在火車上的第3天了,第1天時還有不少人對火車沿途風景感覺到新奇,但現在也都看得起膩了。

這一節車廂是專供代表團使用,共計隔出了9個4人間、4個雙人間、2個單人間,另外還有一個小餐廳和一個小辦公室。供代表團的成員休息使用,畢竟他們要在火車上度過6天的時間。和輪船上相比,火車上的位置更爲狹小,而且也更爲顛波,不過在火車停站時,可以下車在站臺活動一下。

美國政府爲辦好這次的三方談判也是花費了一番心血,這節車廂的改造費用以及車費全部都是由美國政府承擔,並且還在火車上安排了8名乘警,保護代表團的安全。這個時代的美國社會可並不是太平盛世,再加上美國社會的持槍歷史,因此萬一讓談判代表團出了事情,對美國的國際形像將是一個重大的損壞。

而這時在辦公室裡李三傑、何漢東、譚其宗、李志鬆等代表團的首腦人物都聚在一起,聽周豐山介紹美國的社會、經濟、文化情況。雖然周豐山是駐舊金山辦事處的主任,但這次談判關係重大,因此周豐山也隨代表團一起出發去普次茅斯,幫助代表團的工作。而在火車上也閒來無事,李三傑等人向周豐山迅問美國的情況,於是周豐山也索性對他們作詳細的介紹。

這個時代的美國和李三傑等人認知中的那個己是超級大國的美國是有很大的差異,雖然華東政府也收集一些美國的資料,但不僅資料太少,而且資料的來源也很單一,難以得到證實。而周豐山在舊時空裡前後共計在美國生活了9年,對美國的歷史、文化、社會風俗都有相當的瞭解,而在這個時代又在美國生活了3年,對這個時代的美國社會也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

李三傑雖然知道這次談判只是走個過場而己,但他畢竟是負責外事工作,多瞭解一些美國的社會情況對李三傑當然是有益的。而何漢東、譚其宗、李志鬆等人這次更是擔負的招商的任務,自然更需要多瞭解美國的社會文化,因此他們不僅聽得十分認真,而且還不斷的在筆記本上記錄着有用的資料。

這個時代的美國其實和穿越之前的中國十分相似,一方面國土廣大,人口衆多,經濟發達,體量巨大,無論是工業產值、國民收入、gdp值都己晉升爲世界第一,但畢竟是底子太薄,前期的欠帳太多,因此科技還沒有跟上,在覈心技術上還落後於歐洲的英法德等國,而且綜合實力、軍事力量以及國際影響力也不及歐洲,正處於一個大而未強的較尬尷位置。美國之所以積極的周旋華東政府、日本、俄國之間,並舉辦了這次3方談判,也就是爲了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

當然從總體來看,現在的美國正處於國力上升期,套用舊時空的一句名言,就是: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因此整個美國社會都處於一種積極向上、奮發有爲的狀態中。即使是在火車的路程中,農場、牧原、工廠、鄉村都煥着勃勃的生機。

不過由於這個時代的美國社會正處於高速發展的轉型過程中,但由於美國建國的時間短,基礎不足,底蘊太底,加上經濟發展之後,文化、教育、法律制度等配套均未跟上,因此也引發了大量的社會矛盾,加上美國建國以來一直存在的種族矛盾、階級矛盾等問題,以及經濟發展又產生了資本與行政之間的矛盾,以及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矛盾,還有美國的私人控槍制度,使得整個美國都處於一種浮燥、不穩、各種衝突不斷、犯罪率高發的狀態中,貧富分化、信仰金錢,崇尚財富,每個人都想踩着其他人向上攀爬,有人在一夜中暴發,有人在轉瞬間傾家蕩產,有人大吃人血饅頭,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但這都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從積極的角度看,是每個國家在由大轉強的過程中都要經歷的,因此並不能說現在的美國社會就是一個腐化墮落的社會,或許說美國的發展方向有誤,體制有問題等等,隨時美國的轉型結束,社會逐步穩定下來,大部份問題都會逐步解決。當然有些問題或矛盾是結構性的,無法解決,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和。

衆人聽了周豐山的講說之後,也都大感有收穫,周豐山道:“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因爲在我們的發展中,我們和美國的國情有很大的相似,都是國土廣闊、人口衆多,資源豐富,而且底蘊不足,美國是建國的時間短,而我們則是進入近代化的時間短,因此美國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差不多都會遇到,因此我們要充份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儘可能的減化這些問題對我們發展的影響。”

譚其宗道:“我們?恐怕還差得遠吧,現在的中國要達到美國目前這個的程度,沒個3、50年是沒戲的,估計到時候也輪不到我們操心了。”

周豐山搖了搖頭,道:“我到不這麼認爲,永遠都不要底估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吃苦耐勞精神,因此只要是我們選對了發展方向,發展的速度將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在我們穿越的時候,中國已經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工業產第一,購買力第一,綜合國力第2,而誰會想到我們會發展得這麼快,我估計這場戰爭結速之後,最多20年的時間,至少在部份地區會達到,甚致是趕到美國的發展水平。”

李三傑呵呵笑道:“周主任,看來你對我們到是很有信心啊。”

周豐山道:“這是在舊時空的事實,因此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發展也不會太慢,而且別忘了還有我們,我們的知識水平、科學理論都要遠超過這個時代。”頓了一頓,又道:“其實我到並不關心我們的發展問題,但希望能夠在我的任內解決在美華人的勞工問題。”

李三傑道:“你是說【排華法案】?”

周豐山點了點頭,道:“【排華法案】發佈之後,來美的華人大幅減少,但在美國還有大量的華人,由於【排華法案】的原因,在美華人的基本權益都得不到保障,我們來了之後,雖然也幫助了一些華人,但在法律層面上,我們確實沒有太多的好辦法。”

李三傑苦笑了一聲,他也想起來在到達舊金山的當天,當地華人設宴招待自已一行時,有一位開了一家小飯館的華人說的一個故事。因爲中國菜的味道好,因此生意不錯,而在他飯館的那條街上巡邏的警察也經常到他的飯館裡吃飯,當然從來沒有給過錢,而且吃完之後還要打包1、2個菜走,當然飯館的老闆也不敢要,就當是破財保平安。但就在1個多月以前,警察到他的飯館裡吃飯後居然老老實實的給了錢,而老闆一問原因,警察告訴他,中國軍隊在遠東擊敗了俄國和日本,這證明中國其實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國人應該得到尊重。說到這裡時,這個華人己是淚如泉涌,而在座其他的華人聽了之後也都哭了起來。由此也可以看出,華人在美國的生活是相當艱難。

不過李三傑也清楚,現在還不是和美國協商解決【排華法案】的時候,道:“周主任,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不過說實話,現在不是解決【排華法案】的時候,一來是我們的實力還不足,就算是這一戰之後,我們最多也只是一個地區性的強國,在亞洲也算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對美國確實沒有多少影響力,沒有足夠籌碼和美國博奕;而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的任務是擊敗日俄,而下一步是推翻清廷,統一全國,建立新的國家,解決【排華法案】恐怕是隻能往後排。”

周豐山聽了也只能嘆了一口氣,道:“我能夠理解,事情有輕重緩急,您剛纔說的這些事情確實都要比解決【排華法案】重要,只是我在美國看到華人們的遭遇,心裡不大好受。”

說到這裡,辦公室裡的氣氛也有些沉重,其他人都沉默起來,李三傑道:“【排華法案】早晚都是要解決的,只是時間問題,這個時代的中國積弊太多了,要解決的事情也太多了,只能一件一件的來辦,急是急不來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解決這些問題,總有一天會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我相信要解決【排華法案】,總不會比舊時空更晚吧。”

在舊時空裡,【排華法案】是在1943年12月17日美國國會通過了【麥諾森法案】正式廢除,因爲那時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兩國成爲反法西斯同盟國,排華法案成爲中美關係的障礙。而直到2012年6月18日,美國國會才通過決議,對排華法案正式致歉。而在這個時空裡,顯然不會拖到那個時候。

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二零四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十)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三一八章 海參崴(一)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一五八章 對日談判(三)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四三二章 進攻北京(十一)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二二七章 後續影響(二)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五七九章 進攻瀋陽(三)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動(十二)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區(八)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三九四章 全面開戰(三)